牡丹亭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色,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习《牡丹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文言文素养。

3.深入剖析作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感悟作品所传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牡丹亭》第三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至第五折“但见泪痕湿故纸,心知肚明是故人”。

2.作品背景: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3.重点词汇:姹紫嫣红、断井颓垣、泪痕、故纸等。

4.难点语句:结合课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西厢记》、《长生殿》等古典戏剧作品,了解戏剧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进而引入本课《牡丹亭》,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讲解(4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1)背景介绍: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2)课文解析:a.姹紫嫣红、断井颓垣等词汇的解释。

b.泪痕、故纸等语句的剖析。

c.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柳梦梅、陈最良等。

3)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情节、人物、语言等。

4.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后作业(10分钟)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感悟文章:阅读学生提交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戏曲牡丹亭剧情解读与表演

古代戏曲牡丹亭剧情解读与表演

古代戏曲牡丹亭剧情解读与表演古代戏曲中,牡丹亭是一部备受赞誉的浪漫爱情剧,其情节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深入解读牡丹亭剧情并探讨其表演艺术特点。

第一部分:剧情解读《牡丹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主要围绕着柳如是和杜丽娘展开。

故事发生在唐朝,柳如是赴临安赶考途中,偶遇杜丽娘在牡丹亭游玩。

二人互生情愫,但由于伦理和约束,他们无法在一起。

柳如是完成考试归来后发现,杜丽娘因思念之情而病倒,并在不久后去世。

柳如是悲痛欲绝,随后被颁发举人之衔回到临安,想要追忆杜丽娘的美好回忆。

第二部分:人物形象分析牡丹亭中两位主要人物柳如是和杜丽娘形象鲜明,塑造得栩栩如生。

柳如是是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学子,他爱好音乐,喜欢弹琴。

杜丽娘则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感情非常坚定。

两人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种种约束,这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第三部分:艺术表演特点牡丹亭在表演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舞美的精致,舞台装饰华丽而富有古典美感,展现了古代皇宫和园林的氛围。

音乐也是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旋律悦耳动听,将观众完美地带入故事情境。

舞蹈更是牡丹亭的亮点,舞者的动作优雅流畅,充满了东方韵味。

此外,牡丹亭中的表演艺术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剧中的爱情和悲伤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其产生共鸣。

他们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展示角色的内心感受,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

第四部分:故事主题与意义牡丹亭通过爱情故事,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束缚。

柳如是和杜丽娘虽然深爱对方,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最终悲剧收场。

这让观众深思人生的无可预测性和种种限制对于爱情的影响。

同时,牡丹亭也展现了坚强的人性和对爱情的追求。

尽管柳如是和杜丽娘未能在世俗的制约下成全彼此,但他们的爱情却长久地存活于人们的记忆中,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爱的执着。

总结:《牡丹亭》是一部充满浪漫和悲伤的古代戏曲,其剧情通过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表演艺术打动了观众。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欣赏与表演》中《牡丹亭》选段。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爱情篇》中的《牡丹亭·惊梦》。

内容包括对《牡丹亭》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选段的文字解读、情节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通过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选段的情节理解和角色分析,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认识,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选段解读(10分钟)引导学生对《牡丹亭·惊梦》选段进行文字解读,分析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选段中的一段台词为例,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5. 表演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选段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惊梦》2. 内容:(1)作者:汤显祖(2)选段情节概括(3)角色分析(4)戏曲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牡丹亭·惊梦》的情节发展。

(2)分析选段中的主要角色特点。

(3)尝试编写一段《牡丹亭·惊梦》的表演剧本。

2. 答案:(1)情节发展: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惊梦而醒,彼此思念。

牡丹亭讲稿

牡丹亭讲稿

《牡丹亭》讲稿一、导入(评论、简介、引出话题)1、明沈德符在《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2、明吕天成称其: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3、明汤显祖自己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另《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中的佼佼者,也是作者倾尽心血展示自己文学创作理论的代表。

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曾指出:《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确实《牡丹亭》主要写情,但它又不同与一般的情,它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的是交织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至情”。

就像作者汤显祖自己说的那样:天下女子有情,宁有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诚然,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汤显祖是“至情”理论的代表。

他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明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从此绝意仕途,笔耕终老。

他师从泰州学派罗汝芳,又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对程朱理学,肯定人的多重欲求,追求个性解放,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是他的人生哲学。

《牡丹亭》正是他这些思想的践行,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刻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残酷!二、故事梗概我想对于一本书,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故事了。

下面我简单地说一下故事梗概:1、梦中情。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牡丹亭》。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幕“游园惊梦”、第二幕“写真寄情”、第三幕“计赚相思”以及第四幕“闹殇惊梦”。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感受古代戏曲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戏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第一环节:了解剧情,概括主题(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第二环节:分析手法,品味经典(1)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分析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

(2)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

4. 第三环节: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1)设计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2)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

5.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知识(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牡丹亭》2. 内容:(1)故事情节:游园惊梦、写真寄情、计赚相思、闹殇惊梦(2)人物形象: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石道姑(3)主题思想:爱情、梦幻、现实(4)表现手法:唱、做、念、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2)运用所学知识,赏析《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

《牡丹亭》45分钟教学教案

《牡丹亭》45分钟教学教案

传情绝调《牡丹亭》今天我们开始讲传情绝调《牡丹亭》。

《牡丹亭》是中国明代的一部传奇剧作,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戏曲第一剧。

说到中国戏曲,就一定会说到《牡丹亭》。

它的地位呢,相当于小说当中的《红楼梦》,史学著作当中的《史记》。

据说呢,当时它刚一问世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而且是被赞灵奇高妙已到极处,直到四百年后的今天,刚刚结束评选的全世界的一百部最佳剧作中,中国只有一部入选,那就是《牡丹亭》。

一、作者简介《牡丹亭》的作者呢,是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他被誉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他一生当中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他曾经自己这样说,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就是他一生写了四部跟梦有关的戏剧作品,但是他最满意的、最得意的就是《牡丹亭》。

那么《牡丹亭》有什么样的灵其高妙之处让人们这么喜欢呢?以至于引起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这样的一个高潮,而且呢,当时的一些女性读了《牡丹情》之后,竟然是为之叹,为之痴,直至为之死,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了解这一部传情绝调《牡丹亭》,看一看它的魅力所在。

二、作品梗概《牡丹亭》讲的是一个南宋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

南安太守杜宝,和夫人生了一个小姐叫杜丽娘,非常的漂亮,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会。

杜丽娘长到16岁了,他的父母呢,是完全按照封建社会的一个淑女的规范来要求她的,不但如此,杜宝呢还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叫陈最良,来教杜丽娘。

陈最良给杜丽娘上的第一课就是讲《诗经》的关雎,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恋歌,但是陈最良认为呢,说这是讲后妃之德的。

杜丽娘她有一个小丫鬟叫春香。

春香就不管那么多了,觉得陈最良讲的真的是很枯燥,于是他就在课堂上捣乱。

(视频)很可爱的一个形象,春香不但是在课堂上捣乱。

而且她还还跑出去了,然后居然在这个官衙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大花园。

于是,有一天她们俩就趁着杜宝太守下乡劝农的这个时候。

主仆二人就去游园。

这就是《牡丹亭》最著名的一出《惊梦》。

《牡丹亭》45分钟教学教案

《牡丹亭》45分钟教学教案

传情绝调《牡丹亭》今天我们开始讲传情绝调《牡丹亭》。

《牡丹亭》是中国明代的一部传奇剧作,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戏曲第一剧。

说到中国戏曲,就一定会说到《牡丹亭》。

它的地位呢,相当于小说当中的《红楼梦》,史学著作当中的《史记》。

据说呢,当时它刚一问世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而且是被赞灵奇高妙已到极处,直到四百年后的今天,刚刚结束评选的全世界的一百部最佳剧作中,中国只有一部入选,那就是《牡丹亭》。

一、作者简介《牡丹亭》的作者呢,是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他被誉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他一生当中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他曾经自己这样说,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就是他一生写了四部跟梦有关的戏剧作品,但是他最满意的、最得意的就是《牡丹亭》。

那么《牡丹亭》有什么样的灵其高妙之处让人们这么喜欢呢?以至于引起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这样的一个高潮,而且呢,当时的一些女性读了《牡丹情》之后,竟然是为之叹,为之痴,直至为之死,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了解这一部传情绝调《牡丹亭》,看一看它的魅力所在。

二、作品梗概《牡丹亭》讲的是一个南宋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

南安太守杜宝,和夫人生了一个小姐叫杜丽娘,非常的漂亮,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会。

杜丽娘长到16岁了,他的父母呢,是完全按照封建社会的一个淑女的规范来要求她的,不但如此,杜宝呢还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叫陈最良,来教杜丽娘。

陈最良给杜丽娘上的第一课就是讲《诗经》的关雎,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恋歌,但是陈最良认为呢,说这是讲后妃之德的。

杜丽娘她有一个小丫鬟叫春香。

春香就不管那么多了,觉得陈最良讲的真的是很枯燥,于是他就在课堂上捣乱。

(视频)很可爱的一个形象,春香不但是在课堂上捣乱。

而且她还还跑出去了,然后居然在这个官衙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大花园。

于是,有一天她们俩就趁着杜宝太守下乡劝农的这个时候。

主仆二人就去游园。

这就是《牡丹亭》最著名的一出《惊梦》。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牡丹亭》。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解读汤显祖这部经典之作。

《牡丹亭》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通过这个凄美爱情故事,我们将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以及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牡丹亭》故事情节,掌握作品基本内容。

2. 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等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掌握文本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解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2. 教学重点:文本语言特点,故事情节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牡丹亭画作,引发学生对美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牡丹亭》故事情节,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等人物形象,讲解文本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作品中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

4. 例题讲解:针对文本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1)分析杜丽娘人物形象。

(2)从文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语言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2. 人物形象:杜丽娘、柳梦梅3.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寓意深刻4. 社会背景:明朝中叶,封建礼教束缚下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牡丹亭》中人物形象,不少于300字。

(2)从文本中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汤显祖其他作品,如《紫钗记》、《邯郸记》等,解明代戏曲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观看《牡丹亭》戏曲表演,加深对作品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可以死
首先,杜丽娘生可以死的客观原因——生存环境。
其次,杜丽娘生可以死的主观原因——“生而有 情”。
“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第九出 肃苑 【一江风】[贴上]......俺春香日夜跟随小姐。看他
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只因 老爷延师教授,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悄然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 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
四、汤显祖的创作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紫钗记》 《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牡丹亭》、《紫钗记》:风情戏,以女性为主,赞 颂真情、至情。
《南柯记》、《邯郸记》:政治戏,以男性为主。对 人物及所处环境整体否定,反对无情。

“盖惟有至情,可以超生死,忘物我,通真幻,而永 无消灭。否则形骸且虚,何论勋业,仙佛皆妄,况在 富贵!”(《四梦跋》)
以“至情”与“理”相抗衡。 4、改杜丽娘封建淑女形象为为追求爱情不惜一切的
叛逆女性形象。 5、由仓促讲述故事到从容刻画了一幕幕让人如痴如
醉的抒情场景。
二、剧情梗概
第一出《标目》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 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 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 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 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 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 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 北合套”的方法。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 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第十出《惊梦》欣赏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明清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 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 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 由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 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 牌而不是曲牌
汉谈生事(《太平广记》卷三百十六引《列 异传》)
《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余公仁《燕居笔 记》卷八)
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造:
1、汤显祖改变了杜、柳二人门当户对的关系,将男 主人公的身份下降为穷酸秀才。
2、突出了杜宝、陈最良等人的卫道士立场。 3、汤显祖则把“慕色”提高到“至情”的高度,更
(二)人生的“至情”论
1、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耳伯麻姑游诗序》:“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
行于神。”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人生而有情。” 2、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牡丹亭·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
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 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复甘义麓》)
第二节 《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牡丹亭·题词》: 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
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 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西晋武都太守李仲文之女事(《太平广记》 卷三百十九引《法苑珠林》)
东晋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子事(《太平广记》 卷二百七十六引《幽明录》)
三、作品分析(兼谈杜丽娘性格)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
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一)生可以死:第2出《言怀》—第20出《闹殇》) (二)死可以生:第21出《谒遇》—第35出《回生》 (三)回生之后:第36出《婚走》—55出《圆驾》
第四章 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汤显祖的生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 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 所居书斋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属 江西)人。
二、汤显祖的思想
(一)徘徊于儒、道、释之间
王思任: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
侠也;《牡丹》,情也。

“家君恒督我以儒俭,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 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 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 师达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 岁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 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 神佛吐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 仰。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 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 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 “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 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 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 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 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 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 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第十出《惊梦》)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十出《惊梦》) “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
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生 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 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 花,岂料命如一叶乎!”(第十二出《寻梦》)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 楚楚无人怨”(第十二出《寻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