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监视技术

合集下载

二、侦察监视技术现状[共6页]

二、侦察监视技术现状[共6页]

军事理论教程94方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空前提升,为指挥员在全时域、大空域构建“千里眼”和“顺风耳”,能适时、准确、全方位地提供各种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为实时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克敌制胜创造有利的条件。

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在全时空内用于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和跟踪目标所采用的技术。

一、侦察监视的工作过程及分类(一)侦察监视的工作过程侦察监视是军队为获取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情报而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探测目标信息。

整个探测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和跟踪。

发现,即发现目标,确定目标位置。

主要是通过目标与背景的对比,或依据目标背景的某些不连续性,将目标从背景中提取出来。

区分,即确定目标的种类。

主要是根据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特征加以区分。

目标的外形特征对区分目标非常关键,且目标的运动特征也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分。

识别,即在探测目标过程中,对其进行详细地辨认。

主要是辨别真假、区分敌友及确定种类型号。

定位,即按照一定的精度,探测出目标的位置。

主要包括目标在空间的方位、高度和距离三个要素。

监视,即对目标进行严密的注视和观察。

一般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器材,隐蔽地对目标进行监视。

跟踪,即指对运动目标进行不间断的监视。

现代战争中,要想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对技术器材提出了比监视更高的要求。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运载侦察监视技术设备平台的活动区域不同,可分为地(水)面、水下、航空和航天侦察监视四类。

按侦察任务、范围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三类。

根据实施侦察监视技术的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光学、电子和声学侦察监视三类。

二、侦察监视技术现状(一)地面侦察监视技术地面侦察监视,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侦察监视行动。

其手段除熟悉的光学侦察外,还有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和地面传感器侦察等。

概念窗第 章 军事高技术 9541.无线电技术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是指使用无线电技术器材搜集和截收对方无线电信号的侦察。

财大-侦察监视技术

财大-侦察监视技术
面传感器,是指能对地面目标运动所引起 的电磁、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辐射等 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转换成电信号的 设备。 • 六种类型:音响传感器、地震传感器、磁 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扰动 传感器。
29
30
31
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军事行动代号为“巴比伦行 动”。 1981年6月 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4亿 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的摧毁。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次非常成 32 功的偷袭战例。
10
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 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 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 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 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 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 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 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3
二、侦察监视技术包含的几种方式
• • • • • 从区域类别上分为: 1、航天侦察监视技术 2、航空侦察监视技术 3、地面侦察监视技术 4、水下侦察监视技术
4
1、航天侦察监视技术
航天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特点
5
照相侦察卫星
• 照相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对地面摄影以获取军事情 报的侦察卫星。是发展最早、最快,发射数量最多,技术 最成熟的卫星之一。
3、地面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课程
理论教学
课题(章节)
第四章第四节
主讲人:
内容
分析
重点
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原理
难点
侦察监视平台的发展
关键
加强与敌侦察监视器材的对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
目的
对侦察监视技术有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对侦察监视工作的基本原理、主要的侦察监视平台、战争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同强敌的侦察监视系统进行对抗等有重点的了解,以掌握现代战争中信息对抗的基本内容,为未来战争中夺取制信息权创造有利的条件。
2.航天侦察平台有哪些主要设备,其侦察特点是什么?
3.航空侦察平台有哪些,其侦察特点是什么?
4.以侦察卫星为例,谈谈现代侦察监视系统的弱点有哪些?
教学
后记
教法
设计
课堂讲授、图片(视频)演示、提问互动
教学
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设 计(提纲)
一、侦察监视技术及其分类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手段
三、典型的侦察监视平台
太空侦察平台
空中侦察平台
地面侦察平台
海上(水下)侦察平台
四、侦察监视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五、侦察监视特点分析与对抗方法
作业或思考题
1.侦察监视技术有几种分类方法,各分为哪几类?

第4章之3侦查监视技术

第4章之3侦查监视技术
发现:确定目标的存在 识别:确定目标的真假和区分目标的类型 监视:严密注视目标的动静 跟踪:对目标的连续不断的监视 定位:确定出目标的位置
二战时对战场的监视情景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 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 用的技术。
导弹预警卫星
美国某市卫星遥感相片
“长曲棍球”侦察卫星
无人侦察机
地面侦察
水面和水下侦察
对潜艇等水下目标的侦察
现代侦察的分类 光学侦察 红外侦察 按系统获取信息途径分 微波侦察 声学侦察
光学侦察
光学侦察设备(夜视仪)
红外侦察
用热像仪观 察目标的图像
微波侦察
机载雷达
(一)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 (三)侦察监视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四)侦察监视技术发展趋势
天然绿
绿色植被在 红外彩色照片上 呈红色
人工绿
红外照相揭露绿色伪装原理
可见光照片
红外照片
红外侦察设备主要分为成像红外探测器和 不成像红外探测器两种: 常见的成像红外探测器主要有红外照相机、 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等; 不成像红外遥感器, 主要感受热源的存在 方位,不能形成目标 的热图像,其侦察设 备主要有红外预警探 测器等。 红外探测器预警卫星
雷达的工作方 式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发射的雷达波 是连续的,称为连 续波雷达;另一类 发射的雷达波是间 歇的,称为脉冲雷 达。目前应用广泛 的是脉冲雷达。
“铺路爪”预警雷达
雷达应用
探测距离远的警戒雷达
雷达应用
空中预警飞机的机载雷达
雷达应用
歼-7飞机的机载雷达
雷达应用
导弹控制雷达
雷达应用
现 代 侦 察 改 善 了 信 息 获 取 手 段

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

二、隐身技术
1.什么是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 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 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 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隐身技术包括主动(有源)隐身技 术和被动(无源)隐身技术两大类。
2.隐身外型技术
(1)防雷达探测隐身外型技术 主要避免出现任何边际、棱角、 尖端、缺口等垂直相交的面以减少雷 达散射截面。 (2)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型技 术 主要减少目标的外形尺寸。
U-2“黑寡妇”侦察 机 RQ-4A“全球鹰”无人 机
SR-71“黑鸟”侦察 机
• “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诺斯罗谱· 格鲁曼公司研制的高空高速无人 侦察机。“全球鹰”相貌不凡,看起来很像一头虎鲸,翼展35.4米, 长13.5米,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9850米,最 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它身体庞大、双翼直挺,翼展超过波音747 飞机,球状机头将直径达1.2米的雷达天线隐藏了起来。“全球鹰” 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 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00千米的目标区上空 停留24小时进行连续侦察监视(U-2侦察机在目标上空仅能停留10小 时)。“全球鹰”飞行控制系统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 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通过使用一个卫 星链路(Ku或UHF波段),自动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数据发送到任务 控制单元。
水下传感器侦察
水下传感器主要是“声纳”。声纳是 接收水中声波的装置,主要用于对水中目 标的搜索、测定、识别和跟踪,也可以用 于水声对抗、水下通信、导航和对水下武 器(鱼雷、水雷等)的制导或控制。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被动式声纳和主 动式声纳。
五.其他侦察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除无线电、照相、雷 达和传感器侦察技术外,还有战场窃听 侦察、战场电视侦察和炮位声测侦察等 技术。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电子侦察
对敌通信信号辐射的侦察 对敌雷达信号辐射侦察
美专用的电子侦察机
美EF-111电子战飞机
(5)多光谱侦察 多光谱侦察是把电波划分成若干波段, 在不同光谱段上对同一目标进行照相或扫 描,将所得的图像或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比较,区分目标信息。
可见光的光谱色
多光谱 侦察的主 要特点是 能识别伪 装。
率不如可见光。
红外彩色照片
绿光区
红外区 天然绿
绿色植被在红 外彩色照片上呈 红色
人工绿
红外照相揭露绿色伪装原理
可见光照片 红外照片
红外侦察设备主要分为成像红外探测器和 不成像红外探测器两种:
常见的成像红外探测器主要有红外照相机、 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等;
不成像红外遥感器, 主要感受热源的存在方位, 不能形成目标的热图像, 其侦察设备主要有红外 预警探测器等。
1、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 2、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 3、侦察监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4、侦察监视技术发展趋势
战场监视与侦察手段的显著改善,对 现代作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扩大了作战空间 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增强了作战指挥时效性,提高了指挥质量
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1)扩大了作战空间
现代侦察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 纵深、大面积的侦察和监视,并覆盖整个 战场。作战侦察距离的增大,扩大了信息 获取量,为实施远距离作战提供了条件。
光学侦察
电子侦察
声学侦察
光 学 侦 察
英国
丹麦
“梯队”(ECHELON )电子通信侦听系统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日本
AN/FPS-50型远程警戒雷达 (美国)
美国AN/FPS-115“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教案教案标题: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3.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4.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使用的侦察监视技术,并讨论其效果和局限性。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监视任务。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展示。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实践活动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无人机等。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伦理和隐私问题,并讨论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维碰撞。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教案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军事理论 侦察监视技术

军事理论 侦察监视技术

可作为空中雷达、空中引导站和 空中指挥所使用。与传统的地面雷达 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 目标信号、种类、距离之外,还可以 以全景方式显示电子计算机的处理结 果,以及己方飞机的综合情况,如机 号、航向、高度、速度、剩余燃油等 等。
A-50
侦察监视技术之技术
“费尔康”Phalcon Phased Array L-band Conformal Radar 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飞 机外壳与天线阵融合为一体 等新技术 。
SR-71 侦察机
侦察监视技术之技术
SR-71又称“黑鸟”,美国空军高空高速侦 察机。全机使用钛合金制造,重量轻,强度 大,耐高温。起飞时通常只带少量油料,在 爬高到巡航高度后再进行空中加油。机上装 有先进的电子和光学侦察设备,一小时内它 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 学摄影侦察任务。
德国潜艇通信兵
侦察监视技术之技术
雷达侦察: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 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距离、速度、方位和 运动速度的一种侦察手段。
发射机 定时器
天线收发 转换开关
天线
天线控 制设备
接收机 显示器
侦察监视技术之技术
地面传感器:一种专门置于地面,通过对地面运动目 标所引起的电磁、声、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 化进行探测,并转化成电信号后对目标进行侦察识别 的侦察设备。
侦察监视技术之技术
为适应东南沿海夜间作战的需要,1969年9月26 日中央军委发出了研制空中预警机的指示。1971 年6月10日空警一号首次试飞。空警一号的主要 分系统包括警戒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 显示和控制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和数据传 输系统、导航和引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
中国第一架预警机“空警一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在其不朽名著《孙子兵法》地形篇的结尾中写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是说只要了解敌情和我情,就能胜利而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了解天时地利,胜利就会接踵而来。

可见从古代开始军事家就对了解敌情、掌握天时、地利等情况非常重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对敌情的了解就更加成为取得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了解敌情、掌握天时地利呢?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要了解敌情无非是派人去侦察,通过人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

要想看的远一点,只有在前敌修筑了望塔,在技术不发达、武器装备落后的古代,这样也就够了。

在现代则远远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进步,战争样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要了解敌情就不能只靠人眼看耳听,而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各种装备,也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侦察监视技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侦察监视技术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节来讲授,我是将各节中有关的内容摘出来并将我掌握的有关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概述•二、几种常见的侦察监视技术•三、对抗侦察监视的基本措施•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主要内容)•一、概述•(一)基本概念•什么是侦察?其目的是什么?侦察目的实现的物理基础是什么?我们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所研究问题的概念,从而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侦察的概念。

•侦察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我们讲的侦察是指在战争中或为战争做准备过程中所从事的获取敌方情况的工作。

•侦察的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具体可分为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和对目标进行定位。

要达到探测目标的目的,一定要借助与技术手段和装备。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我们研究侦察监视技术,首先要提出的问题是,目标为什么可以被发现和识别,它的物理基础是什么,应该说:自然界中目标和背景之间总有一些差异,可以由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加以区别。

这是我们进行侦察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了解常用的几种侦察监视技术,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些基础知识。

•(二)基础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有关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对电磁波谱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知道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各种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

我们采用的是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通常对应照相机、红外扫描装置和雷达。

•1、电磁波•波长0.4—0.76微米为可见光波段•波长0.76—1000微米为红外线波•波长1毫米—1米为微波我们介绍这些电磁波的特性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发射和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下面我们来介绍:2、物体发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性•(1)发射特性•高于绝对0度的物体都有热运动。

•一般军事目标温度在-15℃—37 ℃,辐射波长9—10微米,属中远红外线•(2)反射特性•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电磁波反射不同;草地之为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

白纸只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对可见光全反射。

•不同物体对同一波长电磁波反射也不同;它是主动红外装置发现目标的依据。

(3)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中要被大气吸收,被大气吸收较少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我们常用的窗口包括:0、3——1、3;3——5;8——14微米及大于1、5厘米的微波。

既可见光、中红外、中远红外和微波。

•二、几种常见的侦察监视技术•侦察监视技术按空间划分为:航天、航空、地面和水下。

•侦察监视技术按物理性质分为:可见光、微波、红外和声学。

(一)航天侦察•使用有侦察设备的航天器在外层空间进行的侦察。

包括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侦察。

•1、常用的侦察监视设备•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红外装置、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2、照相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设备摄取地球表面图象的侦察卫星。

(见卫星照片)S=H/FR1000(米)地面分辨率(见照片的比较)•3、电子侦察卫星•是利用侦收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卫星。

如在同步轨道上的侦察卫星只要几颗就可以侦听到全球的电磁信号。

在重点地区还可以采用低轨道卫星进行重点监视。

目前已经不止一次利用通信信号对目标进行准确攻击。

如在车臣、在巴勒斯坦都有先例。

据传美国的通信侦察卫星可将我们的手机通话全部接收,并从中分析有用信息。

(二)航空侦察1、有人驾驶侦察机是空中侦察的主力,可携带各种照相机、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象机、电子侦察设备等。

它主要完成战场情况的侦察,为指挥员提供大面积的地面情报。

这种飞机有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的侦察机,另一类是改装的侦察机。

专门的侦察机如美国的U—2、SR—71、TR—1等。

他们的特点是飞的高、飞的快、滞空时间长。

一般的战斗机和导弹无法攻击。

改装的侦察机如RF—4C、RF—5E。

还有就是歼击机挂侦察吊舱,这是战术侦察机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侦察机也有两类,一类是进口的侦察机,一类是我们自己的歼击机改装的。

2、无人驾驶侦察机他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实践证明它有几个优点:一是成本低,只要100万美圆左右,而一架SR—71要2400万美圆。

二是安全性高;三是体积小,不易被发现和击落。

越南战争时美军使用3000多次只由有300次没有回来。

四是机动灵活,可汽车发射也可空中发射。

但是它易受干扰,技术复杂,目前只能是一种补充。

(见表)3、预警机是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的简称。

是空中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它由飞机及雷达、数据处理、显示与控制、敌我识别、通信、导航和无源探测等电子系统组成。

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起到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

在1986年6月9日贝卡谷地的空战中,以方用E—2C指挥空战,以1:81和19个导弹阵地的战果告结束。

目前,主要有E—3、E—2系列和伊尔—76“中坚”等型号。

我国的研制计划历经磨难,现在已进入程序,不久的将来它将飞翔在我国的天空。

(三)地面侦察监视技术1、无线电侦察主要是侦听测向。

侦听是用无线电接收机来完成无线电通信的侦听任务。

在卫星上,在电子侦察飞机中,在海洋监测船里,在边防、海岛,到处都有我们的侦听人员在日日夜夜的工作。

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在空军工程大学每年都培养大批的侦听人员。

他们除了学习语言外,还要学习无线电侦听技术。

测向是利用无线电测向仪来确定电台方位的工作过程。

从电影《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我们了解了在40年代国民党就利用测向仪侦察我地下党的电台位置,在现代战争中侦察敌方电台位置的任务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2、雷达侦察是利用物体的反射作用来发现目标的。

它探测距离远,精度高,能全天候使用,是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雷达的种类较多有警戒引导雷达;火控雷达;侦察雷达和航空管制雷达。

3、地面传感器侦察(四)水下声纳侦察1、声纳的组成2、类型及应用三、对抗侦察监视的基本措施话分两头说,无论侦察技术多先进总有其局限性,如在南联盟的战争中误炸友军,在阿富汗战争中轰炸结婚仪式和出席庆祝阿尔扎衣庆典的车队,就很能说明问题。

利用其局限性可对其进行反侦察,如在近期的几场战争中利用反侦察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措施可归纳为十六个字:伪装、隐蔽、隐身、保密、机动、佯动、干扰、打击。

1、伪装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如使用烟幕、水雾、伪装网、假目标等。

烟雾和水雾可干扰可见光、红外、激光等侦察设备;伪装网和假目标对可见光照相侦察也能起到很好的欺骗作用。

如《导弹旅长》中利用火箭人工助雨,生成20公里的雨雾带,防止敌方卫星侦察。

我们的军车也都装有伪装网,南联盟在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假目标,对保护自己有生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隐蔽利用地形、地物和各种自然环境进行隐蔽可以削弱或阻断敌方的侦察。

可见光、红外和雷达是卫星和飞机侦察的主要形式。

而桥梁、山洞、掩体是非常好的隐蔽物。

如伊拉克、南联盟、台湾都有很好的洞库。

另外,雷达、电台发射信号也会暴露目标,可利用定时、定向发射等方法来解决。

3、隐身隐身技术是为减少被雷达、光电探测等装备发现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

目前主要是结构设计和涂料方面有实际应用。

如F—117、B—2、F—22等飞机。

我国在隐身技术方面也有不少成果。

4、保密保密在这里主要是指保密通信。

如密码技术、信号压缩技术、定向通信技术、跳频通信技术等。

5、机动机动是对抗侦察监视的一种有效手段。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机动“飞毛腿”导弹,使美国也大感头疼。

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各卫星的过顶时间,躲避侦察。

如在《导弹旅长》中就利用过顶时间表来对抗侦察。

6、佯动是制造假象来欺骗和迷惑敌方。

如兵力佯动、火力佯动、电子佯动。

建立假的无线电网、发假报等。

7、干扰干扰是对抗侦察监视的一种基本方法。

目的是降低敌方侦察设备的效能,又称软杀伤。

按干扰源的不同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可展开讲一下)8、打击打击是阻止和破坏敌侦察活动的一种方法。

又称“硬杀伤”。

主要使用常规火力、反辐射导弹和电磁脉冲炸弹。

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空间上的立体化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机动能力的提高,现代战争一定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全方位战争。

因此侦察监视体制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由陆、海、空、天和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组成一个完整的侦察监视体系。

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验证的目的。

这种立体化不但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手段上的多种侦察方式的互相取长补短。

2、速度上的实时化现代战争瞬息多变,使用的时间较少。

所以要求侦察使用的时间也不能多。

关键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在60年代至80年代,不论是航空还是航天侦察,都需要返回后才能处理情报,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

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才能满足要求。

如美国的E—3A其计算机容量大,速度快,能同时跟踪600个目标,识别200个目标,处理300—400个目标的信息。

另外,美国的侦察卫星KH—11采用了数字式图象传输技术,直接将数字图象传到地面的处理中心,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处理。

3、侦察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侦察监视系统与武器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闭环系统。

如侦察、指挥、歼击机和导弹的结合。

另一个是综合几项功能与一身,如哈比无人攻击机。

4、防卫上的多样化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对侦察系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要完成侦察任务,首先要提高侦察系统的生存能力。

航空侦察向高空、高速和超低空和无人化方向发展。

侦察卫星也向抗干扰、耐辐射、变轨道方向发展。

地面雷达、水中声纳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总之,侦察反侦察是一对矛盾,随着侦察技术的发展,反侦察技术也跟随着发展,而不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