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四年科学下复习资料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新苏教版(2021)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1 冷热与温度 2 2.热胀冷缩12 3.水受热以后19 4.水遇冷以后29 5.地球38 6.月球(第一课时)46 6.月球(第二课时)52 7.太阳60 8.太阳钟67 9.庞大的家族77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86 10.养昆虫(第二课时)91 10.养昆虫(第三课时)97 11.探究昆虫的奥秘104 12 用种子繁殖110 13.用根、茎、叶繁殖116 14.动物的繁殖122 15.生物与非生物128 16.动物的庇护所133 17.环境变化以后139 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46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154 1 冷热与温度【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普通状况下液体具备(热胀冷缩)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3、水(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如下,随温度减少,其体积不断(增大)。
4、普通状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备(热胀冷缩)性质。
5、不同材料物体热胀冷缩限度不同。
在相似状况下,(气体)受热膨胀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至少。
6、生活中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某些,夏天松某些。
火车行驶钢轨连接处留有某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因素是(车胎内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由于(自来水管里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实验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9、在研究(固体)具备(热胀冷缩)实验时,咱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科学1、(岩石)构成地球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测物体(细节)简朴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接近被观测物体,距被观测物体(越近),观测越(清晰),也越能辨别物体(细节)。
3、不同岩石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限度办法非常简朴: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岩石(硬度非常大)。
4、常用岩石由(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
5、依照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和专项学习复习题(2021新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和专项学习复习题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一、填空。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二、判断。
1.动物和植物没有任何的共同特点。
(×)2.会自己运动的物体都是生物。
(×)3.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不属于生物。
(√)4.鲜花被摘下来后就没有生命了。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对兔子和萝卜之间的相同点描述错误的是(A)A.都可以自己制造养料B.都能长大C.都需要水2.狗和机器狗的最大区别是(D)。
A.是否能跑动B.外形是否好看 C,叫声是不是好听 D.能否生长和繁殖3.在观察生物活动时,(B)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A.注意安全B.直接触摸、捕捉小动物。
C.不惊吓小动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B)。
A.猫B.石头C.豆苗四、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有哪些?答: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五、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想一想,它们有哪些共同点?答:它们都能生长,都能繁殖,都需要水,都需要营养。
六、校园的小花园很漂亮,找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答:校园的小花园的生物有:蝴蝶、蜜蜂、蚯蚓、小鸟等。
非生物有:泥土、栏杆、石头等七、怎样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答:石笋不需要阳光,“长高”是石灰岩堆积的结果,不具备生命特征,不是生物。
青苔会繁殖、长大,会对环境傲出反应,需要水、空气和阳光,具备生命特征,是生物。
七、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有怎样的关系?答:自然界由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构成,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命物质,生物的形态和行为会因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生物的存在和行为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
第16课动物的庇护所一、填空。
3.蛇生活在(泥土)的(洞)里。
七1.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册(2021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
1.根除了有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2.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3.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和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5.胚包括(胚根)、(胚芽) 、(子叶 ) 三部分。
(胚芽) 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 ) 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6.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种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子叶)的作用是(储藏养分);(胚芽)的作用是(向上发育成茎和叶);(胚根)的作用是(向下发育成根);7.在适宜的条件下,胚由休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8.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
9.叶具有吸收阳光、蒸腾水分的作用。
10.生物在其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其(物种)并不因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2.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13.一株凤仙花一样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花有(四个)花瓣、(四个)萼片、(六个)雄蕊、(一个)雌蕊。
14.解剖一朵凤仙花的方法: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凤仙花由外到内,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
15.结果后花瓣就(调谢了),说明花瓣(不能形成果实)。
16.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17.油菜花、梨花、桃花、迎春花、凤仙花等是完全花。
南瓜花、百合花、柳树花、丝瓜花、黄瓜花等是不完全花。
18.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1.所有的电器工作都需要电,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我们将能产生电的装置称为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3.安全用电的措施:(1)家用电器的电流很强,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该格外小心。
(2)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和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5)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6)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7)遇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如木棒)将插头拨开。
(8)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变电所。
(9)更不要去碰电线杆上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10)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2.点亮灯泡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连接小灯泡和电池的线,称为导线。
3.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4.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5.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6.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亮,而且电池会发热并很快消耗和损坏,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7.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2个连接点组成。
8.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流经过灯丝,形成通路,灯泡就会发光。
9.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0.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3.简单电路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正极(+)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1】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一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
2、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沙等非生物,土壤中还有小虫子、植物的根、动物的卵等生物。
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5、比较农田土和校园土小石子沙粒小树枝小虫颗粒大小农田土很少较少较多较多较小校园土较多较多较少较少较大6、寻找土壤中的水分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玻璃片、土壤实验方法:将湿润的土块儿放到蒸发皿里,盖上玻璃片,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后,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珠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7、寻找土壤中的空气实验材料:水、烧杯、干燥的土壤实验方法:将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实验现象:产生了气泡实验结论:土壤中有空气8、还有那些办法可以找到土壤中的空气和水?证明土壤中有水:① 将土壤放入塑料袋,第二天塑料袋上有水,说明土壤中有水② 用纸巾包住土壤,过一会儿纸巾变潮湿了,说明土壤中有水证明土壤中有空气:① 蚯蚓在地底下能活,说明里面有氧气② 土壤放入塑料袋中,塑料袋底部扎个小孔,用力挤压,土壤体积变小,说明里面有空气。
第二课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1、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土壤是黏质土。
3、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4、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5、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
6、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完成表格比较项目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比较项目土壤类型颗粒粗细较粗细较细颜色深浅较浅深较深成团难易不容易容易较容易渗水能力强弱较强保水能力弱强较强7、如图中实验所示,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回答下面的问题(1)实验中相同的条件:150ml水、土的多少。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复习整理归纳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整理归纳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4.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5.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6.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验与问答7.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有哪些?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8.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想一想,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它们都能生长,都能繁殖,都需要水,都需要营养。
9.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10.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11.生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12.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石笋不是生物。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
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13.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Z J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14.校园的小花园很漂亮,找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校园的小花园的生物有:蝴蝶、蜜蜂、蚯蚓、小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7、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 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 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 动。
8、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 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电
一、填空: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 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 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 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 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 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 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注:梳子与头 发摩擦后,各带上 不同的电荷,异种电相互
吸引。
5、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 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 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 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如图:
5、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 体?哪些是绝缘体?
9、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 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 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 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10、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 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 工作的。
1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 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21、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通 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 雷带,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利用尖 端放电,使建筑物上积聚的电荷逐渐释放, 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
22、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 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 拔电源插头。在拔插插头时,要用手握住插 头的绝缘部分不要用力拉拽导线;不要在同 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以免造成 电路超负荷工作。
1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 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 极。 1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 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 快就会被损坏。
1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 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 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 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检测前要要断电源。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 220V的电器电路。 16、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 器和开关。 1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 们称它为导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 需要的地方。
3、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 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 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 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 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 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 发;用一块羊毛制品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 将气球这个侧面靠近头发,气球会吸引头发; 这叫静电现象。如图
26、开关 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电 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 出哪里出了问题,如图:我们也可以用替换 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如图:
二、问答题: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 会有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P1) 答:头发会被梳子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2、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 源的?哪些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P6) 答:手电筒、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电灯、电视 机等。
18、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 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我们利用绝 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9、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 式的,如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 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遥控开关是 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的。
20、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 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 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 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2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 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 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带有高压电的地方。因为5500V以上的 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 亡。(注:同时这些高耸的物体容易带电的云 产生静电感应,产生放电,使人也因此遭受 雷击。)
24、电从电池的一端 正极流出来,通过灯 泡(从灯泡的一个连 接点进入,经过灯丝, 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 接点流出),如右图: 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 端负极,形成一条完 整的环路,灯泡就会 发光。电路出了故障, 电流就会中断,灯泡 就不会亮了。
25、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 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
法。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如下图)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 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 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电路中的电压 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 坏灯泡的。
手电筒、电动剃须刀是用电池作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P6) 答:电器在不用时,要拔掉插头;晚上,人离开 房间要及时关灯;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很低等。 4、你知道哪些安全用电常识? 答:①不能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布 擦带电设备;②在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 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然后 拔电源插头;③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 的电器;④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 线铁塔;⑤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射在孤零零的一 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