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导学案》
《浮力》导学案

《浮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4、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浮在水面上;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会下沉,但是往水中加盐,鸡蛋又会浮起来。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浮力知识。
(二)浮力的概念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假设一个边长为 L 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上表面距离液面的深度为 h1 ,下表面距离液面的深度为 h2 。
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F1 = p1S =ρ液gh1S (其中 p1 为上表面受到的压强,S 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F2 = p2S =ρ液gh2S因为 h2 > h1 ,所以 F2 > F1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即 F浮= F2 F1 =ρ液g(h2 h1 )S =ρ液gL³(正方体的体积)由此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3、实验设计:(1)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关系: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水、烧杯步骤:①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G 。
《浮力》导学案

《浮力》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浮力相关的事物。
比如,为什么放在水中的木块会浮起来?为什么一个游泳圈能支撑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浮力的知识。
二、概念解释1. 什么是浮力?浮力是一种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受力,是垂直向上的力。
当物体放置在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强不同,在物体上下两侧会产生一个不同的压力差,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得物体浮起来。
2. 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 = ρVg其中,F表示浮力的大小,ρ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案例分析1. 一个木块放在水中会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当一个木块放在水中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所以木块产生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使得木块产生向上的浮力,从而浮起来。
2. 为什么一个人在水中能浮起来?一个人在水中能够浮起来的原因也是因为浮力的作用。
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人体在水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支撑人体的重量,使得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四、实验探究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透明胶布、一根长长的吸管、水、一个金属锌块。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并放入金属锌块,观察金属块的状态。
2. 将透明胶布贴在吸管底部,使得吸管封闭。
3. 将封闭的吸管放入水中,观察吸管的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金属锌块能够沉入水中,而封闭的吸管能够浮起来。
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了浮力产生的原理。
浮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更深入地理解浮力的作用。
《浮力》导学案

第十章 第一节 《浮力》导学案
一、乒乓球静止在水面上,作出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课堂小组完成)
[分组实验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的浸没深度有关?
(1)任意选择桌面上的一种液体。
所选液体:
(2)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
(3)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浸没深度由 较浅--较深--更深
改变3次,并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每次的读数F 。
(4)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F 浮 = G - F 。
结论1: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
度 。
[分组实验2]: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所选液体:
结论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在同一液体中,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
[分组实验3]: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密度有关?
结论3: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 。
物体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 。
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 有关,跟 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 。
兵乓球
------------------------------------------------------------------------------------------水。
9.1认识浮力导学案

9.1 认识浮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称重法”测浮力)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学习难点:【知识回顾与预习自测】1、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的增加而。
不同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有关。
2、浮力概念:受到对它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3、轮船、鸭子等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受到水竖直向的力,而在水中搬石头感觉石头感觉石头变,也是由于石头受到了的作用。
导学问题一:什么是浮力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比较重物在空气和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物,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N。
如用手轻轻用点力向上托起重物,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了。
(2)再将重物浸没到水中,(提示:实验中物体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N。
比较重物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的示数,你会发现,重物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空气中示数_______了。
这表明水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_________的托力。
这个力就是_______力。
2、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1)讨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能否得出浮力的大小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由此,我们归纳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计算式:F=浮3、归纳出浮力的概念浮力概念:受到对它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
导学问题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理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的四周都有________,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前后左右的压强_____;但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因此,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要比其受到的向下的压力_______,这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使物体上浮,即是浮力。
初中物理浮力导学案

初中物理浮力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围绕初中物理中的浮力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涉及到流体静力学和物体密度等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密度的概念、简单力的作用等,但对于浮力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理解和系统的知识框架。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通过直观演示和互动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运用公式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能够解释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4)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浮力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讲解等,使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掌握浮力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探索浮力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教育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4)强调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5)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挫折的态度,学会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气球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介绍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大小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物体的沉浮条件讲解: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使学生明白物体沉浮的原理。
6.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答案: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轮船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的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2. 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N,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的重力是多少?答案: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仍然是5N,因为物体的重力与它所在的环境无关。
浮力 导学案

浮力导学案一、目标导学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4、学习重点(1)浮力的存在和探究浮力的大小(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5、学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称重法测量浮力二、课前延伸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1)液体对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3)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这个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三、自主学习(一)感受浮力的存在1、在水里的鸭子不会沉入水底是应为它受收到了水的。
2、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这是神灵的力量吗?这些士兵没有沉下去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海水大于自身的的缘故。
3、将木块放入水里我们会看到木块。
这是因为。
【探究浮力的存在】4、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或铜)块,记下铝块的重力G物;用手向上托金属块,测力计示数将。
?然后在把金属块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F拉,这说明。
结论: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是。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堂练习】1、质量为0.9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浮力导学案

一浮力【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3.经过探究过程,理解浮力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系。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________或____________状态。
2.压力F=_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p=________。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49--P50面的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力;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力;3.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4.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1)[猜测]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测?;(3)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铝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a. 采取的实验方法:;b.你观察到的现象是:;c.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
5.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浮力的大小为:F浮=_________ 。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研究课本P50--P52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相关内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观看视频资料,总结归纳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反映出: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2 ____上表面受到水压强p1.这是因为:上表面距水面的深度_____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又因长方体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根据F=_____,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F2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1,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实质就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的__________;F浮=_________ (浮力方向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浮力(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_
自学指导1 分析受力
1、海洋中巨大的冰山浮在水面上
游船在水面航行
鸭子在水面上游弋
它们都受到了托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是:,这个力是
2、木块、乒乓球受到浮力漂在水面上,铁块在水中会下沉到水底,铁
块受到浮力了吗?
1.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示
;
(3)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G-F
示
典型例题
1.称重法求解浮力.
例1.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7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9N,求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针对练习1
1.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铁球,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9N,把铁球浸没
在水中时,铁球受到浮力是4.9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N.
自学指导2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以下现象,并猜想:
1、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含盐量很高的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
2、人慢慢走向水中,人在水中越深处就感觉所受的浮力越大。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
3、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但是铁块在水中会下沉。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
总结以上猜想,我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可能与
这些因素有关。
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 .
探究的方法是:
我想探究:浮力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无关系,我应该在多次实验中控
制 ,不变,改变,观察 .
我还想探究:浮力与有无关系,我应该在多次实验中控
制 ,不变,改变,观察 .
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给物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