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试行)
关于规范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02]154号关于规范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近年来,我省中小学“电脑教室”(包括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校通”工程网络教室及利用卫星接受系统的电子教室等)建设发展较快。
为提高全省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水平,现就规范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通知如下:一、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资金各地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信息技术设备经费列入预算,并逐步增加。
与此同时,按照省物价局“湘价服〔2002〕142号”文件精神,也可通过收取“电脑教室”学习费的方式建设,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
通过收学习费建设“电脑教室”的学校,应采取“一次建成,逐年还款”的模式运作,其一次性建设资金可采取社会机构(企业)垫资、社会机构(企业)担保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及学校采取的其他融资等方式筹措。
二、建立社会机构(企业)资质认定和市场准入制度。
我省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不论是何种资金来源,对作为建设方的社会机构(企业)一律实行资质认定和市场准入制度。
省教育厅制定《湖南省中小学校“电脑教室”投资建设资格认定标准(试行))(见附件一),对申请参加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的社会机构(企业)的产品质量、资信情况、售后服务、产品价格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予以认定公布,各市州或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选择经省教育厅批准认定的社会机构作为建设方。
选择社会机构(企业)必须采用招标方式进行。
招标工作应委托熟悉教育行业特点、服务质量好的专职招标代理机构承担。
三、建立质量监测制度。
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完成后,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质量、安装质量、使用效果、价格等方面,合格后方可签字接受。
每年对社会机构(企业)的建设情况、售后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正式行文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四、中小学电脑教室建设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总体建设上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我厅《关于在我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见》(湘教基字[2001]8号)提出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实现校校通工程的总体目标,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制定本地电脑教室建设实施规划,逐年推进。
学校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方案

学校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方案学校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方案一、引言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是现代教育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拟定了本方案,旨在建设一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以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二、多媒体教室方案2.1 教室布局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布局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教室面积:根据学生数量确定,每名学生的最佳工作空间为2平方米。
- 教室照明:光线充足,避免眩光和反射。
- 教师讲台:位置明确,设备齐全。
- 学生席位:合理布局,舒适并且便于观看屏幕。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系统、网络连接等设备配置齐全。
2.2 多媒体设备选择与配置根据教学需求和预算预先选定多媒体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投影仪:高亮度、高分辨率,支持多种输入源,方便教师展示内容。
- 屏幕/白板:大尺寸、高清晰度,支持触控、标记和互动功能。
- 音响系统:清晰、均衡音质,支持多种音频输入源。
- 电脑设备:教师和学生用电脑,配置符合学校需求的硬件和软件。
- 网络设备:稳定的网络连接,满足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上网需求。
2.3 后期维护和管理为确保多媒体设备长期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维护和管理机制:-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
- 做好设备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性能和寿命。
- 建立设备借用和使用规范,确保设备使用合理并且维持最佳状态。
三、计算机机房方案3.1 机房布局计算机机房的布局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空间要求:根据计算机数量确定,每台计算机之间需要留足够的空间,便于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管理。
- 空调与通风: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
- 安全性:采取严格的门禁和监控措施,确保机房内设备的安全。
- 光线与照明:光线充足,照明明亮,避免眩光和反射。
3.2 计算机设备选择与配置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需求,选定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操作系统: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并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和升级。
10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试行)

要求
远程网络连接方式
根据实际的远程访问需求选择公众电信服务的光纤、DDN、ADSL、微波和教育卫星宽带网服务等方式接入。
(五)工程验收
1、工程完毕后,施工方须先对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学校提供规范的竣工文档,并加盖承建单位公章;
2、学校或由学校委托的第三方依据工程方案和本建设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
普通教室可使用计算机有源音箱或背投及等离子电视内置音箱。
其它辅助设备
DVD机、VCD机、录像机、投影机吊架等。
备用电器
要配有UPS电源以便稳定输入电压和突然停电时保护投影机。
要求多膜(含单模)光纤衰减<3dB。
(四)网络性能
主干速率
主干网的速率或服务器的接入速率,应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技术,不低于100Mbps。
站点
接入速率
达到不低于100Mbps的交换或共享传输速率。
网络结构
网络的结构应为开放式的设计,易升级、扩展。已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访问宜采用代理服务器模式。提供对外WEB服务的,应与校园网络内部用户进行有效隔离。
具有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机柜、墙挂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
服务器
具有机架式服务器、存储器、服务器控制器、服务器机柜等。
工作站
品牌机,当前主流计算机配置。
操作系统
应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相关应用软件系统的要求选择相应产品。
应用系统
校园网管理平台软件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行政管理、教学业务管理、辅助教学、财务管理、图书及装备管理、多媒体应用开发、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等。
2、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防水、防盗措施。
室内环境
1、室内照明距离地面0.8m处光照度≥300lx;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为加快**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特制定**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一,指导思想**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基本实现普陀区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主线,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国家教育部,市教委制订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意见为依据.通过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全区校园信息化设备配备,环境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为二期课改提供有效支持,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形成一套软硬结合,以应用为核心的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机制,实现投入资金与提高效益的有效统一.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它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及其发展与应用来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素质的机遇.由此决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最大的裨益.1,在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中,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与教逐渐转向较有创意及互动性的模式,争取三年内在30%的课程上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与教的活动.2,以信息化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与经验,帮助他们具有创意的思维"构建数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奠定广阔的知识基础,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应变的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3,通过信息化校园环境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帮助学生按其本身的程度学习,养成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4,实现校园资源数字化,机构扁平化,管理信息化,充分体现信息校园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效益.。
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附件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目录前言 (1)1范围 (2)2定义 (2)3建设目标、原则 (2)3.1建设目标 (2)3.2建设原则 (2)4建设内容 (2)4.1概述 (3)4.2网络 (3)4.3终端 (3)4.4应用 (3)4.5机制 (4)5建设要求 (4)5.1分类 (4)5.1.1数字校园分类 (4)5.1.2建设要求分类 (4)5.2网络 (4)5.2.1网络接入 (4)5.2.2网络中心 (5)5.2.3综合布线 (5)5.3终端 (6)5.3.1配备指标 (6)5.3.2功能室配备 (6)5.3.3其它终端系统 (7)5.4应用 (7)5.4.1教学教研 (8)5.4.2学校管理 (8)5.4.3生活服务 (9)5.4.4师生能力 (9)5.5机制 (11)前言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要“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快速、高效、规范地推进河南省中小学校信息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本标准”)。
郑州市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公用经费标准(试行)

郑州市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公用经费标准(试行)郑州市教育局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编制说明 (1)一、郑州市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指标及设置分类表 (3)(一)科学探究实验室 (8)(二)计算机网络教室 (12)(三)计算机语音教室 (15)(四)音乐、舞蹈教室 (17)(五)美术教室(含书法室) (20)(六)多媒体教室 (22)(七)录播室 (23)(八)综合实践活动室 (24)(九)电子备课室 (26)(十)生物园地 (27)(十一)小气象站 (27)(十二)体质测试室 (27)(十三)心理辅导室 (28)(十四)德育展示厅 (31)(十六)图书馆(室) (32)(十七)运动场所 (36)(十八)校园网 (37)(十九)普通教室 (39)二、郑州市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41)三、郑州市小学其他办公及生活设施设备 (63)卫生保健室 (64)厕所 (67)门卫室 (68)四、郑州市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 (70)编制说明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国家标准,加快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推进生均教育经费均衡化投入,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依据部颁标准和河南省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郑州市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试行)》。
一、指导思想:(一)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三)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四)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五)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河南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

河南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 目录编制说明 --------------------------------------------------------------------------------- 2河南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指标表 ---------------------------------------------------- 3 河南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设置分类表 ---------------------------------------------- 4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 5 一、物理实验室 ------------------------------------------------------------------------- 6二、化学实验室 ------------------------------------------------------------------------ -9三、生物实验室 ----------------------------------------------------------------------- 13四、计算机教室 ----------------------------------------------------------------------- 16五、语音教室 -------------------------------------------------------------------------- 18六、音乐教室 -------------------------------------------------------------------------- 19七、美术教室 -------------------------------------------------------------------------- 22八、历史教室 -------------------------------------------------------------------------- 24九、地理教室 -------------------------------------------------------------------------- 25十、多媒体教室 ----------------------------------------------------------------------- 26十一、综合实践活动室----------------------------------------------------------------27 十二、电子备课室 -------------------------------------------------------------- 28十三、生物园 -------------------------------------------------------------------- 29十四、地理园 ------------------------------------------------------------------- 3 0十五、图书馆(室)-------------------------------------------------------------------31 十六、运动场所 ----------------------------------------------------------------- 33十七、校园网 -------------------------------------------------------------------------- 34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我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河南省高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
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试行)

1、系统应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有因特网(INTERNET)接入的校园网络应配备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过滤措施,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健康,并定期更新和升级;
2、网络设备口令要专人管理、定期变更,不可简单使用数字和英文字母;
3、PC机数据应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可靠安全;
2、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防水、防盗措施。
室内环境
1、室内照明距离地面0.8m处光照度≥300lx;
2、地面、墙壁、顶棚应采用不易吸尘,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室内无强磁场干扰;要装有窗帘、调温、调湿设备。温度:14—30℃,相对湿度:40%—75%;
3、有必要的防尘措施。
三、计算机及设备
学生用机
学生用机配置满足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运行多媒体常用工具平台软件、课件、辅助教学软件等需要;
(2)也可采用单独接地(机房独立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交流保护接地电阻均≤4Ω;
(3)有条件的应安装防静电地板;
(4)多雷电地区应安装防雷电设施系统。符合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A267-2000《国家计算机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等要求。
安全防护
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防水、防盗、防触漏电保护系统等措施。
基本配置:品牌机,不低于当前主流计算机配置,加装具备网络同传功能还原卡(软硬均可)。
教师用机
基本配置:品牌机,不低于学生用机,另须配有光驱、音箱等。
联网教室
计算机教室要联网。配有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即多媒体教学软件),有较丰富的应用软件、教学课件等,可上互联网。
服务器
基本配置:品牌机,主流服务器配置,满足计算机教室的教学需要。
管理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应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有因特网(INTERNET)接入的校园网络应配备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过滤措施,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健康,并定期更新和升级;
2、网络设备口令要专人管理、定期变更,不可简单使用数字和英文字母;
3、PC机数据应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可靠安全;
温度:14~30℃
相对湿度:40%~75%;
(5)机房内距离地面0.8m处光照度≥300lx;
(6)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供电系统
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动力电路分开并由UPS供给。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电压变动:≤±5%;
频率变化:≤±0.2Hz;
波形失真率:≤±5%。
接地系统
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1)可采用联合接地(与建筑物公用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交流保护接地采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1Ω;
具有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机柜、墙挂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
服务器
具有机架式服务器、存储器、服务器控制器、服务器机柜等。
工作站
品牌机,当前主流计算机配置。
操作系统
应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相关应用软件系统的要求选择相应产品。
应用系统
校园网管理平台软件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行政管理、教学业务管理、辅助教学、财务管理、图书及装备管理、多媒体应用开发、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等。
(7)服务器规划和IP地址规划;
(8)配线架与信息点配置分布表;
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试行)
一、校园网运行环境及管理
项目
要求
(一)主机房系统设备工作环境
主机房
面积
依据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要充分考虑设备本身、人员操作、维修维护等空间的需要。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按照下述方法确定:
S=KA
管理文档
有校园网络运行情况日志、维护维修记录、设备管理帐目、各类资料等。
二、工程建设
项目
要求
(一)承建合同
校方要与承建方签订校园网承建合同,并报上级主管教育装备部门备案。
(二)系统设备
设备要求
系统设备的验收依照合同、设备清单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技术指标进行判定。
设备布局
达到操作方便、布局合理。
网络硬件设备
式中:S—机房的面积(m2)
A—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
K—系数,取值(4.5~5.5)m2/台(架)。
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 m2。
机房
环境条件
(1)地面、墙面、顶棚应采用不易吸附尘埃、不易产生静电的阻燃材料;
(2)门窗要考虑采光、遮光和安全因素;
(3)机房内无强电磁场干扰;
(4)温湿度要达到规定标准;
(2)也可采用单独接地(机房独立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交流保护接地电阻均≤4Ω;
(3)有条件的应安装防静电地板;
(4)多雷电地区应安装防雷电设施系统。符合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A267-2000《国家计算机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等要求。
安全防护
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防水、防盗、防触漏电保护系统等措施。
4、网络服务器应用数据要定期备份,可专门设置数据备份服务器。
项目
要求
(三)网络布线系统
系统要求
依据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1、布线系统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应用,并能够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3、竣工文档主要包括:
(1)承建合同文本(包括相关设备的基本配置、双方责任与义务、售后服务保证等)复印件;
(2)有关企业资质证明(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资格证书〈河北省教育厅颁发〉)复印件;
(3)工程方案及施工报告;
(4)网络设备清单;
(5)机柜网络设备摆放示意图;
(6)服务器装载列表;
项目
要求
(二)网络管理
管理人员
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必须有专职网管员,管理员要具有计算机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培训证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维护水平。
管理制度
学校要有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北省中小学网管中心管理制度》、《河北省中小学网管教师岗位职责》制度,并装框上墙,严格执行。
要求多膜(含单模)光纤衰减<3dB。
(四)网络性能
主干速率
主干网的速率或服务器的接入速率,应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技术,不低于100Mbps。
站点
接入速率
达到不低于100Mbps的交换或共享传输速率。
网络结构
网络的结构应为开放式的设计,易升级、扩展。已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访问宜采用代理服务器模式。提供对外WEB服务的,应与校园网络内部用户进行有效隔离。
2、布线系统中采用的电缆应是超五类以上100Ω四对非屏蔽/屏蔽双绞电缆和100Ω大对数非屏蔽/屏蔽双绞电缆;采用光缆传输的,应合理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缆;
3、布线系统中所有的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等在其被安装的场所均应易识别,布线中的每根电缆、光缆、信息模块、配线架和端点应指定统一的标识符,电缆在两端应有标注,通道和安装布线的空间应采取适当的标识符;
项目
要求
远程网络连接方式
根据实际的远程访问需求选择公众电信服务的光纤、DDN、ADSL、微波和教育卫星宽带网服务等方式接入。
(五)工程验收
1、工程完毕后,施工方须先对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学校提供规范的竣工文档,并加盖承建单位公章;
2、学校或由学校委托的第三方依据工程方案和本建设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
4、满足综合布线标准要求;
5、封闭式布线系统中,主传输电缆应留有备用电缆。
电缆测试
1、链路的连通性和连接正确性;
2、链路的频率衰减:
基本链路100MHz时<23.2dB
信道链路100MHz时<24.0dB;
3、链路的近端串扰:
基本链路100MHz时>29.3dB
信道链路100MHz时>27.1dB;
4、链路的衰减与近端串扰比:
100MHz时>4.0dB;
5、链路的长度:
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90m
信道的物理长度<100m;
6、链路的最大直流回路电阻:<4Ω;
7、链路的特性阻抗:100±5Ω;
8、链路的传输延迟:<50ns;
9、链路ACR值>37.6dB;
10、链路RL值>0dB。
光缆测试
依据EIA/TIA—568—B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