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o罗伯特舒曼《浪漫曲》作品.94,第1首小提琴曲谱 钢琴伴奏曲谱RosertSchumann,Romances,Op.94No.1

合集下载

诗意的浪漫——舒曼《3Romances》OP.94的演绎探究

诗意的浪漫——舒曼《3Romances》OP.94的演绎探究

◎肴弄I艺术与传媒诗意的浪漫----舒曼《3Romances}OP.94的演绎探究郭洸孜摘要:舒曼的《3.Romances》(三首浪漫曲)0P.94是被众多演奏家青睐的音乐会小品,它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气息,也蕴含了舒曼的个人创作情感与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演奏诠释等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为演奏者提供音乐演绎的参考。

关键词:舒曼;浪漫曲;室内乐;管乐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是19世纪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

他音乐创作丰富,在声乐和器乐方面都留下很多值得研究的作品。

除了著名的艺术歌曲之外,在他的晚年创作的众多器乐小品也同样让人心驰神往。

一、《3Romances》0P.94的创作背景和特点舒曼的晚年正值德国社会动乱时期,他在德累斯顿的住所创作了众多室内乐作品,通常是钢琴和管弦乐器共同演奏,如《幻想曲》和《浪漫曲》。

这些精致的音乐小品篇幅不长,也没有高深的技巧,但情感真挚动人,是舒曼表达思念、排解忧虑的倾心之作。

《3 Romances》0P.94就是舒曼在这段时间完成的,浪漫曲的标题也决定着它具有浓烈的抒情特质,这三首短小动人的曲子也是献给他挚爱的妻子克拉拉的礼物。

室内乐作品中的各乐器具有同等地位,浪漫曲中的钢两件乐器也是一样,在0P.94中能明显听到两个乐器之间缠绵、清晰、精彩的对话。

最初,舒曼写这首曲子时是以小提琴和双簧管为主的,但因为某些手稿和信件的遗失,后人最终并未完全确定他的初衷,不过因为曲子的旋律十分动人,也有许多其他乐器的演奏者钟爱此曲,如时常听到大提琴版本和单簧管版本。

二、《3Romances》0P.94的音乐诠释第一首的开篇一句就有明显的舒曼风格,谱面上是3/4拍,但舒曼加入了连接线、附点、不同长短拍的结合使乐句的节拍重音发生了转移,演奏时则需要对乐句进行重新划分,这时乐句呈现的是一种非对称性。

谱面经此划分之后呼吸也一并调整,演奏时需找到乐句中的逻辑重音。

舒曼三首《浪漫曲》的调性分析

舒曼三首《浪漫曲》的调性分析
图2 第一首
图3 C:D7→S F:D7→S bb:DD7 ( be:DD7) bb:D7 第2个和弦:bb小调的D7就是be小调 的DD7,中介和弦并没有改 变,只是标记改了,加速了转调,为原调再现做准备。
图4 第二首 第二首分三个部分看其调性,开始部分由#F大调出发,先转到 其属调(#C大调),中间部分由连续的二度和三度调,在调性上形 成对比,结束部分又由#c小调回到#F大调,形成首尾呼应。调性布 局是T—D—T。通过图示可以直观的看出,第13小节,调性从#C大 调直接进入调号相差7个的a小调,再设计了从a小调逐渐回到#F大 调。从13小节开始是连续的小三度上行,形成小三度中音关系(笔 者将在文章后部分讲解小三度中音关系)。从18小节回到#F大调, 从24小节转到同主音小调(#f小调),作曲家这样的调性设置,是
笔者发现,他在结尾处的中介和弦上做了些调整。
中介和弦的关系:
图1 bb小调位于右下方,#F大调位于左上方,足以见得两个调关系 很远,但是通过等音调,用#F等bG,bG大调又与bb小调相邻,为传 统和声中的近关系调,这样就拉近了两个调之间的关系。 第一首和第三首的主调分别为bb小调和B大调,通过上图,可 以看到它们在同一纵列上,B大调是bb小调衍生出来的近关系调, 它们是半音中音关系,互为重同名调。 三首曲子的整体调性布局符合传统T—D—T的调性布局,bb小 调与#F大调是五度关系,#F大调和B大调是四度关系,bb小调和B大 调又为重同名调。这样的宏观调性布局既保留了传统主属支撑的调 性设置,又有近现代重同名调替代的做法。这种设置为近现代和声 的发展以及调性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二)微观调性布局 下图是笔者根据三首曲子的内部调性布局做出的线行图,能更 显著地看出调性的运动。
50 Northern Music

舒曼、舒伯特PPT幻灯片课件

舒曼、舒伯特PPT幻灯片课件

四全休止符
二全休止符
Whole / Semibreve rest
全休止符
Half / minim rest
二分休止符
Quarter / Crotchet rest
四分休止符
Quarter / Crotchet rest
八分休2止0 符
16th Semiquaver rest
十六分休止符
32th Semiquaver rest 64th Hemidemisemiquaver rest
11
• 其次,舒曼在音乐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同时期的作 曲家舒伯特相比,舒曼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天地。它采用 交替的大小凋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在音乐中制造浪漫的气息和 飘渺、幻想的意境。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风格 和歌曲创作传统,更进一步地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手法。
• 此外,舒曼在钢琴作品的曲式特点有: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套曲 曲式。在形式上,除少数采用传统的形式外,有许多创造性的革新。 这些曲集的标题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特征,如:《幻想曲集》、《蝴 蝶》、《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等。
12
梦幻曲音乐分析
• 舒曼所作《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 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Time signature
拍号
Crescendo
渐强
Diminuendo
渐弱23
Break
片段休止
Marcato
强音
Strong marcato
重音
Staccatissimo
顿音
Acciaccatura
短倚音
Appoggiatura
倚音
Trill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孙月红 / 张靖晖摘 要:罗伯特舒曼在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写作过程中的传统抒情风格,并充分结合自身对于浪漫主义独特风格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爱好情感阅读经验,以及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创作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将德国的艺术歌曲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在1840年根据德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海涅的《抒情插曲》而创作的,被认为是德国现实主义艺术歌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前六首为例,所获资源来自在线声乐伴奏平台,对其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开展研究工作,期望能对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风格;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孙月红(1981-),女,硕士研究生,太原学院教授;张靖晖(2002-),男,太原学院本科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音乐资源合作社”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308);太原学院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课题:“创赛项目驱动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TYFB03)。

引 言罗伯特·舒曼艺术歌曲取材于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诗歌—《抒情插曲》,其音乐作品细腻纯净,旋律美妙而精确。

他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描写了一位诗人获得爱情以及失恋后的痛苦心情,充分展现了舒曼的音乐才华,是其声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此套曲无论在这首歌曲的写作和技法,还是它所需要体现出来的时代性和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因此,笔者从QQ 音乐、酷我音乐、99伴奏网、UU 伴奏网、伴奏音乐网等在线声乐伴奏平台搜索资源,找到《诗人之恋》前六首为研究案例,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一、《诗人之恋》概述《诗人之恋》为舒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色性,该作品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展示出来,并对其赋予曲调,用音乐伴奏的艺术形式升华主题,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深度阐述该作品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