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 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高中地理 2. 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案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教案媒体与教具]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板书】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分析【阅读分析】问题: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有何特点?【点拨】【承转】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长沙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

【活动】教材P27活动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活动】通过活动2,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活动: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城市区位因素【思考】读“我国城市分布图”,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活动】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归纳总结】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新课导入】投影展示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引入新课。

【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点拨】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例较小而已。

高中地理 2.1 城市空间结构3课件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 城市空间结构3课件 中图版必修2
想一想
你能举出城市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 影响的例子吗?
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 地功能区都围绕紫禁 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 布,充分体现了皇权 的至高无上。
500
1000 2000
3000A B
1500
交通线
1号
2号
等地租线 地

3号地
探究 1、三块土地的起拍价为何不同?
思考
2、投资商获得土地主要取决于什么能力? 可能从事什么活动?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
乡村 城市
2019/10/29
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类型:集镇、村落
2019/10/29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9/10/29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19/10/29
一、城市地域形态 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中心商务区(CBD)特征:
(1).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3).建筑物高大密集 (4).内部分区明显
CBD内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区明显 公较 场低 所层 多多 位是 于零 较售 高店 层, 办
水平方向:中央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型商场、 高级专卖店等,周围多是一些商务办公场所及一 些中小商店。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约占40%-60%
• 形状: 块状
• 分布位置: 地价较低,污染较小
2019/10/29
商业区
王府井商业街
2019/10/29
• 形状: 呈点状或带状 分布
• 分布位置: 位于市中心 ,
交通干线两侧或 街角路口.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2014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2[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节包括两项课标要求,第一课是“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三部分。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重点解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及工业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等原因。

[学情分析]昌河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昌河工业住宅区旁,离昌河工业区和新形成的新厂商业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区都较近,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地理知道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学校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比较,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统计表和文字等信息,对景德镇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景德镇市为案例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结合情感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必修2中图版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地理必修2中图版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新课标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方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节包括两项课标要求,第一课是“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三部分。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重点解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及工业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等原因。

[学情分析]昌河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昌河工业住宅区旁,离昌河工业区和新形成的新厂商业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区都较近,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地理知道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学校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比较,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统计表和文字等信息,对景德镇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景德镇市为案例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结合情感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 (1)中心商务区(CBD):①位置: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

②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

②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区③分化⎩⎪⎨⎪⎧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4)工业区: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

②特点: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1)城市的功能分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中心商务区比重最小。

(2)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1)小城镇: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2)中等城市:市区外围形成居住区,原来的市区变成了工商业混合的市中心。

(3)大城市: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向外依次是居住区、郊区、工业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①表达方法: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②我国的城市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二者并非成正比。

知识点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情景导入先思考———————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 km。

它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的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程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对该条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①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2、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发展和变化着的。

3、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1、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2、形成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的原因1、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

导入:人口最集中的场所就是城市,而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本单元即学习城市,主要介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即乡村聚落转变为城市聚落的过程)P26,探索活动:阅读:[问题]1、从市中心与外围的交通运输有何差异?(市中心交通更方便)2、为什么外围的住宅区具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风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某些条件(风向)的影响,城市内部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同一分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等级分化。

例如:济南市分区: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要素:商业网点,人口分布、工厂、医院、行政部门等等。

它些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如:工厂一般不会与大商场在一起。

高中地理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举例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重庆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中图版必修2 (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中图版必修2 (
学生查看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点评导学案
2分钟
根据批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点评
检查导学案,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表扬优秀小组,发挥其榜样作用
讲授新课
3分钟
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读图,指出“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明确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2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
学生聆听
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重难点;
1分钟
教师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生根据课前完成情况,对习题进行讲解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巩固知识要点
小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掌握规律
整理导学案
3分钟
指导、规X、检查
用双色笔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问题进行整理
便于复习
板书设计:
历史原因
距市中心的距离
经济原因---影响经济地租的因素
交通通达度
社会原因
行政原因
合作探究
10分钟
教师检查,掌握学情,并适时点评、指导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课题】必修2模块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广东省为例》【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析: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

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

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材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概述城市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案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及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材(中图版)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1.教材通过“活动”,说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关系。

2.教材通过“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3.教材通过文字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4.教材通过图2-1-11及文字材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

四种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
通过对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标准最低的要求为:以城市地域结构有关
理论(中心地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也是该条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

学情分析:作为城市学生,深圳的高一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
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
中可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龙岗镇、龙岗区、深圳市地图分析,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读广东省城市分布图的分析、讨论,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通过对广东省城市分布图及广州、深圳的分析,了解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阅读教材材料分析,理解在广东省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作业展示、向其它同学作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对龙岗镇、龙岗区、深圳市与广东省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
交通、服务种类)
的比较,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地理归纳、整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对龙岗镇、龙岗区、深圳市与广东省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
的比较,让学生关心省情、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在
一个地区,不同等
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难点:中心地理论学生没有相关基础,理解有点困难,故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探究法、小组研讨学习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依据多情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程序为:深圳地图作业展示复习巩固---设计龙岗、深圳乡土地理问题情景导入新课——设置情境,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设置情境讨论交流——读图分析交流拓展——阅读思考理解应用——课堂总结反馈练习。

【教学资源】
广东省城市分布图广州市地图、深圳市地图龙岗区地图龙岗镇地图(来源网络)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自评、小组评):
1.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知道)
2.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理解)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理解)
4.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理解)
5.某一区域范围内,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分布及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理解)
小组活动评价表(部分)
教师评价: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根据实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广东省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
热爱祖国的情感,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节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宗旨”,采用案例教学(广东省城市功能)等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化、不规则的城市中蕴涵着的规律,并使其对城市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学生活动方式主要有:合作讨论、课堂展示、读图分析等。

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寓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3.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分析、学生成果展示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

对于深圳的部分学生而言,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认识不太丰富。

因而,在课前教师可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此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
教学效果。

课堂检测:
读广东省城市分布图,回答1-3题:
1.有关城市的作用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C.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2.在广东,一般县城和大中城市相比
A.都有大型专业商店、百货公司等B.缺少高级中学、工厂、汽车站等
C.拥有大中城市所有的功能D.一般没有大型专业商店、商业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
3.下列不属于促进广州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位于珠江三角洲B.临南海、东南亚C.拥有发达的铁路网D.能源矿
产丰富
4.(拓展)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圆形的服务范围最终被六边形的服务范围取代,这是因为
A.可以使货物的供应达到饱和状态
B.区域内居民在选择同一等级的城市来寻求服务时,会选择距离较近的城市C.可以阻止新的供应商进入D.为了谋求最大利润
5、读深圳市和龙岗区服务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为深圳市的是,判断依据是;为龙岗区的是,判断依据是。

(2)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在城市的服务范围之内,他们之间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3)在我国,A类城市数目,B类城市数目(多或少)。

参考答案1-4BDDB 5(1)A 服务范围大,级别高 B 服务范围小,级别低(2)B A 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3)少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