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
02
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的相互制约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人类生产活动也反作用于地理
环境,两者相互制约。
03
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02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总结词
人口增长与分布是地理学的重要 研究内容,它受到自然、社会、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 产技术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水 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 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 工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益。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功能区 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而城市化则是 指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它带来 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的扩大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 境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商业区、居住区、 工业区、公园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 和相互关系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 居民生活质量。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
加强勘探和开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采 收率,推动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绿色发展。
3
新能源开发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降 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
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跨流域调水
通过建设大型水利工程, 实现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 问题。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总结词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答案:1.B 2.A
(2020·天津静海一中月考)某城市某条地铁线穿越大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影响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大,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河,途经的站点为主要客流集散地。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⑤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合理 建筑类型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影响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引上下导班,或又方明便购确物 划定不同功能区。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过程
3.该城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答案:分布特点:位于城市外缘,多沿交通线分布;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沿岸 地区。 优势:地价较低;对市区污染较小;便于企业原料 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 4.试分析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昼夜差异。 答案:商业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 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 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2)住宅区。 ①分布: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②特点:随着经济发展,住宅区开始呈现不同级别的 分化。 (3)工业区。 ①分布: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 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工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因此,工业区的选址应远离 住宅区,并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 的郊外。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2020·天津静海一中月考)某城市某条地铁线穿越大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影响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大,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河,途经的站点为主要客流集散地。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⑤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合理 建筑类型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影响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引上下导班,或又方明便购确物 划定不同功能区。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过程
3.该城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答案:分布特点:位于城市外缘,多沿交通线分布;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沿岸 地区。 优势:地价较低;对市区污染较小;便于企业原料 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 4.试分析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昼夜差异。 答案:商业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 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 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2)住宅区。 ①分布: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②特点:随着经济发展,住宅区开始呈现不同级别的 分化。 (3)工业区。 ①分布: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 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工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因此,工业区的选址应远离 住宅区,并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 的郊外。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

2.过渡模式:
(1)高增长阶段: 1.这种人口增长模 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 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 利之处?
2.过渡模式:
(2)增长下降阶段: 1.这种人口增长模 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 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 利之处?
3.“三低”模式:
1.这种人口增长模 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 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 利之处?
思考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人口迁移? 1、PGA班李同学考取加利福利亚大学去美国读书 √ 2、李敏镐来成都参加爱尚代言发布会
3、南昌张某一家在赣州文清路开瓦罐煨汤店 √
4、聚居在约旦难民营的叙利亚难民 √ 5、3月份哈萨克牧民春季大转场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 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三大要素
居住地变更 (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
时间限度 (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较长,通常为一年)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判断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 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1→B1、C1→A2
B
A
A2 C
C1 A1 B1 C2
假设给你一个迁移的机会,你会迁移到哪里?为什么?
第一、二阶段
第二、三阶段
第四阶段
人口金字塔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 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印度的人口压力
第一、二阶段
第二、三阶段
第四阶段
人口金字塔
经济、教育、就业、医疗、 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压 力巨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 人们生活的改善,同时也造成 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出现人口老龄 化问题:劳动力不 足、社会养老福利 保障开支增加、老 年人生活困难等。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 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2章第3节课件38张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北京(běi jīnɡ)和上海的地域文化 差异
• 一个国家的两大代表性城市(chéngshì),在经济实 力、文化传统、城市(chéngshì)规划及其很多方面, 都是处处可媲美的一龙一虎。
• 北京和上海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一些 明争暗斗甚至嘲讽嗤笑的现象:北京人嫌上海人太 小家子气,上海人则笑北京人太土气;北京人的实 在,在上海人的眼里只不过是粗野,上海人的现实, 在北京人看来是一种算计;北京人以北京的文化底 蕴深厚而自豪,上海人则为上海的发达而自喜。
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 ,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宗教(zōngjiào)文化特点。北京的四合院与上 海的里弄,就是不同文化风格的民居
Image
第三十九页,共39页。
▪ 地域文化(wénhuà):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wénhuà) 形成的基础,文化(wénhuà)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作用, 使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环境深深地烙上地 域文化(wénhuà)的印记。
▪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 因受地域文化(wénhuà)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城市具 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 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课本(kèběn)2-3-3图
• 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 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tǐxiàn)了阿拉伯 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
第三十二页,共39页。
课本(kèběn)2-3-2图
•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物 高度逐渐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 立体化发展,是典型(diǎnxíng)的现代化城 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
北京(běi jīnɡ)和上海的地域文化 差异
• 一个国家的两大代表性城市(chéngshì),在经济实 力、文化传统、城市(chéngshì)规划及其很多方面, 都是处处可媲美的一龙一虎。
• 北京和上海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一些 明争暗斗甚至嘲讽嗤笑的现象:北京人嫌上海人太 小家子气,上海人则笑北京人太土气;北京人的实 在,在上海人的眼里只不过是粗野,上海人的现实, 在北京人看来是一种算计;北京人以北京的文化底 蕴深厚而自豪,上海人则为上海的发达而自喜。
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 ,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宗教(zōngjiào)文化特点。北京的四合院与上 海的里弄,就是不同文化风格的民居
Image
第三十九页,共39页。
▪ 地域文化(wénhuà):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wénhuà) 形成的基础,文化(wénhuà)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作用, 使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环境深深地烙上地 域文化(wénhuà)的印记。
▪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 因受地域文化(wénhuà)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城市具 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 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课本(kèběn)2-3-3图
• 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 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tǐxiàn)了阿拉伯 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
第三十二页,共39页。
课本(kèběn)2-3-2图
•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物 高度逐渐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 立体化发展,是典型(diǎnxíng)的现代化城 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本章整合 (3)

分析思路
实例
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 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有利
展的重要保障
于经济发展
主要分析人口数量、人口 高素质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有利
质量、人口增长情况等 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
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规划背景 (1)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为广阔的发展腹地,在“一带 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 (2)经济实力雄厚。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 (3)创新要素集聚。 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 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 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4)国际化水平领先。 (5)合作基础良好。 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 补。
3.战略定位 (1)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3)“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4)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5)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思路导引第(1)题,石化产业为 市场 导向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发展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 海洋 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第(2)题,加大资金和 科技 的投入,培育 品牌 ,积极 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利于广东省重化工业的发展。
专题二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其功能
1.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 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江三角洲城市组成,是中国 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 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 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视为珠江三 角洲城市群的升级版。粤港澳大湾区 的得名,借鉴了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 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三大湾区都市圈 的概念,许多学者和媒体人将其视为 “世界第四大湾区”。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 放;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可以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生态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目 录
•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第五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的数量变化
01
02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现实中的
问题。
03
GIS组成及功能
一个完整的GIS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
输出等组成。它具有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地图制作等功能。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收集地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传输 、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01
02
03
04
交通运输
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航 空交通等,是连接不同地区人
类活动的重要方式。
邮政通信
通过邮局、邮政编码和邮递方 式等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和交
流。
电信通信
包括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手 段,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
信息传递服务。
商业贸易
通过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促 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02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 放;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可以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生态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目 录
•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第五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的数量变化
01
02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现实中的
问题。
03
GIS组成及功能
一个完整的GIS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
输出等组成。它具有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地图制作等功能。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收集地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传输 、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01
02
03
04
交通运输
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航 空交通等,是连接不同地区人
类活动的重要方式。
邮政通信
通过邮局、邮政编码和邮递方 式等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和交
流。
电信通信
包括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手 段,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
信息传递服务。
商业贸易
通过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促 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02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课件(共16张) (共16张PPT)

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低人口
出现____增长。其根生本产原力因是_______的发展 。
⑵图中人口金字塔分别反映了哪个阶段的人口构成特点?
人口金字塔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 图,用来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 势。横座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 百分比,中间的纵座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分组,左边 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思考: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就业、资源、环境等带来巨 会养老福利开支增加、青
大压力。
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解决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的对策——
计划生育、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事业
4、读世界人口增长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分布图,总结世界人口增 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2、⑴人口增长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不同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形成 原因是什么?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 率不断下 降
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
从死亡 ____率下降开出始生的;
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长的
环节一:思维导图——整合联系是综合应用的基础
环节二:思考探究-----在应用中理解内涵外延
1、读右图思考: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 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 自然灾害、战争、疾病、 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 文化教育水平、养育子女 的成本、生育观念、社会 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人口政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1页 0133页 0135页 0167页 0265页 0353页 0476页 049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中图版高一地结构与城市 化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0002页 0051页 0133页 0135页 0167页 0265页 0353页 0476页 049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中图版高一地结构与城市 化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PPT课 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