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南极生态系统的支柱阅读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南极洲大陆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
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价值不高B.生态压力C.成本过高D.资源有限2.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D.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答案】1.C2.B【解析】1.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环境恶劣、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航行距离长等。
此外,捕捞、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
这些都导致成本过高。
故C正确。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且目前捕捞限额占资源蕴藏量比例极小(约1/100),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磷虾资源开发说明没有带来生态压力,故A、B、D不正确。
故选C。
2.人类对须鲸等海洋生物的捕杀,使磷虾天敌减少,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
故B正确。
全球变暖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冰期缩短,冰层变薄。
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
海冰的减少不利于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故A、C不正确。
南极海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小,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且南极海域水量巨大,水体自净能力强,目前未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2.某邮轮从丹麦出发开往中国。
下图为该邮轮途经各地的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其中甲是某著名海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推断该邮轮航程的起止时间为A.1月1日-2月15日B.3月1日-4月15日C.8月1日-9月15日D.11月1日-12月15日2.某船长常年执航该线路,途经甲沿岸最可能看到A.河流冬季发生凌汛现象B.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暴雨C.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D.大面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1.C2.D【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口附近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景导入目标定位磷虾,海生品种,分布广,数量大,是许多经济鱼类和须鲸的重要饵料,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
南极磷虾的资源丰富,估计南大洋有若干亿吨。
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
中国产量最大的是黄海的太平洋磷虾。
磷虾资源极其丰富,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潜在的食物资源。
现在问题是各国已经在南极海洋中大量捕捞磷虾,如果磷虾捕捞业不断扩大,势必危及南极鲸类的生存,它们将不是死于捕鲸叉,而是死于饥饿。
过度的捕捞将使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磷虾而生存。
磷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应该将其捕获量控制在最大的可持续捕获量之内,以保护南极的生态平衡。
【思考】南极磷虾属于哪种海洋资源?还有哪些海洋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
2.掌握海洋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一、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的淡化。
1.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未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
例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
2.海水淡化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生产成本的日趋降低,海水淡化正在成为一种安全、稳定,而且不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的供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3.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第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中东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石油收入高的富裕国家;第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如我国的西沙群岛;第三类是沿海城市,那里人口和工业集中,耗水量大,因而淡水紧缺。
二、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1.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
目前已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2024届辽宁省高考扣题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辽宁省高考扣题卷(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浩瀚太空,繁星点点。
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我国众多人造卫星中,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24小时“瞭望”,时刻观测着全球的风云气象,日夜预报着每天的阴晴冷暖。
从给大气“拍照”到给大气“做CT”,风云气象卫星已实现从国际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国际担当,风云气象卫星正在为服务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
2023年7月,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风云气象卫星便对台风进行全生命史的监测,为“杜苏芮”台风和暴雨专题会商决策服务以及准确监测“杜苏芮”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气象遥感卫星。
1988年,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截至目前,我国共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21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9颗在轨运行,为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料和产品。
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通过“多星在轨、组网观测”,风云气象卫星可提供三维、定量、全球、全天时、全天候、高光谱、高时效的精密监测资料。
台风,无一漏网;暴雨,三维“CT”式扫描;厄尔尼诺,积累气候变量数据集……风云气象卫星性能优越,对各类天气气候事件精密监测,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网中的主力军。
“气象卫星监测在短时临近预报中作用重大。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李俊说,以强对流天气为例,其生命史较短且具有明显突发性,监测和预报难度较大。
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干扰因素少,可以精准捕捉强对流踪迹,助力强对流活动监测和预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617)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617)1.多年以来,医生和家属对待癌症患者大多采用这样的态度:即向患者隐瞒已得癌症的实情,这种做法在医学上叫做“保护性医疗”,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但是,某肿瘤医院新设立的康复科的张主任却主张实行“公开性治疗”。
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
A.医生和家属在实行“公开性治疗”过程中如何具体分配B.“保护性医疗”的弊端C.“公开性治疗”将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D.“公开性治疗”的含义和形式2.人生在世,有些事应该永远记住,另一些事则最好忘掉。
懂得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掉,是一种智慧。
记住了应该记住的,并且忘掉了应该忘掉的,你的人生就会幸福祥和;相反,假如对应该忘掉的念念不忘,又对应该记住的记不起来,那你的人生就要阴云笼罩。
通过这段话,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在世, />应该()。
A.对那些永远值得记忆的事情念念不忘B.记住应记住的,忘掉应忘掉的C.把那些阴云笼罩的事情尽快忘掉D.正确区分什么是应该记住的事情,什么是应该忘记的事3.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
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浏览网页,你可能被华丽的页面吸引。
如果从浏览器的菜单中查看源代码,你会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人类的行为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B.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C.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D.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4.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自治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充分的自为者,不仅有建立自己的宗旨、品格、学术与道德标准和荣誉的必要,而且也有联合其他大学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学术和道德标准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种种腐败以及更为普遍的灰色学术,才会失去滋生的土壤和庇护的依靠。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八)

2022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八)1.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科抖”爆红,这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量超过300万,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西安交大二院的一位医生弹唱“心电图之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6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这段文字主旨蕴含的道理是A.打铁还需自身硬B.是金子总会发光C.功夫不负有心人D.众人拾柴火焰高2.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感冒是因为天气变化及穿衣保温不当引起的,直至近几十年来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医学家才看清楚引起感冒的是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病毒。
迄今为止,医学家已发现能引发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其中主要有五类病毒:鼻病毒、冠冕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约有3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鼻病毒的形状是正20面体,直径约30毫微米。
此病毒在春、夏、秋三季最活跃。
若手指沾了这种病毒而用手指挖鼻子,或经鼻子吸入这种病毒,它们就会在鼻黏膜细胞立足繁殖,抵抗力低者就会发病。
有15%—20%的感冒是冠冕病毒类中的4种冠冕病毒引起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冠冕病毒形如日冕,因而得名。
冬季患感冒,多由此类病毒引起。
腺病毒因最初是由腺体中分离出来,故而得名,冬末和初春的感冒多因此病毒作祟。
柯萨奇病毒因最初是在美国柯萨奇市分离出来而得名。
埃可病毒的名字是英文“人体肠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一词的缩写。
这两类病毒是“夏天型”,能使感染者发高烧和剧咳。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引发感冒的主要病毒有五类B.引发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C.感冒病因有两种说法D.引发感冒的病毒3.金钱槭别名双轮果,是槭树科金钱槭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至2000米的林边或疏林中,可高达15米,是我国特有植物。
【高考冲刺】2020届高考生物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解析版)

专题17 生态体统及其稳定性2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右侧的数值为某种有毒物质的浓度(百万分之一),其他数值表示能量的多少,单位为kJ/ (cm2.a)。
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可看出,该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总值为 _____。
(2)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以___ 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的特点。
该有毒物质在A-B-C中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____。
(3)D是 ___,通过它们的作用,该生态系统实现了_____。
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答案】(1). 466kJ/(cm2·a) (2). 13.5 (3). 热能 (4). 逐级递减(5). 生物放大 (6). 分解者 (7). 物质循环 (8). 自我调节【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97+63+306=466kJ/(cm2•a)。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同化能量的比值即63÷(97+63+306)≈13.5%,其余的能量最终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高营养级中不断富集,被称为生物放大;(3)图中D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该生态系统才能实现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1.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 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C. 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答案】D【解析】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总能量大于846795MJ/hm2,A错误;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总光合量之比,B错误;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桑基鱼塘模式将很多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D正确。
天津市静海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南极洲大陆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
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价值不高B.生态压力C.成本过高D.资源有限2.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D.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答案】1.C2.B【解析】1.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环境恶劣、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航行距离长等。
此外,捕捞、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
这些都导致成本过高。
故C正确。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且目前捕捞限额占资源蕴藏量比例极小(约1/100),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磷虾资源开发说明没有带来生态压力,故A、B、D不正确。
故选C。
2.人类对须鲸等海洋生物的捕杀,使磷虾天敌减少,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
故B正确。
全球变暖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冰期缩短,冰层变薄。
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
海冰的减少不利于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故A、C不正确。
南极海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小,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且南极海域水量巨大,水体自净能力强,目前未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2.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却有超过3000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1000多种。
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休眠”甚至“自残”度过。
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其他荒漠地区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B.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C.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补充土壤水分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2.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 的时间大概是()A.1月B.4月C.1月D.10月【答案】1.C2.A【解析】1.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故A项错误;纳马夸兰地区无河流分布,故B项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补充土壤的水分,沿岸有寒流经过,夏季容易形成大雾,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故C项正确;该地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故D项错误。
标题的含义

记叙文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执教老师沈宇娟教学要求:1、理解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2、理解标题的含义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3、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
学情分析: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多义;理解深义等。
文章的标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们有所启迪,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①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
这类文章以议论文为多。
②形象地暗示主题。
③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后两类文章以散文和小说居多。
散文、小说的标题往往不像议论文、说明文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很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因此,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阅读文章要有整体感知的能力,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才能提炼文章的内涵。
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中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议论文、说明文的标题的含义《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根本事业》《论寂寞》《南极磷虾——南极生态系统的支柱》《海洋中也有沙漠》2、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考试题型:分析标题的好处;分析标题的多种含义;分析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等。
二、方法指导1、出示题目《六个馒头》你的第一感是什么?以极平常的馒头为标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标题新颖奇特或者以问句形式出现,往往能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
2、跳读文章,了解大意馒头多次出现在文中,为什么?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标题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出现在文章结尾,这句话可能就是点题句。
点题句是理解文章标题的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磷虾南极生态系统的支柱阅读答案
①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
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并且经常有风力
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
然而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顽强的生物选择了这片
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
周围海域的海藻、磷虾以及南极大陆的企鹅、海鸟、海豹等极地生
物共同维系着南极这片白色大陆的生态平衡。
②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
南极
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生物,是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中大型
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现存量达到6.5~10亿吨。
南极磷虾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
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硅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
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等哺乳动物和无数企鹅、巨海燕等南极海鸟的主要食物。
因而,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连接低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关键环节,其种群变动
将直接影响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
科学家们把南极海洋中各类生物的依赖关系绘成一
幅金字塔图形:鲸类等哺乳动物位于金字塔顶,磷虾则是支撑塔顶的中间塔层,数量庞
大的海洋浮游植物就是金字塔巨大的塔基。
③20世纪,由于人类对南极鲸类的过量捕杀,曾一度造成磷虾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抑制了南大洋浮游植物的发展,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以磷虾为主体的海洋浮游甲
壳动物,担当着养活南极鲸、海豹、各种鱼类,以及包括企鹅在内的绝大多数南极海鸟的
重任。
所以,当南极磷虾面临危机或者被人们过度捕捞时,这实际上是将南极海洋生物食
物链拦腰切断,鲸类、海豹、鱼类和海鸟等以南极磷虾为食物的大型南极动物可能被置于
死地,使南极生态系统崩溃。
④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南极大磷虾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
究的一个窗口。
自1900年以来,全球温度上升了2℃,气候变化对南极海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温度上升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特别是南极磷虾的主要产地——南极半岛,海冰冰
期及厚度明显缩减。
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因此海冰
的减少会对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威胁到其捕食者鲸鱼、海豹、企鹅及海鸟等大型南极动物。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使海水酸化,导致海水的化学
环境改变,海盐异常,这会引起浮游藻类发生改变,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
导致南极磷虾量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极半岛的磷虾减少了近80%。
⑤此外,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
浮游藻类固定溶解在海水中的
二氧化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它们在躲避捕食者时向深层海水迁移,
从而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向海底输送。
如果不是被磷虾摄取,这些碳会在
海洋表层循环,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网,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
B.南极生态系统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
C.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的形式向海底输送,从而有改善气候环境的作用。
D.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由海拔高,空气稀薄,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以及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2.从文中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极生态系统失衡的因素是
A.人类对南极鲸类的大量捕杀和捕捞。
B.南极磷虾数量锐减。
C.全球气温升高,冬季海冰减少。
D.海洋浮游植物急剧繁殖。
3.拓展链接。
磷虾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
本月初,继日本、韩国、挪威等国之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批准我国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组组长、中国水产研究所所长陈雪忠说:“探捕南极磷虾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捕捞量。
”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具体谈谈陈雪忠这么说的原因。
1.B 解析:对照第②段第一句“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即可看出意思有较大差别。
2.D 解析:文中只提到“曾一度造成磷虾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抑制了南大洋浮游植物的发展”,并未说“海洋浮游植物急剧繁殖”。
3.①南极磷虾是维持整个南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②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