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作者:王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1期摘 ; 要:“东北民歌”享誉全国,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亮点。

中国的民歌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而东北民歌经民间传唱已形成了一种形式和风格。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1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28-02美丽富饶的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在七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放、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吉尔吉斯等民族。

由于各历史发展,生产方式,劳动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民族和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生活中创造成了绚丽多彩、种类各异的民歌,这些民歌来自大江大河,山川土地,来自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为广大各族人民所喜爱和传唱,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山川壮丽,草源辽阔,平原肥沃的好地方。

这里集居着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

西部的科尔沁大草原上的哲里木,是我国号称诗歌民族的蒙古族同胞生长的地方,东部的长白山麓,鸭绿江畔的延边自治区又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朝鲜族兄弟的故乡。

辽宁省的民歌更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汉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和朝鲜族民歌是辽宁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交流语言、文化传统的不同及其邻界地区的相互影响,在东北地区产生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民歌。

千百年来,这些东北民歌在东三省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广泛流唱、享誉全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亮点。

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东北民歌”是保护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不断发展的重任。

东北民歌沿袭北方民族的传统民歌,除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外,还有类似山歌体裁的民歌,还有风俗、仪式民歌,还有说唱、叙事民歌等各种体裁和形式。

谈东北民歌演唱中的情感运用

谈东北民歌演唱中的情感运用

文化与艺术151作者简介:张玉珊(1998— ),女,汉族,山东东营人。

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东北民歌演唱的情感表达,强调倾情投入、设身处地、形容逼真,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并讲究通过各种演唱技巧与演唱方法,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

一、运用旋律表现情感旋律是东北民歌的灵魂,它通过长短、高低、不同乐音按一定的节奏、节拍和调式、调性关系组织在一起,其本身就具有情感含量。

所以演唱东北民歌,首先就要唱出、唱好旋律中的情感。

例如《送情郎》的少女真情,全都融在歌曲的旋律之中。

二、运用节奏表现情感东北民歌不同的节奏,也表现歌曲情感的起伏变化。

一般来讲,“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沉重的节奏使人压抑,欢快的节奏使人陶醉。

”例如《摇篮曲》,以徐缓轻柔的节奏,表现出母爱的深情。

而《东北风》则以欢快的节奏,表现东北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欢乐之情。

三、运用音色表现情感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既有音乐色彩又有情感色彩。

“因为音色的不同,在响度与音高相同的情况下,歌声仍不相同。

对于声乐艺术而言,音色就是声音的个性与特色,歌唱的音色最具感情色彩,是歌唱者表达情感的最重要手段。

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音色,可以表达各种丰富复杂的情感。

”例如郭颂演唱的《新货郎》,就通过明亮、甜美的音色,表现出新货郎热心为农民服务的真情。

四、运用速度表现情感速度是音乐进行的快慢,它也可以表现歌曲的性格与情感。

例如《看秧歌》,以较快的速度表现少女想看情郎“王海山”的急切心情。

而《孟姜女》则以较慢的速度,表现对孟姜女的同情之心。

五、运用力度表现情感力度作为歌声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也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强力度表现强烈的情感;弱力度则表现温柔的情感。

例如《东北风》以强力度表现东北人民当家做主、欢庆胜利的强烈的喜悦之情。

而《摇篮曲》则以弱力度表现慈母哄小宝宝入睡的温柔之情。

当然,个别时候也有以弱力度表现强烈情感或以强力度表现温柔情感的。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处理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处理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处理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是一首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典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演唱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手法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之更好地传递出赫哲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

在演唱乌苏里船歌时,可以适度加入一些喉音和颤音的处理。

赫哲族的语言和歌唱方式中往往带有一些独特的声音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技巧和训练来表现出来。

喉音和颤音的运用能够增加音乐的变化和层次感,使乌苏里船歌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在伴奏上做一些音乐处理。

乌苏里船歌的伴奏一般以口琴、马头琴等传统乐器为主,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其他乐器的音色,如民族管弦乐器或西洋乐器,以丰富乐曲的层次感和音乐色彩。

在演唱乌苏里船歌时,可以适当变化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乌苏里船歌本身是一首舒缓悠扬的歌曲,但通过适度的变化可以使整个歌曲更有张力。

可以在部分段落增加速度,使歌曲更有活力;也可以在某些句子中稍微减慢节奏,营造出更加恬静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乌苏里船歌的音域较宽,演唱时需要有一定的发声技巧和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适当的呼吸和发声训练,使演唱更加准确、流畅,并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和情感。

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时候,需要重视发音。

赫哲族的语言和发音特点与汉语有所不同,通过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发音要求,使歌曲更加地道和真实。

浅谈东北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谈东北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谈东北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东北满族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支独特流派,它真实地反映了东北满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北满族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成为了满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音质朴自然东北满族民歌以其声音质朴自然而著称。

由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民族生活多为牧业,人们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东北满族民歌的歌者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民族牧民,他们的声音婉转悦耳,质朴自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却能够用声音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也成为了东北满族民歌独特的音乐特征之一。

二、旋律简单悠扬东北满族民歌的旋律通常都是非常简单而悠扬的。

它们没有复杂的曲调,大多是基于自然声音模仿而成的,旋律朴实、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一听就能记住。

而且东北满族民歌的旋律多数都是单旋律,没有太多的变化,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美妙和感染力,反而更符合牧民们纯朴真诚的性格。

三、歌词情感真挚东北满族民歌的歌词内容通常都是与牧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

这些歌词大多都是口头传承而来,质朴真挚,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歌词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友情、亲情、乡情、田园风光等。

每一首歌都是民歌艺人们对生活的真挚记录,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四、乐器伴奏简单东北满族民歌不仅仅是声乐,伴奏乐器也是其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东北满族民歌中,通常会伴有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比如马头琴、二胡、马蹄琴等。

这些乐器大多是民间乐器,制作简单,演奏方式也非常原始,但却能够与歌曲完美融合,为歌曲增添了一份淳朴的魅力。

东北满族民歌之所以在音乐特征上如此独特,主要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东北满族牧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东北满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豪迈的性格特点。

这些音乐特征也赋予了东北满族民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作者:盛文峰,何颖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4期盛文峰何颖东北民歌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语言的真实写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运用广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影响着当代民族声乐的创作。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一)调式调式是民歌风格的重要表现因素。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早先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当地的音乐风格。

东北民歌多开朗、奔放的特征,这是东北人民豪爽性格在音乐上的表现。

东北居民大都是移民,主要来自黄河以北地区,南方移民少,因而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多。

古代音乐文化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当今东北地区的民歌。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已流行清乐七声音阶,不过这种七声调式一般不完整,有人称其为六声调式,以宫徵调式为多,其偏音除了装饰和辅助作用外,还让调式产生了变化。

东北民歌以民间小调为主,整体上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

东北民间小调以传统的六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历史上曾有“北曲多七声,南曲多五声”的提法。

史料说北曲“高下闪赚”、南曲“字少而调缓”,北方音乐“高下”是指其跌宕起伏,这充分说明了北方音乐的特点。

总而言之,东北民歌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其中还穿插了具有东北地区特征的调式。

(二)结构东北民歌曲体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对应式、自由式和起承转合式,而对应式可以分为上下句结构与双上下句结构,自由式包括规整体变化式与完全自由式。

对应式结构是对应的两句体乐段,只有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

自由式结构比较少,运用并不广泛。

起承转合式结构属四句型结构,即人们通常说的“四句头”,这种结构占大多数。

首句为陈述句,开启并确定曲子的基本基调和形象,因而最为重要;第二句是首句的回应,强化和巩固前面的乐思;第三句常引入新乐思,让曲子获得新动力,以造成对比的效果,这也往往是乐曲的高潮;第四句是乐曲的总结,起到收拢的作用。

这样,四句头基本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传承地域音乐文化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传承地域音乐文化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东北民歌的系统理论研究对东北民歌的乐谱音频资料进行全方位整理对东北民歌的风格语言文化审美等一一梳理将民间艺人的演唱进行抢救性视频音频的记录开展口述史研究对东北民歌进行作品的艺术化改编和创新形成理论研究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教学等立体式系统性呈现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民族声乐教学理念讴歌社会主旋律传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传播东北音乐文化
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东北 民歌是 东北地 区社会 政治、经济 、文化等 诸多方面的反映 ,是地域文化 内涵 的表 象,是东北 人 民审美追求、性格特 征的呈现形式。东北民歌不但是东北地 区百姓l'i']OJ作 时的娱 乐方 式,同时 也不 知不 觉成 为了百姓精神 的寄托 ,也可 以称作是 “文化载体 ”。这种 “文化载体 ”不仅仅体现 了中华 民族特有 的、自强不 息的精神 意境 ,也是中华 民 族宝贵 的精神财 富。这种艺术形式也成为 了与百姓最紧密联系 的精神纽带 。
沈 德 鹏 姜 楠 《传 承 地 域 音 乐 文 化 服 务 地方 文 化 建 设 》
传承地 域音 乐文 化 服务地 方文 化建 设
谈东北 民歌 在民族声乐教 育教 学中的应用
沈 德鹏 姜楠。
摘 要 :作 为最 能够体现 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 的艺术形式之一—— 民族 民间歌 曲,产.#-.-T-.a4f] ̄ 日常生活与劳动 ,是百 姓 在 生 产 、生 活 中喜 闻 乐 见的 艺术 形 式 ,是 中 国歌 唱 艺 术 最 重 要 的 源 泉 ,同 时也 成 为 了我 国 音 乐 创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东北 民歌是 东北地域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 的艺术化再现 ,本文将 对东北 民歌及其演唱 问题 以及它在 民族声 乐教 育教 学 中的应 用等 方 面进 行 探 索 , 以此 来传 承 地 域 音 乐 文化 、 弘扬 和 传播 东 北 民歌 、 达 到 服 务地 方 文化 建 设 的 效 果 。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东北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东北歌曲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文将就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歌曲的主题。

东北歌曲往往以描绘农村生活、爱情和家乡情怀为主题,歌词真挚、情感深刻,能够触动人心。

其次是音乐风格。

东北歌曲的音乐风格多样,有的富有激情,有的抒情动人,如《敖包相会》、《明天会更好》等,层次丰富,富有表现力。

再者是唱腔处理。

东北歌曲的唱腔通常纯朴自然,较为开阔和宽松,旋律起伏跌宕,使人耳目一新。

最后是表演形式。

东北歌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以独唱形式演唱,有的采用合唱或对唱形式,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在东北歌曲的演唱处理上,演唱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处理,以确保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首先是情感的把握。

东北歌曲情感真挚、朴实,演唱者应该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心感受,在演唱时要真挚地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是声音的处理。

东北歌曲的声音要求较为宽厚饱满,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演唱者需要有较强的发声技巧和呼吸控制能力。

再者是语言的处理。

东北歌曲的歌词表达力强,涵盖了丰富的东北方言,演唱者需要在语音处理上具备较为熟练的技巧,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是形象和动作的展现。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形象展现和动作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动作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歌曲更具观赏和听觉效果。

东北汉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

东北汉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

东北汉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
东北汉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传承方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力强
东北汉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表现力非常强。

歌曲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抒情的爱情歌,又有歌颂家乡风景的山水歌,还有表达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劳动歌等,歌词朴实清新,富有真情实感,尤其是在表现生活的细节方面非常细腻,往往让听众沉浸其中。

二、音乐形式丰富
东北汉族民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鲜明,在传承中融合了各地地方音乐的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包括板胡独奏、二胡独奏、琵琶、扬琴、竹笛等乐器伴奏。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族群的差异,东北的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式。

比如辽西地区的民歌节奏繁忙,辽东地区的民歌节奏较为单一,黑龙江地区的民歌节奏则更为悠扬。

三、传承方式保护
东北汉族民歌传承方式主要为口传心授,通常是由育有民歌传统的长辈或者老师传授给后代和学生。

同时,在普及传统民歌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修订音乐谱、制作音乐CD等,以加强传统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东北汉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和传承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语言的真实写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运用广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影响着当代民族声乐的创作。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调式
调式是民歌风格的重要表现因素。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早先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当地的音乐风格。

东北民歌多开朗、奔放的特征,这是东北人民豪爽性格在音乐上的表现。

东北居民大都是移民,主要来自黄河以北地区,南方移民少,因而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多。

古代音乐文化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当今东北地区的民歌。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已流行清乐七声音阶,不过这种七声调式一般不完整,有人称其为六声调式,以宫徵调式为多,其偏音除了装饰和辅助作用外,还让调式产生了变化。

东北民歌以民间小调为主,整体上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

东北民间小调以传统的六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历史上曾有“北曲多七声,南曲多五声”的提法。

史料说北曲“高下闪赚”、南曲“字少而调缓”,北方音乐“高下”是指其跌宕起伏,这充分说明了北方音乐的特点。

总而言之,东北民歌调式是
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其中还穿插了具有东北地区特征的调式。

(二)结构
东北民歌曲体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对应式、自由式和起承转合式,而对应式可以分为上下句结构与双上下句结构,自由式包括规整体变化式与完全自由式。

对应式结构是对应的两句体乐段,只有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

自由式结构比较少,运用并不广泛。

起承转合式结构属四句型结构,即人们通常说的“四句头”,这种结构占大多数。

首句为陈述句,开启并确定曲子的基本基调和形象,因而最为重要;第二句是首句的回应,强化和巩固前面的乐思;第三句常引入新乐思,让曲子获得新动力,以造成对比的效果,这也往往是乐曲的高潮;第四句是乐曲的总结,起到收拢的作用。

这样,四句头基本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东北民歌结构比较严谨,虽然一般比较短小,但即便只有四小节的小调,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充分表明了其表现手法的精炼。

(三)语言
东北地区的语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语言声调采用平阳上去四声,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类。

东北地区方言语调调值一般比普通话低,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上声音只下降不上升,且阴平音在末尾下滑。

东北语言的声韵声母发音在后,
常发后舌音、齿音和喉音,韵母口型较大。

东北民歌歌词以七字句最多,然后是五字句和九字句。

在叙述性的民歌当中,语言经常是朗诵性的,口语化比较明显,语言的间歇和停顿比较自然,与节拍和节奏配合较好。

东北民歌中的变宫音通常是由语音下滑造成的,是宫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阴平往往在结尾处下滑,所以下滑音比较常见,宫音并没有停住,直接滑至变宫音,此变宫音通常作为一个色彩音出现,未必是准变宫音。

在演唱时,东北民歌还偶尔出现一些谱面上没有的装饰音,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东北语言而出现的,让当地民歌更显特色。

东北地区的人们说话语气重,也善于夸张,这使得东北民歌语气显现出夸张的色彩。

(四)节奏
东北民歌节奏受歌词节律特征影响较多,它经常按照歌词的节奏来实现布局,简单地说便是,节奏主要反映在歌词的语言逻辑上。

节奏形态上比较单一,包括平均型、长短型和切分型三种,以平均型节奏穿插一些特性节奏为特点。

其中平均节奏型是主体,长短型和切分型是特性节奏,有时候节奏相互融合,还能产生新的节奏形式。

而切分节奏运用得比较有特色,大切分节奏常用于句子末尾,用来增强语气。

节奏的特性最终还是要靠演员来发挥,二人转表演,一男一女搭配,演唱的同时舞动手绢或扇子,其中还有不少绝活,呈现出歌中有舞、舞中有乐的气氛。

节拍以 2/4拍子和 4/4
拍子最多,三拍子几乎没有,节拍比较符合生活规律。

这些节奏和节拍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东北二人转和秧歌中也有它们的形态,三者在表演形式上统一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逗、活、俏的特点,使观众在听觉和视觉等多方面得到满足。

二、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一)民族声乐运用东北民歌素材
东北民歌凝聚着劳动人们的智慧,包含着东北人民的辛酸苦辣,是民族声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音乐家便开始频繁将东北民歌作为他们的创作素材,所涉及的民族声乐包括歌曲、交响乐、钢琴曲、歌剧甚至影视音乐等多方面。

东北民歌大都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重,事是民间事,味是乡土味,词是大众词。

东北民歌每个旋律都饱含东北人民的热情和性格。

因此,正是东北民歌的这些特点,民族音乐家经常将其作为创作的素材来源。

在通俗歌曲中,《九九女儿红》曲调婉转、意境优美,而它是依据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框架发展而来的,通过比较两首歌曲的曲谱可以发现,它们在调式上基本一致。

《东北风调》是东北大秧歌的一个代表曲目,此曲保持了东北民歌豪放、热情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东北人民创作的民间小调《新东北风》更富有活力。

艺术家郭颂的《新货郎》便是基于《新东北风》创作的,全曲所重用的一个音程直接从《新东北风》
的起句提炼而来,还直接运用了后者富有特点的旋法。

春晚歌曲《天地喜洋洋》也是吸收了《新东北风》某些旋法,让东北风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

如今,随着东北小品的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全国风行,二人转风格歌曲随之传唱,《刘老根》《笑笑茶楼》《马大帅》等主题曲都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

东北地区音乐文化丰富,人们热爱抒发自己的情感,经由民歌演绎而成的新音乐让不同阶层的人听了都倍感亲切。

(二)民族声乐运用东北民歌风格
就民族声乐而言,不管哪个门类,都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昆曲、京剧等艺术流派流传至今,表明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价值,其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东北民歌也不例外,在新时期它依然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随着鉴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东北风格的音乐提出了更高要求,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将东北地域风格融入到作品当中,使东北民歌焕发出新的生机。

20世纪 80年代,电视剧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歌曲表现出的“热血铸就”旋律正是东北民歌所衍生出来的曲调,歌曲《三江口》也运用了这个旋律。

全国各大声乐比赛中选唱的经典歌曲《今年梅花开》,是根据东北民歌《梅花开得好》改编的,改编借鉴了美声中的花腔唱法,同时继续延续了东北民歌衬词衬腔的特色,进一步让东北民歌焕发了活力。

根据东北二
人转创作的《关东风情》,直接将东北人民的生活唱出来了,这首歌曲谱写了东北人民的一种新的精神状态:要借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重现往日的精神风貌。

本世纪初,赵本山的小品和影视剧都受到人们的热捧,有关的影视歌曲《月牙儿》《咱们屯里的人》等都采用了东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曲牌。

这些作品既不肤浅,又通俗易懂。

东北民歌成为民族声乐中的一朵奇葩,在当代继续研究和分析其魅力,挖掘其艺术价值,势必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德山.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122-129.
2.郑秋芳.东北民歌二人转地域音乐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13(04):140-141.
3.张宏.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31.
盛文峰:辽东学院副教授何颖: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