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案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1.教学目标(知识学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能力提升)初步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培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补充说明:中考考点【课前预习】(大屏幕打出,做完后核对答案得分)11.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年。
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用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简单的和。
3.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用石器和木制的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半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子里,能制造,已会纺线、和。
4.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出现在遗址的陶器上。
5. 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其主要农具有、等,陶器有和。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文字以及图片资料(大屏幕显示),回答下列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23: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有哪些特征?4:大汶口原始居民概况。
三、精讲点拨(板书)1: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概况。
2:半坡原始居民农耕概况。
【课堂达标】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2. 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3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3.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C.粟 D.占城稻4.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5. 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遗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娱乐等其他生产情况3、通过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4、通过了解祖国境内半坡、河姆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学习1、半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普遍使用------------ 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耕地,种植-----------。
○2畜牧业:饲养----------- 等动物。
○3手工业:制造--------------- ,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4居住:住着-------------------- 的房子,屋内有灶坑,供饮煮和取暖用。
2、河姆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使用----------- 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 。
○2畜牧业:饲养-------------- 。
○3手工业:制造----------- 、简单的------------ 和原始乐器。
○4居住:住着----------------- 房子,过着----------- 生活,已经挖掘-------------- 。
3、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长江、等流域,在世界上最早人工载培,载培。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农作物,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
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课型设计:新授课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
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
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制陶业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3.掌握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陕西东部一带。
3.居住状况:住式圆形房屋(识记图片)。
4.生产生活:(1)作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
(2)工具:使用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制造和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浙江。
3.居住状况:住式房屋(识记图片),还发现了距今年代最早的。
4.生产生活:(1)作物: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这一作物的国家。
(2)工具:用耕种。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会制造、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懂得使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作物:。
南方长江流域作物:。
2、生产方式:由发展到用等工具进行耕种。
3、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种植,饲养的出现以及、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说出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点,而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三、巩固检测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主要农作物是水稻2.一个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穿着麻布衣服,吃上了粟米饭,再配以各式素菜和荤菜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3.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生产工具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4.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共同之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B.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都会制作彩陶,挖掘和使用木质结构水井D.都会制作乐器5.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导游,你不会向客人介绍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初中历史《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学案三、拓展提升:读下面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原始居民的房子,图二是原始居民的房子。
(2分)(2)假如你穿过时光隧道去两支原始居民家做客,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1分)(3)图一、二反映了当时我国境内原始居民怎样的生活状况?(1分)四、当堂检测1、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先尝到了香喷喷的米饭?()A、山西半坡居民B、山东大汶口C、浙江河姆渡D、北京周口店2、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懂得挖掘水井并过上了定居生活的是()A、山顶洞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大汶口居民3、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这是因为大河流域()A、交通便利,适于发展商业B、战略位置重要C、土质肥沃,适于农业生产D、便于生活用水4、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C、以采集、狩猎为主D、以原始农耕为主5、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挖掘水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6、北京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吉祥物十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7、下列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8、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特点是()A、都会种植粟和水稻B、都过着定居生活C、都会挖井和取水D、都会烧制彩陶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新课标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自主学习】一、半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
(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生活用具是________,还制造骨器、角器等;(3)建造_________房子。
二、河姆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__________水井。
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合作探究】【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学检测】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A.用骨耜耕地B.种植粮食作物粟C.用陶器装食物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学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的;生活位置:的流域;使用的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生活位置:流域 __村;使用工具--- 的石器;半坡居民种植的。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半坡居民居住在的。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的;地点;出现的陶和的陶;在后期,出现了的和。
原因是:的的发展。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不同原因是什么?环节三:精讲点拨,突破疑难填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比较简表氏族名称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地理位置房屋类型主要农作物家畜种类生产工具烧制陶器环节四: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一)、当堂训练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2.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人猿相揖别。
学案1: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住房特征;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了解新石器时代相对旧石器时代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根据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归纳、总结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在洞穴和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来到了平坦的原野之后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体会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生产和生活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这是我国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1、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产和生活。
2、难点:对于“农耕文化”这个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一)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1、时间: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年,是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2、使用工具:河姆渡人已普遍使用石器,还用制作工具。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河姆渡人主要种植(世界最早),饲养猪、狗和等家畜。
4、建筑:住式建筑。
(二)半坡社会1、时间、地点:半坡遗址发现于陕西省市的半坡村,反映了距今约年的半坡社会的风貌,是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2、经济生活: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里200多个储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
这说明了半坡人过着以为主的生活。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主要食物是(世界最早),还有白菜、芥菜。
还饲养猪、狗等家畜。
4、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石器。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得名:大汶口遗址因发现于山东而得名。
2、年代:大汶口遗址反映了距今约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
课堂训练:㈠选择题1.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日期:_________ 备课人:程玲香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基础部分】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_和________。
目前,这些农作物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
这是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2.河姆渡人的房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3.河姆渡人主要种植作物是_____________。
农具以___________最为典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2.半坡人的房屋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能制作精美的__________石器。
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主要种植作物是_____________。
还用弓箭捕获动物。
3.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______。
半坡人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要点部分】
1.阅读分析P9《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思考: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一目,分析P8-9插图“玉蟾岩出土的稻谷”、“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栗和黍”、“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这些发现能说明哪些问题?
3.分析P1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P12“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阅读“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半坡居民的生活”一目,完成P12“问题思考”。
【拓展部分】
5.学习本课后,完成P12-13“课后活动1、2”。
6.学习本课后,完成P13“课后活动3”。
【课堂检测】
1.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1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4.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5.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6.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7.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A.木器 B.彩色陶器C.石器 D.炭化稻谷
8.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
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右图中位于长江流城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9.李时珍日:“古者以票为黍稷、梁、称之总称。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
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