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合集下载

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各分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公司在总结分析风电并网运行故障原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现予印发,请各单位严格执行。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缺失是当前风电大规模脱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

为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各单位要督促网内风力发电企业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性能进行改造、调试,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检测验证。

对此,特别强调:1. 新建风电机组必须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通过按国家能源局《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并网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2. 对已并网且承诺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半年内完成调试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同一型号的机组应至少检测一台。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3. 对已并网但不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容量为1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一年内完成改造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报告提交前,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优先调度。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二○一一年七月六日主题词:综合风电反事故措施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1年7月6日印发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总结分析风电大规模脱网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要求,特制定《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风电标准

风电标准

1.4.1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2014年12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88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46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7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主席令[1999]第23号(2000年1月1日起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47号(2011年5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2009年修正)1.4.2 国家法规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39号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5)《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6)《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7)《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432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86号1.4.3 地方法规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2008年1月1日实施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2010年7月1日实施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2011年6月1日实施4)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40号5)《新疆自治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新安监行管字【2012】11号6)《新疆防震减灾实施办法》(2013年3月1日实施)1.4.4 政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2005年第1号令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第3号令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第17号令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0年第36号令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30号令6)《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38号7)《发电机组并网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45号8)《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22号9)《关于印发〈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61号10)《国家电监会关于印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19号11)《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11]21号12)《国家电监会关于印发<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23号1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电监会令第1号14)《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电监会令第2号15)《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会24号令16)《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令第5号17)《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电监会令第9号18)《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电监会令第15号令19)《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市场[2006]42号20)《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电监会(办安全[2011]26号)21)《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2012【16】号文22)《风力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规范》办安全[2011]79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24)《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8]20号25)《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26)《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27)《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28)《全国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4]865号29)《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899号)30)《关于切实加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电监会特急发改能源[2005]1690号31)《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3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77号33)《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34)《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85号35)《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国家电网调[2011]第974号3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37)《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号38)《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2006]第92号39)《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40)《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011年第21号)41)《风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试行)》201号国家电网调【2010】4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43)《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07】0006号44)《风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和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国网调【2010】201号)45)《防止风电大规模脱网重点措施》(西电调【2001】59号)46)《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国网调【2011】974号)47)《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网生【2012】352号)48)《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1.4.5 国家标准1)《安全色》GB2893-20082)《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7)《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1-201211)《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18710-200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2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199225)《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2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28)《防洪标准》GB50201-19942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3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3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3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GB/T2893.1-20043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GB/T2900.53-200134)《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35)《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 10436-19893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37)《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38)《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3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40)《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41)《风力发电机组塔架》GB/T19072-201042)《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GB/T19568-200443)《风力发电机组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1-200544)《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GB/T25383-201045)《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GB/T25384-201046)《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及维护要求》 GB/T25385-201047)《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控制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5386.1-201048)《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控制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5386.2-201049)《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25387.1-201050)《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25387.2-201051)《风力发电机组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25389.1-2010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Z25427-20105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55)《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1156)《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T50059-201157)《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58)《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59)《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6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 200261)《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2012)62)《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1-2012)63)《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Z 25427-2010)6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4.6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规范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4.7 风力发电行业标准、规范1)《风电场工程可行性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001-2007)2)《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3)《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4)《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FD004-2007)1.4.8 电力行业标准、规范1)《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796-20122)《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5027-19933)《电力工程气象勘察技术规程》(DL/T 5158-2012)4)《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5)《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DL/T537-20026)《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7)《特低电压(ELV)限值》GB/T3805-20088)《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DL/T574-20109)《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2007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DL/T639-199713)《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14)《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1215)《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L/T1084-200816)《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5025-200517)《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1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19)《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20)《电力大件运输规范》DL/T1071-200721)《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724-201022)《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程》DL/T5383-20071.4.9 其他标准、规范1)《风涡轮发电机组.第1部分:设计要求》IEC61400-1-20052)《风涡轮发电机组.第12部分:风涡轮机动力特性试验》IEC 61400-123)《风能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IEC 61400-20:20014)《转动叶片的实物结构试验》IEC TS 61400-23-20025)《风力涡轮发电机组第24部分:雷电防护》IEC61400-2420026)《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JB/T10194-20007)《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JB/T10300-20018)《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JB/T10427-2004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10)《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11)《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200212)《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50.1-201113)《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14)《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115)《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NB/T 31011-201116)《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NB/T 31028-201217)《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定》Q/GDW432-201018)《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392-200919)。

GGD技术规范(1)

GGD技术规范(1)

宁夏国际汽车城二期第三配电室低压开关柜技术条件书目录1.总则 (3)2.标准和规范 (3)3.工程概况及环境条件 (5)4.技术规范 (5)5.质量保证及试验 (10)6.供货范围 (14)7.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15)8.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16)9.分包与外购 (17)10.交货进度 (17)1.总则1.1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配电室配置的低压开关柜的采购技术要求,它提出了低压开关柜的功能设计、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试验及所需技术资料等方面的采购技术要求。

1.2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投标方应执行本招标文件所列标准,有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投标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标准版本。

合同签订后1个月,投标方应按本规范的要求,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方确认。

1.4 本设备招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如果本技术规范的描述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或本技术规范的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在供货范围的描述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或投标方所提供的文件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应以更有利于设备安装运行、工程质量为原则,由招标方确定执行原则。

1.6投标方对供货范围内的成套系统设备(含辅助系统及设备、附件等)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对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对外采购)的主要产品制造商应征得招标方的认可。

2.标准和规范设备制造应满足下列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局限于以下标准: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条件》GB/T 13540 《高压开关设备抗地震性能试验》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DL/T 615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DL/T 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403-91 《10-35KV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404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SD334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IEC60282-1 《高压熔断器》GB1207 《电压互感器》GB1208 《电流互感器》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DL/T539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SD-318 《高压开关闭锁装置技术条件》SDGJ14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J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 4473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合成试验》GB11604 《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干扰测试方法》DL/T486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GB1985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1984 《交流高压断路器》GB311.1 《高电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2-6 《高电压试验技术》GB763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1408 《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GB2706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GB330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GB7354 《局部放电测量》GB1102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3906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IEC-60298 《额定电压1kV以上52kV及以下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3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与高电压试验技术》GB191 包装、储运指示标志GB3047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GB2423.1- GB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946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4205 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件标准运动方向GB26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J14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预防交流高压开关事故措施2000-9-28《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装于高压开关柜上的组件,应符合它们各自的技术标准。

新疆电网新能源发展 及并网调度管理要求

新疆电网新能源发展 及并网调度管理要求

新疆电网新能源发展及并网调度管理要求新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内容新能源并网管理及运行水电及新能源现状新疆电网电源构成4\\水电并网管理及运行“十二五”电源建设概况5\\截至2013年9月底,新疆电网总装机3146.4万千瓦,其中火电2250.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1.53%;水电418.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3%;风电318.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0.11%;光伏发电5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75%;其它装机103.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 。

电源构成\\71. 53%13. 30%\\10. 11%3. 30% 1. 75%\\火电水电\\风电\\其它\\光伏\\2250. 6\\418. 7 318. 3\\103. 8 55. 0\\0. 0\\500. 0\\1000. 0\\1500. 0\\2000. 0\\火电水电风电其它光伏\\万千瓦\\新疆电网电源构成\\形成以伊犁、阿勒泰为主要开发的北疆水电群\\以巴州、阿克苏、和田、疆南为主要开发的南疆水电群\\阿勒泰\\巴州\\阿克苏\\喀克\\和田\\伊犁\\以乌昌北疆地区、哈密东疆为主要开发的火电群\\哈密\\乌昌地区\\火电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奎屯、昌吉、乌鲁木齐、阿克苏、哈密地区。

其中大部分火电机组为供热机组,仅玛纳斯电厂三期电厂、吐鲁番电厂机组为纯发电机组。

水电分布情况:大机组主要位于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巴州地区,其余分布在各地州的水电机组机组大多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枯水期水电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30%。

仅吉林台水电站,恰甫其海水电站,察汗乌苏水电站具有库容,能够进行调节。

新疆电网电源构成以吐鲁番、哈密、和田、疆南为主要开发的南疆光伏电站阿勒泰\\乌鲁木齐\\喀克\\塔城\\以哈密、吐鲁番为主要开发的东疆风电群\\形成以阿勒泰、塔城乌鲁木齐主要开发的北疆风电群\\哈密\\吐鲁番\\和田\\风电电站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达坂城地区,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阿拉山口地区。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能发监管规〔2021〕60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能发监管规〔2021〕60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能发监管规〔2021〕60号各派出机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范电力系统并网运行管理,国家能源局对《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市场〔2006〕42号)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根据《规定》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制修订各地现行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国家能源局备案。

国家能源局2021年12月21日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及电力市场有序运营,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友好型风电场评价细则

友好型风电场评价细则
2.3
安全管理
查阅相关
资料、计
划、记录
1、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和运转情况;2、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安全和技术培训情况;3、现场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标准化;安全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是否齐全、是否定期送检;4、与外界是否有两种以上通讯方式;5、是否制定适合本风电场实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是否确定紧急情况下的指挥序列,员工是否接受应急培训;6、风电场的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建立和落实情况;7、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机构,明确风电场防火管理范围和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职责,防火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并严格执行,防火的安全标志、标识和消防设备设施是否完善;8、对于外来的维护检修队伍、厂家技术服务人员等是否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签订相关合同及安全协议,明确安全生产责任;9、为防止倒塔事故的发生,是否建立风机塔筒的晃度保护定值管理,是否开展连接螺栓的定期检查,是否建立沉降观测基础台账和观测分析制度;10、对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已采取有效措施。如风电场没有设计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基准点;风机塔筒设计缺少审查和复核,造成塔筒强度不足;跨越铁路、高速公路的送出线路杆、塔设计没有采用加强型等;11、机房、设备间防止小动物破坏措施;12、现场防洪措施。13、风电场开展风险评估及整改工作情况14、升压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对委托运行升压站的安全管理是否定期进行检查。每缺少一项或发现问题一项扣1分。
2.2
规章制度建设
查阅有关资料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检修技术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已建立健全并落实。2、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风电场运行规程、升压变电站运行规程、稳控装置的现场运行规定、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现场运行规定、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调度数据网络管理制度、二次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自动化信息上传管理制度、变送器定期校核管理制度、自动化上传信息定期核对制度、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变电站运行规程。3、是否建立风电技术监控工作体系,制定技术监控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4、制定备品配件管理办法及落实情况。有关材料应可在风电场或升压站控制室方便查阅。每缺少一项扣5分。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7.22•【文号】电监市场[2003]23号•【施行日期】2003.07.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发布日期:2006年11月3日实施日期:2006年11月3日)废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电监市场〔2003〕23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电力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21号)精神,规范电力市场秩序,保证电力供应,我会组织制定了《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告我会。

二00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保障电网及并网发电机组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原则1.公平、公正、依法、透明。

2.保证电网及并网发电机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3.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电网与电厂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电网和电厂运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通报有关情况。

运行管理由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会同并网电厂进行。

二、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范围1.与省级及以上电网并网(联网)运行的发电机组。

2.并入各省级及以上电网所属地区电网的自备电厂和公用电厂的发电机组。

三、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下达的技术规定、标准,电网调度规程,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以及事故调查提出的反事故措施等。

2.电网商并网电厂制定的发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电网调度机构(以下简称调度机构)下达的季(月)电压控制曲线(含修改)或考核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及机组无功出力(含修改)、日发电负荷计划曲线(含修改)。

风电场接地变烧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风电场接地变烧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风电场接地变烧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概要论述了风力发电场35kV 电源系统由于系统存在接地故障造成接地变压器及中性点电阻柜烧损的实际情况,结合基本原理,讨论了接地变压器及中性点电阻柜烧损原因,并提出了消除故障的方法,通过改造处理,成功消除多起故障。

关键词接地故障烧损处理1前言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文件《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要求对于“风电场集电线系统单相故障应快速切除,不应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柜接地方式”、“经电阻接地的集电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应通相应保护快速切除”。

为此大多数风力发电场35KV集电线系统母线采用经电阻接地方式运行,但自投运以来,由于在保护定值不完善、厂家配备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经常发生35KV接地变烧损事故,下面对一起典型的由于35kV集电线系统故障造成接地变烧损事故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作具体分析。

2接地变作用接地变是人为制造一个中性点,用来连接接地电阻,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对正序、负序电流呈高阻抗,对零序电流呈低阻抗,使接地保护可靠动作。

风电场接地变故障大多来自集电线路接地。

3一般情况下集电线系统接地情况分析3.1风电场集电线路多分布在空旷地区或山顶,遭受雷击概率比较高,极易造成线路侧或箱式变内高、低压侧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动作、损坏接地;3.2每台风机与集电线路间电缆由于质量或外界破坏接地现象比较频繁;3.3集电线路落物造成相间短路或接地;3.4集电线杆倒杆、倒塔或集电线驰度不均等其它原因。

4一般情况下集电线系统接地电压分析4.1风电场集电线路为35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集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A相),接地相与大地同电位,两正常相的对地电压数值上升为线电压,产生严重的中性点位移。

中性点位移电压的方向与接地相电压在同一直线上,与接地相电压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如图1。

图1A相接地时电压向量图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压表所反映不平衡电压时的故障区别如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有关高低压穿越)(2013-03-15 10:07:51)
转载▼
分类:电力电子技术
标签:
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
高电压穿越
it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
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各分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
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公司在总结分析风电并网运行故障原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现予印发,请各单位严格执行。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缺失是当前风电大规模脱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

为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各单位要督促网内风力发电企业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性能进行改造、调试,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风电机组并网检测
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检测验证。

对此,特别强调:
1. 新建风电机组必须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通过按国家能源局《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并网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2. 对已并网且承诺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半年内完成调试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同一型号的机组应至少检测一台。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3. 对已并网但不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容量为1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一年内完成改造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报告提交前,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优先调度。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综合风电反事故措施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1年7月6日印发
附件
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总结分析风电大规模脱网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
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要求,特制定《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已建、新建和改扩建的风电场均应执行《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一、风电机组
1. 电压适应性: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0.9~1.1倍额定电压范围(含边界值)内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至 0.2 倍额定电压时,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运行625ms;并网点电压跌落后2s内恢复到0.9倍额定电压过程中,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连续运行。

风电机组应具有必要的高电压穿越能力。

2. 频率适应性:电力系统频率在49.5Hz~50.2Hz范围(含边界值)内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频率在48Hz~49.5Hz范围(含48Hz)内时,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运行30min。

3.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等背景电能质量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 新建风电机组必须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并网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二、风电场
5. 风电场应综合考虑各种发电出力水平和接入系统各种运行工况下的稳态、暂态、动态过程,配置足够的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且动态调节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0ms。

风电场应确保场内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部分自动调节,确保电容器、电抗器支路在紧急情况下能被快速正确投切。

6. 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和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容量,应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按照分层分区、基本平衡的原则在线动态调整。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并网点电压出现跌落时,风电场应动态调整机组无功功率和场内无功补偿容量,配合系统将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快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风电场无功动态调整的响应速度应与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能力相匹配,确保在调节过程中风电机组不因高电压而脱网。

7. 风电场汇集线系统单相故障应快速切除。

汇集线系统应采用经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应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柜接地方式。

经电阻接地的汇集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应能通过相应保护快速切除,同时应兼顾机组运行电压适应性要求。

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汇集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应能可靠选线,快速切除。

汇集线保护快速段定值应对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

汇集线系统中的母线应配置母差保护。

8. 提高风电场升压站和汇集线系统设备在恶劣运行环境下的运行可靠性。

汇集线系统的母线PT开关柜内应装设一次消谐装置。

风电机组升压变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环境要求、绝缘抗污染水平、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场内架空导线和接地线应按规划设计中的全场最大风速进行风偏校核,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应立即整改。

9. 风电场应开展汇集系统电能质量现场检测,不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应予以及时治理。

10. 因设备质量、工程施工质量和故障穿越能力缺失等原因造成风电机组脱网的风电场,待完成整改并通过测试验收后方可并网。

三、二次系统
11. 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参数和变流器参数设置应与电压、频率等保护协调一致。

12. 风电场内涉网保护定值应与电网保护定值相配合,并报电网调度部门审查备案。

风电场应定期检查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压板状态,装置整定值应与有效定值单内容一致,压板投退应符合相关运行要求。

13. 风电场应配置风电场监控系统,实现在线动态调节全场运行机组的有功/无功功率和场内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容量,并具备接受电网调度部门远程自动控制的功能。

风电场监控系统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采集、记录、保存升压站设备和全部机组的相关运行信息(详见附表1),并向电网调度部门上传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所需的运行信息。

14. 风电场二次系统及设备,均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禁止通过外部公共信息网直接对场内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维护。

15. 风电场应在升压站内配置故障录波装置,起动判据应至少包括电压越限和电压突变量,记录升压站内设备在故障前200ms至故障后6s的电气量数据(详见附表2),波形记录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

16. 风电场应配备全站统一的卫星时钟设备和网络授时设备,对场内各种系统和设备的时钟进行统一校正。

四、运行管理
17. 风电场应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局《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177号),建设相关技术支持系统,开展风电功率预测预报和发电计划申报工作。

18. 风电机组故障脱网后不得自动并网,故障脱网的风电机组须经电网调度部门许可后并网。

发生故障后,风电场应及时向调度员报告故障及相关保护动作情况,及时收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详见附表3),积极配合调查。

附表1 风电场监控系统至少应接入的运行信息
附表2 风电场升压站故障录波装置至少应接入的电气量
附表3 涉网故障调查时风电场至少应提供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