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并网运行最新进展 2010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风电)相关法规、政策

20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226号
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285号
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374号
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施行)的通知》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风电)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法律条文:
序号
法规
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
国家发改会、国家能源局:
序号
政策
发改能源[2006]13号
6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发改能源[2006]2535号
7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能源[2007]2174号
8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
发改价格[2007]44号
9
《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7]2446号
备注
1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2006]237号
2
《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08]36号
3
《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水电工程Һ㊀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聂㊀政摘㊀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发电方式,在我国已经得以广泛的运用㊂相比于传统的火力放电的方式,风力发电能够节省更多的能源,且投入的成本较低,适用性较强,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可以运用㊂文章对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旨在提高风电新能源的使用质量,更好地结合并网技术,对风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风电技术的发展与前进㊂关键词:风力发电;新能源;并网技术;可持续发展一㊁风电新能源的基本特点概述风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工作方式是利用相关的设备将风产生的动能转为成为电能,而风能是一种清洁的㊁可再生的能源,风电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也正在大力开展风电建设㊂从世界范围来看,经过相关的计算表明,世界当前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储量比水力资源高出10倍左右㊂我国的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可以供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我国目前风电装机超过2亿kW㊂风能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㊁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电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的沿海城市㊁草原牧区㊁山地高原等地区,都非常适合使用风力发电的方式提供电力能源㊂我国对风电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开展风电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兴建了许多大型的风电场,对我国的电力能源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二㊁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分析(一)同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同步风电机组,即是同步电机与风电机组结合产生的,在机组运行时既可保证有功功率输出还能提供无功功率,并且还能有效地确保电能质量,因此在我国风电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㊂目前,我国很多专家正在深入研究同步发电机与风力发电机的有机融合方法㊂一般来说,风速波动较大会导致转子转矩发生波动,无法满足机组并网调速精度㊂在融合同步发电机㊁风力发电机以后,如果未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尤其是在较大荷载条件下,电力系统极易发生无功振荡现象或者失步现象㊂以上问题导致同步风电机组广泛运用受到影响,随着变频器装置广泛的运用,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㊂(二)异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异步风电机组,即是异步发电机与风电机组结合产生的㊂异步风电机组的转速只要与同步发电机组的转速差不多即可,它对精度的要求并不高㊂另外,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并不复杂,且能可靠㊁安全地运行㊂不过,异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同样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在并网之后极易出现比较大的冲击电流,造成风电机组电气安全隐患㊂还有磁路饱和现象,会导致励磁电流增加使系统功率降低㊂故应对异步风电机组加强运行监督,做好有效预防才能更好地保证异步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的安全性㊂针对调速精度,异步风电机组对其并未提出较高的要求,只要风力发电机组转速与同步风电机组转速差不多即可,不需要进行整步操作与同步设备㊂但异步风电机组并网较为复杂,需要解决较多问题㊂如果异步风电机组直接进行并网,则极易产生极大的冲击电流,降低电压,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㊂故电场运行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制订有效预防措施,以确保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㊂三㊁解决运维问题的举措和方法(一)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运维模式体系我国风电场装机的容量不断扩大,运行风电机组的数量逐年增加,风电场的运行已经进入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全寿命周期的投资理念已经逐渐被业内接受,不仅要选好设备,更要用好设备,风电设备运维管理状况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重点㊂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采用系统诊断㊁风险评估㊁可靠性分析㊁寿命管理㊁预知性维修㊁整体解决等风电运维策略,加强设备管理与技术提升㊁优化工作环境与资源配置㊁构建合理运维模式与体系,改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落后管理方式,从被动式运维向主动式运维㊁智慧运维转变,做到有计划的 预防式 保障服务,既有 急诊式 维修又要做 体检式 预防㊂运维管理是风电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是提升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安全性㊁稳定运行,降低各种能耗的前提,而且还是风电场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保障.(二)运用新技术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有效监管风电场事故不仅与整机质量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管理体制㊁风电场管理与运维人员的规范操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㊂风电场维护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㊁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对保证风电机组正常运行及风电机组的安全有着最为直接㊁关键的作用㊂作为风险较高的发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除了完善各项制度,更需在技术上加以提高㊂我国风电运行阶段的监测手段主要集中于电气设备,对一些风电的主要部件,特别是关系到风电设备寿命㊁运行隐患的关键部件如发电机主轴㊁轴承㊁齿轮箱㊁叶片等缺乏有效的㊁系统的状态监测,导致运行阶段对风电设备的了解始终处于被动和局限的状态,无法跟踪故障的发展趋势,不能预先发现并提前排除故障隐患㊂运维工作主要是依靠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及时发现隐患并加以排除㊂然而,对设备的定期巡检要1 2个月才进行一次,有限的运维人员,恶劣的气候条件㊁高空场地条件㊁人员技术水平㊁工具状况以及人员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风力发电设备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运行,无法保障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风电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对其并网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多个角度㊁多个层面不断完善并网技术,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㊁可靠性㊁安全性,为我国发电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确保我国电能产业可持续发展㊂参考文献:[1]汪成国.关于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的探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4):1.[2]邹璐.风电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其并网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7):130-131.[3]马春兰.风电新能源及其并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探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9(2):65-66.作者简介:聂政,新疆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㊂702。
完整版: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国家能源局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
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 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我国风能的利用现状及发展

中国风能的利用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永续性等特点。
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其中,风电发展最为迅猛。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目前中国风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中国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风电的并网消纳难、电力市场不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不健全和风机制造技术基础薄弱等,这些制约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风电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国新能源风能的资源条件、我国风能发展现状及制约中国风能发展的因素并对我国风能发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
由于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自然储量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对其需求的无限性,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构成形式加剧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据统计,2007 -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增长率分别为7. 8%、4. 0%、6. 3%、5. 9%;2011年能源消耗总量达34. 8亿t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
能源消耗总量中,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在2007-2010年所占比例分别为93. 2%、92.3%、92.2%、91.4%,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
人均资源量少、资源消耗量大、能源供需矛盾尖锐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结构不合理[2]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等温室气体的排同时,化石能源的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CO2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发了气候的极端变化和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另辟蹊径,积极寻求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又称非化石能源,不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低碳、清洁、环保,既有利于保障能源供给,又可极大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0年风电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特点

2010年风电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特点纵观走过的2010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写下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篇章。
风电产业的迅速崛起在我国应对能源结构多样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问题上都发挥极大作用。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电力需求增加及国家重视风电发展的大背景下,风电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是必然趋势。
可以预测风电未来5年在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中国仍将是全球风电市场的生力军。
如下简述2010年风电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特点:1、装机容量世界领先来自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累计装机容量42287MW,占全球总量21.8%,已超越美国20.7%,跃居世界第一。
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500MW,占全球新增容量46.1%,几乎占据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
也深深地印证世界风能看中国。
2、产业集中形成垄断局面2010年,中国排名前三位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占据了57.8%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位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占据了88.3%的市场份额,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明阳这前5家企业,就占据了72%市场份领。
可以看出: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形成了由前几家大型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控制或垄断的局面。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收购愈演愈烈。
湘电股份1000万欧元收购荷兰达尔文公司;中复连众收购了德国NOI公司;中航惠腾收购了荷兰CTC叶片公司;美国GE公司与哈电集团合资成立了通用哈电风能(沈阳)公司和哈电通用风能(江苏)公司;美国艾默生公司收购德国SSB公司;美国超导并购芬兰斯维奇公司;美国GE收购法国Converteam公司;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收购荷兰Draka公司;西门子与上海电气合营组建风电公司。
此外,各大公司在主要市场集中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一个大公司相当于多个公司的集成。
3、价格竞争加剧,风电制造行业面临洗牌2010年对于中国风电机组价格具有离析划分的意义,通过这一年最后一次特许权招标,目前 1.5兆瓦风机的单价已经从 2008 年的 6500 元 / 千瓦下降到了现在低于 3800 元的水平,利润相当微薄。
2010年中国电力发展概况

到201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9.6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56%;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4.56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9.90亿千伏安,分别比上年增长10.87%和16.37%。
我国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第二位。
火电建设继续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全年新增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11台,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达到31台。
全球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产。
清洁能源发电建设成绩突出。
水电仍处于阶段性投产高峰。
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
核电发展继续加快。
2010年,全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82万千瓦;核电在建施工规模扩大到3395万千瓦,居全球首位。
风力发电继续较大规模增长,全年基建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57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总容量达到2958万千瓦。
大容量光伏发电进入并网投产阶段,基建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9.49万千瓦。
2010年底,水电、核电、风电设备容量占全国发电设备容量的比重达到26.54%,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火电设备容量占全国发电设备容量的比重73.43%,比上年降低了1.06个百分点;火电机组中天然气、煤矸石、生物质、垃圾、余热余压等发电装机得到较快发展。
大容量火电机组比重进一步提高,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全国火电机组总容量的72.6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火电平均单机容量为10.88万千瓦,比上年提高0.57万千瓦。
电力生产和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124 万千瓦;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回路长度44725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5813万千伏安;全国全口径发电量4227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5%;全口径供电量4032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27%。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419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76%。
2010风电排名

2010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38万千瓦,占全球市场份额11.1%,排名全球第二位;金风科技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73万千瓦,排名全球第四;东方电气排名第七位2010年,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为90%。
2004年,也就是《可再生能源法》颁布的前一年,这一数字仅有10%。
在7年的时间里,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装机每年翻番增长,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均居全球第一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3家企业新增装机容量进入全球前10位。
丹麦知名咨询机构MAKE发布调查报告说,“中国厂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预计2011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装机量的38%左右。
”在全球的视野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第一是规模。
“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装机连续6年翻番增长,从2005年底的12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底的4230万千瓦。
先后超越欧洲传统风电强国丹麦、德国和曾经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成为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国家。
2010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38万千瓦,占全球市场份额11.1%,排名全球第二位;金风科技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73万千瓦,排名全球第四;东方电气排名第七位。
这3家企业也占据了国内市场将近60%的份额,反映了我国风电设备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态势。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跃升至全球有力竞争者的位置。
单位千瓦造价也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达40%。
风机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在国内都有生产厂商。
第二是技术。
通过高起点引进再创新,我国风机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目前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湘电、明阳等7家企业都具备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能力;建设了高水平实验室和测试平台、培养专业风电技术人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风机叶片、机架、轮毂、罩壳等都具备了自主生产能力。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ffdb931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6.png)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三峡总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船级社、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促进风电技术进步,规范风电产业的发展,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现制订了《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单位,请遵照执行。
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能源局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管理,促进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2011年1月1日起,新核准风电项目安装并网的风电机组,必须是通过本办法规定检测的机型,只有符合相关技术规定的风电机组方可并网运行。
第三条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只需检测其中的一台。
发电机、变流器、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叶片等影响并网性能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的风电机组视为不同型号,需要重新检测。
风电机组并网检测报告中应说明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企业、型号、序列号和技术参数。
第二章各方责任第四条并网检测机构负责开展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工作并出具并网检测报告。
并网检测机构应是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符合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鹄‰.浏”到2009年底.全国共建设风电场423个.吊装风电机组20367台(套).总容量2412万kW。
风电发电量累计达到516亿kW·h.替代标准煤1857万t.减排二氧化碳5719万t、二氧化硫29万t。
风电已经为我国的能源供应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1.2风电开发地域相对集中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及西北)。
截至2009年底.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风电装机容蛩依次为627万kW、680万kW、210万kW.总计l517万kW.占全国并网容量的87%左右(见表1)。
表1三北地区风电装机容■Tab.1CapacityofintegratedwindpowerinNoaheaSt.NoahChina,andNoahwestpowergrids地区装饥容量,万kW上要分布地f≤东北电网627东二三省以及蒙东地区华北电网西北电网6802lO蒙匹及京津唐甘肃、宁夏.新疆除江苏海E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外.我国规划的6个陆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新疆哈密、甘肃酒泉、蒙东、蒙西、吉林、河北张北)全部集中在“三北地区”。
目前,内蒙古(蒙西、蒙东)、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省Ⅸ的风电最大出力已占到本网最小负荷的15%以上。
其中,吉林、蒙西已接近或超过了20%,大规模风电对地区电网运行的影响口益增强。
1.3风电场规模大、接入电压等级高我国风电发展具有规模开发的显著特点。
截至2009年底.全国建成装机规模lO万kW以上的风电场54个.总容量811万kW。
目前。
单个风电场的最大容量已达到45万kW(吉林同发),形成了以吉林白城、内蒙古通辽、赤峰及甘肃酒泉等百万千瓦级的风电群.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远距离输送的要求.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对16个主要网省风电场接入情况的统计.目前接人220kV电压等级的风电场69个.容量为673.1万kW.占43%:接入110kV电压等级的风电场84个,容量为585.5万kW.占37%:接人66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风电场74个.容量为318.9万kW,仅占20%。
根据规划.酒泉风电基地大部分风电场将直接接入750kV电网。
风电对电网的影响已经从低压到高压、从配网向主网延伸(见图2、3)。
1.4风电机组技术性能参差不齐截至2009年底.我国总吊装的2412万kW风电机组由国内外风电机组49家生产。
其中,外资企业19家,容量597万kW。
约占25%:内资企业25家,容量l778万kW,约占74%:中外合资企业5家,容图2我国风电场接入各电压等级装机容量比例Fig.2Capacitypmpoaionforwindfarmswithdifferentvoltagelevels图3我国风电场接入各电压等级个数比例Fig.3Numberpropor【ionforwindfarmswithdifferentvoltagelevels量37万kW,约占l%。
上述机组中,恒速感应风电机组占16.2%。
双馈变速风电机组占75.7%.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占8.1%。
其中。
双馈琴!』和直驱型机组在技术上可以具备有功、无功凋节和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功能。
但由于我国目前无强制性要求和配置成本较高.国内风电机组基本都没有配备这些功能。
总体来看,我国并网风电设备种类繁多、标准不统一且技术性能参差不齐.调节^性能较国外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电网要求。
尽管目前风电装机容量占总发电容量的比例不高.仅为2%左右.但由于风电发展速度较快且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风电机组调节性能差异性大.且基本处于“自由运行”状态.风电已经成为影响部分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风电大规模接入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2.1系统平衡矛盾加剧.调峰调频压力增大风电具有部分时段的反调峰特性.这增加了电网调峰的难度。
根据对东北、蒙西和吉林电网的数据统计,风电反调峰概率分别为60%、57%和56%(东北电网风电典型目发电曲线见图4)。
吉林电网因风电的接入.1a峰谷差变大的时间达到2lOd.风电大量投入后的调峰问题已成为电网运行的突出问题。
万方数据图4东北电网冬、夏季节风电典型日发电曲线Fig.4TypicalcurvesfortheoutputsofwindpowerinNortheastPowerGrid此外.风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增加了电网调频的负担。
据统计,2008年2—11月。
新疆地区风电在30min内出力波动超过9万kW达到347次.增加了电网调频的压力和常规电源调整的频次。
2.2部分电网电压控制难度加大随着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部分电网运行电压控制出现r『较大困难。
图5给出了2010年1月27日吉林同发风电场(全国最大风电场)的有功出力和接入点洮南变电站母线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接入点母线电压受风电场有功出力影响大。
电压变化速度快.跟踪难度大。
图52010年1月27日同发风电场有功出力与洮南变电站母线电压Fig.5CurvesofactivepowerandbusvoltageinTongfawindfarmon27thJan.2010此外,据统计.受风电影响.蒙西电网锡林郭勒盟灰腾梁风电基地沿线变电站220kV母线电压全年维持在额定电压的1.1倍:新疆电网达风变电站110kV系统电压长期在113EV以下.为支撑110kV系统电压.该变电站220kV母线电压不得不全年维持在238kV以上。
运行电压调整十分困难.也对输变电设备安全造成了威胁。
风电场运行过度依赖系统无功补偿.也限制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如蒙两塔拉地区500kV无功补偿设备停运时,220kV系统电压最高升至257kV。
2.3局部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多处于电网未梢.大规模接入后。
风电大发期大量七网.电网输送潮流加大.重载运行线路增多。
热稳定问题逐渐突出。
如甘肃滔泉地区电网与主网联系相对薄弱(见图6),2007年以来,该地区风电、小水电快速发展,导致电网送出矛盾不断加剧。
尽管采用了过负荷切机以及变电站分裂运行等措施来提高输送能力.但仍有个别时段难以满足风电全部外送的要求.图62010年甘肃酒泉地区风电接入示意Fig.6IlustrationofintegrationofwindfarmsinJiuquanareaofGansuprovincein20102.4电网遭受冲击的几率增加风机本身抗十扰能力小强还会增加电网遭受冲击的频次,甚至导致事故扩大。
女n2010一04—12'1"23:30。
吉林电网同塔并架的500kV合松l、2号线发生故障.白城地区风电大量脱网.风电总加从事故前约78万kW快速降到10万kW.导致系统频率从50.00Hz跌落到49.85Hz(见图7)。
再如甘肃捡财塘和河南清源风电场自投产运行以来.受电铁和冶金等大型用户的影响.都曾因i相电压不平衡(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保护动作发生风电机组跳闸停机.使电网遭受不必要的冲击。
2.5电网稳定运行的风险增加风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增加了电网稳定运行的图72010年4月12日吉林电网风电大量脱网造成系统频率下降Fig.7FrequencyvarietiesforlossoflargeamountofwindturbinesinJilinpowergridon12thApril2010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我国风电并网运行最新进展作者:裴哲义, 董存, 辛耀中, PEI Zhe-yi, DONG Cun, XIN Yao-zhong作者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北京,100031刊名:中国电力英文刊名:ELECTRIC POWER年,卷(期):2010,43(11)被引用次数:10次1.戴慧珠;陈墨子;王伟胜中国风电发展现状及有关技术服务[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05(01)2.耿华;杨耕变速变桨距风电系统功率水平控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5)3.张红光;张粒子;陈树勇大容量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和阻尼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7(13)4.ALEXIADIS M C;DOKOPOUOS P S;SABSAMANOGLOU H S Wind speed and power forecasting based on correlation models[外文期刊] 1999(03)5.FEIJOO A E;CIDRAS J Modeling of wind farms in the load flow analysis[外文期刊] 2002(01)6.关宏亮;迟永宁;戴慧珠异步风电机组接入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及控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04)7.贺益康;周鹏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期刊论文]-电工技术学报 2009(09)8.舒进;张保会;李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运行控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16)9.PETM T;THIRINGER T Modeling of wind turbines for power system studies[外文期刊] 2002(04)1.王照亮.袁燕岭.郭仡威风电并网运行探讨[会议论文]-20092.李炜.张琳.宋璇坤风电并网系统问题探讨[会议论文]-20081.张冲.胡林献东北地区热负荷对风电消纳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新型工业化2013(6)2.肖永强.齐实福建海岸风电场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 2012(7)3.钟胜.郭相国.田昕.李泰军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对受端电网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12(11)4.刘向向.王奔.张翔.马明智基于钒电池储能系统的风电场并网功率平抑控制[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13(8)5.李明节基于国际先进技术的风电调度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12(11)6.吴隆礼.王玫浅析风电大规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东北电网为例[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7.王玫.赵晓丽中国风电发展经济政策回顾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能源 2011(10)8.秦睿.董开松.李臻.沈渭程.杨萍风电场地形对风电机组特性影响的检测评估系统[期刊论文]-中国电力2012(11)9.王龙风电并网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2(2)10.赵振宇.令文君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生态位状况定量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能源技术经济 2012(7)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dl201011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