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第一部分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
发祥地,3100多年的建城
和1100多年 的建都史,演
了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
为雅典、罗马、开罗齐名
“世界四大著名古都”之
。 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关中城
群与“一线两带”发展的
心城市,西安在全省经济
西安
展中,一直占居十分重要
地位,承担着促进区域协
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职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
阎良国家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
西安经济开发区
新筑国际港务区
浐灞生态区
西安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曲江 旅游度假区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 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我们提 出了下一步的实施构想。
0.54 万人。其中主城区建ຫໍສະໝຸດ 区面积为369平方公里,人
为426万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 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2020年)》,根据 复的要求,西安今后的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重要的科研、 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 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 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 展五大主导产业;主城区延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传统布局模式;到2020年, 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万 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0平方公里以内;合理安排 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 施布局和建设;统筹协调古 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 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 关系,为逐步把西安市建设 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 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 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下良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
发展”的目标,西安在推
城市化建设中,正在以前
未有的速度阔步前进,着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
关中平原,行政区总面积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6•【字号】市政办发〔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7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7月6日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为进一步加快商圈建设,繁荣市场、促进消费,助力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推进国际化进程,按照追赶超越要求和全市“十个一”民生工程安排部署,制定我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商贸物流枢纽城市为定位,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坚持新建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外来消费并重,构建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市商圈体系。

从2018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以钟楼国际消费中心为引领,小寨、高新、曲江、经开、西咸、浐灞6个城市商业中心为骨干,三桥商圈、高新路商圈、长乐路商圈、土门商圈、张家堡商圈、西部大道商圈、大明宫商圈等28个区域商圈为支撑,堡子村商圈、鹿苑商圈、千禧商圈等社区便民商圈为辅的商圈发展布局结构。

到2020年,全市建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级的商圈3个以上,500亿级的商圈1个以上。

二、基本原则(一)聚集要素。

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改造交通环境、商业环境、商务环境、生活环境,集聚零售、批发、商务、文旅、物流等要素,打造商圈品牌,培育特色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城市高效、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规划

1996年9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有关历史名城的国际会议。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51个城市52个代表团的16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安宣言》。这标志着西安古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2年2月6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市十二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进入全面保护新的阶段。
四、西安正确处理古城风貌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辩证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早在《西安市1980-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西安保护古都风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任务。此后,在《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1986年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西安城市规划管理办法》(1987年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987年5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等有关规定中,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有关条款,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保护。
“经营城市就是创造城市的新价值……管理经营好城市,一是要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三是要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各类资产。四是要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经营城市,也包括经营城市概念。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概念,既是形象,也是无形资产。在经营城市中,我们始终喊响这样一个口号,就是‘中国西安,西部最佳。’”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周丰镐、汉长安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大明宫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保护好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西安市绿地规划分析

西安市绿地规划分析

3.7 绿地规划目标
为了实现创建指标,西安市继续以大树栽植、广种花卉、新建园林景观、提升绿地档 次为重点,为2014年9月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冲刺:三年内计划栽植大树10万 株;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机场高速沿线60米宽的景观林带和30-50米宽的绿色廊道; 计划今年完成9个公园以及120个城市小广场(小游园)的建设;垂直绿化1700栋建 筑物。同时,大力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共拆除约11000米院落围墙,把沿街的围墙拆 迁率提高到90%以上。15年后的古城西安,将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巨型公园”。 将在现有59处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新增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和7座历史文化公园。 预计到2020年,西安城市绿地面积总计将达35850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市国土总面 积的三十分之一强),公园绿地达6005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城墙内面积的近5倍), 防护绿地4800万平方米。届时西安市主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人均规 划公园绿地面积为18m2,绿地率为50%,绿化覆盖率为55%。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 低于30%,部分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应低于75%,新建各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40 %,市政公共用地绿地率为30%,道路的绿地率则为20%-25%。围绕西安城区的灞 河、浐河、沣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分别建设30-100米宽(在主要道路两 侧根据现场情况)的生态林带,与市区内的公园、广场、小游园等构成“珠落玉盘” 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和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 间体系。再配以若干条200-500米不等宽的三环绿带、幸福林带、唐城林带、丰庆路 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等花园式绿化带。
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 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含曲江旅游度假区、大雁塔北广场及大慈恩寺)、汉城水 上公园、南郊森林公园、体育文化公园、草滩生态园、曲江南湖、大明宫皇宗遗 址公园、西安生态博览园。 7座历史文化公园 长安城遗址公园、大兴善寺、半坡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公园、唐城遗址公园、 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公园。

西安市九区四县概况介绍

西安市九区四县概况介绍

西安市九区四‎县概况碑林区,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二十‎二平方公里,八个街道办事‎处,一百多个社区‎,常住人口八十‎三万。

因区内驰名中‎外的“碑林”而得名。

碑林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有被称为“金石宝库”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挺拔秀丽的‎唐小雁塔和西‎安最大的道观‎八仙庵,有雄伟壮观的‎明城墙和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的关中书‎院,有独具风格的‎书院门文化散‎步道、德福巷、宝庆寺塔、卧龙寺等旅游‎景点。

在这里,书院、寺院、城墙、街坊、牌楼以及仿古‎建筑各具风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辉映,为西北地区最‎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城区。

碑林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根基,成为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区域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七所大专‎院校,中科院光机研‎究所、西安热工研究‎院等一百一十‎多家科研单位‎,拥有八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区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才‎八万五千余人‎,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大‎区。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碑林科技‎工业园区,更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高效的管理服‎务、优惠的投资政‎策、现代化的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在这里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悠久的历史,中心的地理位‎置,使碑林区不但‎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西安‎商业最繁华的‎地方。

区域内有金融‎机构一百一十‎多家;有大、中型购物中心‎、连锁服务机构‎五十多家;有专业、批发市场五十‎多个,形成了以纺织‎品、副食品、工艺品、服装、IT产业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群,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南大街,云集着开元、唐城、百盛和长发祥‎等一大批豪华‎气派的商业大‎厦和名店、老店,给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乐此不疲;各具特色的步‎行街、商业街,人们在欣赏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现‎代都市的魅力‎。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3
国际化标准值应达到4500万人次以上。这些,西安都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三、关于“国际化”的解读 2、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途径
1
参考以上标准,现阶段,西安在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化职能、城 市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置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化大都市的 标准有一定距离,西安尚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因此, 西安要实现国际化道路必须另辟蹊径。根据西安的特点,其国际化具 有自身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通过编制西安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整合西安-咸阳 两市的城市空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大提升。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1
现状解读 相关规划解读 “国际化”的解读
2
西咸一体化解读 空间关系解读
3
近期建设情况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一、现状解读
2
3
第一部分 解读
PART 六、近期建设状况
4、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之 一。区域发展的三大特色——生态、文化、现代。 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1
2
6、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 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1
在2000年,为了提升关中城市群地位,强化西安都市圈核心功能,推进都 市圈建设,确保关中率先发展,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
以西咸一体化带动的大西安建设,将是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中之重。 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西安、咸阳两市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区 域的综合竞争力。两市一体化后,仅仅从规模上,GDP总量在设区的市排名上 升8位,现状城市规模达到600万人,规划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800万人标准。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咸一体化发展区被定位 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龙头核心,其发展关系到我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 大局,必须加速推进。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四)文物遗址保护面积大
全市登记在册文物点294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总占地面积187.47平方公里,其中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文物保护面积近53.74平方公里,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堪称之最。
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5、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图
6、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西安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西安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
一、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战略决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发展方略,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西安市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编制《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4安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4西安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西安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6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7西安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8西安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表9西安市各县区规划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分解表10西安市各县区园地林地牧草地指标表附图1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西安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西安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5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图6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西安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西安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
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
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
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
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
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
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
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
■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
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新城区
■区域定位:以商贸业、旅游业、高新产业及科教为支柱,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功能分区:
大明宫地区:将遗址公园建设、地区改造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
依托,逐步形成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老城商贸区:形成集高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西安市核心商业区。

综合居住区:除老城外集大型商业、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居住区。

高新产业区:借军工产业北迁的契机,将传统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方向
进行调整,成为西安市东部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临潼区
■区域定位:以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及文物旅游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区。

到2020
年,临潼区规划期末市域城镇人口为26 万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功能分区:依据区域职能定位,区内共分为6 个组团:
骊山组团:以旧城区为基础形成临潼城区的核心区,是城市的标志性区域,以旅游度假、
商业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

代王组团:是秦始皇陵博物院的生活配套区,主要承担生活服务和机械加工等职能。

新丰组团:仓储、交通运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新区组团:以居住、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是新的城市政治中心。

代新工业园组团:以机械加工为主,以发展旅游加工产业为副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唐文化组团:辅助骊山组团旅游服务,以发展温泉休闲、旅游度假服务为主要职能。

阎良区
■区域定位:根据西安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确定为——阎良航空科技城。

■功能分区:形成“四区、五轴、两带”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四区”:即生活商务、航空工业建成区、航空科研区、航空产业配套区。

“五轴”:即由迎宾大道、振兴路、人民路、关中环线和北部规划路形成的 5 条城市主
轴线。

“两带”:即由西禹高速、西韩铁路线沿线防护绿化形成的绿带。

莲湖区
■区域定位:以现代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旅游文化业为一体的、保持古城风貌的商业
和居住的综合区。

■功能分区:呈“三心”、“四轴”、“七片”区的发展模式。

老城区定义为城市商业区,定位为市级商业副中心的土门商业中心与老城区形成商业主轴线。

依托玉祥门和西门形成环城西路休闲商务中心。

■近期建设:
重大项目:大唐西市;大明宫地区城市改造;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大兴新城改造规划;三民村土地储备规划。

市政项目:大庆路、汉城路等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以及桃园路、劳动路等道路的道路打通工程。

增设汉城路与红光路、大庆路昆明路交叉口的分离式立交建设。

建设西安地铁1 号线。

建设4 座110 千伏变电站和一座330 千伏变电站。

雁塔区
■区域定位:以科研文教、商贸、居住、文化旅游为主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文环境荟萃、生态环境和谐的新型城区。

■功能分区:
北部为商贸旅游服务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为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西北部为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

■用地规划:
商业用地:新增区级商业金融中心5 处,形成“一心、两翼、三轴”的商贸体系结构。

“一心”指小寨商圈,“两翼”指以高新区商业核心及曲江商务会展中心的发展为契机,带动雁塔区东、西两片区商业设施的发展。

“三轴”指长安路,小寨东、西路,三环路两侧带状区域。

科研教育:人均教育科研用地5.7 平方米/ 人;市级教育科研基地两处,位于长安南路东侧及曲江雁翔大学城。

碑林区
■区域定位:以科研文教、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西安市主城区的功能区之一。

■用地规划:
建设文艺路演艺基地,形成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在每个居住组团内建设居住区级文化中心,包括图书阅览室、一处300~500 座的多功能电影院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

在各居住小区建设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人活动室。

以万达广场为中心,调整周边用地,形成商业、金融中心片区。

完善其他片区内如东关正街、长安中路及边家村商业设施建设。

旧城区原则上不再建设成片的住宅区,降低建设密度,行政职能逐步外迁,旧城区功能主要以旅游和商贸为主。

至2020 年,居住用地为1016.53 公顷,占碑林区总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约17 平方米。

新增中学2 所,小学4 所。

灞桥区
■区域定位:西安东部新区、宜居新地、商贸新都、物流之都、人文生态新灞桥。

区域职能包括居住、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

■功能分区:
商贸:建设三环商业网、组团商业圈等区域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设施:加强纺织城地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结合当地商业的迅速发展,建成市一级文化娱乐中心。

物流业布局:建设国家级物流园区新筑综合物流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

改造和提升市域物流中心纺织城纺织品及服装物流中心。

旅游:结合城市滨水景观空间,以广运潭为重点,打造西部第一水城,建设泾渭浐灞滨水游憩旅游板块。

■综合交通:
新增互通式立交5 座,分离式立交10 座;规划公共停车场58 个;规划三处公交保养厂;规划有5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经过。

长安区
■区域定位:科教文化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教文化旅游型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市区的金融商贸副中心区、文化娱乐旺区、科教培训基地;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一起共同构成全市的城市中心。

■土地规划:
居住用地: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与用地指标,强调与城市发展形态及发展方向相适应。

按居住区生活组织次序的原则,3 万~5 万人为一个居住结构单元规划。

中小学:在城市新发展居住用地中增设中学、若干个小学及部分教育科研用地,以保证学生出行的安全距离。

规划小学44个,规划中学23 个。

公共绿地:在中心城区内共布局4 个区级公园,在中心城区内规划7 个规模不等的绿化广场,公共绿化总面积1319.26 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