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类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语文】思辨类类作文好题精选(作文真题+审题指导+参考立意+高分范文)

【语文】思辨类类作文好题精选(作文真题+审题指导+参考立意+高分范文)

2024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思辨类作文好题精选集(作文真题+审题指导+参考立意+高分范文)【作文真题1】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材料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谚语)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说过:“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

”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也是这样的,既要依靠自身内力,往往也要借助外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

第一则材料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借助车辆和马匹的人并非脚力特别强,但却能够行走千里;依靠舟船的人并非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这里强调的是,君子之所以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在的条件和资源,而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超凡的能力或特质。

本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助外物,让自己走向更好的明天。

第二则材料是一则谚语,意思是指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

本则材料告诉我们要靠自身主动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更加优秀。

第三则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既要用好外力,也要激发内力,两者都不可或缺。

本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学会借助外力,也要激发内在驱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人生。

综合看来,在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借助他力和激发内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借助外力”是外因,是条件,“激发内力”是内因,是主导,二者缺一不可。

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主动努力的行动,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借助他力是智者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为常胜将军。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2: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三元思辨性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写好三元思辨性作文,在思维上处理好三元个要素的关系时,我们就需要从开头、主题段落和结尾三个大的方面来写作,三元思辨性作文的速成模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哪一种更具有启示意义?复兴中学组织了“复兴路上”主题征文大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我认为“弯道”更具有启示意义。

主体语段:成功者莫不善于在历史前进的弯道上发现机会,并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正所谓“金风未动蝉先觉”。

弯道难则难矣,但优秀赛手知难而进,决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转机之时,超越他人也就超越了自己。

弯道之上,可谓危机四伏,超越也就成了每个人此刻的唯一信念。

结尾:我们的年华就像赛道,一圈一圈地书写着岁月的轨迹。

征途上,弯道中,只要我们用心书写,相信每一次的转弯,都会实现一个华彩四溢的超越,都是一次生命的飞腾!【范文展示及速成模板运用示例】范文一:抓住机遇,扶摇直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常出现“直道”“弯道”,有时需要在直道全力冲刺,有时需”换道前行,而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对于我们的人生更具有启示意义。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共16个主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共16个主题)

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1.格局·突破·认清自我格局是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是登高遥望、拓展拓宽眼界的心境,更是“登高而自卑,行远而遐迩”的新思路。

持登高遥望的“格局”,方致人生新境界,自是如此。

破无形桎梏,在久久为功的突破中成就千秋伟业。

2.自律、规则、公平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没有自律,规则就形同虚设,公平也就无从谈起。

规则,是社会实现公平的保障:唯有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由此观之,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规则是实现公平的保障。

3.知识、汗水、成功知识是成功的基础,知识成就梦想。

汗水是成功的前提,汗水铸就辉煌。

学好知识,努力拼搏,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4.中国·世界·我们[题目]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中心论点]身处剧变、巨变的大时代,生逢其时,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躬身入局,奋发有为,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肩负使命,学会担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与家国、世界同行。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以青春之我,拥抱美好世界。

5.速度•跨度•未来[题目]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问鼎苍穹、跨山越海……盛世中国,十年飞跃,中国跨度“当惊世界殊”。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

中国跨度描摹时代经纬,青年跨度绘就大写未来。

6.跟跑、并跑、领跑[题目]跟跑并跑领跑,跨越再跨越不惧跟跑,蓄能量。

踏实并跑,求突破。

自信领跑,不松懈。

7.俯视、仰视、平视[题目]俯仰之间,平等相待仰望星河,不必顶礼膜拜。

俯瞰大地,必须扎根泥土。

平视向前,不受视野局限。

8.高远、深远、平远[题目]山有三远,人有三境人生第一境乃为山脚下的仰视,初出茅庐时,当卑以自牧,恰如山水画中的高远之美。

人生第二境乃为群山中的平视,人生逆旅中,当不卑不亢,恰如山水画中的深远之美。

人生第三境乃为山巅上的俯视,登峰造极后,需开阔眼界,恰如山水画中的平远之美。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

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

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怪异。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这材料以“第一抹新绿”的两种选择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

“第一抹新绿”若选择受人关注,体现“存在感”,可以“首先钻出地面”,突出一个“先”字;接着“要想再被看见”需要“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增强“识别度”。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没有“存在感”,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不负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识别度”:可以理解因为具有某种特质,脱颖而出,从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让外界关注。

“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感觉被外界关注与需要,是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二、材料里面多处包含虚拟论敌:①“为了增强‘识别度’”的虚拟论敌:有的“干脆枯萎变黄”,选择另类怪异、摆烂的做法。

②“不想要‘识别度’与‘存在感’,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虚拟论敌:都不想要,也做不好自己,躺平佛系。

③“最易吸引人的眼球”的虚拟论敌:如果做不到“首先钻出来”,自然无法具有“识别度”。

④“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的虚拟论敌:如果开出大众化的普通花朵,自然没有识别度。

材料具有思辨色彩,多处有显性、隐性的虚拟论敌,与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逻辑与生活”契合。

考生可以结合生活思考反面情况,需要想到并提及“再被看见”“增强识别”,干脆“另类怪异”,恶搞、博眼球、破坏底线、毁坏三观等行为;或者选择躺平、佛系、摆烂的现象。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三十四)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题作文1: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

”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作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 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

作文3: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模棱两可,比如1,笼统地评说有的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作文1: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时机。

(3)把两者综合起来,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

结论可以是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作文2:比较好的立论: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思辨性话题作文指导

思辨性话题作文指导

思辨性话题作文指导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我们要写“思辨性话题作文”。

我很得意洋洋,因为可以不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挺有趣的问题!
老师说,思辨性话题作文就像一场辩论赛,我们要像勇敢的小战士一样,用自己的观点去“战斗”。

只不过,我有点儿胆怯,万一我的观点错了怎么办啊?
老师的笑声很温和阳光,可她说:“没什么关系!会害怕错误,就永远不会进步。

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何况错了,也要勇敢地承认。


我突然记起,上个星期我和小伙伴玩游戏,因为意见不合,险些吵起来。

再后来我们一起想了很多截然不同的办法,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像一个相当厉害的“辩论家”,哈!哈!哈!!
思辨性话题作文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它可以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也让我们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要认真准备我的“武器”,在“辩论赛”中展现出最棒的自己!我要用我的声音,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去发现一些总觉得有趣的答案!。

高中语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概述材料,亮明观点。整齐的句式让人眼前一亮
守传统文化,不忘初心,方可诠释节目本色。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言:“我们已
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诚哉斯言。“雷人歌手”一曲法语大唱中
华名段,与节目初衷可谓南辕北辙。本为文化传承节目,而传统文化却已面目全非,
空余一番喧嚣,何其悲哉,又何其痛哉!试想,若标榜传承文化的《中华好诗词》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 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 存敬畏之心。
思路解析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 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人 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 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 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 “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 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所以有 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 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 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 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 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 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35:二元思辨性追求卓越与拒绝平庸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35:二元思辨性追求卓越与拒绝平庸

写作指导35:二元思辨性“追求卓越与拒绝平庸”试题展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题目解析这则作文题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对材料中的情境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有利于同学们在感性基础上深入展开理性思考;二是材料涉及的概念多,内涵丰富,在多个维度上给同学们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因而也极富思辨色彩,有利于同学们写出层次丰富的议论文。

材料首先给出了“当今时代”的情境。

生活在“当今时代”,人们常常会感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变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不得不提升自己,打造出更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较大的压力之下,许多人都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身心俱疲。

其次,材料列举了对年轻人的两种不同期待:一是来自师长们的鼓励,希望他们追求卓越,不甘平庸,其中“总是”一词表明这是时代的要求,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二是来自部分家长,可能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为了激烈的竞争而牺牲快乐,也可能是因为懂得青少年身心的成长规律,不屑于陷入当下无谓的竞争,还可能是因为认识到人人生而平凡,只要能健康快乐一生,做个平凡人也自有其意义.....在这两种期待中,又有两组概念需要辨析。

“卓越”既可以指做出了优秀的、超出一般的成绩,还可以指有一种追求优秀、超越旧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如果只是指获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人上之人”则有可能陷入内卷而不能自拔。

“平庸”与“卓越”相对,可以指不够突出的成绩,更可以指不够积极,不追求更高的人生意义的生命态度。

“平庸”与“平凡”不同,不属于可以提倡的价值观。

“健康”可以指身体的健康,更可以指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快乐”可以是短时的、表层的、心情的愉悦,更可以长久的、深层的、心灵上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
一、哲理思辨类作文题呈现:
2014会考作文: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

”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600字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600字。

2012江西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模棱两可,比如2014会考作文,笼统地评说有的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时机。

3、把两者综合起来,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

结论可以是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2014学考作文:
比较好的立论: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上得出,“一味”意味着盲目,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示否定,“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你灰暗的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

“一味地相信”并不意味着你对世界充满信心,只能说你这个人缺少头脑,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严重一点,就说明你这个人已被彻底愚化。

“愚化”之后,就只能“匍匐”,只能仰人鼻息,蝇营狗苟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作为人的尊严,你的生命就没有价值。

这个考题还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

现在的学生在现实中缺乏的就是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行动的能力
2012江西作文:材料中前一句话告诉人们要学会知足,懂得珍惜拥有的,后一句话鼓励人们要不断追求,重视精神上的富有。

在思考“拥有什么”与“没有什么”的过程中,人生才能充实丰盈,生命才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角度:
1.人贵知足,知足方能常乐。

2. 人生需要不断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要永不知足、不断追求,勇于创新)
3.整体思考,面对生活,我们要知足,面对事业,我们要永不满足。

知足者乐,不知足者进。

题目回顾: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浓酽狂烈又何妨
有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浓与淡,似乎象征了自古以来两种相持不下的人生态度。

有人看穿一切执念与纷扰,抱定清淡拔俗的态度;有人却偏爱狂烈,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绽放之轰轰烈烈不遗余力。

正如浓茶与淡酒,人们各有所好;在我,却似乎更加中意后者。

的确,人间世事沉浮不断,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较于看淡一切平心静气,似是自找烦恼。

当人们纠缠于欲念和执着时,冲淡的态度如同贤者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盏清茶,胜过哀莫难忘。

”清淡之好,在于善于放下。

放下所爱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拥有便能放下所失去。

以淡然之态行走于浮世,一切烦恼便能处之泰然,不愠不怒,仿佛世外君子。

如此看来,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态虽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却也因之而带了几分错失的遗憾。

清淡故不执著,无所谓爱恨有无,故能自保,可人生如是之意义何在?秉持清淡的原则,似神仙般御风掠过人世波涛汹涌之海,确是潇洒从容,却也未曾体味人生百态,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为倾心那些钟爱浓烈的人生。

我总是想起那“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他的名字,他演的虞姬,还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都恰如一个隐喻,埋下了一个戏痴戏里戏外的人生浓烈至极的伏笔,也注定了他那因浓烈而癫狂的命运。

如是浓烈,故而敢爱敢恨;人生或是莺飞草长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热荒凉谷,都尝试过,体验过,纵然结局是悲剧,也不留遗憾。

相比那种将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态,或许这种狂烈,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潇洒吧。

其实真正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之人,当其精彩盛放达于极致,反而又似归于平淡,让人看不出分毫。

竹林七贤看似超脱物外与世俗决裂,然阮籍穷途之哭,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全然释放和对于无拘无束的人格的热望?还有那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言出庄子之口,我却总觉得这表面的平淡清净之下藏着巨大的暗潮,那是只有经历过浓烈的洗礼与刺青后凝练出的一粒智慧之朱砂。

“有一种鸟一生都在风中飞翔,累了就在风中睡觉。

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的时候。

”这鸟像极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风中极尽生之美丽的人们。

在我看来,人生便该是这样一种态度;在极度的浓烈和绚烂之中燃尽韶华,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

寄情于浓酽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终归于寂灭,都已足够。

沏一杯香茶
西洋拳击,如浓酒绿叶般浓重而华丽,但总难免受伤。

观者足以尽兴,选手却难堪重负,遍体鳞伤。

中华武术,如白花淡茶,讲求心境平和,去除争斗之心,方能稳操胜券。

并非是对西洋拳术的贬低,只是在我看来,清淡平和更是一种能互利双赢的慧境。

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一个如浓酒,是热烈,是追逐,是拼搏,是飞蛾扑火般的精神。

而另一个却是安静,是放下,是素雅,是静水深流的智慧。

如浓酒般生活,太累,不如沏一杯香茗,小坐窗前,静思人生。

历史上和生活中,总不乏有烈酒一般的人物,他们锋芒毕露,如山石般尖利,却也如山石般易碎。

三国时代,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曰杨修。

他才华过人,从不收敛,如沸腾的烈酒,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但是,他的率性
不羁,终使他成为曹丞相的眼中钉,最后惨死。

他太烈,太刚,不懂得素雅淡泊之智慧,故而折腰,反成笑柄。

又有伯夷叔齐,不食齐粟,饿死于首阳山下,他们的忠义,如钢铁般不可摧折,但是他们放不下,看不下历史的必然选择。

做一壶浓酒,虽有华光,但终究难逃被煮尽挥发之命运。

他们虽是不同的浓酒,却都是放不下,看不淡。

所以,做人不如做一杯淡茶,不求争夺,不求如太阳一般的自我燃烧,反是一种智慧的境界。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放不开,看不透呢?他们不懂雅之温和,不懂清淡之放下。

苏子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最好的境界。

人生悲也零星,欢也零星,都作江上点点萍,何必如杨修般自我展示以博青眼,又何必如伯夷叔齐执着于过去,放不开人生悲离而非要将自己消耗殆尽呢?一如陶潜,看透官场腐败,看淡名利之争,退而隐居南山,每日与菊为伴,不也是一种清淡豁达的心境?倘若心中纷扰,又如何坐定,品得龙井之香?由此观之,这倒更是一种高境界的坚守。

虽然不争,却是对俗事最有力的抗争与反驳。

而我们的社会如今太缺少这样的清淡心境了。

世上不乏拿破仑这样如烈酒之人,不乏某些狂傲不甘寂寞的学者,他们都是功利的追逐者,却不懂得素静的境界。

有人说,世上再无钱钟书。

是的,社会已沉溺于喧嚣的狂欢之中,社会上的每个个人也被这洪流所鼓动。

这个社会已不再寂静,人心也都忘记了甘于寂寞的清淡。

所以我们呼唤素静的世界,与不再躁动的灵魂。

而清淡素雅也不等于不作为,这是画卷的留白,是生命的停顿与修整。

不要浓墨重彩,不要看不透也不意味着无所追求。

笔者所说的是一种清静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成熟的平和心态,是人生返朴的智慧。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不如放下对功利的追逐,放下失去的包袱,过一种素雅清淡的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