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及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
发生一类重大动物疫病会采取什么措施?

•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 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 环境和河流、山脉等天然屏障。
• 例如,根据2007年4月农业部《关于印 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 (农医发[2007]12号)的规定,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将疫点边缘向外 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
(八)其他强制性措施
• 主要有关闭疫区内及一定范 围的所有动物及其产品交易 市场等。
• 第三十三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 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 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 机关决定并宣布。
•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和疫区的封 锁,是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对养殖业生产、当地动物及动物产 品流通和贸易、旅游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人民生活等肯定会带来一定影响。
• 消毒中应做到消毒到位、不留死角、 保证消毒次数; • 要注意选用有效的消毒药及消毒药 浓度,注意先后使用的消毒药不能 结抗、中和,生物学消毒还要注意 密封等。
(六)无害化处理
• 广义的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 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 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 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 的目的,即无害的目的。包括深埋销毁、 焚烧销毁、发酵、高温高压化制、排酸处 理、盐渍等方法,但不包括消毒。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 什么措施?
陆安法 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一条
•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 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 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 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 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易感禽类发病后最终死亡率极高,对畜牧业造成极大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需要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和规范。
本文档旨在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说明和解析。
病毒特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单股负链RNA 病毒,具有高度致病性和强传染性,易于引起禽流感的大规模暴发。
病毒具有快速变异的特点,在不断适应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于免疫系统的逃逸性,对预防和控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防治技术规范禽场管理禽流感防治的基础在于加强禽场管理,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各禽场应制定完善的防疫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卫生控制禽舍的环境卫生是禽流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以下措施:•消毒:禽舍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将禽场消毒有效地控制在7.0-7.5之间。
针对不同物品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消毒,如用10%氢氧化钠、5%石灰等物资进行物品消毒。
消毒不允许有死角。
•饮水卫生:要避免强酸强碱、有毒有害物质(硫酸、氮肥等)进入饮水,定期清洗和消毒管子、水质检测等措施要得到落实保证。
•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在储存以及清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耐药藻的接触,隔离处理或免费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区外人员尽量减少进出。
禽员管理禽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被感染或疑似被感染者,禁止从事禽类饲养环节。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个人卫生:洗手,切换衣服,换洗鞋,用不同的消毒液清除不同的鸟展具。
•尽量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禽场:禁止非相关员工进入禽场,所有访问的人员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采取鸟类管理措施:禁止人与家禽同室,饲养的禽肉不宜出售给市场。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范禽流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护禽群健康,减少疫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2007年4月9日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2.1 诊断指标2.1.1 流行病学特点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
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
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
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2.1.3.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2.1.3.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能降低疫情对畜牧业 的影响,保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畜牧业 持续发展。
03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具体内 容
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
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地区和养殖品种,制定适合的防疫计划,包 括疫苗接种、消毒、驱虫等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品种和疫病风险,选择适当的疫苗,按 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THA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 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规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技术更新缓慢
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变异和进化,技术规范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因此,需要加强科研力度,及时更新技术规范内容。
养殖户素质不高
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困 难。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 质和技术水平。
02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动物疫病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动物疫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一般分为重大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二类 动物疫病和三类动物疫病。
特点
重大动物疫病和一类动物疫病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等特点,对畜 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巨大。二类动物疫病虽然危害较轻,但仍需采取严格控 制措施。三类动物疫病则属于常见多发动物疫病,需采取必要防治措施。
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相关 人员的技能和水平,确保技术规范的正确实施。
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加强 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病的挑战。
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政策环境,加大对技术规范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注 度和支持度。
兽医法规第七章动物防疫法

基层畜牧兽医机构
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1924年,28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创建国际兽疫流行病机构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 2003年起英文名称定为“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改译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2007我国加入OIE,2010年成员国177个 随着WTO-SPS协定对OIE规则、标准和建议的认可,OIE 将在人类和动物健康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实现全球动物疫情透明化 收集、分析和通报兽医科技信息 为动物疾病控制提供专业知识和鼓励国际协作 根据WTO-SPS协议的要求,通过制订动物和动 物产品国际卫生标准保障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改善各国兽医机构的法律框架和资源 提供动物源性食品更好的安全保障和科学促进动 物福利
第二节 动物疫病预防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
(农业部2009年公告) • 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 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 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 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 (O157 : 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 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全国省级日常管理机构专家委员会应急处理机构四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预警红色特别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蓝色一般整理ppt43例题1承担动物疫病监测的官方机构为a卫生主管部门b兽医主管部门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d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e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的方针不包括2010b强制免疫c果断处置d加强领导密切配合e依靠科学依法防治3我国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2010a二级b三级c四级e六级4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对疫点进行严格消毒b扑杀疫区内所有动物c销毁被扑杀的染疫动物d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e对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整理ppt445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组织体系不包括a应急指挥部b专家委员会c动物诊疗机构d各级兽医主管部门e动物卫生监督机构6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禁止动物进出疫区b销毁染疫的动物产品c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d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e对染疫动物的同群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7动物疫情的认定主体是a人民政府b兽医主管部门c动物诊疗机构d动物卫生监督机构e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整理ppt45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0年3月1日实行动物检疫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申报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经营屠宰运输等的行政许可行为
《动物防疫法》与配套法律法规浅议

新修订《动物防疫法》与相关法律法规浅议任宝忠(新疆塔城市动物防疫监督站新疆塔城 83470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于2007年8月30日经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熟悉了解与动物防疫法相关和配套的法律法规,是贯彻执行防疫法基础和前提。
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现有的配套法规、标准登等进行清理,需要重新修订的和重新制定的应尽快制定出台,使防疫法更具操作性.现笔者对与动物防疫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等进行大致罗列,并作简要分析。
1. 动物防疫法的立法依据是《立法法》,是对1998年的《动物防疫法》的修订.2。
与动物防疫法有关联的法律有,《食品质量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3。
与动物防疫法执行程序等有关的法律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
4。
与动物防疫法相关的法规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以及各地制定的配套地方性法规.5。
与动物防疫法条款中配套的法规、规章、技术规范等。
5.1防疫法第四条,关于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农业部在1999年公布了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但随着近几年动物疫病的发展变化,此病种名录应作适当调整,应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规定相衔接一致。
建议农业部能尽快公布调整后的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5。
2 防疫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近几年来,农业部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下发了多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等等,这些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5.3 防疫法第十三条是关于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的规定。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 2fluenza ,HPA I ),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E )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2.1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2.1.1 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鸡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阳性。
2.1.2 未经免疫鸡场的家禽出现H 5、H 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阳性。
2.1.3 在禽群中分离到H 5、H 7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或其它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毒株。
2.2 流行特点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均易感。
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
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2.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表现为突然死亡、高死亡率,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病鸡极度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和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和腹泻症状,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2.4 病理变化2.4.1 剖检病变 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
腺胃粘液增多,刮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1.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2.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1)有病原体,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有免疫性,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4)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传染病病程发展有什么规律?动物传染病病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4.什么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
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5.什么是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6.什么是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7.防治传染病应抓好哪些环节?防治传染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
8.什么是一类疫病?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疫病。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施封锁。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施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施封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及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三、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
四、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六、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七、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八、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九、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
十、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规范
十一、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
十二、绵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十三、炭疽防治技术规范
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
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2.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3.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
4.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5.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
6.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7.牲畜口蹄疫疫情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农牧发[2004]20号)
8.亚洲I型口蹄疫防治技术方案(农医发[200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