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原文。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人性本善、道德修养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第二步:朗读原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第三步: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解读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第五步:练习翻译和默写,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原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运用练习法,通过翻译和默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翻译和默写:评估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默写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3.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教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参考资料:关于孟子的介绍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4.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著作,如《孟子·告子下》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辩论活动,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思想。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精选10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精选10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2、难点是第一段的逻辑推理论证过程。

三、教学设想: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法,明确各层级的要求(具体见“教学过程”);注重体现新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全文,力求做到能当堂完成背诵要求。

2、针对文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推理中,逐层分析,逐步理解其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幻灯片,将要点提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印象,便于今后的复习记忆。

3、本文用一课时完成。

四、教学过程:《鱼我所欲也》属于文言说理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论证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落实。

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一)导入新课由学生所熟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手,回顾其中名句,温故而知新,而后导入本文的学习,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注重文言诵读,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而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正音。

如:患(huā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三)提炼中心论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要点)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学生分组讨论,而后解答)明确: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这里其实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名言、生字读音。

过程与方法: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的情况。

教学重点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课前准备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课前板书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假设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答复: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读课前导语〕复习孟子的情况。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中庸》、《大学》、《论语》合为“四书”。

二、字音断句1.字音。

2.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朗读。

三、翻译课文第一段1.学生结合注解逐句翻译。

2.老师强调重点词语。

①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②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防止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全段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假如〕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假如〕生命和正义不可以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精选6篇)《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任务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方法1. 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 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 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 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二、激趣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他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式】1、采取“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导入新课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鱼我所欲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选择,明辨是非,舍生取义。

二、教学重点: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

那一年,刘胡兰16岁。

面对敌人的铡刀,决不屈服于敌人。

她选择了铡刀,就是选择大义。

我们在生活中会提到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常常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在这样的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三维目标
(二)作家作品
1、孟子生平和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法先王”,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

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
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⒉预习检测
(1)所恶莫甚于死者( )
得我与()
一箪食()
蹴尔而与之()
(2)“拯救正义”
学生两人上台完成游戏PK
3.课文朗读
学生听录音,划节奏。

4。

疏通文意
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讨论)火车形式回答。

5.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价值低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小游戏
学生上台选择“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事情。

6.课堂小结
本文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7.板书设计
8.拓展延申
请列举出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9.当堂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填空
(3)小游戏
五、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的教育意义极大。

这篇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应该说我们的学案设计比较科学,操作性强。

给了学生一个抓手,便于他们有效学习。

学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分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

又注意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归纳,词类活用的点化,通假字的总结,还注意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巩固,让学生继续形成并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同时我还紧联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地分析与认识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文化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三维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在具体教学中,我又注重了文言文的特点。

进行了反复地诵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

在字词梳理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问,做好学案有关内容,再全班交流的方式,避免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了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