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管理规则(2012版)

合集下载

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的主要变化

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的主要变化

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的主要变化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汽车》》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与2006年版和2009年版规则相比.2012年版管理规则在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方面有较大变化,是一次全新改版。

经过C—NCAP多年积累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后排假人评分被纳入评价结果: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偏置碰撞)试验速度提高到64km/h;增加了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项目;将主动安全项目引入C-NCAP.即增加了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ESC)的加分。

【总页数】1页(P160-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31
【相关文献】
1.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J],
2.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J],
3.《C-NCAP管理规则(2015年版)》的主要变化 [J],
4.采用C-NCAP 2009年版管理规则 [J],
5.采用C-NCAP 2012年版管理规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车侧柱碰碰撞安全标准

整车侧柱碰碰撞安全标准

整车侧柱碰碰撞安全标准《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适用于2009-2012年6月)C-NCAP 标准中规定:正面100%碰撞:速度50km/h;正面40%偏置碰撞:速度56km/h;侧碰:速度50km/h.《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2012年标准提高,于2012年7月1日实施:正面100%碰撞:速度50km/h;正面40%偏置碰撞:速度64km/h;侧碰:速度50km/h;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新车评价标准。

作为一项重要的第三方新车评价标准,中国新车评价制度(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C-NCAP)在2021年推出了新的标准。

其中,侧面柱碰测试和电气安全考核成为评估车辆安全性能的关键指标。

本文将重点介绍C-NCAP 2021对侧面柱碰的相关安全指标设置,并探讨为什么电气安全考核在新标准中变得更加严格。

侧面柱碰测试要求的提升C-NCAP 2021对侧面柱碰测试的要求相较以往标准更加严格。

在假人伤害要求方面,C-NCA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保护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

该标准要求在侧面柱碰试验中,乘客室内的变形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乘客受伤的风险。

同时,C-NCAP还对车辆的整体结构强度、侧面碰撞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电气安全考核的重要性与以往的评价标准相比,C-NCAP 2021引入了对车辆进行电气安全考核的要求。

这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回应,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电动系统特点和电气安全风险。

电气安全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触电保护性能:评估车辆在发生电气故障时,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车内人员触电事故。

这包括对车辆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构造进行检查,确保关键部件与人员之间有足够的绝缘和防护措施。

电解液泄漏:针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系统,考核其在碰撞事故后是否会出现电解液泄漏的情况。

五星上将 C—NCAP碰撞试验中的硬汉

五星上将 C—NCAP碰撞试验中的硬汉

五星上将 C—NCAP碰撞试验中的硬汉作者:王文汐来源:《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第12期何为C-NCAP碰撞试验?即是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为严格全面的要求而进行的碰撞安全性能测试,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并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进行开发与生产。

近日,2015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碰撞评价试验成绩已正式公布,你心中的目标车型是否榜上有名?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天津一汽骏派D60 1.5L手动尊贵型刚刚遭遇退市风险警告的一汽夏利终于以产品实力证明了自己。

作为一汽夏利旗下的首款SUV,骏派D60在2015年第一批C-NCAP碰撞测试中,以五星59.6分的高分获得自主品牌和SUV车型双料冠军,也成为了《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实施以来所有车型中的亚军车型。

虽然是小型SUV市场的新秀,但骏派D60却拥有着十分扎实的防护体系。

骏派D60整车全部为H-body高强度笼型车身,高强度钢板使用量达60%以上,最高强度达到1500Mpa;此外,D60还搭载了6个安全气囊以及多处防鞭打头枕等。

在主动安全方面,骏派D60采用“十位一体”智能安全系统,包括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BOS刹车优先系统、TPMS(胎压监测系统)等10项安全技术,为车内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广汽本田缤智 1.8L CVT两驱豪华型作为C-NCAP中的常胜将军,广汽本田这次带来的“战车”缤智也同样毫无悬念地拿下了五星成绩,并获得了55分的高分——而这也是继第九代雅阁、第三代飞度以及凌派后,广汽本田又一款获得C-NCAP五星评价的车型。

尽管参与此次测验的缤智1.8L CVT两驱豪华型为其顶配车型,但在安全配置方面,缤智全系搭载的安防配置几乎相同。

其中,VSA车身稳定控制系统、BOS刹车优先系统、HAS斜坡起动辅助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自动驻车系统、ESS紧急刹车警示系统均出现于缤智全系车型上,而泊车雷达(4探头)、后视摄像显示系统(广角、标准、俯视三种模式)、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等也同样一应俱全。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包崇美【期刊名称】《世界汽车》【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8页(P88-95)【作者】包崇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C-NCAP,也就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自2006年正式实施,至今已运行11年,在这期间,国内车辆整体安全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安全配置也越发普及。

如今,C-NCAP已成为中国汽车产品安全研发的风向标,更成为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C-NCAP管理规则先后历经了2009年版、2012年版和2015年版共3次改版,评价项目和难度逐步提升。

4月20日,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

如今,车辆被动安全技术日益精细化,而主动安全技术也进入快速飞跃式发展阶段,被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构成全方位的车辆乘员安全防护体系。

因此,C-NCAP在原有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座椅鞭打试验等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针对中国行人事故高发的特点适时增加了行人保护试验和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试验,评分及星级划分体系也做了较大调整。

自此,由乘员保护、行人保护、主动安全三大版块构成的全新《C-NCAP 管理规则(2018 年版)》出台,并将于2018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与2015年版规则相比,2018年版规则评价体系发生较大改变,由之前的车辆乘员被动安全保护性能评价拓展到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性能和车辆主动预防安全性能,全面覆盖车内外主、被动安全要求,并新增对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的评价。

下面,笔者为大家详细解读2018年版C-NCAP规则的主要变化。

1、关注弱势群体,引入行人保护试验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加安全的车身结构、预紧及限力式安全带、正面及侧面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得车内乘员得到有效的保护。

C-NCAP 2012年版将推出

C-NCAP 2012年版将推出
2 2 01
规程 》(- C P ̄订 。 E N A )J
10 0 %重 叠 刚性 壁 障碰 撞 ( 6 ) 1分 、
2在 正面 1 0 . %重叠 刚性 壁障碰 心 对 中国莉 0
2 0 年 版 C—NCAP 括 正 面 撞试 验 中增加第 二排座 椅左侧 位置 又将进行改 06 包 Hy d ¨第5 b i l 百分位 女性假 人 ,最 r
2正面 . 4可 变 形移 动壁 障 侧面 碰撞 试 . E—NCAP碰 撞 速 度 6 m/ 4k h;可 验 中,增加第 二排座椅 被撞 击侧放 撞 试 验 试 验 变 形 移 动 壁 障侧 面 碰 撞 采 用 欧 洲 置 S —I ( 版 ) 人 并使 用 安全 l I D 假 D S
为选 做 试验 项 目,将 座 椅及 约 且 汽车 生产 企业 能提供 关于 该 系统

劲部伤害指数NI C I -  ̄ F+ | x
上颈部F z 上颈部F 强 下 颈 部 My
高性能限值 低性能触
8  ̄2 m2
45 7N
1 Nm 2
得分 总分
2 1
30 4N 27 5N 1 Nm 2
y d 第 座 椅和 儿童 r 采用 美国F S 2 8《 面碰撞保 左 侧座 位 上放 置一 个H b i … MV S 0 正 百分 位 女性 假 人 ,碰撞 速 度仍 为 部3 合邱 ms 护法规 》;正 面4 %偏置 可变形 壁 5 0
障碰 撞采 用欧 洲E R 40 (9 8 5 k h CE 9 .1 1 9 6 m/。 年) ,碰 撞 速 度 5 m/ 未 采 用 6k h, 在该项试验

1 6 8
3 m2 2 0 / s ^ f

新车评价规程NCAP简介

新车评价规程NCAP简介
总体来说,美国 NHTSA 碰撞测试的特点在于,其碰撞速度全球第一,这无疑对车辆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翻滚测试也是美国 NHTSA 的最大亮点之一。
3.2 Euro-NCAP
欧洲新车评价程序(Euro-NCAP)是一个由行业性组织,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 消费者权益组织以及汽车俱乐部等组成。Euro-NCAP 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第 三方机构,其试验结果具有绝对的公证性。由于 NCAP 星级评价组织不依附任何企业和团体, 因此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其将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测试,而 Euro-NCAP 的 试验速度、碰撞强度和评价指标要明显高于法规要求,按 NCAP 规定的试验项目开展汽车安 全性检测和星级评定,其最终结果通过杂志或其他媒体按星级划分公开发布,为消费者提供真 实可信的参考信息。由于得到欧盟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因此 Euro-NCAP 在全球的影响力 最大,Euro-NCAP 的测试项目包括:64 km/h 时 40%正面偏置碰撞、50 km/h 时可变形移动壁 障的侧面碰撞、40 km/h 时的行人保护和 29 km/h 时的圆柱碰撞试验、鞭打试验(Whiplash)等。 其中包括安全辅助系统加分项有:安全带提醒装置(SBR)、电子稳定控制(ESC)、限速装置(SLD) 等。 3.2.1 欧洲NCAP包括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圆柱碰撞、行人保护及鞭打试验等5项。 (1)正面碰撞:
3.6 新成员南美NCAP成立
2010 年 10 月 18 日,Latin NCAP(南美 NCAP)正式成立,并公布了其第一批评价结果,从 此,世界 NCAP 大家庭中又有了一个新的成员。NCAP 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科学的安全评价体 系,很多国家及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 NCAP。

C-NCAP规则变化介绍

C-NCAP规则变化介绍
C-NCAP规则变化介绍
2012.6.29
车型规划组
1
一、C-NCAP的实施时间表
2009改版试验项目及评分不变 增加行人保护试验(选做) 增加儿童座椅单独评价 2012版规则 2012版规则 发布 实施 2012年6月 -12月
2009版规则发布 2006版规则 实施
2009版规则实施
时间轴
2010年1月
《汽车儿童乘员的约束系统》车型规划组4三、相应的国家汽车标准规范
3.2
GB/T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在2009年10月30日发布,在2010年07月1 日。本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汽车企业可以参考执行。 本标准仅适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500kg的M1类汽车,其它车型可参考使用。 主要技术要求: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1、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不大于19°;2、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 于不大于6mm;3、小腿上端加速度不大于170g;4、冲击速度为40km/h; 上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1、冲击力总和不大于7.5kN;2、弯矩不大于510KN;3、冲击速 度为40km/h; 儿童头型冲击:1.若只有儿童头型实验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试验区域HIC≤1000。剩余区 域的HIC≤1700;2.至少一半儿童头型试验区域, HIC≤1000,三分之二以上的成人头型 和儿童头型合计的试验区域,HIC≤1000,儿童头型剩余区域HIC≤1700;3. 冲击速度为 35 km/h; 成人头型冲击试验:1.三分之二以上的成人头型和儿童头型合计的试验区HIC≤1000, 2.头型剩余区域HIC≤170;3.冲击速度为35 km/h 。
2006年7月 2009年6月
2013-2014年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64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中文名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外文名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C-NCAP地区中国1简介2机构标准3工作流程4项目得分5车型划分6质疑7ⅡHS1简介编辑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中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64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驾驶员座椅在移动台车上进行的15.65km/h特定加速度波形模拟后碰撞四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62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评价条款更改的权利,使 C-NCAP 的评价尽量充分体现我国交通事故形态、尽可能多地为 消费者提供车辆信息,并为降低人员伤害、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促进燃料经济性水平的提高做出 贡献。
5
2.管理机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 C-NCAP 的管理机构,专门设立 C-NCAP 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包括确定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选定评价车型(包括企业申请) ,审定评价结果,处理争议和疑 难问题,商定临时事项。C-NCAP 管理中心下设综合事务部、试验评价部、信息及媒体部,各部 职能如下: (1)综合事务部——拟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分析拟定评价车型;进行车辆购置; 组织信息和结果发布;与企业沟通交流;联系咨询委员会;开展国际合作;业务宣传和完善 C-NCAP。 (2)试验评价部——安排试验计划;监督试验实施;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评定;管理试验和 评价资料。 (3)信息及媒体部——分析年度车型销售信息;发布 C-NCAP 评价结果;收集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管理 C-NCAP 网站和指定杂志专栏;联系合作媒体。 此外,设立 C-NCAP 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对 C-NCAP 的规程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意见。 咨询委员会成员(含特邀观察员)包括:具有相关知识经验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的 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和机构、专业团体、消费者组织及媒体等方面的代表等。 3.C-NCAP 试验项目 碰撞试验、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 “鞭打试验” )为 C-NCAP 的正式评价项目,燃料消耗 量试验为 C-NCAP 附加试验项目。 3.1 碰撞试验 正面 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济性水平的提高,推动生产企业不断改进节能技术。 1.1.3 本评价方法将根据我国车辆技术的发展及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深入研究逐步进行完善。
1.2 说明 (1) 对于道路上各种不同的事故形态, 没有一个特定的试验方法可以全面反映车辆的保护 性能。C-NCAP 提供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对车辆安全性进行评价分级的办法,只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车辆安全性能的高低。 (2) 没有任何一个符合人体测量学的假人可以测量所有对人体的潜在伤害或对坐在不同位 置的不同身材的不同坐姿的乘员的保护进行评估。 (3) 由于条件所限,试验不能重复。所以,考虑到车辆和试验的偏差,将采取下列措施: a) 要求车辆制造商将 C-NCAP 的试验结果与企业自己可能已经进行的试验结果进行 比较,并告知任何他们发现的异常,同时提供企业的试验结果以做比较。在评分时不应将这些数 据作为参考,同时应对这些数据保密。 b) 最终评分结果是以各项试验结果的组合为基础的, 这些结果中的偏差只对最终结 果产生有限影响。 (4) 国家标准的要求只是为提供一个最低水平的保护而设置,对车内乘员而言,该限值太 宽松, 不能对目前批量生产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情况有足够的认识, 无法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提 供目标。因此,参考国外现有 NCAP 经验数据而设置了高性能限值,以认定可以提供更佳保护的 车辆的其他方面性能。 (5)C-NCAP 的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行驶循环(分市区循 环、市郊循环)进行测试。 1.3 随着 C-NCAP 的推行和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的深入, 我们保留对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3.1.3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驾驶员侧。 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 。移 直,移动壁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 R 点,碰撞速度为 50 0 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 50km/h) 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 R 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 内。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 EuroSID II 型假人, 用以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 椅被撞击侧放置 SID-IIs(D 版)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 (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 撞试验方法) 3.2 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以下简称“鞭打试验” ) 将试验车辆驾驶员侧座椅及约束系统仿照原车结构, 固定安装在移动滑车上, 滑车以速度变 化量为 15.65 0.8 km/h 的特定加速度波形发射,模拟后碰撞过程。座椅上放置 BioRID II 型假人, 通过测量后碰撞过程中颈部受到的伤害情况, 用以评价车辆座椅头枕对乘员颈部的保护效果。 (详 见第四章规定的鞭打试验方法) 3.3 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 试验车辆置于温度为 24℃±3℃的室内进行预处理,之后进行预置,预置时间控制在 18h 至 24h。试验前发动机的润滑油和冷却液温度达到室温的±2℃范围内。按照 GB/T 19233-2008、GB 18352.3-2005 的规定进行试验。 (详见第五章规定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4.评价结果 C-NCAP 中最高得分为 62 分。其中,3.1 所述的三项试验每项试验满分为 18 分,三项试验总 得分满分为 54 分。 3.2 所述的鞭打试验满分为 4 分。 对安全带提醒装置和 ISOFIX 装置分别有 1.5 分和 0.5 分的加分、对侧气帘(及侧气囊)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分别有 1 分的加分。将 以上三项碰撞试验和鞭打试验的得分及加分项得分之和(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记为总分, 并按以下条件确定评价星级。除总分外,5 星级车和 4 星级车,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见第三章 的第 3 条) 。 根据总分,按照以下星级评分标准对试验车辆进行星级评价: 总分 ≥60 分 ≥52 且<60 分 ≥44 且<52 分 ≥36 且<44 分 星级 5+ (★★★★★☆) 5 4 3 (★★★★★) (★★★★) (★★★)
《C-NCAP 管理规则(2012 年版) 》于 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 因管理规则版本不同, 评价试验方法和项目有所差异, 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是没有直接可比 性的。因此,使用 C-NCAP 评价结果的各方应明确该结果是按照哪个版本、什么时间进行的评价 试验和结果发布的,以避免错误使用 C-NCAP 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保留对 C-NCAP 的全部权利。 随着车辆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C-NCAP 仍会继续研究新的改进方案并加强与各方面的交流 研讨,以不断推动车辆安全技术的进步。
1
9.C-NCAP 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 10.技术交流 11.媒体交流及公共宣传活动 第三章 评价办法
1.试验项目 2.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 3.得分与星级评价 第四章 碰撞试验
1.正面 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程序 2.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程序 3.侧面碰撞试验程序 4.鞭打试验程序 第五章 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
1
试验车辆 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碰撞速度为 64 1 km/h,偏置碰撞车辆与可 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 40%车宽±20mm 的范围内。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0 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 上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 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 (详见第四章
1.车辆检查 2.试验准备 3.试验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附件 7 C-NCAP 评价车型信息反馈表 C-NCAP 试验实施通知表 C-NCAP 试验车辆基本参数表 C-NCAP 试验异议申诉单 C-NCAP 评价申请表 C-NCAP 评价结果公布样式 C-NCAP 工作流程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二○一一年九月
4
总则
1.宗旨 1.1 目的 C-NCAP 旨在建立高标准、公平和客观的车辆碰撞安全性能评价方法,以促进车辆技术的
1.1.1
发展,追求更高的安全理念。该项目意义在于给消费者提供新上市车辆的安全信息,并推动生产 企业增强对安全标准的重视, 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 同时使具有优异的乘员安全保护性 能的车辆在评价中予以体现。 1.1.2 C-NCAP 同样关注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燃料消耗量的评价方法,旨在促进汽车燃料经
管理规则
(2012 年版)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前言 第一章 1.宗旨 2.管理机构 3.C-NCAP 试验项目 3.1 3.2 3.3 碰撞试验 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 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 总则

4.评价结果 5.指定网站和媒体 6.C-NCAP 特有标记 7.声明 第二章 运行管理
1.试验车型选取 1.1 1.2 1.3 选取原则 确定程序 企业申请评价程序及要求
1
3.1.1
试验车辆 10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 50 0 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 50km/h) 。试验车辆到达壁障的路线在横向任一方向偏离理论轨迹均不得超过 150mm。在前排驾 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0 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 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 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 人员受伤害情况。 在第二排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P 系列 3 岁儿童假人, 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 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 (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撞试验方法) 3.1.2 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1
1
km/h 提高到 64 1 km/h;
增加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 ) ,并给予 4 分的评分; 增加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 ESC)的 1 分加分; 评价总分由 51 分修改为 62 分,星级划分标准进行修改; 完善第二章有关运行管理的相关内容;
3

修改与上述变更内容相关的章条。
附件 8 ESC 试验参数表 附件 9 附加试验需要确认的车辆参数
附件 10 C-NCAP 试验测量值记录及总体得分构成表
2


自美国 1979 年最早采用 NCAP 体系—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范以来, 汽车安全性逐渐被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所了解。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家/地区都相继开展了 NCAP 评价。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 NCAP 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标准、技术和经济发 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于 2006 正式建立了 C-NCAP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 在 NCAP 体系中,试验方法与法规认证试验基本相同,但测试项目更加全面,要求更加严格。 例如,NCAP 的量化测试项不仅包括了头部伤害、胸部压缩量和大腿轴向力,还增加了颈部伤害 和小腿伤害指标的测定。同时,为了弥补生物力学指标的不足,NCAP 试验还要对车身,特别是 乘员仓和转向系统变形进行测量,以此来判断造成人员伤害的潜在可能。更重要的是,NCAP 体 系还有一套成熟的安全评价方法,把一般性试验简单的“合格”和“不合格”判定变成更加直观 并量化的星级评价。由于它影响广泛,标准严格,试验规范,权威公正,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布试 验结果,因而能够反映汽车的实际安全水平,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非常重视 NCAP,把它作为汽 车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在 NCAP 试验取得良好成绩的企业,也将试验结果作为产品推广的宣传 内容。 经验表明,实施 NCAP 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都有明显的效果。C-NCAP 实施六年来, 国内车型整体安全技术水平及评价成绩大幅提高, 车辆安全装置的配置率也逐渐增 加, 大多数企业已将 C-NCAP 做为产品开发和改进的目标。 随着 C-NCAP 的顺利实施及研究的深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曾对最初于 2006 年实施的《C-NCAP 管理规则(2006 年版) 》进行了完善 和补充,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增加了 SID-IIs(D 版)假人,并引入了儿童乘车安全的概念,增加 了对便于安装车用儿童座椅的刚性固定装置——ISOFIX 的加分要求,形成新的《C-NCAP 管理规 则(2009 年版) 》 ,并于 2010 年实施。之后,C-NCAP 管理中心又根据国际 NCAP 发展趋势,经过 与业内专家的研讨,设计更新了《C-NCAP 管理规则(2012 年版) 》 。 与《C-NCAP 管理规则(2006 年版) 》和《C-NCAP 管理规则(2009 年版) 》相比, 《C-NCAP 管 理规则(2012 年版) 》在评分办法和试验项目上均有所改进,在此,将《C-NCAP 管理规则(2012 年版) 》与《C-NCAP 管理规则(2009 年版) 》的主要差异列举如下: 后排假人的评价定量化, 即对于三项碰撞试验中的后排成年女性假人, 依据每个假人的 指标给予最高 2 分的评分; 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由 56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