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讲]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实验室。

有的同学一定认为化学实验很难并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同学认为做好实验很好玩。

其实,化学实验是用来检验、探索物质的操作,是学术性的研究,不能依靠个人的一些喜好、情绪来做实验,实验有一定的安全要求,只要你能做到安全要求,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实验,那么,实验的安全又有些什么内容呢?[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以及你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讨论并投影总结]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 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

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

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科 学事实,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 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健 康。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包括化 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等方面。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提 高科学素养。
化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和理论
介绍一些化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和理论,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盖斯定律等,让学生了 解化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分享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食品 添加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环境污染与治理
介绍一些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治理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 修一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 课外拓展活动安排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元 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方法和技能。
方法3
练习巩固法。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 知识点,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 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
讲授法
通过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 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 化学基础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 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扩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
实验报告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实 验报告撰写能力。
作业要求
作业需按时完成
保证学习进度的一致性。
作业需认真审题
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作业需独立完成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需规范书写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评价
完成情况
评价作业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 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处理信息。
培养实验观察、操作 和思考的能力,能够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 学观念和科学精神。
总结词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分子 、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物 质组成中的作用。
离子反应
总结词
离子反应的本质与条件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条件 ,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 义,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总结词
离子共存的条件与原因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离子共存的条件和原因, 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特点,能 够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回顾旧知识等方式 ,激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
,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ppt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ppt

05
作业与练习
作业布置
01
作业一:课后 习题
02
作业二:章节 测试题
作业三:实验 报告
03
04
作业四:化学 方程式默写
练习题及答案
01
练习题一:选择题
02
练习题二:填空题
练习题三:计算题
03
练习题及答案
01
练习题四:实验操作题
02
答案
03
练习题一答案:略
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二答案:略 练习题三答案:略 练习题四答案:略
5. 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
2
1. 将高锰酸钾固体加入试管中,塞上棉花团。
3
2.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内容与步骤
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中。
4. 观察木条复燃的现象,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的结论。
实验三: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内容与步骤
01
02
03
04
1. 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 的酸或碱溶液。
2. 用已知浓度的碱或酸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 或碱溶液。
3.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 的标准溶液体积。
4. 根据滴定数据计算未 知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一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纯了粗盐,得到了较为纯净的精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 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实验安 全,避免试剂溅出造成伤害。
实验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并验证了氧气的助燃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 意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制取的氧气纯度较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观察 和记录实验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目录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1、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系统,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进修的基本思想办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大概产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局部内容。

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办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夹杂物系统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和“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出产糊口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进修,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组成线公道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进修,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针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尺度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教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教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教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课时安排- 课时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课时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3: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和重点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分-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特点- 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3.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现象。

-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与建议-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 教学建议:重视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课时安排- 课时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6: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教学内容和重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和平衡法则-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实例分析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化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讲]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实验室。

有的同学一定认为化学实验很难并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同学认为做好实验很好玩。

其实,化学实验是用来检验、探索物质的操作,是学术性的研究,不能依靠个人的一些喜好、情绪来做实验,实验有一定的安全要求,只要你能做到安全要求,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实验,那么,实验的安全又有些什么内容呢?[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以及你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讨论并投影总结]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 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

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

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观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实验安全知识比教师讲的要深刻得多,通过学生自己得到的东西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有长久的印象,并能成为以后受用的知识。

通过对实验的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投](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投](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

溶液不可蒸干。

[讲]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投影小结实验]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2、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 液体,停止加热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无沉淀[思考]1、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2、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

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 思考与讨论研究,强化蒸馏的操作4、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投](4)蒸馏的使用范围: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板书]2、萃取[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

碘是溶质,水是溶剂。

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

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投](2)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

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

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

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

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3、分液[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

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漏斗下[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问]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副板书]*密度体积======质量 密度÷[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请同学们填写教材P13上科学探究2 [投]科学探究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体积)时O 2和H 2 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 2和H 2的体积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这几种物质的体积[讲]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1mol 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投影小结]1、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同样是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

(1 mol H 2O 在液态时是18 mL ,在100 ℃气态时约为3.06*104mL ,相差约1700倍[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密度/g ·L -11 mol 物质的体积O 2 1.429 22.4 H 20.089922.4密度/g ·cm -3质量 g 体积cm 3Fe 7.86 56 7.2Al 2.70 27 10 H 2O 0.998 18 18 H 2SO 41.839853.6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 1w 1=m 2w 2 C 1V 1=C 2V 2 (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公式:C==212211V V V *C V *C ++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 的求算 (六) 十字交叉法1、原理:ca b c n n B A --==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 A + b n B ==c(n A +n B )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上正确答案。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