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优课)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
结提
升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难点:对细菌和真菌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翻看教材66页-87页,完成导学案上基础知识的复习。
活动二:
学生代表公布答案,学生纠错。
活动三:1、教师PPT展示基础知识。
2、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四: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完成历年自贡市中考试题(关于细菌和真菌章节)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五、板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分类等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能说明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分解者
(二)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方法:1. 2. 3. 4. P56 1实验室培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生产生活:
有利:食品制作:
抗生素
共生
环境保护
有害:致病
食品腐败→食品保存。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复习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初步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3)在复习课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按照教学重难点,逐个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思考题: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a.制作酸奶,观察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观察青霉菌在面包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防腐作用;
c.调查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拓展阅读:阅读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互学、填图、表格和练习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通过看图记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通过自学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考点一、细菌、真菌和病毒1.自学小组各成员都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对学填图认识和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再通过中考题和变式题巩固知识。
通过填表总结比较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
点拨①.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②.芽孢、孢子和病毒结晶体的区别:考点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看图记忆)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 与动植物共生点拨: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考点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 2 食品贮存 3 疾病防治 4 环境保护巩固训练1.对学《中考突破》中练习。
P125-8; P127-5、14; P129-4、12; P131-7、10; P133-5、21; 2.小组代表评讲【教学设计】一、细菌、真菌和病毒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篇:5.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材分析】【教学流程】【知识网络】(自主学习):形态个体十分微小,细胞,有状、状、状都具有的:、、、结构不具有的:(营养方式为异养)细菌特殊结构:、细生殖:菌细胞壁增厚形成,抵抗不良环境和个体特点:大多是细胞个体,由大量组成,有成形的真青霉:直立菌丝顶端为真菌霉菌菌曲霉:直立菌丝顶端为酵母菌:细胞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步训练】1.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的C.菌落大,呈青绿色的 D.菌落大,呈絮状的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叫做()A.种植 B.接种 C.培养 D.接合3.下列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是:()A.潮湿的环境 B.干燥环境 C.真空 D.冰箱的冷冻室4.用乳酸细菌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这是为了提供:()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的环境 C.无氧的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6.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细胞膜 B.细胞壁 C.荚膜 D.细胞质7.细菌生物生殖方式是()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芽孢生殖8.有些细菌能适应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发生的变化是()A.生出荚膜 B.生出鞭毛 C.形成孢子 D.形成芽孢9.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其作用是()A.固定作用 B.产生运动 C.协助吸收营养物质 D.具有运动.防御等功能10.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有:()A.细胞膜 B.细胞质 C.未成形的细胞核 D.成形的细胞核1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12.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13.下列不易长霉的是:()A.受潮的粮食 B.洗净的衣服 C.水果 D.洗净晾干的衣服14.蘑菇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分别是()A.分裂生殖.自养 B.出芽生殖.光合作用C.孢子生殖.腐生 D.断裂生殖.寄生15.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当堂达标】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D.细菌都被冻死了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是:()A.需要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需要有机物 D.必须有氧气3.芽孢是细菌的:()A.生殖细胞 B.休眠体 C.后代 D.分泌物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细菌的是()A.大肠杆菌 B.肺炎双球菌 C.痢疾杆菌 D.噬菌体5.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主要是:()A.物体上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6.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物质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A.自己光合作用制造 B.用化学方法自己合成C.与藻类共生获得 D.从动.植物体上获得7.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A.芽孢 B.受精卵 C.精子 D.孢子8.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A抑制细菌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9.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10.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11.若要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数量,应当如何完成如下的探究思路:(1)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个体微小不易观察,可通过培养它们形成的来观察,达到实验目的;要培养细菌和真菌首先要配制好,在用于实验前必须经过。
细菌和真菌复习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取出一些糊状物,滴一滴碘液,不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说明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若将此装置放在冰箱中,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在有氧的条件下,有一些细菌能够利用这些物质生存,将有机物分解成和,使污水得到净化。
3.自我阅卷
二、合作复习,共同提高,完善知识体系(10分钟)
1.组内互动,提问抢答,找出自我复习的遗漏点
2.组间挑战,竞赛激励,巩固提高
A.抗生素B.多种酶C.有机物D.细胞核
10.用来制酱的主要是()
A.霉菌B.酵母菌C.乳酸菌D.细菌
11.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把食品内细菌都杀死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D.杀死或抑“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些物质是( )
及
差
三、课堂反馈检测:(12分钟)
1.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是()
A.巴斯德B.列文.•虎克C.达尔文D.弗莱明
2.“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哪一个步骤( )
A.恒温培养B.接种C.消毒D.制作培养基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植物的生长。
(3)生物遗体被等分解成水、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
细菌和真菌复习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发现,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3.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4.区分霉菌中的青霉和曲霉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巴斯德实验,提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青霉和曲霉,培养比较观察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通过制作孢子印,体验动手探索世界的成功喜悦二、复习过程导课:情趣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任务一:细菌(一)细菌的发现看书P71——72,结合笔记,掌握学案内容。
1. :制作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菌。
2.微生物学之父:用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还发现了、,提出了以及防止的方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看书P72——73,结合笔记,完成学案内容。
1.观察细菌的仪器:2.细菌的大小:3.电镜下的形态:状状状。
:作用是抗吞噬,抗干燥:作用是能游动5.营养方式:多,即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多数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自养的是细菌。
)(三)细菌的生殖1.方式:(一分为二)2.速度:快,在环境适宜时,不到分裂一次。
3.保护结构4.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巩固练习(相信自己的能力)1. 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2. 巴斯德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原因是()A肉汤内有细菌B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C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3.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4. 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个细菌在肉眼下看不见 B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小C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在培养基上,细菌会迅速繁殖5. 下列那些特点有利于细菌扩大自己的分布范围? ( )①个体微小②繁殖速度快③有很多变异类型④能产生抗逆性很强的芽孢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学习任务二:真菌(一)了解各种各样的真菌看书P76——77,结合笔记,掌握学案上的内容1.区分青霉和曲霉(1)相同点:细胞,菌体由构成,能产生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分类等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能说明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分解者
(二)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方法:1. 2. 3. 4. P56 1实验室培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生产生活:
有利:食品制作:
抗生素
共生
环境保护
有害:致病
食品腐败→食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