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许多哲理。

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写景逼真,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这些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2)古人十分重视品格修养,子夏强调了个人修养的提升途径:“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周敦颐借莲的“_________,_________”赞高洁质朴的君子品格(《爱莲说》)。

【答案】①. 海日生残夜②. 江春入旧年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⑦. 博学而笃志⑧. 切问而近思⑨. 出淤泥而不染⑩.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残、沉舟、侧畔、病、疑、柳暗花明、博、笃、淤泥、染、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青春获得了胜利。

伤寒没能夺走保尔的生命。

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

2024上海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上海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示例:大家好!我认为小说阅读需要关注创作背景。比如阅读《简·爱》时,了解当时 英国女性是男权社会的附庸这一背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呼唤女性人格独立的价值追求。 谢谢! 三、作文 (60 分) 23.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3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评分标准 240424
一、古诗文(35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3 题 3 分;4 题 4 分) 1.(3 分)稻花香里说丰年 2.(3 分)独怆然而涕下 3.(3 分)是亦不可以已乎 4.(4 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5—9 题(22 分) 5.(2 分)《孟子》;《送东阳马生序》 6.(4 分)(1)擅长、善于 (2)跟从 7.(3 分)等到他高兴的时候,就再一次请教他。(重点字词:俟、其、请,句意通顺 1 分) 8. (4 分)(1)无硕师名人与游(2 分);没有时间读书(2 分)
(3 分) (2)D 9.(6 分)学习要专心致志;学习要刻苦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学习要充分利用时间。(写 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3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6 分) 10. (2 分)C 11.(6 分)(1)“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2 分) (2)亲疏尊卑(1 分)(3)平等(1 分) 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 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2 分) 12. (3 分)B 13.(5 分) ⑨ ⑩(1 分),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创造 了理想公平的世界)(2 分);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或承接第⑨段最后一 句说明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使用“圆桌会议”这一方式)(1 分),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 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或也说明了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的原因)(1 分)。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二模语 文2024. 5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学校公众号开设了“文化中华行”专栏。

请你协助编辑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公众号主编撰写的开栏语。

请你帮助润色修改,完成(1)-(3)题。

(共5分)行走于中华大地,文化的印记无处不在。

无论是北方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的脉脉温情,无论是东海之滨的广阔无垠,还是西城边塞的神秘莫测,每一处都迷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文化印记不仅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更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奔赴一场时光穿梭之旅——探访古老村落,在古韵街巷中徜徉,探寻历史古迹和文化瑰宝,让文化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文化中华行”,作为专栏标题。

(1分)(2)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脉脉温情”中的“脉”和“血脉”中的“脉”都读作“mo”。

B.因为表达的是“充满、布满”的意思,所以“迷漫”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融合”的意思,所以“融入”中没有错字。

D.“奔赴”在这里的意思是“奔向目的地”,其中没有错字。

(3)同学们想把画线句改写成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2分)()A.探访古老村落,徜徉古韵街巷,探寻历史古迹和文化瑰宝B.徜徉于古老村落和古韵街巷,触摸历史古迹,探寻文化瑰宝C.探访古老村落,徜徉古韵街巷,触摸历史古迹,探寻文化瑰宝D.在古老村落和古韵街巷中徜徉,探寻历史古迹和文化瑰宝2.下面是编辑为公众号撰写的文字稿。

2024年济南历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济南历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2024.5).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寻访汉字之源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冲破时间、空间的,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李斯《仓颉篇》曰:"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汉字记录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与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禁锢suíyì相辅相承B.禁锢suǐyì相辅相成C.禁固suǐzhǐ相辅相成D.禁固suí zhǐ相辅相承任务二:鉴赏汉字之美汉字形美如画,意美如诗:一撇一捺、扭转提按,行云流水....,无不直见风骨,扬显气韵。

汉字那么美,一笔一画都有故事,和人们的生活休戚与共....的汉字便这样滋养着每....。

浩如烟海一个中国人。

闲暇之余,让我们拿起笔,沉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美不胜收....吧!2.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行云流水B.休戚与共C.浩如烟海D.美不胜收任务三:感悟汉字之魂①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一定归汉字莫属。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二模联考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本小题共3小题,6分)“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甲)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

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diàn 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乙),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乡土气息的“村晚”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 jù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丙)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淀具 B.淀俱 C.绽俱 D.甸具2、文中加点词语“馈赠..“素昧.”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kuī zèng mèi B.kuìzēng wèiC.kuì zèng mèi D.kuī zēng wèi3.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津津乐道心驰神往熟络 B.津津乐道梦寐以求娴熟C.津津有味心驰神往娴熟 D.津津有味梦寐以求熟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脚步。

2024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24.0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35分)(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丙】季布为.河东守,孝文①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②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选自《史记》)1【注释】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

②使酒:耍酒疯。

5.【甲】诗作者是(朝代)的陈子昂,【乙】文中的“臣”是(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臣不胜.受恩感激()(2)季布为.河东守()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3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其第三句以空间的苍茫辽阔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2024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下期学情调研2科目: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23分)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

实验中学最近开展了“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校学生会主席小实准备的活动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实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如果春天的香气让你魂牵梦绕,希望那不只是花香,更是书香。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希望广大实验学子怀揣梦想,携书而行,享受纯(粹萃)阅读的乐趣,努力汲取书籍的力量,积淀人生底蕴,感知责任担当。

在这春暖花开日,让我们一起细嗅书香,让文字慰藉心灵,让阅读充盈生活,让青春(涣焕)发绚丽光彩吧!(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2分)A.rǎo chuǎi jíB.rǎo chuāi jièC.rào chuǎi jíD.rào chuāi jiè(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校汉字社想在校园里布置一面“汉字墙”,让同学们在读书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

请你从下面备选的汉字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为“汉字墙”创作一首小诗。

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2分)备选的汉字:大示例一意心上之音便是意明花伞示例二笔心灵的使者书写着人间冷暖小诗创作3.校文学社想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以青春之名,诵经典诗文!既可以让我们感受文学名家伟大的品格,也激励着自己要把握青春大好时光,自强不息。

青年时的杜甫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①②”(《望岳》),其志向何其远大;宋濂年少求学时,为拜名师,不惧路途艰辛,“尝趋百里外,③”(《送东阳马生序》),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其求学精神令人动容;王安石不畏变法革新路上的艰难险阻,勇敢发出“④⑤”(《登飞来峰》)的宣言,何其壮哉!人生路上难免有起有伏,我们应学习范仲淹的博大胸襟,“⑥⑦”(《岳阳楼记》),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⑧”(《行路难》),敢于冲破一切困难阻力的豪迈乐观精神!4.校话剧社准备筹办一场话剧,为“书香校园”献礼。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评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第一部分(1~5题11分)班级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审读,完成下面小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自强不息的内含极为丰富,在其众多表现中,我们认为,不论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发展,艰难困苦的阻遏是常态,不屈不挠,发奋图强,才可以打破停滞,创造辉煌。

不被困难、挫折击倒,以坚定信念追光而行,这样的榜样我们很熟悉。

范仲淹少时家贫无依,啖粥而读;后仕途坎坷,因苦劝仁宗不可废后被贬睦州,倾尽心血的庆历新政不了了之……但,他不为困厄所缚,穷不移节,苦不改志,刻苦攻读荣登进士;五十多岁贬官从戎,又大刀改革,阔斧“防御”,终使西夏对大宋俯首称臣。

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范仲淹迎风战雨,活成了世人敬佩的模样。

他告诉我们:走出困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步履不停,不屈攀登。

他用鲜活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人若自强,一切苦难都是浮云。

1. 你发现演讲稿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特意注音如下:(1)停滞_______(2)模样___________2. 因不认识“踽”字,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用部首检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jǔ”,意思是“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3. 朗读时,你发现有两个字写错了,修改如下:(1)_______应改为_______(2)_______应改为_______4. 你发现加横线的观点句读起来不太顺畅,想在“不屈不挠”前加上一个关联词语,你在“只要、只有”两词中,选择了_________5. 这个演讲稿的事例单薄一些,请你补写一个不被困难、挫折击倒,自强不息的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归省.( x ǐn ɡ )恃.才放旷( sh ì)B .畸.形( j ī )怒不可遏.( è ) C .蓦.然( m ò )锲.而不舍( qi è ) D .罪孽.( ni è )叱咤.风云( ch à) 2.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 .复:又,再 B .俨然:整齐的样子C .交通:交往通达D .悉:全,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幸运固然好,不幸也未必是坏事。

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华罗庚,都各有自己的不幸, 。

这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 .然而不幸并没有使他们消沉,反而成为促使他们前进的动力。

B .但是不幸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拦路虎,而且成为促使他们前进的动力。

C .可是不幸只能吓倒懦夫,对强者却无可奈何。

D .只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于不幸的遭遇,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5. 阅读下列选段,指出点评有误的一项是(2分) (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星期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A .本文选自《童年》,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童年》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

B .从选文看,外祖母善良慈祥,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她如一盏明灯,照亮少年高尔基敏感而孤独的心。

C.选段主要叙写了小主人公开始学会挣钱补贴家用,和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事情。

D.小主人公的这段经历启示我们: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

6.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二、阅读与欣赏(50分)(一)(3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7.对以上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诗人写“灯寒”,其实是表达内心的凄凉愁苦。

B.第三句中的“故乡”指故乡的家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C.末句通过写故乡的亲人朋友又大了一岁,抒发了自己无法陪伴家人的愧疚之情。

D.这首诗写得曲折,凄凉,道出了天涯孤客共有的羁旅愁思。

(二)(11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贤于.材人远矣B.仓鹰击于.殿上C. 舜发于.畎亩之中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译:(三)(5分)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研究出的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

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③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④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⑤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

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更好地造福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12.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答:13.选文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四)(7分)习惯的力量①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

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

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②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即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③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继而形成稳定的习惯。

④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

因此。

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⑤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

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

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14.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如何理解第④自然段中亚里士多德话的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4分)水浮莲周根红①我至今还不知道水浮莲的学名是什么。

我也没有去查过,我觉得那些都没有意义。

就像村子里的一个人,人们喊他刘二,他会很自然地应一声,可如果你哪天喊他刘瑞喜,他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喊别人而充耳不闻。

水浮莲这个名字就是这样。

②母亲常跟我说,水浮莲是一种贱命。

你不需要像庄稼那样给它施肥,给它锄草,你只是任由它长,任由它漂,只要有水,它就能长得漫河都是,仿佛那是它一个人温暖的床,然后在这温暖的床上蔓延出一年四季青葱和嫩绿的美好心情。

水浮莲就是这样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

它只是自然地生长着,它的生长是最接近生活本质的,它只有一个想法,生出来,便活下去,便长起来。

③然而正是这样贱的一种植物,却最适合在乡村的水面上生长,只有乡村,才有那么多流动着的水。

在我很小的时候,这些植物都一撮撮地绿在小河里,绿在水田里。

那时的乡村,是一个四处野顾无人的地方,放眼望去的只是绿,只是挡住视线的水稻和麦子。

这些绿就在其中游来荡去,像一叶叶扁舟。

它们跟乡村一样,坚韧而长久。

每每看到田埂边的浮萍时,母亲总会说上一句,多像水浮莲啊,只是比水浮莲要小,不厚实。

④其实,母亲想说的是,浮萍太不够分量,吃多少都吃不饱。

不像水浮莲,一两个就能把肚子填饱。

母亲这样说,是因为母亲吃过水浮莲。

那是她在生产队的事情,那时母亲总是吃不饱。

父亲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给母亲偷玉米偷高粱偷山芋,在什么都偷不到的时候,就偷河里的水浮莲。

母亲吃过许多水浮莲,然而庆幸的是没有被抓住过。

我一直不相信,也许是母亲不愿意说出那些受过的苦吧。

母亲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然而她跟我们说的却很少,偶尔说一下,也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

⑤在我开始懂事的时候,我总是陪着母亲去池塘里捞水浮莲。

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套着一小块鱼网,用绳子或者用铁丝扎好,我就这样一网一网地将这些植物打捞起来,然后洗干净了回来喂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