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1张PPT)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 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 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 路。”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 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 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阁下, 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还要往苏联跑?”
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中考链接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 保证
C )
4. 1954年发表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两个国家是( ①朝鲜 ②印度 ③越南 ④缅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④会议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进行了讨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D
C
论从史出
请回答:新中国成 立后,战后初期
美国对新中国的 态度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人教部编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17张PPT)
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
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部环境
美苏两大阵营对立 美国派军进入台湾海峡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建国第一年就与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有利于打破孤立封锁 中国的政策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 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 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链接
提出背景: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 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 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 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 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意义
1949-- 和苏联等17国建 1950 立外交关系
有利于打破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 则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5
万隆会议
求同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存异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加强了 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南京中条国约》的签反订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马关神条经约》衰弱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近代外交=屈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 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 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党共已产经党创国帝造家国了认主一真种对义待“国共新产形家主式挑义的危殖拨险民一的主些严义重”国性,家我。们代要号召非 巴基表斯当坦着发中言国人代:表我认的为面:亚攻非击人共民当产前主的任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
3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 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 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

景: 1.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

帆风顺?
9
10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 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 界广交朋友
11
旧中国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背着中 国政府划出一条本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把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 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了。
12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31
2019/12/3
32
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7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 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8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 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历史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 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
1、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特点)和主题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 心的问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美军空袭叙利亚
互不侵犯
×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国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82页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第83页
共同的历史经历
同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追求和平 共同发展
不同的意识形态

不同的社会制度
团结合作
尊重差异
万隆会议:
第83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83页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外交成就②:与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第81页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不利局势):
第81页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 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 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 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桌对面右起: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 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 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北 京会谈。在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 表团的谈话中,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基本 原则。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目标
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 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 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
丹麦
缅甸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瑞士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苏 社会主义阵营
美 资本主义阵营
等一些
对新中国采取
,实行

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1)背景 ①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②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2)首次提出: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
同 异 求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何为“同”
何为“异”
① 共同的经历: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② 共同任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③ 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 维护世界和 平,增 进各国人民之间友
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2)过程:充满危机
会中—矛盾与分歧: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伊朗代表团团长贾马利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土耳其
伊朗
泰国
“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
慧悟历史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周恩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他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8年,周恩来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前后9年,此后仍主 管外交工作直到1976年逝世。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奉献 了一生。
慧悟历史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拓展延伸
探寻周总理的足迹:
与大家分享你知道的周总理的名 言和故事。
意外收获
周恩来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 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周恩来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理!
——周恩来
独 立 自 主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 基本准则
为我国 赢得良
的 和 平 外
万隆会议
开创了我国
好的外 部环境

周恩来
外交新局面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结合上述材料,同学想一想,我们国 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 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感知历史——让世界认知中国:
• 史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 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事史 包料 围二 示: 意 图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他对 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意外收获
周1恩9来5总4 年理出日 内色的瓦外会交才议能上 的和政周治恩家来风度, 第为新一中次国赢亮得相 国了很际高舞的国台际, 周声誉恩,来大大所提带 来 超 精高 际 开了地新彩的 乎中位中。绝 想国,国的为外对 象国打交是 的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1954年)
周恩来 尼赫鲁
周恩来 吴 努
材料研读: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 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 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慧悟历史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小组探究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 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 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条约
探感究悟历历史史——让世界了解中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1954年确立下来的。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的新局面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慧悟历史——让世界赞美中国: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 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 万隆) 3.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 国家参 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