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合集下载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8
预防及处理
• 二氧化碳麻醉 1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
持续给氧。 2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3 动态监测用氧效果 4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
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9
预防及处理
•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2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6
预防及处理
•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及处理
• 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2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3
预防及处理
• 气道粘膜干燥 1 保证气道湿化 2 调节适当氧流量 3 加强气道湿化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4
预防及处理
• 氧中毒 1 严格掌握吸氧指正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3 做好健康宣教 4 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5
预防及处理
•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海印泌尿外科9F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1
常见并发症
• 无效吸氧 • 气道粘膜干燥 • 氧中毒 • 感染 • 鼻衄 • 过敏反应 • 二氧化碳麻醉 •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培训课件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培训课件


中心供氧装置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26
1/26/2021

中心供氧
吸氧操作:关流量表→打开中心管道→上流量表→开流量
表试通→关流量表→接湿化瓶→接氧气导管→开流量表开关, 根据病情调节流量→鼻塞蘸蒸馏水试氧流量→将鼻导管头塞入 病人鼻腔,并将导管固定在病人头上→向交代病人及家属“四 防”→记录用氧时间,流量、签名

1/26/2021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9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20
1/26/2021

(四)头罩法
头罩法简便、无刺激,能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长时间 吸氧也不会发生氧中毒,透明的头罩便于观察病情,适 用于患儿吸氧。
氧气表
1/26/2021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0

装表法
第一步:吹 尘 第二步:装 表 第三步:接湿化瓶 第四步:检 查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1
1/26/2021

装表法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2
1/26/2021
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气→关流量表开关→下湿化瓶→记录 停氧时间,签名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13
1/26/2021

三、吸氧法
(一)鼻导管法
1.单侧鼻导管法 将鼻导管通过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达鼻咽部,以吸入氧气 的方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 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 2.双侧鼻导管法 此法病人无不适,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氧气筒
吸氧操作:装流量表→打开总开关→开流量表试通→关流
量表→接湿化瓶→接氧气导管→开流量表开关,根据病情调节 流量→鼻塞蘸蒸馏水试氧流量→将鼻导管头塞入病人鼻腔,并 将导管固定在病人头上→向交代病人及家属“四防”→记录用 氧时间,流量、签名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六、肺组织损伤
原因 为患者进行氧疗时,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
连接进行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 所致。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七、吸收性肺不张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四、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概念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 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性视网 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原因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高浓度氧气吸入会引起 并发症。
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 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Βιβλιοθήκη 、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 的失明。
氧气吸入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五、腹胀
原因 1.多见于新生儿,鼻导管插入过深,因新生儿上呼吸道相对较短, 易误入食道。 2.全麻术后患者咽腔收缩、食道入口括约肌松弛,舌体后移,咽腔 因插管而水肿,使气体排出不畅,咽部成为一个气体正压区,此 氧气的吸入流量大,正压更加明显,迫使气体进入消化道。 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患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 胸式呼吸减弱、口氧唇气吸青入的紫常见并、发症脉及处搏理 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 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 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 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草稿ppt课件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草稿ppt课件
无水泡,干燥,干后可见栓塞静脉呈树 枝状。
10、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 并发急性肺水肿时, 预防及处理: 1. 详细询问病人过敏 使用 20%-30% 酒精进行氧气湿化, 史,包括药物、用物等。 而患者对酒精过敏。 2. 对氧管材料 或胶布过敏。 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 结膜充血,皮肤瘙痒。或接触吸氧 管的鼻腔肿胀、疼痛。面部贴胶布 的皮肤发红、起水泡,甚至皮肤溃 烂。
九、烧伤
发生原因: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导致 氧气外漏,室内使用明火,如进行艾灸、 拔火罐等操作,或病人用腈纶质地的衣 服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火灾发生。 预防及处理: 1. 注意安全用氧,严
禁烟火。 临床表现:根据烧伤程度,分为不同的 2. 为病人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 置,防止氧气外漏。 临床表现。Ⅰ度:达角质层,轻度红、 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 3. 病人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 面干燥。浅Ⅱ度:达真皮层,剧痛,感 着用腈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避 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基底潮湿, 免由衣服或头发与枕巾摩擦产生静 均匀发红,水肿明显。深Ⅱ度:达真皮 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层,有附件残留,可有或无水泡,基底 4. 一旦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及 湿润苍白,有出血小点,水肿明显,痛 时关闭氧气来源。并用床单保护病 觉迟钝,拔毛时痛。Ⅲ度:损伤至皮肤 人,将火扑灭。 全层,甚至包括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皮革样,蜡白或焦黄,炭化,感觉消失, 5.如病人烧伤,按烧伤处理。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规范草稿
内容简介:
1.发生原因
2因: 1 :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 气压低,吸氧装置链接不紧密。 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 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14
15
一.无效吸氧
【临床表现】 1.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2.胸闷、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唇及指(趾) 甲床发绀、鼻翼扇动等。 3.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1
【预防措施】
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管放入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 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 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 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 饱和度。
8
【处理措施】
1.调整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2.经上述处理无效者,报告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 弱,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插管不易过深,成人使用单鼻孔吸 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须准 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稍向后仰, 避免导管进入食道,不可过深。 2.用鼻塞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措施】 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
6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 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搞流量吸氧。 3.吸氧过程中,经常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处理措施】 1.立即降低吸氧流量。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PPT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PPT
• 氧浓度与流量换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 1.低浓度氧疗法【1—2 L/分】(25-29%) • 2.中浓度氧疗法 【2--4 L/分】(29-37%) • 3.高度氧疗法【4—6 L/分】(37-45%)
选择合适的氧流量
• 1.低浓度氧疗法: 【1—2 L/分】(25-29%) 适用于缺氧伴CO2潴留。
发生原因: 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 内冲入肺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给病人使用。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八、过敏反应
氧气吸入疗法及并发症的处理
• 氧疗的概念 • 氧疗的适应症 • 缺氧程度的判断 • 吸氧的好处 • 氧疗方式、流量的选择 • 氧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氧疗的概念
通过供给病人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 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氧含量,纠正各种缺 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 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
六、鼻 衄
发生原因: 1.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或反复操作。 2.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膜损伤,引起鼻衄。 3.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干涸,在更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 破导致出血。 4.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破裂 临床表现: 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预防及处理:
氧疗的概念
• 氧气(oxygen ,O2 ) 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 气中氧气约占21% 。
• 用于医疗方面的主要为 了改善缺氧、低氧或无 氧环境。

医院患者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PPT

医院患者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PPT

06
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 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
氧饱和度。
无效吸氧
处理流程
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 给。
04
氧中毒
氧中毒
A
原因
B
临床 表现
C
预防
D
处理 流程
氧中毒
原因
> 患者对氧过敏或耐力下降。
>
吸氧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吸氧装置,加大氧气流量。
02
吸氧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吸 氧装置,加大氧气流量。患者自主呼 吸减弱。
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 为异常。
二氧化碳潴留
预防
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患者,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 1~2L/min。
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维持 PaO2在 60 mmHg,以不升高PaC02 为原则。
氧中毒
预防
01
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 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02
严格控制氧吸入的浓度和时间。 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 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 过24 小时,100% 的氧吸入时 间不能超过12小时。根据氧疗情 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 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03
对氧疗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告诫 患者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 氧流量。
无效吸氧
预防
01
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
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3
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氧流
量。
05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肺心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 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及尘肺等反复发作,进而引起右 心室肥大,以至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因为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所以, 多见于老年人。这是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二)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脊柱后侧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 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 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肺血管可能弯曲或扭转。





1、呼吸道原发症状: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肺心病早期常以咳嗽、咳痰和气短三大症 状为主要表现。每逢寒冷季节,病情易出现急性发作,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并转为黄色。急性发作控制后,转为 缓解期,则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痰由黄转白、变稀。当病情继续进展,肺气肿程度加重,临床上逐渐出现气短症 状,开始仅是活动量大时感到气短,劳动时耐力下降,逐渐发展到日常起居轻微活动就出现气短症状;严重时, 甚至在静坐时或平卧时亦感气短。在严重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称为端坐呼吸。 2、呼吸衰竭症状:呼吸衰竭主要由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是肺功能不全的晚期表现。一般来说,肺 心病先有缺氧,后有二氧化碳潴留,二者症状常常互相交叉,最后两者合并出现。慢性缺氧症状主要表现为:气 短、胸闷、心悸、食欲低下和疲乏无力,并有紫绀;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多无症状,但当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0毫米 汞柱时,大多先有头胀、头痛、多汗等征象,然后接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夜间失眠,白天嗜睡,并有幻觉 、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前驱症状。 3、心力衰竭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症状,早期表现为咳嗽、气短、心悸、下肢踝部轻度浮肿。当右心衰竭 加重时,逐渐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尿少、上腹胀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心率持续增快,紫 绀、肝脏肿大以及周身浮肿现象亦加重并可见腹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七.鼻出血
【临床表现】 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应排出鼻中隔畸形的可能,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 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4.拔出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粘膜粘连,应先用湿棉签或液状石蜡湿润,在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 后才拔管。 【处理措施】 1.报告医师,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如使用血管收缩剂或局部加压止血。 2.对鼻出血量多、经上述处理无效者,请耳鼻喉科医师行后鼻孔填塞。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措施】
1.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气道黏膜干燥
【临床变现】 1.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2.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措施】
1.调整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2.经上述处理无效者,报告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五.腹胀
【临床表现】 患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 弱,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插管不易过深,成人使用单鼻孔吸 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须准 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稍向后仰, 避免导管进入食道,不可过深。 2.用鼻塞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措施】 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
【预防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患者,及时对症处理; 对习惯张口呼吸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改用鼻腔 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 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可使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处理措施】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措施】
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管放入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 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 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 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 饱和度。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三.氧中毒
【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的氧气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特 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 6小时后,患者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面色苍白、胸痛;吸纯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 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四.二氧化碳麻醉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面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 稳,行为异常。 【预防措施】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吸衰竭者,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 1-3L/min。 3.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接内容。 避免患者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二 氧化碳分压为原则。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六.感染
【临床表现】 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 【预防措施】 1.每天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天消毒。 2.湿化瓶内湿化液为灭菌用水。 3.每天口腔护理2次。 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处理措施】 1.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 2.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肺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出现气胸。 【预防措施】 1.在调节氧流量后,在将供氧管与鼻导管连接供患者使用。 2.原面罩吸氧患者改用鼻导管吸氧时,应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处理措施】 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九.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
时间:2016-07-25 地点:医患沟通办 主讲人:章阮玲 参加人员: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临床表现】 1.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2.胸闷、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唇及指(趾) 甲床发绀、鼻翼扇动等。 3.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 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搞流量吸氧。 3.吸氧过程中,经常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处理措施】 1.立即降低吸氧流量。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 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预防措施】 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 浓度应小于40%。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 检查。 【处理措施】 报告医师,尽早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