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氨氮废水是指废水中含有氨氮化合物的废水。

氨氮废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活水源、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一、化学法处理1. 氧化法氧化法是将含有氨氮化合物的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进而使得氨氮被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和臭氧。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氧化废水中的氨氮。

2. 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将氨氮转化为与之反应生成固体沉淀的方法。

该方法中,硫酸铵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铵、硫酸铁、硫酸铵铁等盐类沉淀,从而将氨氮从废水中去除。

二、生物法处理1. 厌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是利用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和氨氮一起去除。

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废水中的氨氮会被微生物利用作为能源和氮源,通过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来将氨氮去除掉。

2. 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通过生物氧化反应将氨氮去除的方法。

在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添加活性污泥,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利用曝气设备对污水进行充分曝气,促使废水中的氨氮通过厌氧-好氧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

三、物理法处理1. 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吸附剂表面的孔隙结构和化学性质,将废水中的氨氮物质吸附到吸附剂上,使氨氮物质从废水中转移到吸附剂上,并通过后续的处理将吸附剂中的氨氮去除。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氨氮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如压力差、温度等,使得废水中的氨氮物质能够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四、辅助方法1. 灭活法灭活法是指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物质,改变废水中的pH值,使得废水中的氨氮化合物发生离子化反应,从而改变其活性,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2. 稀释法稀释法是指通过将废水与其他水源进行混合,降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以达到减少氨氮的目的。

上述是常用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处理效果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氨氮的预处理方法

氨氮的预处理方法

氨氮的预处理方法氨氮是指水中所含的游离氨和铵离子的浓度。

由于氨氮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对水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水体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氨氮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其浓度。

1.生物法预处理:生物法预处理是将含氨水体通过微生物活性池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法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法和微生物滤床法。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将含氨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通过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去的方法。

废水经过曝气槽,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进行氨氮的氨化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过好氧池中的硝化细菌进行亚硝酸盐的硝化转化为硝酸盐。

这样,废水中的氨氮就被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降低氨氮浓度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人工湿地法是一种通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降解氨氮的方法。

水体通过人工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吸附、分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氨氮,使其减少。

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可以同时去除其他污染物。

-微生物滤床法:微生物滤床法是将含氨水体通过填充了微生物滤料的滤床进行处理的方法。

废水通过滤床时,微生物滤料上的微生物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降解为无毒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氮气。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装置结构简单的特点。

2.物化预处理:物化预处理是通过一些物化方法将废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氨氮的浓度。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变为不溶性物质,通过沉淀的方式从废水中除去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沉淀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无毒的物质,如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钾等。

3.综合预处理:综合预处理是将多种预处理方法结合起来,通过联合运用提高氨氮去除效果。

一种常用的综合预处理方法是将生物法与物化法相结合。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主要来自于生物分解或者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
物和氨化物。

对于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氮
和氨氮转化为无机氮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微
生物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等。

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广、
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有机氮和
氨氮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机氮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处理法包括化学
氧化、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

化学处理法可以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和氨氮,但运行成本较高。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
进行分离和去除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法包括吸附、超滤、反渗透等。

物理处理法操作简便,去除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4.其他处理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处
理方法可以用于有机氮和氨氮的去除。

例如,光催化氧化法利用紫外线或
者可见光激发光催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氧化为无机氮。

电化学处
理法则是利用电解等电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无机氮。

综上所述,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根据废水的具体情况和处
理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生物处理: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氨氮。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曝气法、厌氧法和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

曝气法通过供氧促进氨氮的细菌降解;厌氧法则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氨氮;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则通过有氧、无氧和静止等不同阶段的操作进行处理。

2. 化学处理:可以使用化学药剂与氨氮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或析出。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硫酸亚铁法、氯化法、碱法等。

3.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过滤、膜生物反应器等膜分离技术将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逆渗透、纳滤和超滤。

4. 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去除。

离子交换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

5. 蒸发浓缩:将废水中的氨氮用蒸发浓缩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氨氮含量较高、体积较小的废水。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高氨氮废水的处理。

同时,注意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氨氮浓度,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
步污染。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氨氮废水的危害严重,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关乎着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氨氮废水,一直是人类及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1、化学方法化学氧化是最常用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臭氧氧化、臭氧/复合氧化、氯氧化及氯化氢氧化等。

目前,这些技术已被实际应用于氨氮废水处理,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效率及处理成本比较优势。

2、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氨氮废水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主要包括溶解性吸附、膜分离、沉淀、析出、过滤、催化及超声等。

它们能够有效降低氨氮水体的污染程度,但仍需优化工艺参数及研究催化剂的性质,以提高处理效果。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氨氮废水处理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主要通过污泥过程、滞留池及流化床等处理手段,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经过研究发现,较理想的氨氮去除效果,可通过调节污泥处理池内污泥及废水浓度,和合理设计池容及污泥流去量等,以达到最优化管理的目的。

二、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发展氨氮废水的性质及复杂的处理技术,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环保行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人员们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及创新理念,以实现对氨氮废水处理的更有效率和可持续性管理。

1、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是新一代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它旨在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处理工艺,实现对氨氮废水的无害化,最终达到回用、吸收甚至再利用的目的。

2、混凝处理混凝处理已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它能够有效的去除氨氮及其他悬浮物质。

其去除效果极佳,而且具有易操作、低成本、再来源化利用等特点。

3、膜技术膜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通道将氨氮进行过滤及分离,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它具有高效、低成本、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有效的处理氨氮废水,提高废水的回用水质。

三、结论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从过去的化学及物理方法,到现在的生物方法,再到未来发展中的无害处理、混凝处理及膜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氨氮废水是指含有氨态氮物质的废水,其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氨氮废水处理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本文将对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处理氨氮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床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对氨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固定化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植物床则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方法,如厌氧氨氧化法和氨氧化菌具体群的调控等,以进一步提高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

二、物化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技术和化学沉淀法等。

吸附法通过添加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到表面,并将废液进行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改性膨润土等。

膜分离技术通过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氨氮分离出来,达到去除的效果。

化学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三、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兴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通过电解电池,利用电流在电极之间引发化学反应,从而使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酸盐等化合物。

电化学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等优势,但目前还存在电极材料选择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四、复合处理技术为了更好地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复合处理技术。

常见的复合处理技术有生物-物理化学技术、生物-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将不同的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和复合处理技术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氨氮废水的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污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元素。

氨氮是一种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物质,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除。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1.生物处理法:生物氨氮去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氮气(N2)释放到大气中,或者转化为硝态氮(NO3-)并利用硝化细菌进一步转化为氮气释放。

常用的生物氨氮去除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厌氧氨氮去除法等。

2.化学处理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气体吸收法、化学沉淀法和化学氧化法等。

其中,气体吸收法是将氨气通过吸收剂吸附或溶解至液相中,并与吸收剂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固体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加入适当的化学物质,使氨氮与之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并通过沉淀分离实现氨氮去除。

化学氧化法是将氨氮氧化为其他无害的氮化物,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利用了氨氮在温度、压力和pH等条件下的变化进行去除。

其中,蒸发浓缩法是通过加热污水使其蒸发,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但能耗较大。

还有一种是利用温度和压力的差异,通过改变污水中的工质进行氨氮的分离和去除,这种方法被称为氨氮渗透法。

4.吸附法:吸附法通过将污水中的氨氮与吸附剂接触,并使其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氨氮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聚合物树脂等。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但需要考虑吸附剂的再生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

5.其它方法:除了上述的主要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污水中氨氮去除方法,如电子催化氨氮去除法、超声波氨氮去除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总的来说,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考虑工艺特点、经济性、运营成本和后续处理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氨氮废水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

氨氮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炼焦、鞣革、味精、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

排放的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

氨氮废水对鱼类及某些生物也有毒害作用。

另外,当含少量氨氮的废水回用于工业中时,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作用,还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设备。

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见的有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土壤灌溉等。

本文对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汇总。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又称为MAP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使废水中的NH4﹢与Mg²﹢、PO4³﹣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按镁沉淀,分子式为MgNH4P04.6H20,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磷酸按镁俗称鸟粪石,可用作堆肥、土壤的添加剂或建筑结构制品的阻火剂。

反应方程式如下:Mg²﹢+NH4﹢+PO4³﹣=MgNH4P04影响化学沉淀法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氨氮浓度以及摩尔比(n(Mg²﹢):n(NH4﹢):n(P04³-))等。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镁、氮、磷的摩尔比为1.2:1:1.2时,处理效果较好。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9.5,镁、氮、磷的摩尔比为1.2:1:1时,处理效果较好。

对新出现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一生物质煤气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C12+Na3PO4.12H20明显优于其他沉淀剂组合。

当pH值为10.0,温度为30℃,n(Mg²﹢):n(NH4+):n(P04³-)=1:1:1时搅拌30min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从处理前的222mg/L降到17mg/L,去除率为92.3%。

将化学沉淀法和液膜法相结合用于高浓度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

在对沉淀法工艺进行优化的条件下,使氨氮去除率达到98.1%,然后联用液膜法进一步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低到0.005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对化学沉淀法进行改进研究,考察Mg²﹢以外的二价金属离子(Ni²﹢,Mn²﹢,Zn²﹢,Cu²﹢,Fe²﹢)在磷酸根作用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对硫酸铵废水体系提出了CaSO4沉淀—MAP沉淀新工艺。

结果表明,可以实现以石灰取代传统的NaOH调节剂。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当氨氮废水浓度较高时,应用其它方法受到限制,如生物法、折点氯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此时可先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化学沉淀法去除效率较好,且不受温度限制,操作简单;形成含磷酸馁镁的沉淀污泥可用作复合肥料,实现废物利用,从而抵消一部分成本;如能与一些产生磷酸盐废水的工业企业以及产生盐卤的企业联合,可节约药剂费用,利于大规模应用。

化学沉淀法的缺点是由于受磷酸铁镁溶度积的限制,废水中的氨氮达到一定浓度后,再投人药剂量,则去除效果不明显,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学沉淀法需与其它适合深度处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药剂使用量大,产生的污泥较多,处理成本偏高;投加药剂时引人的氯离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吹脱法吹脱法去除氨氮是通过调整pH值至碱性,使废水中的氨离子向氨转化,使其主要以游离氨形态存在,再通过载气将游离氨从废水中带出,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影响吹脱效率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气液比、气体流速、初始浓度等。

目前,吹脱法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较多。

对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研究,发现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pH值。

在水温大于2590,气液比在3500左右,pH=10.5左右,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4000mg/L的垃圾渗滤液,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对含(NH4)2S0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H=11.5,吹脱温度为80cC,吹脱时间为120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

采用逆流吹脱塔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吹脱,结果表明,吹脱效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气液比越大,氨吹脱传质推动力越大,吹脱效率也随之增大。

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易于控制。

对于吹脱的氨氮可以用硫酸做吸收剂,生成的硫酸钱制成化肥使用。

吹脱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脱氮技术。

但吹脱法存在一些缺点,如吹脱塔内经常结垢,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脱的气体形成二次污染等。

吹脱法一般与其它氨氮废水处理方法联合运用,用吹脱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预处理。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工艺流程如图1。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工艺流程化学氧化法1、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2逸人大气,使反应源不断向右进行。

其反应式为:NH4﹢+1.5HOCl→0.5N2+1.5H20+2.5H﹢+1.5Cl﹣当将氯气通人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氯气通人量超过该点时,水中游离氯的量就会增加,因此,称该点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氨氮吹脱后的含钻废水,其处理效果直接受到前置氨氮吹脱工艺效果的影响。

当废水中70%的氨氮经吹脱工艺去除后,再经折点氯化法处理,出水氨氮质量浓度<15mg/L。

张胜利等以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次氯酸钠氧化脱除氨氮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氯与氨氮的量比、反应时间、pH值。

折点氯化法脱氮效率高,去除率可达到100%,使废水中氨的浓度降低为零;效果稳定,不受温度影响;投资设备少,反应迅速完全;对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折点氯化法的适用范围为氨氮废水浓度<40mg/L,因此折点氯化法多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

折点氯化法液氯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处理成本高,另外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2、催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催化剂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影响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特性、温度、反应时间、pH值、氨氮浓度、压力、搅拌强度等。

研究臭氧氧化氨氮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当pH值增大时,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HO˙自由基,氧化速率显著加快。

研究表明臭氧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并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水体中的氨氮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氨氮的去除率约为82%。

以CuO-Mn02-Ce02为复合催化剂处理氨氮废水。

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适宜的工艺条件为255℃,4.2MPa和pH=10.8。

处理初始浓度为1023mg/L的氨氮废水,在150min内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8%,达到国家二级((50mg/L)排放标准。

通过研究硫酸钱溶液中的氨氮降解率对沸石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Ti02/沸石光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1.5g/L,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4h.对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8.92%。

研究了高铁与纳米二氧化钦在紫外光下联用对难降解有机物苯酚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溶液,当pH=9.0时,实施纳米二氧化钦与高铁联用,氨氮的去除率为97.5%,比单独用高铁或单独用纳米二氧化钦分别提高了7.8%和22.5%。

催化氧化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底面积少等有点,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应用难点在于如何防止催化剂流失以及对设备的腐蚀防护。

3、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指利用具有催化活性的电极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影响因素有电流密度、进水流量、出水放置时间和点解时间等。

研究含氨氮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其中阳极为Ti/Ru02-TiO2-Ir02-SnO2网状电极,阴极为网状钛电极。

结果表明,在氯离子浓度为400mg/L,初始氨氮浓度为40mg/L,进水流量为600mL/min,电流密度为20mA/cm²,电解时间为90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9.37%。

表明电解氧化含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法1、传统生物脱氮技术传统生物法是在各种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废水治理的目的。

传统生物法去除氨氮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在有氧条件下硝化菌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传统生物法去除氨氮的机理如下:工程应用中主要有A/0、A~2/O,UCT,氧化沟以及SBR工艺等,是生物脱氮工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

影响生物脱氮技术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溶解氧、有机碳源等。

沈连峰等人采用物化一水解酸化一A/0(厌氧/好氧)组合法处理焦化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规定中的二级标准。

某公司污水处理厂采用A/0法处理综合废水,氨氮去除率达到68%。

对二级缺氧一好氧生物脱氮技术在味精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4%以上,实现了味精废水氨氮达标排放要求。

统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具有效果稳定、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较低等优点。

该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当废水中C/N比值较低时必须补充碳源,对温度要求相对严格,低温时效率低,占地面积大,需氧量大,有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等对微生物有压制作用,需在进行生物法之前去除,此外,废水中,氨氮浓度过高对硝化过程也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前应进行预处理,使氨氮废水浓度小于300mg/L。

传统生物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如生活污水、化工废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