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银行不良资产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之比较

维普资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未能实行高标准会计准则等因素都是形成不良资产
的原 因 。
量解决了这些不 良资产 。大银行 自身处理不 良资产
的措施既包括一些传统的做法 , 如提取坏账准备金 、
2 美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 的成 因分析 .
美国在 8 年代 中期, O 由于受 17 - 18 97 90年 的
资(70 2 0 亿元)呆帐注销等方式来填补 国有银行不 、
良资产这个黑洞。 自 19 年 以来 , 99 我国先后成立了
三、 中国、 国处置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 美
的对 策
1 美国处置不 良资产的作法 .
信达、 东方、 华融和长城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 用以收
购、 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的不 良资产。 目 前, 中国已经形成 了包括资产公 司、 银行等金融机
Vo .0 No. 12 1
Jn 2 0 a .0 7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处置之比较
张秀峰 史亚荣2 ,
(. 1 兰州商学院 成教学院, 甘肃 兰州 702 ;. 30 02 兰州商学院 财经学院, 甘肃 兰州 70 2) 300 摘 要: 中国银行不 良 资产问题相当严重, 已经成为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对中美两国不 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处理不 良资产采用的对等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期对我国处理银行不 良资产有所借
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 , 而且 可能会把 中国改革开放
收稿 日期 :0 6 O 1 2 0 —1 一2
法、 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力 的约 占 1 %, 0 由于
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原 因形成 的约 占 2 %。此 0
外, 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 以及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作者:王克勤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24期[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往,对于不良资产,多采用债务重组、清收、核销、打包处理等方式,这些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不彻底。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处置方法的创新,是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基础发行的资产证券,是快速、批量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
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原因及资产证券化运作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DOI]10.13939/ki.zgsc.2021.24.043作为资金融通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肩负推动社会发展及资金配置的双重责任。
因此,确保商业银行良性、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
[1]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其运行的根本。
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稳定其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
资产证券化是处理不良资产的新方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较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运作还有待完善。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有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融资达192584亿元人民币,其中156712亿元人民币为社会贷款融资,占81%。
[2]银行将贷款按质量分为正常、关注、可疑和损失,后三者被视为不良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如下所述。
1.1 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也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
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4年及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高达42.3%及51.2%。
2016年出现下降,但2017年同比增长12.8%,2018年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21.66%。
[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1.2 三无贷款占比大从我国商业银行报表中可以看出,贷款抵押率、保证率上升,信用贷款减少,但真正具备较强变现能力的如商品房、商铺、存单等质押的比较少。
韩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借鉴与启示

日本、韩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借鉴与启示刘桂峰袁桂军任德奇阎岚为借鉴、研究国外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存量不良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于2002年12月17日-26日对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韩国外换银行、韩国国民银行进行了考察。
考察中发现,两国的银行虽然均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显现),但5年后的状况已大不相同:韩国的银行已走出困境,其不良资产已经得到有效处置;日本的银行则还在巨额不良资产的泥潭中艰难跋涉,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由于同属亚洲国家,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某些接近,使得日韩在处置不良资产和防范新生不良资产方面的一些做法对我国银行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日、韩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政策的比较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韩国政府为稳定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体系再生,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建立健全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法律,采取了许多拯救性反危机措施,但取得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
据统计,截至2002年,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余额仍达50多万亿日元,陷入了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影响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又反过来影响不良资产增加的恶性循环。
相反,韩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则大大减少,不良资产比例降低到6%以下的水平,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已经处置了40%的资产组合,回收率达42%。
(一)多管齐下,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为加强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改善银行财务状态,稳定市场,日本、韩国政府均采取了鼓励银行合并、注入国家资本等方式充实银行的资本金,以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标准,但日韩两国政府对银行并购重组的扶持政策不同。
日本银行的合并重组一般是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的,银行在并购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时可向政府寻求支持。
韩国银行的合并重组采取行政办法和市场经济原则并用的原则。
一是政府买单,即政府通过购买和接管方式由好银行接收被关闭银行的资产和债务,政府给予收购的银行以补贴(包括允许接收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关闭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政府购买接收银行剥离出来的被关闭银行的不良资产;政府在注资方面予以支持,使接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0%;被关闭银行好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由政府承担等等)。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比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比较研究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支配着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绝大部分金融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财务指标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评价,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本文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十家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找出评价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指标;商业银行;比较一、引言一国经济的繁荣和强大必将带动该国金融业的兴起和腾飞,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是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金融体系的核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财务指标角度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评价,以期找出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指标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结果前5名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2009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前五位是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而在我国的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连续两年被《亚洲银行家》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及“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称号,是国内惟一获评最佳的商业银行,获得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但是在综合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等因素之后,到底哪一家的发展态势更好呢?二、几大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与比较(一)银行的选择目前,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数量繁多,本文只选取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10家在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分析比较。
(二)具体财务指标的分析与比较1、最基本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商业银行经营分析的财务指标纷繁庞杂,在复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挑选出一套切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准确、合理、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中信银行为例-审计-毕业论文

摘要:现阶段,金融业对于我国经济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模块的商业银行,虽然获利能力较强,但风险也很大,必须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对各种危机案件进行及时地处理,进行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
本文以中信银行为例,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首先,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入手,同时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其次,通过对中信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找出了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并与商业银行的特点相结合,为中信银行内部控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信银行Abstract: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of which commercial bank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lthough commercial banks have higher profits, they are also very risky. They must have sufficient anti-risk ability to deal with various crisis cases in a timely manner and conduct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preven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by CITIC Bank.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bank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Keywords:Financial system,Commercial bank, Internal control, CITIC Bank目录1 引言 (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念及相关理论 (3)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3)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3)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3)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4)3.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取得的成绩 (4)3.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5)4.1 中信银行内部控制总体概况 (5)4.2 中信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8)5 完善中信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12)5.1 加强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 (12)5.2 深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13)5.3 实施全面风险评估与管理 (13)5.4 提高内部监督能力 (13)5.5 完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商业银行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对于经济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摘要】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经营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目前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有:折价出售、不良资产剥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
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对于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并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快速、批量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要求的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我国推行商业银行不良产证券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1 资产证券化研究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在理论研究方面,Arrow和Debreu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严密的数理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已经从产品设计进入到了风险预测,产品定价和证券化资产组合管理的研究阶段。
GreenBaum和Thacker(1987)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模型,预测银行将把优质资产证券化,保留不良资产,同时提出银行税务管制的增加导致了证券化的兴起。
Henderson(1988)提出证券化将融资过程分解,将融资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风险分散,并由能够冲抵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机构承担,这样就有助于降低系统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Morris(1990)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重点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三大基本原理即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Carlstrom(1993)综述了证券化的动因,从微观层次上来看,是来自证券化参与各方的利益驱动以及政府的金融监管和推动;从宏观层次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它提高了经济中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和操作效率。
研究论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国际比较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

102758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国际比较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一、引言20xx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xx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入篮可以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降低货币错配风险,给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企业经营形势的持续恶化,服务并依附于实体经济的银行业也出现了不良资产加速上升的态势,截至今年9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1 863亿元,比20xx年年末增加了3 437亿元,增幅达40.8%,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9%,同比增长37%。
为了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主要筹集者和供给者,保障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大幅增加且信贷资产质量也受到质疑,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对践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关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崔红宇和盛斌(20xx年~20xx年我国不良贷款率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其他金砖国家不良贷款率的情况。
从纵向上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历经由高到低不断下降的过程。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2004年之前一直处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国际警戒线10%之上,但是自2004年起,尤其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下降,2007年~20xx年间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92%,表明我国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较低,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在资产剥离、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完成后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此外商业银行还加快信贷投放速度,社会融资规模逐渐增加,有利于经济缓慢复苏,令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从横向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后,普遍遭遇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阶段。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为研究对象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为研究对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和比较不同国家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方面的法律问题及实践措施,通过对国际范围内的典型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其中的共性规律与差异特点。
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银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介绍并定义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而剖析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框架下构建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立法设计、司法程序、市场参与主体的角色与功能等。
同时,针对我国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挑战与实践经验,我们将进行详尽阐述,并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可供借鉴的策略和改进路径。
总体而言,本文旨在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探索一条既能提升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又能确保法律制度健全完善的道路。
二、不良资产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不良资产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风险指标,是衡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从广义上讲,不良资产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贬损或预期回收困难的资产,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不良债权、不良股权和实物类不良资产三大类别。
不良债权是最常见的不良资产形式,特别是对于银行业而言,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在履行贷款合同过程中,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他原因,无法按照预定的期限和条件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面临潜在损失的信贷资产。
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标准,银行通常会对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类被视为不良债权。
实物类不良资产则是以物抵债后的资产,这类资产多源于债务人无法通过货币方式偿还债务时,将自身具有处分权的实物资产转移给债权人作为清偿的一种方式。
这些实物资产可能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库存物资等,它们往往因为市场价值缩水、技术落后、长期闲置等原因而难以快速变现或其现值低于账面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论文题目:我国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较研究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二级学院专业名称班级X年X月我国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较研究摘要: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我国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和形成原因做了详细描述和比较,最后阐述了三者不良资产的共同点。
关键词: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引言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大难题。
2 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1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部分贷款。
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
银行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资产。
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资产,即银行不能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包括:逾期未能收回的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2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2.2.1 经济环境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
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2.2.2 国家政策在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则带有双重性,政府干预企业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从国家计划,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承担社会性负担,并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
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2.2.3 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许多商业银行沿用了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和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资产的考核手段与承担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很多决策者违规经营和违反贷款审批程序,致使贷款易放难回。
2.2.4 金融监管乏力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监管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仍然侧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重视不够,监督不力,往往忙于外部监管,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班子的职责和行长的职责不够明确,对其行使职责的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管人员的素质在整个监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监管质量的高低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从业经验。
同时,部分监管人员与被监管者保持非正常往来,使自己无法公正公平地行使监管职责,对非法金融活动打击不力,不能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
2.2.5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建设与推广的力度,但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和范围都有待于完善。
征信系统还没有与工商、税务、证券、保险、审计、法院、海关、技术监督等部门实施横向联网,社保、医保、电信、水电、燃气等缴交支付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中,因而还不能掌握企业和个人更全面的信息资料。
2.2.6(1)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策银行成立多年,却至今未出台《政策性银行法》,造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界限未能理顺。
此外,有关债权银行保护的立法规定不完善,一方面,授予债权银行参与、监督涉及债务企业处理的权利不够充分,无法达到参与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银行债权保护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应法律规定。
同时,由于对国际金融领域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法规了解甚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和进行跨国风险管理了。
(2)执法不严。
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行政干预司法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依维权工作被动。
3 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分析国有控股银行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控股并为第一大股东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8家。
3.1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按国际标准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7897.5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1.26%,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也已低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但是不良贷款数额依然很大,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2008年2009年2010年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不良43138.4 4.79215520695.1 1.75263617897.5 1.255824次级9189.9 1.021*******.10.7637116614.10.463157可疑15427 1.7142349273.80.7868558678.90.610232损失18521.5 2.0661242388.40.2023052604.50.187367表3.1 2008—2010年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截至目前,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量约为 1.2万亿元左右,考虑即将开始的农业银行8000多亿元不良贷款被剥离后,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将仅剩4000亿元左右,相对于20万亿元的贷款总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指标。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5%,其中,工、建、中、交四家已改制上市的国有控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 2.87%,逐步接近世界公认的不良率合理区域。
图3.1 我国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贷款率走势图3.2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3.2.1.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1)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2)企业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3)金融监管不力(4)法律制度的不健全3.2.2.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内部原因(1)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认识不足(2)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不健全(3)信贷投向缺乏科学定位(4)审贷分离不彻底(5)国有商业银行没有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3.2.3.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体制原因(1)体制改革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2)国有企业过低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4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四大类。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
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力量,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各项业务平稳发展,整体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1.18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6.7%,贷款规模达10.0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41万亿元,占其企业贷款余额的20.47%。
统计同时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5%,拨备覆盖率338.6%,平均资本充足率11.64%。
图4.1 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走势图4.2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的弱势(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3)贷款发放本身存在的问题:实践中贷款原则的偏差、吸收存款的压力使贷款原则发生偏差、贷款前的调查不充分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4)法律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稀缺.企业风险转嫁为金融风险5 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指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在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虽然今年来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等方面还远不能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
5.1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我国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多家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量和存量都十分巨大。
银行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也就是银行信贷资产。
造成贷款利息甚至是本金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不良信贷资产。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20.37万亿元,总负债为19.54亿元,不良贷款率是7.73%,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841.7亿元。
5.2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1)不良资产的类型特殊(2)清理不良资产的条件缺乏(3)不良资产的资料完备性差(4)不良资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6 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共同点6.1 我国不良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极为严重在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了很多弯路,对国有企业的过多扶持以及在某些领域的投资失利,使得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大量囤积。
6.2 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信用贷款上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信用贷款上,而非房地产股票等实在的资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回收难度较高,这给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带来了极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