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合集下载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调频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频信号的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变容二极管构建调频振荡器电路,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元件,包括变容二极管、电容、电阻等。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电路图,将元件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 调节元件: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调节电容、电阻的数值,观察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变化。

4. 测量数据:使用示波器等仪器测量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幅度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振荡器的工作特性和性能。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步调节了电容和电阻的数值,观察到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发生了变化。

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输出频率与电容的关系:我们发现,当电容的数值增大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电容的变化会影响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从而改变振荡器的输出频率。

2. 输出频率与电阻的关系:我们进一步调节了电阻的数值,发现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与电阻的变化关系不明显。

这是因为电阻主要影响振荡器的幅度稳定性,而不太会对输出频率产生明显影响。

3. 振荡器的稳定性:我们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振荡器的输出频率相对稳定,但当电容或电阻的数值超出一定范围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偏移或失去振荡。

这说明振荡器的稳定性受到电容和电阻的限制。

4. 输出信号的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我们发现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呈现正弦波形,且幅度相对稳定。

这是因为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决定了其输出信号为周期性的正弦波。

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发现,电容和电阻的变化对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实现不同频率的振荡器。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振荡器的稳定性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过大或过小的电容和电阻数值都可能导致振荡器无法正常工作。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引言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变容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具有随电压变化而改变电容的特性。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变容二极管在调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原理和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一个变容二极管、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示波器和一根连接线。

2. 连接实验电路:将变容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将其负极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

3. 调节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一个较低的值,例如100 Hz。

4. 观察示波器波形: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5. 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6.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不同频率下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原理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增大时,电容值减小,反之亦然。

在调频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

当变容二极管的电压变化时,其电容值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载波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到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波形的周期变短,频率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导致载波信号的频率增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容二极管在调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压,我们可以实现对载波信号频率的调节。

这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调节非常重要,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信号传播。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变容二极管在调频中的应用,探究了其原理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随电压变化而变化,通过改变电压可以实现对载波信号频率的调节。

这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调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变容二极管在调频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技术奠定了基础。

高频实验八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八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实验八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学习掌握频率调制相关理论。

2. 掌握用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现FM 的电路原理和方法。

3. 理解变容二极管静态调制特性、动态调制特性概念并掌握测试方法。

二、实验使用仪器1.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电路实验板 2.100MH 泰克双踪示波器 3. FLUKE 万用表 4. 高频信号源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1.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变容二极管的调频原理可用图8-1说明。

变容二极管的电容C 和电感L 组成LC 振荡器的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近似为 LCf π21=。

在变容二极管上加一固定的反向直流偏压U 偏和调制电压U Ω(图a),则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C 将随调制信号U Ω的幅度变化而变化 ,通过二极管的变容特性(图b)可以找出结电容C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c)。

此电容C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0C ,由反向直流偏压U 偏决定,为固定值;另一部分是变化的电容,由调制电压U Ω的幅度决定,可以表示为t C m Ωcos ,其中Ω为调制信号的频率。

m C 是电容变化部分的幅度,则有C =0C 十t C m Ωcos 将C 代入f 的公式,化简整理可得f f t C C f f f m ∆+=Ω⋅-=0000cos 21式中 f ∆=021f -t C C mΩcos 00f 是0=m C 时,由电感L 和固定电容0C 所决定的谐振频率,称为中心频率,021LC f π=。

f ∆是频率的变化部分,而21C C f m是频率变化部分的幅值,称为频偏。

式中的负号表示当回路电容增加时,频率是减小的。

我们还可通过图8-1(C )及图(D )(L 固定,f 与C 成反比曲线)找出频率和时间的关系。

比较图(a )及图(e ),可见频率f 是随调制电压Ωu 的幅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调频。

f f图8-1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3.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如图8-2。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电路,了解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调频振荡器的基本特性,并进行实际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电子技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是利用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随电压变化的特性,通过反馈网络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

当输入的信号电压变化时,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也随之变化,从而改变了反馈网络中的相位和增益,使得振荡频率产生变化,实现了调频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器件。

1. 示波器。

2. 直流稳压电源。

3. 电容、电阻、变容二极管。

4. 信号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电路,注意连接的正确性和稳固性。

2.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所需工作电压。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并记录观察结果。

4. 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观察振荡器输出频率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调频振荡器的工作特性。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随着变容二极管的电压变化,振荡器输出波形的频率也相应变化。

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我们得到了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的频率-电压特性曲线,从曲线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振荡器的调频特性。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和调频范围。

同时,我们也可以讨论振荡器的稳定性、频率稳定度以及调频的灵敏度等性能指标。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搭建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电路,实际测量和分析了振荡器的调频特性,加深了对振荡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振荡器的频率-电压特性曲线,并讨论了振荡器的性能指标,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振荡器提供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搭建电路时,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和稳固性,避免因连接不良导致的实验失败。

2. 在调节电源和信号发生器时,注意调节的精度和稳定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引言•介绍调频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实验目的•说明进行该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实验原理•介绍变容二极管的原理•解释调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器材和材料•列出实验所用到的器材和材料实验步骤1.配置实验电路–详细描述所用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2.测量基准电压–记录基准电压值–绘制电压-时间图3.调整变容二极管–修改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测量并记录每次修改后的电压值–绘制电压-时间图4.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讨论不同电容值对调频效果的影响结果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探讨实验的局限性和潜在改进方向结论•总结实验的目的和所得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引用使用到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以上就是关于”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的相关文章,通过使用Markdown格式并采用标题副标题形式,让文章结构清晰易读。

注意不要插入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以符合规定要求。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引言•调频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变容二极管是调频中常用的元件之一,通过改变电容值来调整信号频率。

实验目的•通过调整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探究其对调频效果的影响。

•分析不同电容值下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与正向偏置电压成反比,通过改变电压可以调整电容值。

•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频率来传输信息,调频信号可以通过调制器生成,并通过天线发送。

实验器材和材料•变容二极管•DC电源•示波器•天线等实验步骤1.配置实验电路–将变容二极管、电源和示波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2.测量基准电压–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记录基准电压值。

–通过示波器绘制电压-时间图,确定基准频率。

3.调整变容二极管–修改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调节电源输出电压。

–测量并记录每次修改后的电压值。

–绘制电压-时间图,观察信号频率的变化。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实验十二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三、实验原理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

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2121j N C C L LCf +==ππC-u 曲线可表示为n Bu C -=2222)2(1-==Bu u LA C π在1到10V 的区间内,变容二极管的容值可由35P 到8P 左右的变化调频灵敏度调频灵敏度定义为每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以Sf 表示,单位为kHz/V 。

LBnu u f S nfπ412-=∂∂= 0U f S f =S f =|Δf| /m u Ωm u Ω为调制信号的幅度(峰值)2.电路原理图)14(1210CC C L f +=π设调制信号:υΩ(t)= V Ωcos Ωt , 载波振荡电压为:a ( t ) = A ocos ωot根据定义,调频时载波的瞬时频率ω(t)随υΩ(t)成线性变化,即 ω(t)= ωo + KfV Ωcos Ωt =ωo + Δωcos Ωt 则调频波的数字表达式如下: af (t) = Aocos(ωot + sin Ωt)或 af (t) = Aocos(ωot + mf sin Ωt)四、实验步骤1、静态调制特性测量将3号板SW1拨置“LC ”,P3端先不接音频信号,将频率计接于P2处。

调节电位器W2,记下变容二极管测试点TP6电压和对应输出频率,并记于下表中。

2.动态测试将电位器W2置于某一中值位置,将峰-峰值为4V ,频率为1kHz 的音频信号(正弦波)从P2输入。

在TP6用示波器观察,可以看到调频信号特有的疏密波。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总结心得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总结心得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总结心得尊敬的老师:通过本次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我对调频原理和变容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变容二极管作为调频电路中的关键组件,成功地实现了对信号频率的调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实验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来实现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调节。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搭建了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并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调制信号。

然后,通过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观察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发现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输出信号频率也相应地增加。

这进一步验证了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原理。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搭建电路的过程中,我发现变容二极管的引脚连接有误,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经过仔细检查和调整,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是在调节偏置电压时,我发现偏置电压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对输出信号频率有明显影响,但超出范围后对频率的影响不再明显。

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了解到这是由于变容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决定的。

最后,我还遇到了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我发现一些数据存在明显的误差,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环境和仪器的不确定性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我重复了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对调频原理和变容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搭建电路、调节仪器和分析实验数据。

我也意识到了实验中细节的重要性,只有仔细观察和耐心调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讨论,我也学到了很多有关调频和变容二极管的知识。

总体而言,本次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让我对调频原理和变容二极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我相信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工作都将有很大帮助。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合作,让我在实验中有了很多收获和成长。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七--------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七--------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实验七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构成与原理。

2、了解调频器的调制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预习内容1、复习变容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及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的调制特性。

2、复习角度调制的原理。

3、复习变容二极管电路。

三、实验原理变容二极管实际是一个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正常工作时处于反向偏置。

当外加反向偏置电压变化时,变容二极管的PN 结的电容会随之变化,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与变容二极管两端所加的反向偏置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0C 为没有加任何电压时,耗尽层的电容值,ϕU 二极管的PN 结的势垒电压,u 是加到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反向偏置电压。

r 为电容变化指数,γ=1/3~6,其中 γ=1/3为缓变结, γ=1~4为超突变结,最高可高达6以上。

直接调频的基本原理是用调制信号去直接控制振荡器回路的参数,使振荡器的输出频率调制信号的拜年话规律呈线性变化,以生成调频信号的目的。

如果载波信号是由LC 自激振荡产生,则振荡频率主要由振荡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决定。

因而,只要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振荡回路的电容,就能达到控制振荡频率的目的。

四、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1)j C C u u γϕ=+2、万用表3、XSX-4B 型高频电路实验箱 五、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上半部分为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下半部分为相位鉴频器。

BG401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产生载波为10.7MHz 载波信号。

变容二极管D401和C403构成振荡回路电容的一部分,直流偏置电压通过R403、RP401、R402和L401加至变容二极管D401的负端。

C402为变容二极管提供交流通路,R404为变容二极管提供直流通路,L401和R402组成隔离支路,防止载波信号通过电源和低频回路短路。

低频信号从输入端J401输入,通过变容二极管D401实现直接调频,C401为耦合电容,BG402对调制波进行放大,通过RP403控制波的幅度,BG403为射极跟随器,以减小负载对调频电路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和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学习掌握频率调制相关理论。

2. 掌握用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现FM 的电路原理和方法。

3. 理解变容二极管静态调制特性、动态调制特性概念并掌握测试方法。

4. 进一步学习掌握频率解调相关理论。

5. 了解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6. 了解鉴频特性(S 形曲线的调试与测试方法)。

二、实验使用仪器1.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电路实验板 2.100MH 泰克双踪示波器 3. FLUKE 万用表 4. 高频信号源5.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板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一)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R4 R6R5R3T1C9RW2C7C6C4*C5*CV1LC2*R8R10T2C10C13C12R11LED +12K DR2R1RW1C1R9C8R7J2C3*TP1变容二极管调频J1RW3IN1OUTTP2C11A6-0808电路原理:晶体管T1构成了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其中电容C6,C7是正反馈电容,反馈系数等于667+C F C C,晶体管的基极接了一个电容C9到地,因此晶体管构成共基极组态的放大电路。

其中电阻RW2,R3,R4是基极的直流偏置电阻,电阻R53决定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电阻R6决定晶体管的射极静态的直流电流Ie 。

电容满足675,C C C >>,可变电容CV1和电感L 相并联,改变可变电容CV1,可改变振荡频率。

电容C2也是一个小电容,当跳线J1连接上后,变容二极管D (型号为BB910)就接入振荡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W1和电阻R1构成分压电路,为变容二极管D 提供直流反偏电压,改变滑动变阻器RW1抽头位置可以改变变容二极管D 的直流反偏电压。

电阻R2是隔离电阻,通常取R2》R1,在实验中可以取300K Ω以上。

电容C3是已知电容值的固定电阻,当跳线J2连接上,跳线J1断开时,振荡回路的振荡频率固定,电容C3是为测量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提供帮助的。

调制信号从IN1输入,电容C1是输入隔直电容。

电容C11是一个小电容,对高频振荡信号相当于短路,对低频调制信号相当于开路,从而保证低频调制信号可以加在变容二极管D 的两端,而振荡回路中的高频信号不会反射到低频调制信号输入端。

振荡信号从晶体管的射极引出,后一级晶体管构成共射极电压放大,起到隔离和缓冲的作用。

(二)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电路C1R2TC8R5LED1+12C7R4R8R3C3C2CV1L1C4C5L2CV2 CV3D3D4R6R7C6RW1D2D1 R1电容耦合相位鉴频K TP2INTTP4OUTTP1TP3A7-0808本实验采用的是相位鉴频器。

相位鉴频器是利用回路的相位-频率特性来实现调频波变换为调幅调频波的。

它是将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转换为两个电压之间的相位变化,再将这相位变化转换为对应的幅度变化,然后利用幅度检波器检出幅度的变化。

相位鉴频器由频相转换电路和鉴相器两部分组成。

输入的调频信号经正、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限幅之后,加到放大器T 的基极上。

放大管的负载是频相转换电路,该电路是通过电容C4,C5耦合的双调谐回路。

初级和次级都调谐在中心频率MHz f 7.100=上。

初级回路电压1U 直接加到次级回路中的串联电容C4、C5的中心点上,作为鉴相器的参考电压;同时,1U 又经电容C4,C5耦合到次级回路,作为鉴相器的输入电压,即加在L2两端用2U 表示。

由于电容C4,C5对于高频信号的容抗很小,可以近似看作短路,即电容C4,C5上没有压降,而假设CV2,CV3近似相等,则加在电容CV2两端的电压近似为2U /2,所以加在二极管D3两端的电压为3D U =12/2U U +,加在二极管D4两端的电压为4D U =12-/2U U ,要注意的是,电压1U ,2U 均为矢量,2U 是初级回路通过电容耦合到次级回路两端的电压,两者之间有相位差。

当输入信号的频偏在初次回路和次级回路的通频带之间时,可以近似的认为1U ,2U 的幅度不变,但是随着输入调频信号瞬时频率的变化,1U ,2U 之间的相位差在不断发生变化。

(2U 表达式的具体推导可参考高频电路教材的电感耦合相位鉴频器一章,P435-438)鉴相器采用两个并联二极管检波电路。

假设二极管D3的检波电路和二极管D4的检波电路完全对称,两个检波电路的电压传输系数完全相等,检波后的输出信号为两个检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差。

即034D D U U U =-当瞬时频率0f f =时, 2U 比1U 滞后90°,但|3D U |=|4D U |,这时,鉴频器输出为零。

当0f f >时, 2U 滞后于1U 的相角小于90°,|3D U |>|4D U |,鉴频器的输出大于零。

当0f f <时,2U 滞后于1U 的相角大于90°,|3D U |<|4D U |,鉴频器的输出小于零。

相位鉴频器鉴频特性的线性较好,鉴频灵敏度也较高。

四、实验内容和数据分析处理 (一)变容二极管调频1.变容二极管调频静态调制特性测试调整RW1,改变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反向偏置电压V D ,测量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的输出频率,得到变容二极管调频静态调制特性。

表8-1变容二极管调频静态调制特性V D (V) 1.5 2.5 3.5 4.5 5 5.5f(MHz) 10.6463 10.6463 10.6844 10.7597 10.8675 10.8895V D (V) 6.5 7.5 8.5 9.5 10.5 11.5f(MHz)10、9345 10.9707 11.0015 11.0266 11.0481 11.0649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利用matlab描点并拟合得到变容二极管调频静态调制特性曲线如下图(2)变容二极管调频动态调制特性测试(1)把音频调制信号加入到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模块IN1 端,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模块OUT端上用示波器观察FM波的时域波形,并和调幅信号的时域波形相比较,观察之间的异同点。

调频波的时域波形是频率不断变化的正弦波,可以看到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水平方向上不断震动,而调幅信号的时域波形是载波幅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正弦波包络(2)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路模块OUT端上用频谱分析仪观察FM波的频谱,在频谱分析仪上首先找到载波,可以看到载波的边带在上下滚动,明回路的振荡频率在随时间发生变化。

并和调幅信号的频谱相比较,观察之间的异同点。

可以看到频谱分析仪上的载波的边带在上下滚动,表明输出的调频波信号频率在随时间不断变化,而调幅波的频谱是保持不变的,说明调幅波载频是固定不变的(3)增加调制信号的幅度,在频谱分析仪上观察调频信号频谱的变化,思考其原因。

当调制信号的幅度增加时,调频型号频谱的边带滚动变得更加剧烈,边带上移动的小波幅度变得更大。

因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C 随调制信号U Ω的幅度变化而变化,二极管的电容C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0C ,由反向直流偏压U 偏决定,为固定值;另一部分是变化的电容,由调制电压U Ω的幅度决定,可以表示为t C m Ωcos ,m C 是电容变化部分的幅度,它的大小由调制电压U Ω的幅度决定。

C =0C 十t C m Ωcos将C 代入f 的公式,化简整理可得f f t C C f f f m ∆+=Ω⋅-=0000cos 21 式中f ∆=021f -t C C m Ωcos 0所以当调制信号的幅度增加时,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幅度m C 变大,频偏f ∆的幅度变大,载波边带滚动变得剧烈(4)增加调制信号的频率,在频谱分析仪上观察调频信号频谱的变化,思考其原因。

增加调制信号的频率调频信号频谱上的边带滚动变得更加密集滚动速度也变得更快。

因为变容二极管电容的变化部分另一部分由调制电压决定,可以表示为t C m Ωcos ,其中Ω为调制信号的频率。

m C 是电容变化部分的幅度,又频偏f ∆=021f -t C C m Ωcos 0所以当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时频偏的变化频率Ω变大分析:频偏f ∆=021f -t C C m Ωcos 0当调制信号的幅度增加时,m C 变大,频偏f ∆的幅度变大, 当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时,Ω变大,频偏f ∆的变化频率变大 (3)变容二极管的j r C u -特性曲线的测量 测得N f =11.313MHz 12N Nf LC π=测得K f =10.3271MHz 2312(//)K N f L C C C π=+2232//(1)NN Kf C C C f =-C2=27pF ,C3=50pF , 计算得N C =385pF调节滑动变阻器RW1,给变容二极管提供不同的直流反偏电压,让直流反偏电压从1.5V 开始增加到10.5V ,每次增加0.5V ,分别测量此时的振荡频率,记为X f 。

V D (V)1.5 22.5 33.5 f (MHz)10.6384 10.6581 10.6771 10.7040 10.7541 V D (V)4 4.5 5 5.56 f (MHz)10.7943 10.8280 10.8590 10.8842 10.9083 V D (V)6.5 77.5 88.5 f (MHz)10.9293 10.9508 10.9673 10.9821 10.9964 V D (V)9 9.5 10 10.5 f (MHz)11.010411.022511.034211.0454212(//)X N jX f L C C C π=+ 其中jX C 表示变容二极管在不同的直流反偏电压下的静态电容。

可以计算得到:222//(1)NjXN Xf C C C f =-,最后计算出一组在不同的直流反偏电压r u 下的jX C 。

将对应的一组r u 和jX C 绘制成j r C u -曲线。

如下图(二)电容耦合相位鉴频 1调频-鉴频过程观察1).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幅度,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并记录。

Vin(V) 2.5 3 3.5 4 4.5 5 Vout(V) 1.141.31.421.561.71.822)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并记录。

f(kHz) 1 2 3 4 5 6V(V) 1.14 0.840 0.592 0.464 0.384 0.3203)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并记录。

f(kHz) 1 2 3fout(kHz) 1 2 3分析: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随调制信号的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且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和鉴频器的工作范围内始终等于调制信号的频率2.鉴频特性(S形曲线)观察和测量用高频信号源产生一个高频载波,频率为10.7M,并微调其频率使得鉴频器输出直流电压幅度为0,此时确定了S形曲线的中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