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美术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笔墨运用技巧。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表达自己的山水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和笔墨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尝试自主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图片或实物,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 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宣纸、墨水、水彩等。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4.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包括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构图技巧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教学起始阶段,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们以《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山水画作为引入。
教师先展示几幅精美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并简述画面给他们的感觉。
然后教师结合山水画的特色,讲解其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导入在学生对山水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之后,教师开始介绍本课的主题——《寄情山水》。
通过讲述山水画的历史背景、画家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画作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等,让学生们对山水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基本知识。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同时,结合具体的画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构图、色彩等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技巧。
教师首先演示如何绘制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如山体的轮廓、云雾的飘渺等。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2024寄情山水八年级美术教案

2024寄情山水八年级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兴趣。
3.提高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笔墨技法。
2.难点:山水画的意境营造、笔墨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
请大家先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山水画作品,感受一下它们给你带来的视觉享受。
(展示山水画作品)2.新课学习(1)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师: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
它以山水为主题,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师: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有三种:全景式、分段式和局部式。
全景式构图要求画面完整,层次分明;分段式构图要求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局部式构图则注重表现局部景物的美感。
(3)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师: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等。
勾是指用线条勾勒出景物的轮廓;皴是指用干笔皴擦,表现山石的质感;擦是指用湿笔擦出山石的阴阳面;染是指用淡墨或颜色染出景物的明暗;点是指用点状笔法表现树叶、花朵等。
(4)山水画的意境营造师: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它要求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内在精神。
我们要学会运用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3.实践与创作师:下面请大家动手实践,创作一幅山水画。
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构图、笔墨和意境营造方法。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作品欣赏与评价师:同学们,你们的创作完成了,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思路。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构图、笔墨和意境营造。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课后作业1.深入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法,并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
《寄情山水》教案

【精品教案系列】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寄情山水》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表现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及山石的独特表现技法。
教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画范画、国画颜料、笔、墨、纸、砚。
学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以图渲染,揭示课题1、欣赏。
出示教师自制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范图。
2、质疑。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中国画工笔及写意有初步的了解。
3、简介工笔、写意。
师:在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
工笔画:是指用细致的墨线勾描物体的形象特征。
(强调细致、真实)而写意画,则忽略了一些细节,它用笔大胆、粗放,笔画简练、夸张,几大笔就可以勾出来,还可在画中融入作者的自己的思想感情。
(强调粗放、笔画简练)正因为如此,使写意画更具有独特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独具风格的写意方法来画山水画中的山、石吧!4、板题、揭题。
三、引导观察、整体感知1、让学生观察、欣赏课本有关写意山水的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山、石的方法的认识和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
)2、讲授画近山、石的技法。
(1)写意画用笔方法:一般用中锋和侧锋。
(2)写意画用墨方法:多用蘸墨法。
(指在毛笔上先沾上清水,刮去笔中多余的水分,要画时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稍等渗化,即一笔下去,有浓有淡,又轻有重。
)(3)画近山、石的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跟着老师画。
)A、勾。
(先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
八年级上册美术《寄情山水》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寄情山水》教案《寄情山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笔墨技巧等基础知识,并能尝试创作简单的山水小品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 通过对山水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笔墨、构图等。
- 学习山水画的皴法、墨法等基本技法,并能运用到实践创作中。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山水画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 掌握山水画中笔墨浓淡干湿、疏密虚实的变化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从而深入理解山水画的相关知识;利用小组合作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山水画的技法和意境表达。
四、教材分析《寄情山水》是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教材首先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悠久历史,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萌芽,到唐宋时期的高度发展,再到元明清的风格演变,让学生对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阐述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强调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画家情感和心境的寄托。
在技法方面,教材详细讲解了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如开合、虚实、疏密等关系,以及常见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和墨法(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课本中还展示了多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技法来营造意境的。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自然风光的图片(有中国传统山水风格的实景照片,如黄山云海、桂林山水等),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们用绘画来表现,你们会怎么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初中美术《寄情山水》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3、 针对画面的整体或局部,描述自己体会的意境
三、树木的画法
讲解树木的结构规律,演示树木的画法步骤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下笔取势
树分四枝
点叶法、夹叶法
单棵树的画法
组合树的画法 学生体会笔墨的运用
媒体课件演示 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页小品中的《树木》,结合老师的演示,体会笔墨和树木的画法相结合
老师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及时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以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
媒体课件
作业与课堂
评价
课下多观察生活中树的造型特点,多画写生,并观察生活中山石的特点,
下节课结合山石的画法,与树木组合,创作山水小品
板书设计
3、寄情山水树的画法: 势
树分四枝点 叶 : 夹叶:
组合树: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回顾 与
反思
第3课 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和描绘技巧;
3.了解著名的山水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和绘制方法;
3.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山水画的审美意义和表现手法;
2.理解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
1.课件、网页链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建、书法和文人艺术等;
2.展示:山水画家作品的图片、实物、书籍等;
3.绘画工具、纸张、颜料、毛笔等。
教学与练习:
1.介绍山水画的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展示著名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品,如:王维的《鹿柴图》、文徵明的《寒山拾得图》、郑板桥的《山水纵横图》等,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技巧、构图和风格特点。
3.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向学生介绍构图中的原则和要素,如:近远变化、立体感、色彩搭配等。
4.在练习中,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水画,并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
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构图和技巧。
5.让学生通览山水画史,掌握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大师及其主要作品、风格和贡献。
总结与展望:
1.总结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山水画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第课 寄情山水(省一等奖)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构图练习营造意境,最后通过作品表现意境。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强调绘画方法的掌握,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作品表达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意境、营造意境,通过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1.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
通过对意境、“三远法”和山水画技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2.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活动,第一,视频导入,观看名山大川,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运用教学道具,使学生们做构图练习,体会“三远法”的特点来营造意境。
第三,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山水画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意境,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导,体现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最后以诗歌朗诵结束教学,升华情感。
3.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层层展开。
通过练习和创作,感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用笔墨表现意境,寄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总第课时
课题
《寄情山水》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山石的画法导入新课
画家笔下的树和云、水:
欣赏中国优秀山水画作品,重点展示画家对树云与水的描绘。看画家如何用笔墨塑造形象;如何用线与墨色的变化表现笔墨趣味;如何表现景物的神韵,如松树的傲岸挺拔、柳树的俊秀轻盈等,并从中体会画家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
达标
练习
学生练习树木和云、水的画法。
板书设计
寄情山水
树木的画法
云、水的画法
课后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诊断反馈:
检查人签字:
年月日
二、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需注意:
作画时强调用笔的变化,用线不宜僵死,不宜用铅笔起稿,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用笔的尝试,体验笔墨的情趣,即使不像所临摹的对象,但只要能表现出山石的基本特征,就应鼓励。
三、小结
观察优秀作品中山石树木的绘画技法,分析尝试临摹,提高自己水平,传承中国画的精髓。
课堂
达标
练习
今天,我们也来学画树木和云、水。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
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和云水范图,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画中、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三、教师演示树木的画法和云、水的画法,指导学生练习。
1、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
(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
(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
能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画家笔下的树和山:
欣赏中国优秀山水画作品,重点展示画家对树与山、云与水的描绘。看画家如何用笔墨塑造形象;如何用线与墨色的变化表现笔墨趣味;如何表现景物的神韵,如松树的傲岸挺拔、柳树的俊秀轻盈、南方山石的秀丽与北方山石的厚重等,并从中体会画家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
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画山的步骤:(1)、勾。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2)、皴。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4)、点。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诊断反馈:
检查人签字:
年月日
文科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总第课时
课题
《寄情山水》
主备人
侯军明
执教者
侯军明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4)、用淡墨补画近处及远处的树叶,整理补充画面。
3、云、水的画法。
云、水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发或勾线法两种表现方式。
四、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需注意几点:
教师发给学生一些自制的小课稿,让学生自由选择临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改变树的形状,再组合等。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技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