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成双梅(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汉语人体词语从出现到发展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发展中也有着巨大的变化。

人类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的认知往往从认识人自身开始的。

人类的认知方法也总是用已知去认识未知的。

人体词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被用于认知、指称其他的事物。

人体词语不断拓展延伸,构造出新的词语,隐喻投射新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现代汉语中的人体词语分析其造词法与构词法及隐喻投射现象。

关键词:人体词语;造词法;构词法;隐喻;投射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Human-body-wordsCheng Shuang-mei(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Abstract:Chinese Human-body-words have been through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have changed greatly since ancient times.Hum an being’s cognitive law is from farness to nearby,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which determine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world from themselves to outside world. People’s cognitive method is always from the known to the unknow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uman-body-words are used to cognize and refer to other things. The continual extension of Human-body-words helps to create new words and the metaphors project new meanings. This thesis analyzes modern Chinese Human-body-words from points of word building, word making and metaphor projection.Keyword:Human-body-words;word building,;word making;metapho;projection引言人体词语是描写和指称人体器官和部位的词语。

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特点及认知解释

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特点及认知解释

第15卷第1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5No1 2009年2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Feb 2009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特点及认知解释周毕吉,李莹(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人体名词是名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它与方位词组合后可以形成“方+X”和“X+方”两种结构,前者既可以指称人体,也可以指处所,后者只能指处所,但二者指处所的方式并不相同。

文章在选取了4组对称的方位词和25个人体名词,考察了其组合规律与特点后发现,在“方+X”的组合中,“左/右+X”在形式和意义上最为对称;而在“X+方”的组合中,“X+上/下”最为对称,另外“上”“前”“里/内/中”相对“下”“后”“外”更容易后附于X。

这些特点,均可从认知的角度进行解释。

关键词: 人体名词;方位词;组合特点;认知解释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9)01−0140−06一、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形式及意义人体名词是名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用来指称人体、人体器官或人体部位。

现代汉语中,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能力很强。

如果我们把人体名词记作“X”(下同),把方位词记作“方”,那么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不仅可以形成“方+X”结构,也可以形成“X+方”结构。

例如:上臂、前胸、臂上、胸前……对于这两种结构的意义,吕叔湘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1994)中有所触及。

吕先生探讨的是名词与方位词“上”“下”“前”“后”的组合意义,他认为“名+方”和“方+名”都可以用来“指处所”。

以名词和“上”的组合为例,他认为“名+上”意义之一是“指物体的顶部或表面”,举例之一是“脸上”,而“上+名”意义之一是“指处所”,举例之一是“上肢”。

由吕先生这里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测,具体到人体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先生应该也认为是“指处所”。

含人体词素的指入各词研究

含人体词素的指入各词研究


… …

轻 的 头 ”或 “ 老的头 ”, “ 老 头 儿 ”一 词 就 是 创 造 出 来 用 且 嘴 也 是 食 物 正 常 进 入 人 体 的 唯 一 通 道 , 这 两 方 面 使 得 汉 来 指 年 老 的人 ; 而 “ 大 肚 子 ” 这 一 词 我 们 可 以指 某 人 的 肚 语 由 “ 嘴 ” 这 一 语 素 构 成 了和 食 物 相 关 联 的 , 指 代 贪 吃 的 子 比较 大 , 也可 以用 “ 大 肚子 ”指 孕 妇 。 三 、 含 人 体 词素 的指 人名 词产 生 的 途 径和 原 因 ( 一 )运 用 “ 转 喻 理 论 ” 分 析 这 类 语 群 产 生 的 途 径 和
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以期揭示这类语言单位的特性 。
关 键 词 :人 体 分类 结构 理据性 色彩 义
一人名词研究》中 ,将现代 汉语 指人名词分为 “ 亲属类 ” “ 社会类 ”和 “ 认知类 ”三种 ,本文所 讨论的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就属于 “ 认知类 ”的指人名词范畴。人体词不仅可 以相互组合用来指代人 ,而且可 以作为语
手 黑 手 、 快 手 、老 手 、 里 手 、 猎 手 、 妙 手 、名 手 、 能 手 、 炮 手 、骑 手 、 旗 手 、 纤 手 、枪
手 、拳 手 、强 手 、三 只 手 、杀 手 、射 手 、神 枪 手 、圣 手 、生 手 、 熟 手 、水 手 、 新 手 、选
手 、一 把 手 、 一把 好 手 、御 手 、驳 手 疤 瘌 眼 、症 拉 I l l i l J b 、症 痢 l l t i l J b 、榜 眼 、二 五 眼 、睁 眼 瞎 、势 利 眼 、死 心 眼 、 实 心 I l l i l J b 、 斜眼 千 里 眼 、直 心 眼 儿 馋 嘴 、 快 嘴 、碎 嘴 、豁 嘴 、婆 婆 嘴 、 吃 口、 活 口 、黄 口小 儿 、两 口儿 、 两 口子 、食 口 直 心 眼 、 实心 眼 、心 肝 、心 腹 、心 尖 儿 骨 干 、 骨血 、骨 肉 、硬/ 软 骨 头 、主 心 骨 耳 目、 软 耳朵 、顺 风 耳 半 熟 脸 儿 、小 白脸 、 小 花脸 飞 毛腿 、泥 腿 臂 膀 、左 膀 右 臂 舌 头 、 大 舌 头 宋 贝疙瘩 、大 腕 儿 、二 奶 、脓 包 、泼 皮 、 国脚 、行 尸 走 肉 、驼 背 、大 肚 子 、娥 眉

含“人”语素称谓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含“人”语素称谓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含“人”语素称谓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作为汉语词汇中最为常用的语素之一,含有“人”字的称谓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频繁,如“教师”、“医生”、“律师”等。

这些词语所指代的职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也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这些称谓词的教学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对社会人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人”字称谓词的教学较为肤浅,更多地停留在词语的简单辨析和记忆上,并未深入探讨这些称谓词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因此,开展对“人”字称谓词教学的研究探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字称谓词的探析,探究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意识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深入了解“人”字称谓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在语言表达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2)研究“人”字称谓词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其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研究内容本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字称谓词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解读其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2)对“人”字称谓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方法。

(3)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实际教学实验,评估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情况。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和探讨“人”字称谓词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式,对教学方法和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实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目标。

2. 研究步骤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

说流行语_X党_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_陈昌来

说流行语_X党_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_陈昌来

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总159期)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陈昌来朱艳霞(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提要近年来网络上涌现了大量的附缀式复合词“X党”,“党”出现了指人的词缀化。

本文首先考察了“X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接着分析了该类词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最后认为“党”类指人语素类词缀化的动因在于框填。

关键词X党指人语素类词缀框填一、引言“标题党、低调党、传说党、吃饭党、贾君鹏党、寂寞党、偷菜党、杯具党”等“X党”式的词语随着流行语录、流行游戏等而风靡网络,甚至出现于正式传媒中。

人们依据词语模(李宇明,1999)“X党”,迅速构造了大量的新词语,“党”已成为一个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的类后缀。

除地名外,名词性“X党”主要分为四类:a.表亲族,如父党、母党;b.表朋辈和朋党,如牛党、李党、奸党;c.表有组织的团体,如致公党、国民党;d.表具有相同爱好或属性的群体,如旱冰党、丝袜党、标题党、酱油党、寂寞党、传说党、偷菜党、杯具党。

“X党”在意义上有联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表示具有相同点(如利益、血缘、信仰、爱好和属性等)的一个群体或者一类人。

本文拟讨论d类的流行语中的“X党”。

二、“X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1.“X党”的语义从词性上看,“X党”是名词性的,表示具有相同爱好或属性的人群。

大部分“X党”意义比较直白,只要理解“X”的意思并套用“X党”格式的意义,就可从字面上理解。

也有部分“X党”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

1)从字面上较容易理解的“X党”a.有的“X党”表示经常做或喜欢做某事的人群,此类“X党”中的“X”多为动词性成分。

例如:(1)对我这种补课党来说,假期其实和平时没啥区别。

①(2)“假唱党”说崔健破坏流行歌坛,实际上恰恰是“假唱党”破坏流行歌坛,从根子上毁灭流行歌坛。

(3)吴淞军港遭遇外籍偷拍党。

“补课党”是经常要补课的学生;“假唱党”则是指乐坛上有过假唱经历或者经常假唱的歌手;“偷拍党”最初指那些经常偷拍明星生活的狗仔队,后泛指所有不经允许而偷拍的人。

人体名称词语的比喻意义

人体名称词语的比喻意义

人体名称词语的比喻意义班级姓名学号头脑——眼光、首领首脑——领袖、领导眉睫——近在眼前眉目——条理、线索、头绪。

耳目——替人打听消息的人。

口腹——比喻饮食。

口齿——口才口舌——比喻劝说、争辩、交涉时候所说的话长舌——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人喉舌——代言人或新闻宣传机关,关键的东西舌头——表示活口咽喉——形势险要的交通通道。

唇齿——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厉害的双方。

唇舌——言辞。

脸面——情面、面子面貌——状况体面——身份、光彩鼻祖——创始人须眉——男子肺腑——内心世界。

腹背——前面和后面腰杆——靠山肝胆——真诚的心、勇气胃口——食量或兴趣,欲望心腹——亲信的人。

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良心,还用来成最亲热、最心爱的人。

心脏——中心或要害部分。

心血——精力心肠——本性心胸——气量脉络——线索、条理骨头——人的品质,气概,品节或气节。

软骨头——贪生怕死者骨干——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中坚力量骨架——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

骨肉——亲人,比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关系。

膀臂、臂膀——得力的助手。

手脚——暗中采取行动手头——个人经济状况手腕——手段,一般用作贬义。

比喻本领或能耐手足——亲兄弟手心——所控制的范围脚跟——比喻立场拳脚——表示功夫腿子——坏人的帮凶、走狗屁股——立场辫子——被别人掌握的把柄和短处毫毛——极少的数量。

人体名词的别致魅力

人体名词的别致魅力

人体名词的别致魅力在英语里,表示人体各部分的名词,如眼、耳、口、鼻、心、手、脚等常用在习惯用语中,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修辞效果。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文,体会人体名词的具体意义。

一、人体名词赋有抽象意义,具有转喻性。

It was surprising that there were so many hungry mouths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有如此多的难民。

Premier Zhu completed the first leg of a five-nation tour .朱总理完成了访问五国旅途中的第一段行程。

Her niece has a sharp tongue . 她侄女说话尖刻。

Will you keep an eye on my suitcase ?请照看一下我的手提箱好吗 ?She has an ear for music. 她有欣赏音乐的能力。

Journalists usually have a nose for news .记者常善于打听消息。

He has a head for figures . 他善于计算。

They live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 他们住在市中心。

Little Tom has a tooth for candy. 小汤姆爱吃糖。

He is four feet six inches . 他身高四尺六寸。

二、人体名词具有拟人的修辞效果。

The wheat is heading up nicely . 小麦长势良好。

His name heads the list . 他是名单上的第一名。

The docks fingers out into the water. 码头伸向水面。

She always eyes him narrowly . 她总是端详着他的一举一动。

A soldier handed her out of a car . 一位战士扶她下了车。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提要人体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存在着丰富的语言现象。

本文立足于丰富的语言材料,以举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其语言现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认为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一方面与语言内部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其中涉及语法化、隐喻、映射等内容;另一方面与人类自身的认知心理有关。

关键词人体词语、语言现象、语言变异、变异原因一、引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于根元在自己的专著《留心各种语言现象》中有一篇名为《有趣的“手”》,在文中,他列出了有关“手”的几个特殊的语言现象,“手”是人体词语中的一个常见词,它在实际的运用中是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人体器官词语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变异现象。

同“手”一样,其他人体词语也存在很多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人体词语指的是词汇中含有人体器官构成的词。

语言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词语来源于人类自身,因此与人类密切相关。

关于人体词语,学术界也做了很多研究,如文雅丽(2004)对人体头部同称器官词,即以“眼”与“目”、“口”与“嘴”、“面”与“脸”、“头”与“首”、“牙”与“齿”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历史来源、义项分布、构词特点、语义语用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描写;李佳(2006)指出人体器官名词分为单义器官名词和复合义器官名词,认为只有单义器官名词有量词用法,并对其进行量词分类和详细阐述。

另外,还有人体词语的语法化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人体词语的比较研究,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本文着重从各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出发,进而归纳出人体词语在使用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及规律。

人体词语的词性都是名词,在单独说的时候就仅仅表示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人体词语则在其本义之外还发生了一些变异。

人体词语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怎样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语言现象有哪些特点?出现这样的语言变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有何语用效果?本文将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语料来源:一是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语料库资源;二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实际用例;三是借鉴一些相关文章的用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研究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这样一类特殊的语群,它们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指代人体的组成部分或某个器官,实际上却是用来指代某类人的。

本文以这类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从分类、该语群产生的途径、结构、理性意义的理据性和色彩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揭示这类语言单位的特性。

标签:人体分类结构理据性色彩义一、引言安志伟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中,将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分为“亲属类”“社会类”和“认知类”三种,本文所讨论的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就属于“认知类”的指人名词范畴。

人体词不仅可以相互组合用来指代人,而且可以作为语素同别的非人体语素组合成词来指代具有某种特性的人群。

二、分类(一)根据不同的人体词划分类别,如下表所示:(二)根据词义的来源分类在这类指人名词中,部分在成词前就是用来指称人的,不存在非指人的过渡阶段,是人们为表达需要而专门创造的。

这部分词从字面看可能是不合现实或者与现实矛盾的,只有用来指人才是合理的;还有一部分有一个先指人体特征的过渡阶段,后随着认知的深入,把这类原来非指人的词直接或经过加工用于指人。

例如“老头儿”这一词,现实中不存在“年轻的头”或“老的头”,“老头儿”一词就是创造出来用来指年老的人;而“大肚子”这一词我们可以指某人的肚子比较大,也可以用“大肚子”指孕妇。

三、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产生的途径和原因(一)运用“转喻理论”分析这类语群产生的途径和原因人们运用思维,结合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某类人群的具体特点去评判和指称一类人,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认知能力的参与。

Lakoff & Johnson指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它允许我们用一个事物指代另一个相关事物。

近几年国内学者徐盛桓(2009)论证了转喻机理的核心是“本体是喻体”。

“本体是喻体”是将本体的外延、内涵的一部分转换为喻体,这好像是将本体的外延、内涵的一部分传输出去,喻体就是从本体传输出的这部分的外延、内涵所选择和认定的,从而使人们获得用喻体对本体做出还原性阐释的认知效果。

人体词中包含很多的器官词,这些器官的具体位置、特点、功能及地位是有差异的,因此器官词结合其他语素,通过部分转喻这一认知方法构成的指人名词正好借助各器官的特点去指代某类社会人群。

例如:1.根据器官的位置转喻人,“头”是人体位置的最上部,因此包含“头”这一语素的指人名词中,很多都是指某群体中地位最高的一类人,像“头目、巨头、工头、匪首、榜首”等;2.根据器官特点转喻人,如“疤瘌眼”一词根据眼睛上有伤疤,转喻“眼睛周围有疤痕的人”;3.根据器官功能转喻人,如“左膀右臂”一词,臂膀是人类正常劳动必须使用的器官,臂膀的功能正是得力的助手需要的,因此“左膀右臂”转喻“得力的助手”;4.根据器官地位转喻人,如“心肝”这一词中“心”“肝”这两个器官分别是人体的“发动机”和“处理器”,地位很重要,因此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心肝”,用于强调孩子地位的重要性。

(二)语言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对产生这类语群所起的作用人类的认识首先从自身开始,因此人体词的产生应该是比较早的。

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在需指称某种特殊的人群时,经过一定相似、相关性的联想将其同已经定义的人体词联系了起来,并把这些人体词作一定的调整,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这类语群使已经产生的语言得到充分运用,既丰富了表达方式,又不至于产生因加大词汇量而导致记忆困难的问题。

“心”在汉语里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词,是一个构词能力极强的语素。

侯玲文认为“心”由“心脏”本义引申出“思维器官”“物体的中心、中央部分”两个意义,它们成为“心”义的主流发展方向和构词高峰集中的义项。

表1中,由“思维器官”这一义项引申出的“直心眼儿”指“心地直爽的人”;“实心眼儿”指“心地诚实的人”。

由“物体的中心、中央部分”这一义项引申出的“心肝”指“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心腹”指“亲信的人”;“心尖儿”指“最喜爱的人”。

这些由核心语素“心”组成的新词表达的意义与人体器官“心”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建立起指代关系,这样做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再看“嘴”这一人体器官词:嘴虽不是人的发音器官,但人类的语言从自身传输到外界,嘴是必经之地,而且嘴也是食物正常进入人体的唯一通道,这两方面使得汉语由“嘴”这一语素构成了和食物相关联的,指代贪吃的人??????????????????????——“馋嘴”;和语言有关系的,指代爱说话而且一说起来没完没了的人——“碎嘴”和指代不加考虑、有话就说或好传闲话的人——“快嘴”。

四、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的结构分析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类:(一)联合式结构——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该类语群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两个人体词素构成的,例如“心肝”是由“心”和“肝”这两个人体词素构成;“手足”是由“手”和“足”这两个人体词素构成。

这类指人名词是一种联合式的结构。

认知语言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相似性,这样的相似性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是相似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大量的比喻性的词。

这类结构就是由两个人体词根据不同的相似类型结合在一起用于指人的。

1.功能相似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有些器官是维系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例如:“耳目”,“耳”有听的功能,“目”有看的功能,是人类最主要的两大感觉器官,是人类获取消息的主要媒介,所以我们把两个器官词放在一起,指“刺探消息的人”。

2.关系相似人类的正常活动需要各人体器官协调配合,单个器官不能孤立运作。

例如“手足”一词,“手”“足”生于一体、血脉相连、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密切关系恰似兄弟姐妹之间同出一脉、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关系,所以我们以“手足”指“兄弟姐妹”。

3.地位相似人体的很多器官地位是不一样的。

例如“心腹”这一个词中“心”和“腹”这两个器官被人们认为是产生并存放思想、感情的地方,“心”和“腹”最了解一个人思想和感情,所以汉语用“心腹”来指“亲信”。

4.位置相似根据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不同位置,人类产生了相似性的联想,用于指代某类群体。

例如汉语“头”和“脑”处于人体的最上端、最高点,因此我们用“首脑、头脑”指集团或部门的最高领导人。

(二)偏正式结构——运用多重认知方式分析该语群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一个或两个有关人体的词素和另一个非人体词素组合而成,这一非人体词素可以是形容词性的,比如“小白脸”“大肚子”“快嘴”等,在人体词素前加了一个形容词进行修饰;可以是动词性的,比如“辩手”“吃口”“包工头”等在人体词素前加上了一个动词或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性的,比如“孩子头”“旗手”、“二奶”“一把手”“左右手”等在人体词素前加了名词、数词、量词、方位词。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两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隐喻”强调源域和目标域间的相似性,“转喻”强调源域和目标域的相关性。

这类偏正式结构的指人名词较上一类加入了别的非人体词素,因此需要借助多重认知方式,即先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凸显人体的一个特点,再通过相关性的转喻去指代具有这类特点的人,因此相比第一类单纯指代某种人,第二类更突出所指人的特点,即第二类指有特点的某类人。

五、理性意义的理据性分析这类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的词义同构词语素义的联系是隐晦的、间接的、不易察觉的,表现为我们不能从词的语素义间的关系轻易把握整个词的词义。

因此这类词的整体意义同它的语素义间有的是一种潜在的理据性。

具有潜在理据性的词义大多属于修辞式派生义。

(一)借代式派生义借代即借彼代此,借用与本来事物或现象相关的特征或部分来指代本来的事物或现象。

借代派生义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借代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借代式派生义的产生是建立在相关性联想的基础上的。

1.特征借代蛾眉,本义为“美人细长而弯的眉毛”,借代派生为“美人”。

直肠子,本义为“直性”,借代派生为“直性的人”。

长舌,本义为“长舌头”,借代派生为“爱传闲话,好搬弄是非的人”。

豁嘴,本义为“唇裂”,借代派生为“唇裂的人”。

2.部分借代整体舌头,本义为“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在口腔底部,根部固定在口腔底下”,借代派生为“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

骨血/骨肉,“骨”本义为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部分,“血”本义为“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肉”本义为“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骨血/骨肉”借代派生为“后代”。

脓包,本义为“身体某部分组织化脓时因脓液积聚而形成的隆起物”,借代派生为“懦弱无能的人”。

(二)夸张式派生义夸张是运用想象故意把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点夸大或缩小,以突出特点,强调意义,加深印象,提高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夸张式派生义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夸张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往往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上的夸张来渲染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群。

刺儿头,通过“头上长满刺儿”这一形象的夸张派生出“遇事刁难别人,不好对付的人”。

大块头,通过对头体积的夸张派生出“胖而结实的人”。

死心眼,通过对器官性状的夸张派生出“固执、倔强的人”。

碎嘴,通过对器官性状的夸张派生出“爱散布谣言、搬弄是非的人”。

(三)委婉式派生义委婉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不好直说的本意。

委婉式派生义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委婉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小白脸儿,字面看指“白皙的脸”,但现实中指“依靠女友或妻子提供经济支持的男性”。

二奶,指“男人除原配夫人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虽无夫妻之名但长期与有妇之夫保持情人关系的女人”。

大舌头,指“不守秘密、喜欢搬弄是非的人”。

大肚子,指“孕妇”。

委婉式派生义不是带有贬义色彩,就是涉及人们不愿意直接说出来的不雅、不洁、不吉或给人带来不快、刺激、尴尬、伤害的话语。

(四)由历史人物或典故派生的意义“千里眼、顺风耳”是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他们分别拥有特异功能:“千里眼”能够看到千里之外的物体,“顺风耳”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中国古代的小说里很早就有他们的形象,而关于他们的来源却无法考证。

到元朝时,一些小说开始以古代的两位人物——师旷和离娄作为他们的来源。

师旷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双目失明;离娄是传说中的人物,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动物身上细毛的毛尖。

现在人们用这两个词指“眼力好、耳朵灵的人”。

“飞毛腿”一词源自古代的邮务系统,古时候交通不便,传递相隔两地的讯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紧急的军事文书,通常在信封一角黏根羽毛,称为“羽檄”。

马匹无法到达的地方,会派出善于跑的人想办法将羽檄送达,这些人被称为“健步”,或“急脚子”或“快行子”。

后来人们就引用这个典故,将那些健步如飞的人称为“飞毛腿”,意思就是说这些人的脚力足可胜任传送羽檄。

六、色彩义色彩义是词义中不可忽视的—种成分,它附加于词的理性义之上,表明说话人的态度、风格特质,同时引发对有关事物形貌的想象。

通常分为感情色彩义、语体色彩义和形象色彩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