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
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4、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5、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如:10253)3(=-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如:23326)4()4(4==6、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7、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n m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如:3334)()()(b a ab ab ab ==÷8、零指数和负指数;10=a ,(ɑ≠0)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p p aa 1=-(p a ,0≠是正整数),即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方等于这个数的p 次方的倒数。
9、科学记数法:如:0.00000721=6-1021.7⨯(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10、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024年八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八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整数与小数1. 整数的定义与性质:自然数、整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整数的比较和运算性质。
2. 小数的定义和性质: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 整数的加减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减法的运算法则等。
4. 小数与整数的加减运算:小数与整数相加减、小数加减法与整数的结合。
5.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的加法性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性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的定义和性质: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运算。
2.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
3. 一元一次方程式:方程的解、方程的变形、方程解的判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两边加(减)上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乘(除)以同一个数。
三、几何图形的认识1. 点、线、面: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
2. 角: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平角、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邻补角、互补角。
3. 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
4. 平行线与垂直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与横线的关系、平行线与竖线的关系、垂直线的判定、垂直线的性质。
四、比例和相似1. 比与比例:比的定义和性质、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运算:比例的四则运算、比例的平方与倒数运算。
3. 相似与全等:相似的概念与性质、相似判定的方法。
4. 三角形的相似: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五、数据的分析与统计1.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2.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搜集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
3. 数据的图表表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4. 概率:试验与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的大小。
六、函数与图像1. 一元一次函数:函数概念、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一元一次函数的图像、函数的线性关系。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阶段,掌握好基础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作除数。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立方根是零。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整式的除法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汇编含说课稿及答案(实用必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汇编含说课稿及答案(实用必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汇编含说课稿及答案,本书主要面向七年级学生,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解释和说明数学概念和理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是有理数。
1.有理数有理数是指能够写成 p/q(p、q 为整数且p ≠ 0)形式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以及零。
注意,π 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可以分为零、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一条带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它们的和为零。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5.有理数比大小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正数永远比负数大,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减去小数大于零,小数减去大数小于零。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果a ≠ 0,则 a 的倒数是1/a。
7.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11.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有一个因式为零,那么积就为零;如果所有因式都不为零,那么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2.有理数除法的法则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零不能做除数,因为这是无意义的。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包括以下两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此外,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
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复习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初中数学-春季班-人教版-初一(学生版) 第2讲 平行线--尖子班

第2讲平行线知识点1 平行公理及推论1.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2.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例1 (2020春•焦作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以及垂线段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解题时注意: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随堂练习】1.(2019春•邱县期末)下列语句: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③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不相交,那么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④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2.(2019春•余姚市期末)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b a,//b cc a,那么//⊥B.如果//a b,a c⊥,那么b cC.如果b a⊥,c ab c⊥,那么//⊥D.如果b a⊥,c a⊥,那么b c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1,∵∠4=∠2,∴a∥b.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2,∵∠4=∠5,∴a∥b.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4+∠1=180°,∴a∥b.2. 重要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注意:条件“同一平面”不能缺少,否则结论不成立.【典例】例1 (2020春•三门峡期末)如图,CE DG∠=︒.试⊥,垂足为C,50ACEBAF∠=︒,140判断CD和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垂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例2 (2020春•渭滨区期末)如图,已知30BCDAB DE.∠=︒,50∠=︒,试说明//B∠=︒,20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随堂练习】1.(2020春•伊通县期末)已知:如图,12180a b.∠+∠=︒,求证://2.(2020秋•官渡区校级月考)如图,点E在直线BH、DC之间,点A为BH上一点,且∠=︒-∠.求证://BH CD.⊥,90ECG HAEAE CE知识点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1,∵a∥b,∴∠4=∠2.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2,∵a∥b,∴∠4=∠5.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a∥b,∴∠4+∠1=180°.【典例】例1 (2020秋•肇州县期末)如图,将一张上、下两边平行(即//)AB CD的纸带沿直线MN 折叠,EF为折痕.(1)试说明12∠=∠;(2)已知240∠的度数.∠=︒,求BEF【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 (2020秋•安徽期中)如图,已知//∠+∠+∠=︒.(请你AB DE,求证:360A ACD D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证明)【方法总结】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随堂练习】1.(2020秋•松北区期末)如图,已知//AB CD ,1:2:31:2:3∠∠∠=,则EBA ∠的度数为 _______.2.(2020秋•永吉县期末)如图,直线12//l l ,点A 在1l 上,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1l ,2l 于B ,C 两点;连接AC ,BC .若55ABC ∠=︒,则1∠的大小为 _________.3.(2020春•荔湾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EF 平分DEB ∠,//AC DE ,//CD EF ,请证明:CD 平分ACB ∠.知识点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叫做“等价于”,即由左边能推出右边,由右边也能推出左边.【典例】例1(2020秋•南岗区期中)已知,AE∥BD,∠A=∠D.(1)如图1,求证:AB∥CD;(2)如图2,作∠BAE的平分线交CD于点F,点G为AB上一点,连接FG,若∠CFG 的平分线交线段AG于点H,求证:∠ECF+2∠AFH=∠E+2∠BHF;(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C,若∠ACE=∠BAC+∠BGM,过点H作HM ⊥FH交FG的延长线于点M,且2∠E﹣3∠AFH=20°,求∠EAF+∠GMH的度数.【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能灵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例2 (2020春•黄陂区期末)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F,锐角∠CDE=α,∠AFC+α=180°.(1)求证:AB∥DE;(2)若G为直线AB(不与点F重合)上一点,∠FDG与∠DGB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①如图2,α=50°,G为FB上一点,请补齐图形并求∠DPG的度数;②直接写出∠DPG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用含α的式子表示).【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随堂练习】1.(2020春•宜春期末)如图,已知点E在直线DC上,射线EF平分∠AED,过E点作EB ⊥EF,G为射线EC上一点,连结BG,且∠EBG+∠BEG=90°.(1)求证:∠DEF=∠EBG;(2)若∠EBG=∠A,试判断AB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020春•丹东期末)(1)如图1,已知射线BC,MA⊥BC,DF⊥BC,垂足分别为E和F,若∠BAM+∠D=180°,请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连接DE,直接写出∠BAE,∠EDC,∠AED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2,AB∥CD,EF∥CG,若∠A=32°,∠E=60°,请求出∠C的度数.知识点5 命题、定理、证明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2.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3. 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判断一个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典例】例1(2020春•博兴县期末)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DC EF,③CD平AC DE,②//分BCA∠.∠,④EF平分BED(1)若CD 平分BCA ∠,//AC DE ,//DC EF ,求证:EF 平分BED ∠.(2)除(1)外,请再选择四个条件中的三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再给予证明.【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0春•邳州市期末) (1) 完成下面的推理说明:已知: 如图,//BE CF ,BE 、CF 分别平分ABC ∠和BCD ∠. 求证://AB CD .证明:BE 、CF 分别平分ABC ∠和BCD ∠(已 知) ,112∴∠=∠ ABC ,122∠=∠ ( ).//(BE CF ), 12(∴∠=∠ ). ∴11(22ABC BCD ∠=∠ ). ABC BCD ∴∠=∠(等 式的性质) .//(AB CD ∴ ).(2) 说出 (1) 的推理中运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 解题时注意: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 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 关系 . 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 事项推出的事项 .【随堂练习】1.(2020秋•肃州区期末)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B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 .同角的余角相等D .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本身2.(2020春•泰州期末)如图,①//AB CD ,②BE 平分ABD ∠,③1290∠+∠=︒,④DE 平分BDC ∠.(1)请以其中三个为条件,第四个为结论,写出一个命题;(2)判断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并说明理由.综合运用1.(2020秋•叙州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①12∠=∠,②34180∠+∠=︒,③56180∠+∠=︒,④23∠=∠,⑤723∠=∠+∠,⑥741180∠+∠-∠=︒中能判断直线//a b 的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2020春•下城区期末)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 DF 的是( )A .1A ∠=∠B .3A ∠=∠C .14∠=∠D .2180A ∠+∠=︒3.(2019春•桂平市期末)如图,//AB DC ,//ED BC ,//AE BD ,那么图中和ABD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D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2020春•定远县期末)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13∠=∠;②如果230∠=︒,则有//AC DE ;③如果230∠=︒,则有//BC AD ;④如果230∠=︒,必有4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5.(2020春•商河县期末)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 EF ,12∠=∠,求证:3ACB ∠=∠.证明://CD EF ,2D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DCB ∴∠=∠.//GD CB ∴ .3ACB ∴∠=∠ .6.(2020春•青龙县期末)已知:如图,12∠=∠,3E ∠=∠.求证://AD BE .7.(2020春•凉山州期末)如图,已知∠1、∠2互为补角,且∠3=∠B.(1)求证:∠AFE=∠C;(2)若CE平分∠ACB,且∠1=85°,∠3=50°,求∠AFE的度数.。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例题精讲】专题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与三线八角例题1:∠A的余角与∠A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是()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活学活用1】如图2-79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B.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活学活用2】如图2-8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和∠5是同位角B.∠4和∠5是同旁内角C.∠2和∠4是对顶角D.∠1和∠2是同位角【活学活用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对顶角B.互余C.互补D相等例题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活学活用4】如图,∠AOC +∠DOE +∠BOF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 ∥AB.1 2A BCDF E G【活学活用】1、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 .9对B .16对 C.18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3、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4、如图2—101,若要能使AB ∥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ABCDOE F5、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相交 D .没有确定关系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110,ABC ACB 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 . 2、如图,AB //CD ,BC //DE ,则∠B+∠D = .3、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则∠AOC 的度数是 .4、 如图,175,2120,375∠=∠=∠=,则4∠= .13 425、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则2∠=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