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

个新奇的装置,把以前憋在肚子里的火气和不满都抛
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了。
并开始给儿子经济资助,让他一心搞实验。马可尼初
次告捷后,信心增强了。他大量收集资料和文章,不
管这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气的,只要对
他有用,有所启发的文章,他都耐心阅读,仔细分析。
他把各家的缺点分析清楚,把各人的长处集合起来,
• 19世纪发明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使通信 摆脱了依赖导线的方式,是通信技术上 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 重要成就。
6
广播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865-1928年)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在 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
• 战后广播进入全盛阶段,成了现代新闻 传播的主要媒介。除了新闻节目以外, 出现了评论、教育和服务性节目等,其 作用日益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18
2、发展成熟时期(1930-1970年)
美国广播从为商业服务转向更多地为政治服务。美国第 32届总统罗斯福1933年通过无线电广播所作的四次“炉边谈 话”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四次广播讲话(3月12日,5月7日, 7月24日和10月22日)成了美国政治史上重要事件和广播史 上的里程碑。
27
二、电视的诞生
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 正规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
1930年,英国BBC电视设备作试验广播。播出多幕电视剧《花言 巧语的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1937年 ,美国实验电视台增加到17座,苏联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电台开始试验电视广播。
拯救金融:第一次“炉边谈话”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广播电视概第一章

广播电视概第一章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基本原理
一、无线电波分类及应用
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如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在 水面传播的水波以及在地壳中传播的地震波等,它们 都是由振源发出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这些波 统称为机械波。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都 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这些波叫做 电磁波。
1902 澳 大 利 亚 分 提出彩色图像传送原理 伯兰克
1906 美 国 德 法 雷 发明三极管 斯特 美国 范斯顿 在圣诞夜做了世界首次实验广播
1920 美国
世界第一座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KDKA 电台在匹兹堡开播
1923 美国 左瑞金 1926 英国 贝尔德
发明光电管
利用电视扫描盘,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并与 1 月 26 日在伦敦做公开展示
电话的恐惧.JPG 电视的预言1879.JPG 电视的预言1882.JPG 马可尼.JPG 贝尔德及其电视.JPG
一、广播事业的早期实践
早期电台都是实验性的,缺乏财力支持,一战打断了 实验中的广播事业。1909年,赫洛德开始播出有预定节 目的广播电台。
第一批电台出现,1920年,康拉德(匹茨堡西屋公司工 程师)开办了业务电台,用唱片取代广播讲话,得到 听众认可。11月2日,康拉德在西屋公司支持下,在匹 茨堡创办可KDKA电台,广播事业开端。不久RCA(无 线电公司,由GE投资建立)也开发了无线电音乐盒, 在新泽西创办了电台。GE在纽约州开办了电台。ATT 在纽约市开办了电台。1922年初,有28家电台,半年后 有378家,年底570家,20年代末,半数美国家庭有收音 机。
应用:长波:远程无线电。
中波:通信与导航。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一、广播电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 代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段, • 以声音,画面为 传播符号, • 对新近或正在发 生、发现的事实 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 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2、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 • 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 业经验。 •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 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 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 生。 •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语言风格:
李咏:猖狂 崔永元:平和、幽默 刘仪伟:老百姓的憨厚 张越:亲和力与文化底蕴
追求主持个性化的误区: 1、盲目追求个性化,忽视了 节目的内涵塑造 2、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不 相配 怎样保持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1、与时俱进的形象包装 2、注重学习 3、个性发展与节目风格相统 一
二、记者
(一)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体制就是指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 • 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公共服务,私营商业,公 有国营。 • 私营商业制 • 以营利为目的,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迎 合低级趣味,以赢得广告收入。 • 以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为例,NBC大卫.萨尔诺夫,CBS威廉.佩 利,ABC爱德华.诺贝尔,FOX默多克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授课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和发展教学目的:1、使学生们了解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重点、难点:1、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方法:运用对比、案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广播的诞生:一、电磁学理论1、迈克尔?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2、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年到1864年,麦克斯韦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是相同的,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石。

3、海因里希?赫兹1886年到1889年间,赫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电流可以通过电波载空中传递,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正确性。

二、无线电通讯技术1、古格列莫?马可尼1990年,马可尼试验成功了再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之间横跨1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2、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1889年,开始重复赫兹的实验,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使无线电进入千家万户。

三、无线电传声实验1、雷金纳德?费森登1900年提出: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2、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级真空电子管,不仅可以用来检测无线电波,还可以增强和生成无线电波。

四、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191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成立。

五、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KDKA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

电视的诞生:一、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在测定电缆性能时发现了硒,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成为可能。

二、机械电视21、世界上第一个机械电视扫描装置:尼普科夫盘2、贝尔德与机械电视系统三、电子电视法恩斯沃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放大管、阴极射线管、电子扫描管等。

四、杜蒙:让电视机进入家庭1937年,杜蒙开始批量制造电视接收机,并成功推向市场。

广播电视概论PPT

广播电视概论PPT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的定义:---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PAL制(也称帕尔制)–SECAM制(也称赛康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1980 年代中期)(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史前史 产生与技术发展 广播电视新媒体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本章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点
1 人类早期沟通的媒介类别。
2 历史上的图像传播形式及其发展。
3 历史上的声音媒介及传播方式。
4 电及电通信的发明过程。
5 视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
6 听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
第9 页
在广播电视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媒介发明历史,而且广播电视并非人类最早的音视频媒介。
(二)铺设海底电缆:1851年 (三)发明无线电通信:1895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 14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三 视觉设备发明
第 15 页
(一)照相机 :曝光时间 14小时——30min——20min (二)传真机: “telefacsimile”,意为“远程复印机”。它发明于1843年。 (三)电影: 1888年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 “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电影视镜”看片机——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 巴黎卡 布 “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这一天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发信者:广播电视台 传播方式:是用电信号传播声音、图像节目 收信者:必须具备接收工具。
绪论
思考题
1、 什么叫信息? 2、 什么是符号? 3、 传播、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信息与人是什么关系? 5、 广播的定义是什么?
第8 页
第一编
认识广播电视媒介
在这一编中,我们要通过了解广播电视技术发明的历史、相关基础的技术原理以及为媒体带来的影响, 从最基本的层面认识广播电视媒介。
第1 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广播电视系列 周小普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绪论
绪论
01 基础概念
02 人是信息动物
4
1 厘清有关信息与传播的一系列基础概念。 2 了解信息与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3 掌握广播的定义。
03 广播的定义
01 基础概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四 听觉设备发明
第 17 页
(一)电话:格雷厄姆·贝尔 1876
19世纪80年代始,美国和欧洲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利用电话的有线广播形式。
(二)留声机: 1857年,斯科特 声波振记器 1877年,爱迪生 《玛丽有只小羊》:“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像雪一样白。” 这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二 历史上的图像传播
(一)原始的图画及光传播:图画,烽火 (二)我国古时对光影的认识与应用:小孔成像 灯影戏 (三)国外早期的图像研究应用:暗箱(camera obscura),幻灯机,旗语
第 11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一节 人类早期媒介
三 原始声音媒介
(一)器材发声:手鼓、战鼓、钟声、锣声及其他打击乐器 号、管等吹奏乐器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一节 人类早期媒介
一 早期的重要媒介
(一)通过视听的人际沟通是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
(二)语言的形成和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三)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四)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 (五)新闻媒介诞生,发明印刷机
第 10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一节 人类早期媒介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三 视觉设备发明 无声、黑白——有声——彩色
第 16 页
电影技术的出现将静态的摄影技术升格为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实录技术,第一次使人们有可能保留下 历史活动的真实影像,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形象生动的艺术活动手段。
(三)电动力学产生:奥斯特 (H .C .Oersted,1777—1851) 电磁作用 (四)无线电的发明(第三次革命):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
第 13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二 电气通信
(一)发明有线电报:高斯,库克, 莫尔斯(S. F. B. Morse,1791—1872) 莫尔斯电讯机(电磁式电报机),莫尔斯电码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四 听觉设备发明
从此,录下的声音可以长期保存并进行复制,一个全新的行业发展起来。 这一发明首先把音乐带进了家庭。
(二)语言传播:有了语言,就有了原始的“广播” 传报员,游吟乐师,“观政听谣”
第 12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一 电的发明
(一)发现静电:2000多年前 中国:磁针 国外: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二)发现电流(里程碑):伽伐尼(L. Galvani,1737—1798) 伏特 (A .Volta,1745—1827)
绪论
信息 符号
传播 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媒介
绪论
02 人是信息动物
信息是人的基本需求:
1 人只有在同外界进行连续信息交往的条件下,才能 正常思考、生活。
2 人知道得越多,就越希望了解似乎是平时实际必需 范围以外的信息。
人 力求获得信息并不是历史所决定的, 而是取决于生存的本能,基于更深的生物学水平。
03 广播的定义
绪论
属+种差
已有定义:(动词属概念)
1 “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统称广
播。”
——《辞海》
2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无线电波,播送节目。有线广播播送节目也叫广
播。”
——《古今汉语实用辞典》
……
broadcasting,send out、scatter、transmit
绪论
03 广播的定义
名词属概念 “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 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它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从传播信号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
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现在还可加上新的传播技术:网络广播与数字广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