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如:?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
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季的焕
然活力,再频频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神韵和境界的美好。
3、培育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感情。
【教课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全部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
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相互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相互沟通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⑴ 剖析字形,掌握规律。
⑵ 师范写“枝”“刘”,提示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⑶ 描红、临写,评出优异。
二、朗诵感悟
1、《赠刘景文》。
2、整体感知:
第1页/共2页
1 / 2
⑴ 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⑵ 同桌之间听读。
⑶ 小组合作沟通,经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
些不理解之处?
三、启迪想象,感情朗诵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谈谈自己“听诗”的感觉。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境界美,感觉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用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
个个人朗诵。
第2页/共2页
2 / 2。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2021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基础性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适用学生:CD层
教
学
重
难
点
重难点
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处理策略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教学空间形式
小组教学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共案设计人员:
个案补充
(体现分层、小组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图片)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风景名胜引入课题,并且欣赏庐山风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设计意图】:读书是为写作打基础,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
七、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板
书
设
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教
后
反
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互助学习的能力。
4、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研讨感悟诗意,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解诗题、知诗人。
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画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明白得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画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伙儿还记得《春晓》吗?
2、事实上,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伙儿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判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查字典,明白得“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如何样读。
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关键1.会认lo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须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赠残4.指导写字。
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2)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3)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橙黄橘绿。
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1)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快乐,幸福、丰收)(2)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喜爱、快乐)(3)齐读诗歌。
注童重读以下词语: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6.背诵诗歌。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
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课时目标】1、认识前面6个生字。
会写“古、声、多、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晓》,背诵《春晓》。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3个字。
二、学习《春晓》出示整首诗。
1、读通: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2、理解感悟: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①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②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学具
课件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送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预习
要求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来自乡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复备
一、旧引新,激趣导入
1、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引导学生回忆苏轼的《赠刘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静夜思》)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双石镇双石小学备课案
年级三学科语文第三单元
备课人:谢春萍执教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总顺序号:
课题
9、古诗两首
需课时数
2
第1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1、认识并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并能体会作者的心情。
3、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把握字音。
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请同学说一说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诗。
学生各种形式自由朗读古诗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4、听课文朗读。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5、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