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我的家乡——株洲旅游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阳山风景名胜区
古南岳
云阳山风景区位于茶陵县县城北部,总面 积8688.48公顷,其自然景观秀丽神奇, 神农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氛围异常浓厚,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处难得的集生态 旅游、避暑度假、朝圣祭奠于一体的综合 性城市森林公园。
16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炎陵红军 标语博物馆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中国第一个红 色县级政权,2004年底被国家旅游
功创4 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株洲景点
景点篇章
古韵株洲 生态株洲 红色株洲 欢乐株洲 5
景点篇章 特色株洲
古韵株洲 生态株洲 红色株洲 欢乐株洲
古韵株洲
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中华民族古老文明而在这里孕育、发 展、辉煌。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始作耒耜、 教人耕种,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根” 定格在五千年前的“茶乡之民鹿原陂上”。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款的 炎帝陵,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现在成为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景区。
我的家乡——株洲
【目录页】
1 株洲简介 2 株洲地图 3 景点介绍
2
株洲简介
株洲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江南湘江下游。株洲 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株洲也是一座自然风光名城。“天下第一 洞”桃源洞古木参天,与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区连成一体,是旅 游观光、疗养避暑的佳境。
株洲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北望武汉、南瞰广州,东接赣、浙、沪,西临云、贵、川,是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角。
株洲市现辖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和城市四区以及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368万人,其中市区68万人。
株洲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里黔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新扩建的株洲北站,是全国最大货运编组站,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北京至广州的107国道、上海至昆明的320国道和北京至珠海的高速公路均经过株洲。
航空距长沙黄花机场60公里,从株洲到黄花机场已全部由高速公路连通。
四季通航的湘江绕城而过,千吨级轮船经洞庭湖可直通长江。
株洲工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全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在中型企业60家,跻身全国500强之列的企业5家,国家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0家。
不少企业和产品享誉中外,素有电力机车的摇篮、有色金属冶炼之乡、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化工基地、陶瓷烟花鞭炮生产基地之称。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株洲已形成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的江南工业重镇。
发达的工业吸引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40余个,科技人员8万多人,居全国同等规模城市前列,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智力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获得各类各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600多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已达45%以上。
市内有大专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各部门、各企业办的职大、夜大和中专、技校49所,为株洲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
株洲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现日供水能力达115吨,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位。
全市生活煤气入户率达65%电力供应充足,市内建有4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一座,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第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正在全力筹建之中。
1802-湖南省株洲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株洲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株洲政府门户网站编稿时间:2011-06-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株洲市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全市普查登记对象[2]的支持配合下,通过3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855609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8182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3789人,增长7.64 %。
年平均增长率为0.74 %。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063772户,家庭户人口为35940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相比,减少0.0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69100人,占51.07%;女性人口为1886509人,占48.9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2下降为104.3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83527人,占15.13%;15-64岁人口为2908657人,占7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63425人,占9.43%。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06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263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075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434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株洲市发展调查报告

株洲市发展调查报告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州。
三国时东吴设置的建宁县治。
光绪《湘潭县志》引潭云《湘潭古城考》:“据《水经注》建宁有新旧二城:旧城在槠州,吴所立:其新城则朱亭、淦田间有古城基地是也。
”隋省建宁县入湘潭县。
以后至民间均为湘潭县辖镇。
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株洲也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坡,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炎帝陵名。
炎帝陵被称为“神州第一陵”,是普天下中华儿女寻根谒祖的圣地。
而“天下第一洞”桃园洞古木参天,与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区连成一体,是旅游观光、疗养避暑的佳境。
1997年落成的炎帝广场气势恢宏,号称当时亚洲第二大广场,成为株洲的标志和株洲人民休闲的最佳场所。
株洲的总面积为1127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535平方千米,总人口376.9万,其中市区79.3万,非农业人口109.8万。
快速环道内城市建成区面积为98平方千米,人口与建成区面积已经基本符合"双百城市"要求。
株洲投资环境良好。
近年来相继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近10多项光荣称号。
株洲既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业体系。
有上市公司8家。
世界五百强中,已经有9个在株洲投资了10个项目,如日本雅马哈、加拿大普惠、德国西门子、美国ABC、日本三菱,法国家乐福荷兰分公司,等等。
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50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相继在这里诞生。
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

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因湘江纵贯全境而得名。
湖南省东邻江西省,西连贵州省,南接广东省,北毗湖北省,是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行政区划上,湖南省共辖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
这些地级行政区又下辖9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4个县和3个自治县。
此外,湖南省还设有34个街道办事处、166个镇、93个乡和2个民族乡,负责基层治理。
这些地级行政区中,省会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除长沙外,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郴州、永州、怀化、常德、益阳、邵阳、娄底、张家界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
总体来说,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也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这种调整和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湖南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湖南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湖南省行政区划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这个充满活力的省份,其行政区划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体现了湖南独特的地域特点,也反映了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设立了长沙、衡山、桂阳、零陵等郡。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郡县逐渐演变,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至清朝,湖南省已基本形成今天的行政区划格局。
现代湖南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邵阳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这些地区根据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因素被划分为不同的市、县和区。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反映了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许多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其次,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湖南省的行政区划也充分考虑了民族分布和地方特色,如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体现了湖南多元文化的特点。
株洲历年发展情况汇报

株洲历年发展情况汇报株洲,是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湘江中游,素有“湘资之乡”、“湘军之乡”、“铜都”、“破坏者之乡”、“中华石材之都”、“中国马铃薯之乡”等美誉。
株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株洲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但现代株洲的发展始于195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株洲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对株洲历年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株洲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株洲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目前,株洲市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同时,株洲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株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株洲市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株洲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株洲市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株洲市还大力发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再次,株洲市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株洲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株洲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为青少年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株洲市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助力人才培养和社会教育发展。
最后,株洲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株洲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株洲高新区简介

株洲高新区简介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株洲市湘江西岸,成立于1992年5月,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株洲高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前移”的发展理念,依托株洲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开放强区、环境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株洲高新区建成面积已达33平方公里,拥有“两环两道”和“七纵四横”的城区道路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稳定通达,以栗雨中央商务区、湘水湾、神农城为代表的商务、教育、休闲、生活等配套日臻完善。
区内拥有工业企业3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形成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又培育了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
2011年,株洲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18亿元,成为全省继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千亿产业园”。
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株洲基本情况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
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三老一新”城市。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
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要看很多条件。
人文历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基本情况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
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三老一新”城市。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
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
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要看很多条件。
人文历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1、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称。
目前,株洲基本构建了以京广、沪昆两条高速铁路,京港澳、岳深和沪昆三条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对外交通网络,高铁的开通,到北京只要6个小时,到深圳仅需3个小时。
同时,千吨级船舶可经湘江入长江达上海。
从市区到黄花机场飞抵深圳,行程不到2个小时。
便捷畅通的交通,使株洲这座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城市可以很快地融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经济圈。
到株洲投资创业,能让企业的物流成本更加低廉。
2、有基础坚实的工业优势。
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100多个“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制基地、电动汽车研制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3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达40家。
德国西门子、美国ABC、日本三菱、法国家乐福和中航工业、中国五矿等已落户株洲创业。
3、有引领发展的人才优势。
株洲先后8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5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等院校7所、企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株洲是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职业教育基地,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48所。
正在建设的职业教育大学城每年可输送毕业生近10万人,可承接15万人“订单式”培训,能够满足企业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需求。
4、有让人心动的市场和成本优势。
株洲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连通南北,贯穿东西,有广阔的腹地市场,特别是中部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产品销售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
同时,株洲的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平均使用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电价格为0.59—0.81元/千瓦时,工业用水2.35元/吨,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为1020元,与沿海地区相比,低30%左右。
5、有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
株洲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地,是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区域,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重要城市,是国家推进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国家对东中西部的支持政策在株洲全面汇聚,这是一个难得的政策洼地。
6、有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
株洲是一块宜居宜业的宝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5%,城区绿化率达到50%,境内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14万个以上,有“亚洲第一天然氧吧”之称。
拥有云阳山、酒仙湖、方特欢乐世界、神农城等6个国家4A 级景区。
目前,已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荣获全国综治工作四连冠,被评为”湖南省最干净城市”。
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今日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株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二、今日的株洲,将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发展机会
今日的株洲发展,又一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在奋力打造株洲发展的升级版。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株洲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蕴藏着宝贵的投资机会。
1、我们将立足产业大转型、城乡大变样、民生大改善,全力推进一批重大的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改善项目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2、我们将立足工业园区大建设,加快推进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一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七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产业新区和工业新城。
3、我们将立足传统产业的大升级,在具有明显优势的轨道交通、航空产业、汽车产业、服饰产业、陶瓷产业,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和一个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4、我们将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大力打造一城一基地一产业。
即:打造新能源示范城,打造中部地区现代中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和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是深圳的强项,合作前景尤其广阔。
5、我们将立足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全力打造辐射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城,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城市综合体、重点商业圈和文化精品项目,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为株洲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6、我们将立足旅游产业大升级,发挥资源优势,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工业牌,推进旅游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变,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7、我们将立足现代农业大推进,根据我市农业的特殊禀赋,大力提升沿106国道发展走廊,用力打造近郊都市农业圈、中郊特色农业圈和远郊生态农业圈,全力做强新农村建设8个示范片区。
三、今日的株洲,正在打造让人舒心的投资环境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
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擦亮“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的名片,全力打造让广大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
1、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本届政府履新以来,我们提出打造“效能政府”的执政理念。
对于在株洲发展的企业,实行“两减一提”:一是“减政”,减少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和投资审批事项, 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能简化的一律简化、需下放的一律下放;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与周边地市相比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效率最高。
二是“减负”,落实好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减少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
在园区施行“零收费”政策,除国家、省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园区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
三
是“提效”,即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能,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解决,立刻办;对因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置,马上办;对出台的企业帮扶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快速办。
2、着力强化要素保障。
用地方面,我们正在集中全市力量,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努力做到用好存量、盘活增量,切实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融资方面,我们正在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为客商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
电力方面,目前我市拥有一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大型电厂,同时正在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并即将建成发电,这不仅保障了当前的电力供应,未来大规模用电需求也有了强力支撑。
用工方面,强大的职业教育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3、着力提供政策支持。
对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服务、特殊政策、特殊奖励。
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第三产业重大项目,其规费及用地实行“一事一议”特定政策扶持。
对其他有影响力的项目,我们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