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合集下载

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发病原因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

炎症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5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

诊断鉴别疾病诊断一、临床表现1.初起有发烧、恶寒、头痛、咽干等。

2.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

二、疾病类型1.急性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成粘液脓性痰。

2.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

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

症,状在夏季较轻,冬季易出现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

反复发作者,体质多瘦弱。

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三、辅助检查1.早期呼吸音可变粗,双侧可听到水泡音。

2.X线检查:急性者可无特殊发现。

慢性者可有相应慢性炎症改变。

鉴别诊断(一)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

(二)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三)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

(四)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治疗
• • • • 氧疗 平喘 抗感染 其他:呼吸道畅通,维持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并发症 。
预防
• 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
谢谢!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根据患儿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 查可诊断。 • 鉴别诊断: 婴幼儿哮喘 原发性肺结核 其它疾病:百日咳、支气管异物吸 入等
辅助检查
(一)外周血检查 (二)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抗原抗体 (三)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见肺纹理增强, 透过度减低,以后双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 小不等点状或小片絮状影,或融合成片状阴 影。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理改变
毛细支气管炎时 小气道被阻塞
正常小气道
临床表现
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在6月内首 发 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突出表现 下呼吸道梗阻症状 严重者常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 口唇紫绀 全身中毒症状轻,伴或不伴发热 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后的48-72小时, 病程1-2周
发病机制
• 病毒对气道的直接损伤 • 感染所致的免疫损害:诱导可溶性因 子的释放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扩大 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 宿主因素
病理
• 病变损害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引起管壁 水肿、增厚,管壁及管周淋巴细胞侵润, 纤毛柱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气管腺体 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分泌物排出困难, 与坏死脱落的细胞及炎症细胞形成痰栓, 导致毛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可见鼻扇和三凹征 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重症100次/ 分 心率增快,150-200次/分 肺部听诊哮鸣音及湿啰音,叩诊过清 音
辅助检查
• X线检查可见全肺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可显现支气管 周围炎症象,或有肺纹理增粗。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 正常范围,病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 分析检查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在呼吸道病毒中合并非典型细菌感染后,可能会导致儿童急性细支 气管炎的病情加重。
CT是感染的母亲在分娩的时候传播给婴儿的,感染后的婴儿会表现 出结膜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因此,对于6个月以内的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婴儿,在没有找到 其他病原的情况下,不能排除有CT的感染。
Pientong C,et al.Atypical bacterial pathogen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bronchiolitis in northeast Thailand.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1
Percent
100 80 60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Days of symptoms
Swingler et al.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0;154(10):997-1000.
临床过程
Severity
0
5
10
15
20
25
0
5
PEDIATRICS ,2014, 134, (5):e1474-1501.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ization with RSV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 2006;118(4):1774-93
Chest x-ray should not be performed in infants with typical acute bronchiolitis.

毛细支气管炎诊疗常规

毛细支气管炎诊疗常规

毛细支气管炎诊疗常规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所致的小婴儿特殊类型的肺炎,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致病。

此类肺炎病变常累及肺泡及肺泡间壁,临床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也有称之为喘憋性肺炎。

【诊断要点】
1.好发年龄:<2岁尤其<6个月多见;
2.流行特点:易在冬春季流行;
3.病变特点: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及粘膜水肿为主;
4.全身表现:较轻、体温不高,亦有心肌炎、心衰;
5.呼吸系统表现:咳嗽、喘憋、气急、呼气延长、哮鸣音及湿罗音。

6.胸片:间质炎、小点片状影、肺气肿;
7.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高;
8.确诊:病毒分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处理要点】
1.氧疗所有本病患儿均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儿可采取不同方式吸氧。

2.控制喘憋
1)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2)糖皮质激素如琥珀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泼的松龙1-2mg/kg,数小时内静脉滴入。

3.抗病原体药物治疗病毒唑静滴或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肌注;若为支原体感染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5天。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 引言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阶段,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的多样性,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本文将介绍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准确性。

2.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几项标准:2.1 年龄要求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阶段,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病例年龄一般应小于3岁。

2.2 临床症状毛细支气管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呼吸道感染既往史,如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喘息等;•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夜间和清晨;•喘息音,在呼气期明显增强,可观察到胸腹部呼吸运动协调;•咳嗽,常伴有痰咳出。

2.3 肺部体征体格检查中,可以观察到以下肺部体征:•呼气相延长,呼气韵律不规则;•呼气作业困难,需用肌肉力量尽力呼气;•喘息音,为哮鸣样音,呼气末期才出现,可闻及两肺。

2.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象检查,可以观察到白细胞增高;•血气分析,可检测到低氧血症,动脉血气pH值下降。

2.5 影像学检查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

在胸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以下特征:•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支气管壁增厚;•毛细支气管扩张。

3.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诊断标准时,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具有多样性,有的病例症状较轻,有的病例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和综合判断。

4. 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准确诊断对于合理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年龄要求、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希望能对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准确性。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四、临床表现
• 由于喘憋,PaO2降低, PaCO2升高, SaO2降低而致呼吸衰竭。本病高峰期在呼 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小时,病程一般约为 1周至2周。
五、辅助检查
•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咽 拭子可检出呼吸道病毒。血气分析可了解 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 • 2、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肺气肿或肺不张, 也可以见到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 个别病例有肺泡炎症,出现小点状阴影。
(五)其他
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 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
八、护理
• 毛细支气管炎的特点为婴幼儿气管、支气 管的解剖生理比较狭窄,病毒感染后,因 粘液潴留,粘膜肿胀,支气管痉挛,造成 呼吸道梗阻,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 护理中的关键。
• 1.病室要求:室内环境要安静、整洁,严 格呼吸道隔离,室温保持在18-20℃;相对 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室内换气忌对 流风。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 1、婴幼儿哮喘 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 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若三次以上, 则应考虑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 • 2、粟粒性肺结核 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 一般听不到罗音,可有结核中毒症状,结 核菌素试验阳性,结合X线改变可鉴别。 • 3、其他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性 支气管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异物 吸入等均可发生哮喘。
(三)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静脉 滴注或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肌 注,但其疗效均不肯定。怀疑支原体感染 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 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四)生物制品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 续3—5天,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排 毒量和缩短排毒期限。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1.风寒闭肺症状:
发热无汗,喘憋气急,口不渴,痰少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
感风寒之邪,肺气为风寒所束,肺气壅遏不宣,故喘憋气急。


寒之邪与正气相争,则发热无汗。

苔薄白,疾少色白均为寒痰阻于肺
络之象。

浮紧脉为风寒之脉象。

2.风热闹肺症状:
发热恶风,咳嗽喘憋,痰少色黄,咽红烦渴,面色苍白,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感风热之邪,邪阻肺络,肺气郁闭,故咳嗽喘憋。

风热之邪与正
气相争,则发热恶风。

风邪郁而化热,烁津为痰,故痰少色黄。

邪热
伤阴测可见烦渴。

咽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感风热之象。

3.痰火郁肺症状:
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喉间痰鸣,喘憋明显,气急鼻煽,唇周青紫,呼吸肋凹,或见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滑数。

征候分析:
风邪与痰火互结,郁闭于肺,肺气不降,痰随气升,故喘憋明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

邪正相争,痰火内盛测发热口渴,精神烦躁。

气滞则血瘀,肺气痹阻,气血瘀滞,故唇周青紫。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痹阻则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细滑数,均为痰火郁肺之象。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病理: 病理:
病变损害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 病变损害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引起管壁水 毛细支气管 增厚,管壁及管周淋巴细胞侵润, 肿、增厚,管壁及管周淋巴细胞侵润,纤毛 柱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气管腺体增生, 柱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气管腺体增生, 黏液分泌增多,分泌物排出困难, 黏液分泌增多,分泌物排出困难,与坏死脱 落的细胞及炎症细胞形成痰栓, 落的细胞及炎症细胞形成痰栓,导致毛细支 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因通气障碍、 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因通气障碍、肺泡弥 散功能障碍及肺内分流,导致不同程度的缺 散功能障碍及肺内分流,导致不同程度的缺 氧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肾上腺素:0.01ml/kg·次,每4h一次,皮 下注射。雾化:<1岁者予0.5mg/次, 1—2岁者予1mg/次,加生理盐水2— 3mL,6—8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人,2 次/d,用药4—6d。 10%硫酸镁:0.1ml/kg ,静滴
(五)病原学治疗
病毒唑或利巴韦林:对RSV有抑制作用, 可用10mg/kg·d静脉滴注,或10~ 15mg/kg·d雾化吸入,每日2次,5~7天 为一疗程。 干扰素:每次20万~100万U,qd,连续 肌注6次,对缩短病程有明显效果。 双黄连:对RSV有抑制作用RSV的作用, 60mg/kg,配制成1.2%浓度的溶液,每 日1次,连用1周
(二)实验室检查
周围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属正常。病毒分 离可阳性。病情较重的小婴儿(约占 1/10)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三)X射线表现 射线表现
胸部X射线检查可见双肺有不同程度的肺 气肿,支气管周围炎或肺纹理增粗,部 分患儿可有散在的点状或条索状实质性 阴影。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毛细支气管是一种病毒性肺炎,主要由 RSV、腺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2岁以 内起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急性发 病,突然发作性喘憋为本病的特点。发 病前先有感冒,发作时烦躁不安,呼吸、 心率增快,有鼻翼煽动、三凹征,发绀 明显。可有高热,但多在38℃ 以下或不 发热。双肺听诊有广泛哮喘音,不喘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毛细支气管炎,既往国内曾称为喘憋性肺炎,该病多见 2 岁以下婴幼儿,尤其常见于2~6 月龄小婴儿,是小婴儿首次喘憋发作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尤其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的持续阴雨天气,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见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本病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短期内迅速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干咳与发作性喘憋,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其典型肺部体征表现为两肺呼气相哮鸣音并伴有呼气延长,同时多数患儿在吸气末两肺可闻及较多细湿性啰音甚至捻发音,体检可发现呼吸与心率增快,部分严重喘憋患儿因膈肌下移而可触及肝脾。

胸片检查可出现过度充气表现,血常规常无明显变化,病原学检查常可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证据。

然而,临床上引起婴幼儿期咳嗽、喘息的原因却比较多,如不重视鉴别,极易引起误诊。

因此,本文将需要与毛细支气管炎进行鉴别的常见疾病进行梳理总
结,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提炼归纳,希望对广大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急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故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该病病原体可见于细菌、病毒或者二者的混合感染,但以病毒感染多见,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鼻病毒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喘憋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部体征表现为不固定的易变的散在干湿性啰音,可随咳嗽、体位而变化。

胸片多显示正常或两肺纹理增多,一般不需实验室检查,不需要常规胸片检查。

鉴别要点:
无喘憋症状,肺部闻及不固定的干、湿性啰音。

2支气管哮喘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或加剧,症状的表现形式与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患儿常有哮喘家族史及个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病史。

典型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两肺均匀一致的呼气相哮鸣音伴有呼气
时相延长,但部分重症患儿反而出现哮鸣音减弱或消失即所谓寂静肺或沉默胸,肺功能检查提示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及气道反应性增加。

经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有效。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诱因多样性、反复发作性、发病的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及气道痉挛的可逆性等特征。

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但总而言之,由于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具特异性,表现形式多样,儿童患儿肺功能实际应用价值受到限制,因此,部分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难一次就诊完成,可以诊断性治疗,强调需要反复评估,长期随访。

鉴别要点:
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具有诱因多样性、反复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及可逆性等特征,肺部听诊多次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可有呼气时相延长,结合个人过敏史、家族史与肺功能、气道炎症指标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特别提醒:
1.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不典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以以咳嗽为唯一症状;而胸闷变异性哮喘则可以以胸闷为唯一症状。

2. 而哮鸣音的出现也要视不同临床类型(表型)及病情的轻重而异,如无哮鸣音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为典型哮喘后则可闻及哮鸣音;而平时有典型哮鸣音的患儿严重哮喘发作时则可出现沉默胸
(寂静肺)现象而不能闻及哮鸣音,如果这类患儿为首次就诊,则很容易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临床类似教训并不少见。

3.高度疑似病例可诊断性治疗,强调需要反复评估,长期随访,做足鉴别诊断。

3喘息性支气管炎
既往国内外专家曾建议将部分患儿在学龄前期反复出现的咳嗽、喘息,而在此后不久其咳嗽、喘息即可缓解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也有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但近年来,该诊断渐淡出临床,鉴于目前临床上仍然常有使用,故将其列出。

该病与一般支气管炎的不同点是肺部听诊有明显的哮鸣音,但是临床尚达不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所以,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但也有学者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其实质就是支气管哮喘的另外一种表型,该病多见于 3 岁以下患儿,其临床表现与预后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有着显著不同,即常无过敏史及哮喘家族史,喘息症状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对吸入激素可能不敏感,但多数患儿 6 岁以后自然缓解,预后较好。

鉴于大量研究证实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临床上对于三者之间的正确区分很有必要。

具有提示意义的鉴别要点:
首次喘息——考虑毛支(毛细支气管炎)可能;
第二次喘息——考虑喘支(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能;
第三次喘息——考虑哮喘(支气管哮喘) 可能。

4百日咳
百日咳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尤其好发于 3 月龄以内患儿,其临床表现分为卡他期、痉咳期与恢复期,一般病程 2 周后咳嗽开始加重,呈刺激性痉挛性咳嗽,夜间为甚,但其每次咳嗽持续时间往往较毛细支气管炎更长,更剧烈,咳剧时常伴有呕吐,典型患儿在咳嗽末有鸡鸣样回声,肺部听诊一般无干湿性啰音。

由于咳嗽剧烈时可呈现喘憋样表现,并且与毛细支气管炎好发年龄重叠,故需注意与毛细支气管炎鉴别。

但百日咳患儿多有家族成员呼吸道感染接触史,咳嗽高峰期往往在呼吸道症状出现的2~3 周,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鼻咽部分泌物PCR 检查有助确诊,一般经过红霉素等有效治疗,5 天后病原体即可清除,但咳嗽可持续2~6 周甚至更长时间。

鉴别要点:
发病季节性不如毛细支气管炎显著;
咳嗽症状比毛细支气管炎更突出,病程更长;
肺部体征不显著;
血常规多见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鼻咽部分泌物PCR 检查可确诊。

特别提醒:
1. 本病早期(卡他期)症状无特异性,因小婴儿好发,因此,对于小婴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的患儿,需仔细询问近期家庭成员的呼吸道感染史,不要忘记血常规检查的提示作用。

2. 本病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处于痉咳期患儿大环内酯类治疗 5 天病原体即可清除,但是咳嗽症状并不能及时改善,不宜认为治疗无效而否定原有诊断,过度治疗。

5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儿多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如较大的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也可由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其它基础疾病诱发。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包括:
1. 临床依据:
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bpm,幼儿160bpm,不能用发热、缺氧解释者;
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达60bpm 以上;
肝脏肋下 3 cm 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而不能以横膈下移等原因解释;
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
少尿、双下肢浮肿,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 缺乏等原因。

2. 辅助检查:
胸片提示心影呈现普遍性扩大,肺门阴影增浓,肺部淤血;
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因;
心脏彩超可发现异常分流、房室腔扩大、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下降及射血分数降低。

鉴别要点:
前四项为主要临床依据,再结合其它两项及1~2 项辅助检查与病史等即可诊断。

6先天性喉喘鸣
属吸气性呼吸困难,又称喉软化症,近年认为该病与呼吸、消化道的神经发育不成熟有关。

因喉部软组织松弛,吸气时向内塌陷,堵塞喉腔上口而发生的吸气性喘鸣,多在患儿生后2~3 周出现症状,视诊可见吸气时胸骨上窝凹陷,其症状在安静状态下减轻,哭闹、烦躁时加重,一般多在 2 岁时自行缓解。

鉴别要点:
新生儿期即可发病,一般持续至 2 岁时自然缓解。

肺部听诊闻及吸气相喉鸣音,无呼气相哮鸣音,无湿性啰音。

7其他疾病
如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纵隔占位、异物吸入及气管支气管发育畸形
等,以上疾病出现喘息或喘憋症状相对少见,但也会偶有发生,应予以警惕,避免误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