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20000.2-2001_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01-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企业技术标准化基础知识根据企业发展规划,高级领导层决定:尽快使摩托车电气系统管理,由装配型逐步转为设计型的更深层次,以其为基础(初始阶段)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化,再带动摩托车产品其它系统的全面开展。
建立标准化非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全体人员参与。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9000体系)的要求,从技术、采供、检验、车间、销售,形成系列化且一致性的管理活动,并且是从车间装配工以至各部门领导的工作职责。
下面简要介绍有关标准化的概念和要求:1 有关标准的概念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GB/T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度,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以企业的人、事、物为研究对象组成的标准体系结构。
企业中所有关于以“物”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列入技术标准体系;所有关于“事”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列入管理标准体系;所有关于“人”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列入“工作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层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其它相关文件;工作标准体系:企业规章制度,如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考勤制度等;技术标准体系:企业通用或基础技术标准、技术文件,其中技术标准的层次分为:——标准化标准、产品标准、产品设计标准、零部件标准、检验试验标准、工艺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标准、环境标准等,列入企业通用或基础技术标准(以企业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需要或适时可对外发布)。
——设计文件(设计开发输入文件、图样)检验文件(检验或试验规程)、工艺文件(操作工艺规程或卡片)等属于企业技术标准的下一层次,应列入技术文件(以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名义制定的部门文件,不可对外发布)。
民航国标标准目录

民用机场服务质量
35
GB/T 18764-2002
民用航空旅客运输术语
36
GB/T 18360-2007
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评定
37
GB/T 16177-2007
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
38
MH 2001-2008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
39
MH 2003-2000
飞行校验规则
MH 7008-2002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46
MH/T 7009-2002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医学调查技术规范
47
MH/T 7010-2003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48
MH 7011-2003
民用航空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
49
MH 7012-2004
民用航空通过式金属探测门
国标类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01
MH/T 0001\2\3-1997
民航标准编写规定
02
MH/T 0004-1995
航空标准体系表
03
MH 0005-1997
民用航空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
04
MH/T 0006-1995
民用航空科学技术信息分类与代码
05
MH/T 0007-1995
民用航空教育信息分类与代码
68
MH/T 4002.1-1995
短波地空通信地面设备通用规范第1部分:短波单边带设备技术要求
69
MH/T 4002.2-1995
短波地空通信地面设备通用规范第2部分:短波单边带设备维修规范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ISO_IEC标准化文件的规则-编制说明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ISO/IEC标准化文件的规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ISO/IEC标准化文件的规则》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7月份下达的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制定的,项目计划编号为 “20192192-T-469”,计划完成时间为2020年。
该计划项目由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6)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国际标准通常是全球工业界、研究人员、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经验的结晶,包含了各国的共同需要,使用国际标准是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基础之一。
而ISO/IEC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重要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因此,为了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际交流,尽量采用ISO/IEC标准,便利标准的使用,显得十分重要。
ISO和IEC于2005年发布了ISO/IEC 指南 21-1:2005《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采用ISO/IEC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第1部分:采用ISO/IEC标准》与ISO/IEC 指南 21-2:2005《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采用ISO/IEC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第2部分:采用ISO/IEC标准以外其他标准化文件》,提供了其成员采用ISO/IEC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为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的方法、一致性程度的判定方法与标示方法,以及编号方法等内容。
我国是ISO和IEC的成员国,按照规定,国家层次上的标准化文件可以采用ISO/IEC标准化文件。
我国于2009年发布了GB/T 20000.2,于2014年发布了GB/T 20000.9,这两项国家标准修改采用了ISO/IEC 指南 21-1、ISO/IEC 指南 21-2,对我国采标标准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GB/T 20000.2—2009发布实施已近十年,GB/T 20000.9—2014发布实施也有五年,这期间标准化理论和国际规则研究不断深入,标准化实践不断发展,版权政策也日益受到重视。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DL 800-2001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_1>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企业标准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l.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Part3:1997,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mational Standards, NEQ)GB 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eqv IS0 31-0)GB 3102(所有部分)量和单位[eqv IS0 31(所有部分)]GB/T 15497-1995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 15498-1995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GB/T 200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ISO/IEC Guide 21:1999,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s regional or national standards,MOD)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规范性要素 normative elements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索,分为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
[GB/T 1.1-2000,术语和定义3.1]3.2资料性要素 informative elements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分为概述要素和补充要素。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方法(编制说明)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方法》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根据国家粮食局文件国粮办发[2002]215号通知。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承担《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主要起草人为田晓红,负责本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
凌家煜研究员和樊铁总工程师负责对ISO 3093:2004译文进行校对的工作。
本标准制定主要工作过程为:1)本国家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3093:2004,以该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作为制定本国家标准的蓝本,对原文进行翻译。
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本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形成《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国际标准ISO 3093:2004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d)原文中9.4.2中液化数的计算公式NL=6000/(IC-50)有误,将“NL”改为“LN”;“IC”改为“FN”e)修改了国际标准的名称。
2)征求国内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院校和企业单位的意见,对返回的意见进行总结汇总和处理。
3)根据意见汇总和处理结果对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编制本标准的送审稿,同时对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和补充。
报送国家粮食局标准管理办公室,由国家粮食局标准管理办公室、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审查部组织全国范围内有关专家和用户对本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工作。
4)根据审查意见,对本标准送审稿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编制本标准报批稿。
上报国家标准技术审查机构,申请批准为国家标准。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满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能源化工]华能集团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能源化工]华能集团企业标准编制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87879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9.png)
《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编制说明一、概述《企业标准编制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对企业标准的编制原则、标准构成、书写格式、条文的叙述表达方式、编排方式等作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是企业标准编写工作的基础性文件。
二、编制过程在广泛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依据行业标准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以下简称行业标准)编写《规则》。
由于行业标准发布较早,将近10年未更新、修订,而国家标准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发布了新版本。
因此,在《规则》编制中,我们充分吸纳了国家标准新版本更新的有关内容。
三、主要修改内容《规则》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删除行业标准中的部分内容。
a.删除3.6、3.7、3.8条。
原因:关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定义已经在《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规定》中给出。
b.删除5.1.2条。
原因:对于企业标准,不再将一项标准划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发布。
c.删除5.2.1条。
原因同上。
d.删除6.21条。
原因:该部分内容已放到《规则》7.9条。
e.删除7.1条。
原因:该部分内容与本章“技术标准的编写”相关性不大。
f.删除7.4、8.3、9.3条。
原因:各类标准的举例中,不应出现“其他要素”的编写规则。
g.删除第10章“企业标准的制定”。
原因:该章节的内容已经在《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规定》的文件中进行了规范。
h.删除附录D。
原因:附录D出现在8.3条中,8.3条已经删除。
2、《规则》更新补充部分内容。
a.增加3.1.1、3.1.2条。
原因:按照国家标准更新修订。
b.增加第7章“编排格式”,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
原因:该章节在国家标准中出现,但在行业标准中缺失,我们认为有必要增补进来。
3、《规则》整合修订部分条款。
a.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的最新语言描述进行更新修订。
GBT 20000.2-2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前言第部分标准化及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第部分第部分引用文件的规则第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第部分本部分为的第本部分修改采用指南本部分根据指南在附录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指南时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为便于使于指南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词改为改为或删除指南的前言修改了指南的引是标准化工作导和编写规则等系列国家标准之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以及将代替的国家标准导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导则第第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导则第部分代替第部分技术工作导则第第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指南代替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第部分符第部分信息分类编第部分化学分析方本部分的附录均为资料本部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本部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直属工作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业信息标准本部分主要起草引言国际标准通常是反映全球工业和法规制定部门经验的结晶包含了各国的此采用国际标准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之这一点已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易中的技术壁垒协协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尽量采用和使用国际标准并且尽快废止与国际标准有冲突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标准是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人身健康和环境以及基本理或技术问题的任何情况下完全采用国际标准是不切合实也承认这些是区域或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存在差异的正当理此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需要根据上述正当理由要任意扩大正当理由的为了提高在采用国际标准上与各国和各地区的一致的本部分采用了指南的主要规对于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和差异采用国际上的统一方法进行标识将助于与世界各区之间的贸易与为了对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进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致性程度进行标识十分重由于采用国际标准时情况各分详细地划分一致性程度是不合理一致性程度划分为三至足够使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可使透明度得到保证这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基为即使两个标准化团体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各自仅做了一些他们认为很小的修改这些修改也可能会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两个采用同一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相互不可而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则可以避免这些即使出于正当宜尽一切努力把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最当两者存地标识这些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理由是十分重要如果不标识这由于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表述不同或文本结构不同技术性差异很难被识别出地标出的差异随时能提醒起草者考虑这些差异是否仍有存在的必有标识使证明其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可能因被忽视而仍保留标准化工作指南第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范围的本部分规定了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判定方第采用国际标准的方第迅速识别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方第章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编号方第章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第本部分不涉及在生律或其他领域使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也不涉及在技术法规中采用本部分不仅适用于适用于国家标准采用其他国际规范性文件和资料如技术本部分也可供国家标准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考也可供行业方标准和企业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括勘误订版均不适用于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是不注日期最新版本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部分基术语和定义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采用相应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并发布国家规范性文件或认可某国际标准具有与国家规范性文件相同的地时标明与相应国际标准之间注术语有时包含意注见编辑性修改不变更标准技术内容条件下允许注允许的编辑性修改内容见该标准将被修订并重新编号为见前言技术性差异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的结构和附录的排列顺反之亦然原则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也可以之国家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际标准中也可以因此符合国家标准就意味着符合一致性程度总则当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等仅对国际标准做了某可以认为该等同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合下列条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方面完全相者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包含下述小的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小数点符对印刷错误的改正或页码变从多语种出版的国际标准的版本中删除其中一种或几种语言把国际标准的技术勘误或修正案并入文本中为了与现有的系列标准一致而改变标准名称增加资料如资料样的附录不应加或删除国际标准的规典型的资料性内容包括对标准使用者的建指南或推荐的表格或删除国际标准中资料性概述要括封引如果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制为了提供参考增加单位换算之亦然原注文件版式的改页码字体和字号等的改变其在使用计算机编辑的情况下均不影响一致性程修改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合下列条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允许存些差异应清楚地标明并给出解结构上与国际标准对有在不影响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内容及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才允许对文本结构进行一个国家标准应尽可能仅采用一个情况下在一个国家标准中采用几个国际标准可能是适宜这只有在使用列表形式对所做的修改做出标识和解释并很容易与相应国际标准做比较是可行可包括辑之亦然原适括如下情况少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例不如国际标准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中供选多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例比国际标准的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内容或种类包括附加试更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相同但都含有与对方不同的要增加了另一种供选择的方国家标准中增加了一个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条款同等地位的条该国际标准条款的另一表述和解释技术性差异的示例参见附录注国家标准可能包括相应包括不属于该国际标准的一部分附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对所包含的国际标准做任何修改其一致性程度也只能是或是等效至于是改还是等效取决于技术性差异是否被清楚地标识和解非等效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被清楚地标等包括在国家标准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国际标准条款的情等度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总则尽可能等同于正当理由对国际标准进行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时应清楚地标识这些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的规定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国家标准的文本结构应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国家标准应在前言中陈述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和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括号内标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语言文本国家标准前言还应包括如下与采用国际标准有关的内容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陈编辑性修改的详细内容技术性差异和文本结构改变及其解者指明将这些内容安排在附录中增加的资料性内容的说者指明将这些内容安排注国家标准前言中介绍性内容的示例参见当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把该国际标准已出版的全部修正案和技术勘误包括国家标准前言中应包括国际标准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以及标识方法的解案和技术勘误的适宜的标识方法见对于采用国际标准以后出版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也宜尽快随着标准电子版本的能出现本部分未包括的新的采用国际标准的方现有方法相结合的新方在使用新方法情况于一致性程度的选择和标识的条款仍然适翻译法如果国家标准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译种方法称作翻译采用翻译法的国家标准应包括况可包括引般不保留国际标准的有在十分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保留并置于前言之后国际标准的组织言的适用内容应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引言不保留国际标准的引采用翻译法的国家标准如果需要增加资料将这些附录置于国际标准的附录之后并按条文中提及这些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个附录的编号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附录附录每个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重新从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国家性质和附录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例如附录等表图等表使用中文出版的国家标准如声明与某符合该国家标准就视为符合原国际之亦然原辑性修改应在国家标准前言以多语种在前言中说明以重新起草法果不是使用翻译此方法称法的国家标准应包括前言根据情况可包括引言不应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或引国际标准被在前言中说明此如果有差异宜说明原因并按第章中的方法对差异进行标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选择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应采用翻译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应采用重新起草并把差异在前言或附录中给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见第注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参见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方法总则当辑性修改很少时宜将这些内容在前言中陈注参见当辑性修改较多编排一个述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及前言中说明在正文中如何标识这些修改和在标准正文的页边空白处对应于有关修改的条文位置用标将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归纳在一起编排在一个一个修改都对应国际标准的某注参见建议技术性差异的描述以或当采用的国际标准有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些修正案和技术勘误直接纳这种经改动的内容应在正文中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识以便与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的标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如果采用的国际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中引用了其他应核实这些引用的国际标准有无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根据核实结果做如下处理如果引用的国际标准已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引用这些标准如果引用的国际标准没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引用非等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替代引用的国际标准且与其无对应关系效引用的文件应在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应关系的国家标准或文件应按的规定标识对应的国际标准的编号和一致性程如果用非等效的国家标准或与引用的国际标准无对应关系效引应在前言中简要说明这些文件所引用的内容与相应国际标准的这部分的内容的技当引用的国际标准被不是等同于该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替代时包含这样引用的标准即视为存此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不能是如果采用的国际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的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案如果这些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案适用则我国标准可引用这些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注日期为日期未定所以代替和年破折号后给出一个注脚注并给出完整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编号方法总则当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等同一信息宜使读者立刻明不要仅在查阅内容之后才明编号国家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国家标准编号与国际标准编号结合在一起的双编号方具体编号方法为将国家标准编号和国际标准编号排为一行两者之间用一斜杠分示上述双编号方法仅适用于等同对于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修改和非等效的使允许使用上述编号方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法总则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间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宜尽可该标识还适用于标准目录和其他信息媒介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及代号见表表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含义代号等同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即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完全相同或者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包含中规定的小的编辑性修改反之亦然原则适用修改国家标准修改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允许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性差异并对技术性差异进行清楚地标识和解释国家标准在结构上与相应国际标准相同但如不影响对两个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允许改变文本结构修改的标准还可包括等同条件下的编辑性修改的内容反之亦然原则不适用非等效国家标准非等效于国际标准即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进行清楚地标识这种一致性程度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在国家标准上标识一致性程度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标准中应标识在标准封面上的国家标准英文范性引用文件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面所列标准一览表中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考文所列标准一览表中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在文中引用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时只使标识一致性程度应按的规名称面后面标识与国家标准对应的所列国家标准不注年号时应省略对应的国际标准年在国家标准的英文名称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名称不一致时才标出一致性程度代圆括号括示例至示例示环境试验第部分总示例变流器示例潜水员用手表和配示例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要据库和其他所有相关媒介上宜完整地标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信息以备检索在各媒介上使用一致性程度代准确地遵照表所规定的各代号的含在数据库中使用的标识一致性程度的格式还宜参考手册为了与已有的系列国家标准一致国家标准名称可以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名称手册规定规文件和它们的主题内容的表述方交换有关这些文件的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章条编号对照表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表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章条编号对照本部分章条编号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段和第段第段的第二句和第段的部分内容的第段和和表本部分章条编号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和的和的附录的第句的和的和的部分内容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注表中的章条以外的本部分其他章条编号与指南其他章条编号均相同且内容相对应附录本部分与指南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给出了本部分与指南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本部分与指南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部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删除指南的第章中该指南不规定的内容的列项中的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增加了本部分可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时参考这三项内容是从国际角度叙述的我国不适于这种叙述对国家标准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给予指导对除国家标准以外的其他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其他标准给予指导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增加引用了以适合我国国情强调与的一致性删除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删除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措辞改变术语和定义已广为人知在本部分中不再重复此定义的含义在不同语种间不会出现将原国际指南中此条的第段和第段移至本部分的引言中这两段内容属描述性内容而非要求不宜写在标准正文中仅选用指南中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中的等同翻译方法和重新起草方法由于目前使用的官方语言没有包括中文因此指南所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中的认可方法封面方法和再版方法中的重新印刷方法均不适用于我国因此不采用上述方法将原国际指南引言中的内容安排在本部分的和此内容属规范性内容宜安排在标准正文中删除指南中的列项负责该标准的区域或国家团体如技术委员会编号和名称在中已另有规定删除指南中在已有一个译文的情况下且仅使用一种语言的区域或国家标准如声明与某国际标准等同则符合原国际标准就视为符合译文反之亦然原则适用此条是从国际标准角度表述的明确国家标准用中文出版并以中文版本为准适应我国法律要求对于翻译方法允许将等同条件下的编辑性修改直接改在文本中适应我国标准版式表本部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删除指南中虽然重新起草是采用国际标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重要的技术差异可能会因为文本结构和表述的不同而被掩盖使得国际标准与区域或国家标准难以比较一致程度难以确定重新起草还使得与不同国家间的区域或国家标准的一致程度难以确定我国标准体系和形式与西方国家有区别再者中文不是官方语言在标准内容的表述上会有不同因此取消重新起草方法很难做到只选择两种对应关系等同程度采用翻译方法修改程度采用重新起草方法删除指南中鉴于在和中已指出的原因建议不采用重新起草方法适应我国标准体制和语言习惯并简化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删除指南中提供的在国家标准正文中保留国际标准条款再在相应条款位置安排国家的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内容的方法与我国国家标准版式相差较大难以操作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直接写入引用的国家标准而指南要求将引用的国际标准毫无改变的保留下来用国家标准或文件替代引用的国际标准时用注的方式对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的处理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更细致的处理删除了在引言或附录中用列表标明引用的国际标准和对应的国家标准及一致性程度的方法以适应我国引用标准的规定指导采用国际标准时涉及的其他国际标准的引用问题已用另一种办法处理该问题见增加了对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的询问或最终草案的处理方法增加可操作性此条依据导则第部分仅选用指南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双编号方法由于单编号方法不适用于我国编号习惯并且此方法易造成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发布日期的混淆对于一致性程度信息的标识位置与表述做了更明确细致的规定增加可操作性删除指南的附录采用国际标准公告的示例因为认可国际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公告不适用于我国删除指南的附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注日期编号方法的示例因为标准编号示例的大部分内容不适用于我国附录删除指南的附录区域或国家标准介绍性内容的示例中有关采用翻译修改方法的区域或国家标准的前言的示例由于翻译方法中的修改翻译造成标准版式结构与我国标准有较大不同不适用于我国附录简化指南附录因为本部分仅选用了指南中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翻译法和重新起草法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附录技术性差异及其解释的示例技术性差异的表述以词汇加或删除示例例分别给出不同种类何表述和解释的示示例删除内容的情况轮胎功能检验实验室试验方的范围包括标准的轮胎和增强的用于标准轮胎章条修改表力试验充气压力删除轮胎种类中强超载一行表速试验充气压力删除充气压力内容中栏解释产品标准的内容是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的该国际标准规定了轿车轮胎的所有内容不仅有试验方法还有性能要求但国际标准所包括增强的内容在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中已被省略了因此在本部分中也应予省略示例增加内容的情况械压力机的验收条件精度检规定了开式机械压力机的几何畸变测试的要不加改变地采用了国际标准精度检验的要在国际标准中不包括连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的精度检验因此要增加规章条修改试验条件和允差在试验项目中增加了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的精度检验的要解释因为连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精度对于确保用机械压力机加工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必需的因此增加此示例改变内容的情况镀层金及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部分环境试定工业大气试验环境条件是气温为湿度为两项指标分别改为章条修改工业大气试验用代替用代替范围内尽量接近解释本国家标准修改了加速试验的要求以求试验在高温和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有更好的反映示例增加另一种有关试验方法的可选择方案的情况在橡胶用袖珍硬度计测定压痕硬肖氏硬度计测定硬度要求采用型和除了有型和型可供增加型型重复章条修改肖氏硬度型型增型压脚关于中心孔的直径增加型硬度计时压头增加压头的形状和尺寸的描述和图形标准弹簧型中弹簧力方程式的适用范围增型硬度计。
标准化管理办法

标准化管理办法前言本标准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管理准则。
——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基本任务;——落实标准化方针、目标;——对标准化组织机构和职责进行了规定,并体现企业标准体系运行要求;——对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规定;——采用国际标准的内容、要求进行规定;——对标准化管理、规划、信息资料、人员、培训均作出规定;——强调对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要求。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标准化的方针目标、标准化的组织机构、标准化组织的职责、标准体系的建立、企业标准制定和发布、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程序、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企业标准化信息资料的管理、企业标准化人员及其培训、标准化成果管理、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标准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016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 《企业标准体系编制指南》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B/T200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下列管理规定见以下章节:企业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企业标准编号规则企业标准的制定、审批和实施管理办法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控制程序)培训管理办法3、职责3.1技术研发部负责企业标准体系的归口管理,是标准化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并负责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监督。
3.2 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按本标准的要求开展标准化工作。
3.3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化方针、目标的制定报总经理批准。
4、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4.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20000.2-2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
规则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Guides for standardization--Part 2: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标准状态:D
全文语种:zh
发布或出版日期:2001-04-09
实施日期:2001-04-09
确认日期:2001-10-01
废止日期:暂无
中国标准分类号:2010-01-01
国际标准分类号:A00
关联标准
代替文献:01.120
被代替文献:GB/T 20000.2-2009
引用文献:暂无
采用关系:暂无
文摘
GB/T 20000的本部分规定了:1520328245
――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判定方法(见第4章);
――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见第5章);
――迅速识别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方法(见第6章);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编号方法(见第7章);
――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法(见第8章)。
本部分不涉及在生产、贸易、法律或其他领域使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也不涉及在技术法规中采用国际标准。
本部分不仅适用于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还适用于国家标准采用其他国际规范性文件和资料性文件,例如技术报告。
本部分也可供国家标准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考;也可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