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上 3.4《声音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现象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本章主要介绍了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包括声波的传播、声波的利用、声波的控制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声波的传播: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2. 声波的利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声波的控制: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理解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使学生了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话,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传播。
3. 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应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
4. 现象: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这些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特殊现象。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声波的传播空气:纵波传播液体:纵波传播固体:纵波传播传播速度:v = λf传播方向: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声波的利用通信:超声波、次声波医疗:B超、超声波碎石工业: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清洗3. 声波的控制干涉:声波相遇产生的附加波衍射:声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共15张PPT)

A.屋子里有回声,旷野里没有回声
B.屋子里声音会被反射,旷野里不会被反射.
C.屋子小,声音都传入耳朵,旷野大,声音传 到远处去了.
D.屋子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
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
8.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 “问”、“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音
提供信息的诊B病方法叫( )
3.4声与现代科技
一、超声是个多面手 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 ,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 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 虫(觅食)
(2)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捕鱼
声 呐 探 测 海 深
声 呐 探 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鱼 群
声呐工作原理:
声呐仪发出一束高频 超声波,当声波碰到 障碍物时,就会被反 射回来。反射的声波 被声纳仪检测到,根 据接收到反射波的时 间和反射波的强弱可 确定物体的位置、形 状和大小。
得 信息 .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 位置 ,这种方法 叫 回声定位.科学家运用
这个原理发明了 声呐 .
3.将两个相同的音叉并排放好(没有接触), 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现 乒乓球 被弹开 ,这说明了 声音传递能量 . 4.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有( C ) A.远处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态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A.超声波
B.次声波
C.人耳能听到的声波
12.医生下列做法中,从声音中获取信息的是 A.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状态 AB B.运用“B超”,为病人作常规检查 C.运用超声波治疗仪,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BC 13.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现代科技如何应用声音。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 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木棒、盆子、电话、音响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让幼儿听一些声音,如掌声、锣鼓声等,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幼儿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将木棒插入盆子中,振动木棒,观察盆子是否发出声音。
让幼儿尝试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如空气、水等。
4.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让幼儿观察电话、音响等设备,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声音进行通信和娱乐的。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用电话、音响等设备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些概念,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常用的声音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装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声与现代科技(共26张PPT)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B超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超声波 破碎仪
超声波 金属探测仪
超声波 清洗机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倒车雷达”
超声波加湿器
探索新知 三、次声本领大 次声特点:频率低,能量衰减少,穿透力强。 次声波的来源:地震、火山喷发、海啸、 台风等自然灾害;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情境引入 北京天坛,因“回音壁”而闻名于世
“回音壁”
情境引入 大自然中,也有很多的回音壁.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天坛的回音壁
天然回音壁
回音壁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是怎么回事呢?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将被反射。反射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的声音 叫做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 比原声晚至少0.1s。
观察音叉的共鸣
如图所示,将两个频率相同的 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槌敲击 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 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叫做共鸣。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生活中的共鸣事例
钟鸣磬响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随堂练习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并排放好(没有接触), 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现 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声音传递能量 。
2、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的是( A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人耳能听到的声波
随堂练习
3、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问”、 “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音提供信息的
D、屋子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 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
3.4声与现代科技—2020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4 声与现代科技—2020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声音与现代科技》的课程,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耳机、麦克风、塑料管、气球等。
2. 学具:记录纸、彩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听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塑料管和气球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并记录下来。
4. 探究声音的接收:让孩子们使用耳机,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并记录下来。
5. 声音与现代科技: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并让孩子们实际操作,体验一下。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但在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3.4声与现代科技 (共29张PPT)

音叉共鸣的示意图
二、超 声
1、定义:物体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
2、特点:传播距离远,方向性强,穿透能力强,
能量大且密集.
3、应用:确定潜艇鱼群位置及海水深度;超
声探伤仪;清洗、焊接、硬脆材料 工;促进化学反应;B超;粉碎结 石;治疗白内障;加湿器等.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都关注过吗?
一、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教学课件
物理 八年级上册 教科版
第三章 声
4. 声与现代科技
地球表面有空气、水、岩石等不同介质,介 质形状不同,声波在里面传播,就会产生很 多有趣的现象.
1、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回声与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
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回声与共鸣. 2、能识别常见声学应用事例是超声还是
离开( C )
A、34m C、17m
B、340m D、170m
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 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的飞行,
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C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 位系统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能清 楚的看见外面 的世界
C、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 声定位系统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黑布外面的目标
5、B超时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却听
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D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6、科学家通过接收( )声音,监测预报台风 和地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的控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利用,知道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噪声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利用;2. 回声和声呐;3. 超声波和次声波;4. 噪声的控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声音的利用:请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 回声和声呐:请解释回声和声呐的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3. 超声波和次声波:请简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并介绍它们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 噪声的控制方法:请提出几种减少噪声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与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声音》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2. 详细内容:(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声压级、分贝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强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麦克风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音应用的视频,如超声波清洗眼镜,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如超声波探测胎儿、超声波清洗牙齿等,讲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声压级、分贝值。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强弱七、作业设计1. 题目: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回声定位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通过分析反射声波的时间和强度,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形状。
回声定位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如雷达、声纳等。
2. 题目:声压级、分贝的计算及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2:
• 范围:课本P50—P51 • 1、勾记超声波的特点。 • 2、牢记超声波的应用。 • 3、能区分哪些现象应用的是利用声的能量还是
信息。
超声
超声
超声
超声特点
应用
频率高、反射强、 方向性好
穿透能力强
破碎能力强、易于 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生理作用
超声雷达(声呐)、倒车雷达
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 探伤仪、
A、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在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
太小,不会有回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 D )
A、海底深度。 B、两山之间的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敌舰艇的位置 D、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3、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
平的像蜂窝状似的,是因为( C )
自学指导3:
• 范围:课本P52 • 1、了解声识别技术
小结
•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A、美化墙壁
B、防止声波减弱
C、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D、无法判断
练习
4、小明在距离建筑物20m处喊话,他能否听到自己
的回声?
解:已知 s2m 0 24m 0 ,v34m/0s 由v s 得 t t s 4m 0 0.1s2 v 34m0/s
0.1s2>0.1s
所以小明能听到他的回声。
练习
4、对着高墙说话,要想听到回声,至少要 离开( C ) A、34m B、340m C、17m D、170m
答:这处海底深3000m。
自学指导3:
• 范围:课本P51 • 1、勾记次声波的特点。 • 2、知道次声波的来源、危害及应用。
• 特点:能量损失小、传的很远、易受温度 影响。
• 来源:地震、火山喷发、核爆炸、发射导 弹
• 危害:使飞机、建筑物解体,危害人体健 康
• 应用:“大耳朵”探测核爆位置强度,检 测海洋平均温度,预报灾害
超声加湿器、超声碎石、超声 洁牙、超声杀菌
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 率
6、为了测量海底的深度,把发声体放在船底并
垂直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4S听到从海底返回的
声音,求这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
度是1500m/s)
解:已知 v15m 0/s0 t 4s 2s
由v s 得
2
t
s v 1 t m 5 /s 0 2 s 0 3m 0 /s00
预习检查
• 什么是回声?
教学目标
• 1知道回声现象 • 2区别原声回声时间 • 3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 4知道超声的特点及应用 • 5知道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 6了解声音的识别
自学指导1:
• 范围:课本P49—P50 • 1、勾记什么是回声现象? • 2、牢记回声原声的区分. • 3、知道影响声反射快慢、强弱的因素。 • 4、知道回声的应用。 • 5、了解什么是共鸣现象及产生条件?
一、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时,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 能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注意:当回声比原声晚不到0.1s时,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回声使原声 二加、强听到,响回度声增的条大件,:声回音声到听达起人来耳更的响 亮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
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