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平衡之道-亦是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 许多⼈都以太极拳为养⽣运动,也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但是却不知具体哪些疾病,太极拳教学⾮常注重养⽣保养,下⾯⼤家⼀起跟⼩编来了解⼀下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欢迎⼤家阅读。

太极拳运动对防治哪些疾病有效 打太极拳从根本上是改善⼤脑⽪层的兴奋性,所以能治疗和⼤脑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的疗效。

运动对⾎脂成分及⾎流动⼒的改善明显,故对⾼⾎脂症、⾼⾎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也有较显著的疗效。

由于呼吸锻炼和提⾼免疫功能的作⽤,打太极拳对哮喘、肺结核等均有相当成功的治疗作⽤。

此外,对内脏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腰腿痛均有疗效,对预防流⾏性感冒作⽤也极其明显。

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慢性病 练习太极拳能防⽌各种慢性肺病,以及肺影响到的其他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肺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到胃,⼈们⽣活在⼀个压⼒围绕的圈⼦⾥,会造成⽓滞或者横⽓填胸,因此太极拳在这时就起到了作⽤。

其不能下⾏纳于肾,胸中每⽇感觉满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欲,⼈如果没有⾷欲,就会饥饱失常,胃⽓失和,⼝谈不懈⾯⾊萎黄,这就影响到胃了。

胃在消化⾷物时,因有上述情况胃中没有⾷物,患成了胃与胃结合,这样就消耗了胃膜,胃开始酸,然后胃疼,严重的胃穿孔,那就⿇烦了,所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了内功,也锻炼了⼼肺功能,同时也保健了胃,对于各种胃病都有防治的效果。

如果⼼肺不好,呼吸不能下纳于肾,⽓不能沉于丹⽥,就会影响到肾,因肾不纳⽓,也影响了⽔的通道,中医上讲“肺为⽔上之源”⽔道⼀旦受影响,轻者⼩便短⾚,⼤便秘结,重者会胸病,甚⾄会出现⽔肿,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上述病症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还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且太极拳对⼿术后的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因此在活在当下的⼈们,需要多练习太极拳为我们的⾝体打⽓加油。

⼼肺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脾,因脾与胃表⾥,脾位于中焦,主肌⾁,⽣理功能,主运化⽔各,⽔湿,为⽓⾎⽣化之源,不是后天之本。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
立 于不 败 之 地 。
更 具 意 义 的 是 太 极 拳 文 化 不 仅 仅 用 于 武 术 ,而 更 多 的 是 指 导我们 的人生 ,它可 是我们 在处理 日常事 务 中,按照太 极拳原 理 ,解决生活工作中寓 刚 的 哲 理 体 现 出 了孔 子 中庸 之 道 对 现 实 生 活 的 指 导 意 义 ,反 映 在 生 活 中 ,就 是 “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 的观 点 ,好 始 终 有 坏 事 ,坏 始终有好 事。遇事 时 ,要 把 眼光放 的远 一 点 ,不要 只 看表 面。 太极拳 的 “ 彼不动己不动,彼既动 ,己才动” ,借力打力 、四两 拨千斤 、舍 己从 人 的技击 符合儒 家 “ 厚 德载 物” 的谦 让美 德。 在 克 敌 御 辱 时 ,不 主 张 主 动 动 手 ,你 不 动 ,我 不 动 ;你 既 动 , 我才动 。所 以经 常修 炼太极 拳 ,可悟太 极之理 ,可以改变 人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有 助 于人 们 把 我 辉 煌 人 生 2 .太 极 拳 的 养 生 价 值 太 极 拳 是 中 华 民族 五 千 年 传 统 文 化 结 晶 的 瑰 宝 ,经 过 几 百 年 的传承和实践 ,证 明了它具 有健身 、养 生和技 击等三 大主要 作用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太极拳 的养生作 用却 越来越 突 出。太 极拳拳理 、拳法的内在要素决定 了它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 。
太 极 拳 修 身养 性 价 值 浅 议
周 伟
摘 要 :太极拳具有 东方 民族体育的浓厚 色彩。 它蕴涵着丰厚的 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伦理观念 ,注重 内外兼修 ,融健 身与养 生与一体 ,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结晶,本文从太极拳的文化底 蕴和 养生作用方面对太极拳 的修 身养性价值进行分析和 总结 ,分析认为 长期 习练太极 拳可以从 思想上给人 以启示 ,同时练习太极拳在养生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 ;养生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

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

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

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

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众彩纷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导引,即以俯仰屈伸。

抻筋拔骨为主的肢体运动。

二吐纳,是以借助呼吸来吐故纳新,从而调节体内真气运行。

三膳食,通过食用各种营养品来滋补脏腑器官而达到相互平衡。

上面三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气血通畅,预防疾病,提高体质。

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溯源寻根,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即将太极之理寓于其中。

嗣后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宜导湮郁。

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作内经,其导引之诸法,均本于太极之理,为理念和无形之运动。

华佗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运动之先河。

太极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

古人创太极拳法而不留个人之名,是因历代先师淡泊名利,没有偏见。

它是宇宙和谐运动之表象。

中国的医学基本理论,就是阴阳学说。

它认为人体内部不外阴阳两种因素,阴阳和调,就能维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于疾病。

这种学说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阐述很多,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为万物之能始”,“人有形,不离阴阳”。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这些都是说明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的身体,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的。

内经认为,凡人身体内,必须阴阳和谐,才能健康无病。

它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

“阴阳平匀,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日平人”。

“血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于阴阳对人体非常重要,古代擅长养生之士都善于调理阴阳,祛病延年。

内经里称这些人为“至人”,“真人”,“贤人”,说他们能“把握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运动,并将其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分析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及其对健康的益处,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双重滋养。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中医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养生运动注重以柔养刚、以动养静的原则,通过运动调理身体,使阳气得以发散,阴气得以养护,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益处1. 提升免疫力: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2. 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中医养生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废物的排出,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3. 舒缓压力: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与舒缓。

4.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养生运动能够促进人体血液的流通,增加供氧量,提高各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养生运动,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的方式,使得气血得以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2. 气功功法:气功功法是一种注重调整呼吸和运用意念的运动方式,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加体内能量,调整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通过散步可以起到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通过吸吮作用,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中医养生运动的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养生之道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练习

养生之道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练习

养生之道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和养生健身方法,已经深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喜爱和推崇。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活性,还可以调整身心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

然而,要正确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并达到养生效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姿势正确、舒展自然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姿势要保持正确。

初始站立时,脚并拢、身体轻轻前倾,保持骨盆放松、重心下沉。

双臂自然下垂,手指稍微弯曲,肩膀保持放松。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微调,保持腰部挺直,膝盖微微弯曲,呼吸自然。

二、动作缓慢、流畅连贯太极拳的动作要求缓慢、平稳,并注意动作的流畅连贯。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内涵,保持意念的集中和专注。

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突然停顿或迅速切换,要力求整个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每个动作像水流一样顺畅。

三、意念集中、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意念的集中与呼吸的配合。

练习时,要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放在呼吸和动作上,保持专注的状态。

通过意念的引导和呼吸的调节,将内力和外形相结合,实现身心统一的状态。

通过长期的练习,使内外兼修,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太极拳是一项长期的修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和深度。

初学者应从基本动作入手,逐步学习和掌握。

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快速进步而忽视细节和基本功。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损伤。

五、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养生效果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才能逐渐显现。

因此,持之以恒,坚持练习非常重要。

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时间,保持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提高,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养生之道在于正确的姿势与舒展自然的身体,缓慢流畅的动作,集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循序渐进与量力而行,以及持之以恒和坚持练习。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并获得养生的效果。

太极拳及养生作用(以整理)

太极拳及养生作用(以整理)

太极拳及养生保健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

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

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划分: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医理基础: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符合医理,具有健身性。

传统医学的导引吐纳术在太极拳里直接运用。

“形神兼备”、“内外皆修”、“以意导动”等传统医理都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和练习规则。

•据报道,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有1.5亿人,太极拳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和“世界健身运动”。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

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

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太极拳的作用1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要求起(向上)的动作要吸气,落的动作要呼气;开(两臂张开)时为吸,合时为呼。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太极拳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武术文化,我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太极实践心得体会。

一、太极的哲学内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协调。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平衡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将这种平衡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 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身体锻炼,更注重心灵修养。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动作相结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使我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

2. 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在力量上追求柔和、圆滑,而非刚猛、猛烈。

这种理念使我认识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应学会以柔克刚,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强硬的手段。

3. 道法自然太极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动作。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使我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

二、太极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具有许多独特的健身功效。

1. 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等。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免疫力得到了增强,使我更加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三、太极的修身养性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平衡之道,亦是养生之道
现代人练拳的主要目的为了健康长寿、防身强体,而平衡便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条必经之路。

宇宙平衡,星球运行;阴阳平衡,人类永春;拳技平衡,重心稳定;演练平衡,武之灵魂。

平衡的例子很多,譬如人体、昆虫、花卉、轿车、轮船、飞机等等,这些都是轴对称形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平衡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的是不对称的平衡,但只要重心掌握得好,它仍然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练拳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如太极拳单鞭、独立是正常的平衡,而海底针、栽锤则是斜中寓正。

许多拳友撰文研讨练拳“立身中正”、“中正安舒”,其实一些拳架该正则正,正得稳如泰山,一些拳架该斜则斜,斜得敌挂南墙,只要符合拳理,利于发劲、重心平衡,就是正确的。

太极拳论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这句话正说明了平衡的重要作用。

香港著名功夫家李小龙在武术训练中把木杠两端用绳子吊起来以求在上体移动中寻找平衡。

而《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他的醉拳表现得“醉形醉态”、“步法迷乱”,如“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虎”、“盘腿跌”、“扑地蹦”等动作,乍看起来好像失去平衡,但正如武松所讲“醉拳之醉,乃是迷惑对手,醉意之下,暗藏杀机”,恰恰说明醉拳更注重内在的平衡。

练拳“讲六合”、“明三节”、“齐四稍”、“闭五行”、“调三性”,都是要求心、身、气、筋、骨、肉平衡。

《内经》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阴阳平衡则万物皆春,不断调节维持平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太极图、八卦图形象地说明,事物相互转化、产生发展的过程都是在保持整体动态的平衡。

那么,在练拳中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呢?
习武者首先要心态平衡,不能追名逐利,逞强好胜。

少林武术,名扬中外,但大师们仍教育弟子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心态平衡,看花花有情,看树树可亲。

看山山含笑,看水水怡人,自然如此多娇,空气新鲜甜蜜。

其次要体态平衡,生活中要少吃咸盐多吃醋,戒烟限酒少吃肉,腰围体重不超标,适量运动能长寿。

再次要养生平衡,站养生桩能够养生健身,站技击桩能够敢拼敢搏、克敌制胜,但要七分养三分发以求平衡。

平衡就是稳定,稳定就会和谐,和谐才能发展。

练武如此,社会发展、国家繁荣亦如此。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