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关于长江大桥的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余米。
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
同时,大桥连接起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串起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提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实写照。
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
长江大桥

重 庆 丰 都 长 江 大 桥
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
梁桥
南 京 长 江 大 桥
武汉长江大桥
江西九江长江大桥
湖北黄石长江大桥
湖北枝城长江大桥
重庆长寿长江铁路大桥
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 重 庆 江 津 长 江 大 桥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四川泸州长江二桥
四 川 泸 州 长 江 铁 路 大 桥
四川泸州长江大桥
斜拉桥
上海崇明长江大桥
江苏苏州苏通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二桥
南 京 长 江 三 桥
安徽芜湖长江大桥
安 徽 安 庆 长 江 大
湖北鄂黄长江大桥
武 汉 长 江 二 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
武汉天兴洲大桥
湖 北 锦 州 长 江 大 桥
宜昌夷陵长江大桥
恩施巴东长江大桥
重庆奉节长江大桥
重庆云阳长江大桥
重庆境内29座 巫山长江大桥 奉节长江大桥(建) 云阳长江大桥 万州长江二桥 万宜铁路万州长江大桥(铁路桥)(建) 万州长江大桥 忠县长江大桥 石忠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建) 丰都长江大桥 涪陵李渡长江桥 涪陵长江大桥 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建) 长寿长江大桥(建) 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桥) 鱼嘴长江大桥(建) 广阳坝长江大桥 重庆大佛寺大桥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重庆涪陵长江大桥
重 庆 涪 陵 李 渡 长 江 桥
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
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
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
重庆地维长江大桥
四川泸州泰安长江大桥
悬索桥
江 苏 江 阴 长 江 大 桥
江苏江阴长江大桥
江苏润扬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桥武汉因地理位置特殊,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武汉三镇。
现在的长江和汉水上各架起了7座大桥,其中最老的一位便是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天堑”长江的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大桥北起汉阳蛇山,止于武昌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
它于1955年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指导。
后来,因某种原因,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把专家们统统撤走了,图纸也带走了!最后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主持下完工的。
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长江大桥对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同时,对全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鼓舞。
周末,老爸带我去桥上参观,登上桥头堡,里头是用大理石贴的墙面,它有双层的屋檐,四角上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琼楼玉宇”吧。
走到大桥中央,环顾四周,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尽收眼底,青色的汉江和泥色的长江在不远处交汇,客轮、货轮、渔船在桥下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我和老爸从武昌桥头沿石梯下到了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钢梁,雄壮的桥墩,动车组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老爸拿出相机在快门声中留下了我和大桥的合影。
指着照片,他激动地说:“30年前,我的老爸也在这儿给我拍下了同样的照片,那时桥上走的还是蒸汽机车。
”原来,这座桥不仅给了我们交通的便利,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长江大桥!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在武汉市,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
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上层为公路桥,宽20.25米,可并列行驶四辆汽车。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三孔,共八墩九孔。
每孔跨度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两端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行人上下。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浮想联翩。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并有力地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
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
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
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桥武汉因地理位置特殊,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武汉三镇。
现在的长江和汉水上各架起了7座大桥,其中最老的一位便是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天堑”长江的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大桥北起汉阳蛇山,止于武昌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
它于1955年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指导。
后来,因某种原因,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把专家们统统撤走了,图纸也带走了!最后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主持下完工的。
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长江大桥对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同时,对全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鼓舞。
周末,老爸带我去桥上参观,登上桥头堡,里头是用大理石贴的墙面,它有双层的屋檐,四角上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琼楼玉宇”吧。
走到大桥中央,环顾四周,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尽收眼底,青色的汉江和泥色的长江在不远处交汇,客轮、货轮、渔船在桥下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我和老爸从武昌桥头沿石梯下到了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钢梁,雄壮的桥墩,动车组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老爸拿出相机在快门声中留下了我和大桥的合影。
指着照片,他激动地说:“30年前,我的老爸也在这儿给我拍下了同样的照片,那时桥上走的还是蒸汽机车。
”原来,这座桥不仅给了我们交通的便利,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湖北长江大桥的导游词

湖北长江大桥的导游词长江大桥,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广义上则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桥梁。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湖北长江大桥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湖北长江大桥的导游词1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
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
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
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
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
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PK南京长江大桥,谁才是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PK南京长江大桥,谁才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对于基建狂魔中国来说,造桥实在是小菜一碟,中国的建桥技术和能力,冠绝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敢跟中国比建桥水平,中国的造桥技术和成果,令全世界瞩目。
比如港珠澳大桥、贵州关岭大桥、北盘江大桥、杭州湾大桥、钱塘江大桥、胶州湾大桥、上海东海大桥、黄埔大桥、松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溆浦大桥、卢浦大桥、闵浦大桥、冯浦大桥、五峰山大桥、黄浦江大桥、赫章特大桥、鸭池河特大桥等……武汉长江大桥中国的跨江大桥、跨河大桥、跨峡谷大桥、跨海大桥、跨湖大桥数不胜数,一个又一个桥梁记录被打破,一个又一个建桥奇迹被呈现。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世界大桥看中国,所有大桥之最,几乎都被中国的大桥包揽。
随便举个例子,都让世人惊叹不已。
沪通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比如全球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桥面距离水面565.4米,比如高度让人震撼无比;再如,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耗资1200多亿,创造多项世界记录;丹昆特大桥,是真正意义上的特大铁路桥,也是地球上最长的大桥——全长164.851千米!当然,这座桥是京沪高铁的一部分,桥下并不全是水,虽然它跨越了阳澄湖、大运河以及其他200多条宽度超过20米的河流,但它并非是一条大江、大河上的大桥。
北盘江大桥再如苏通长江大桥,全长32400米,主跨1088米,桥塔高300.4米,斜拉索577米,江面净高度62米。
在2008年6月建成通车后,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桥塔最高的公路桥。
而今,长江上建成的和在建的大桥数不胜数,如江阴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扬州润扬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墙头上砌砖,后来者居上。
12年后,在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处,又一座大桥拔地而起,震惊世界,它就是沪通长江大桥。
这是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全长11072米,主桥长2296米,主跨1092米,塔高325米,相当于100多层楼房那么高,世界第一高。
《武汉长江大桥》课件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对于连接南 北交通、促进地区经济交流和国 防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
设计与规划
1955年,中国政府组织专家进行武汉长江大桥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历经多次研 究和论证。
施工与建设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两年多的艰苦施工,于1957年10 月建成通车。
成就,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02
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结构
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理念
现代化设计
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理念是现代 化,旨在打造一座具有国际水准 的桥梁,展现中国的现代化形象
。
功能性设计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桥梁的交通功能 ,确保桥梁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 通需求,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安全性设计
设计过程中注重桥梁的安全性,采 取了多项安全措施,确保桥梁在极 端天气和复杂环境下仍能安全运行 。
社会经济影响
扩建武汉长江大桥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状况。
武汉长江大桥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武汉长江 大桥在未来有望采用更先进的技 术和材料,提高结构性能和使用 寿命。
旅游价值
作为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武汉 长江大桥的未来也将在旅游方面 发挥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游客 前来参观和游览。
武汉长江大桥的创新之处
新型材料应用
美学设计
武汉长江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新 型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和防腐涂层, 提高了桥梁的性能和寿命。
在满足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武汉 长江大桥还注重美学设计,展现了桥 梁的独特魅力。
智能化监控系统
创新性地引入了智能化监控系统,能 够对桥梁的运营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 记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当时的平汉铁路黄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为求节省经费、提早通车,因此建筑质量较差,仅作为临时桥梁使用。1921年,北洋政府拟建黄河大桥新桥并施行公开招标,交通部又聘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德尔(John A.L. Waddell)为顾问,除筹建黄河大桥新桥外,并请其设计武汉长江大桥。华德尔选择的桥址与1912年北京大学所拟位置大致相同;设计方面采用简单桁梁、锚臂粱、悬臂粱混合布置,并主张使用合金钢建桥以减轻重量,预算建筑费用为970万银元,华德尔并建议向美商贷款。华德尔的方案曾引起政府关注,拟定桥址也做过实地钻探,惟由于建设费用庞大,计划也不了了之。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规划
大桥日落时分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阐述了开发中国实业的途径、原则和计划,提出中国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其论述中即提到关于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或隧道的选址问题。为连通武汉三镇,孙中山当时提出“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城市用地发展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1923年,由辛亥革命时的参谋长孙武组织,依据孙中山的规划思想,编制了《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计划书》明确提出,“以汉阳之大别山麓(龟山),武昌之黄鹄山麓(蛇山)为基,架设武汉大铁桥,可收平汉、粤汉、川汉三大铁路,连贯一气之完美”。
1927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同年4月合并武汉三镇,设武汉市。1929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武汉特别市政府,进一步推动了武汉的市政建设。同年刘文岛任武汉特别市市长后,再次邀请华德尔来华,研商长江建桥之事。华德尔对1921年的设计方案作出了修订,为保证长江轮船的通行,大桥采用简单桁梁并设升降梁,全长4010英尺,共15孔,桥面一层由公路铁路共用,桥面升起时可高出最高水面150英尺。这次计划同样由于耗资巨大而无下文,且国民政府正忙于应付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包括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内战,无暇顾及长江大桥的建设。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第一次规划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来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并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将建桥意向代陈于交通部。这一次成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当时提出建议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最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经武昌汉阳门、宾阳门连接粤汉铁路,并设计出公路铁路两用桥的样式。当时构思的桥梁结构仿照当时世界著名的最大钢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的福斯桥,桥面铺设铁路、公路、电车路、人行道。此次规划虽然未获实行,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为十分适宜,与此后几次规划选址基本相同。
第三次规划
1935年,鉴于粤汉铁路即将全线建成通车,平汉、粤汉两路有必要在武汉连通。当时铁道部曾考虑仿照1933年建成的南京铁路轮渡,但由于武汉的长江水位涨落幅度比南京大一倍,两岸引桥工程较困难,被迫搁置铁路轮渡的方案。同年,由茅以升担任处长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又对武汉长江大桥桥址作测量钻探,并请苏联驻华莫利纳德森工程顾问团合作拟定又一建桥计划。计划为一座固定式的铁路公路联合桥,桥址位于武昌黄鹤楼到汉阳莲花湖北刘家码头之间,全长1932米,设两台7墩8孔,6、7号桥墩间为大型轮船通航航道,主跨237.74米,以拱形钢梁架设于6、7号墩之上,桥下在最高洪水位时净高30米;桥面一层,公路铁路并列。包括汉水铁路桥和引桥在内,工程需要花费国币1060万元。为了募集资金,还曾拟定了过桥收费、分期还本付息的办法。惟由于集资困难,结果也不了了之。1937年3月,长江南岸的粤汉铁路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与北岸平汉铁路刘家庙站(今江岸站)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火车乘渡轮过江从此成为“江城一景”。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迎来通车60周年。
建设历程
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