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结辩(四辩)的风格
辩论2四辩总结

辩论2四辩总结
在本次辩论中,我们就“是否应该实行强制性的绿色环保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四位辩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就此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辩论。
首先,支持强制性绿色环保政策的一方认为,环境问题已经成
为全球性的挑战,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将会对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他们指出,实行强制性的绿色环
保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
发展。
他们还强调,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对于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
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强制性政策才能够让企业和个人真正意识到
环保的重要性。
而反对强制性绿色环保政策的一方则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地
干预市场,应该尊重企业和个人的自主选择。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
本身就会激励企业和个人去追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需要政府强
制性地介入。
他们还指出,强制性政策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个人
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抵触情绪。
在激烈的辩论中,双方都展现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但最终
我们认为,强制性绿色环保政策的实行是必要的。
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时,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对于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强制性政策才能够让企业和个人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支持实行强制性的绿色环保政策,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技巧_辩论赛_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技巧辩论中,总结陈词一向是不被注重的环节,因为赛果往往在前一阶段自由辩论就定型了。
一份好的总结陈词,需要有结构和层次,将预先准备好的论点与赛场上的赛况总结综合起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技巧一、总结陈词的意义。
一场辩论赛,特别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一份出色的总结陈词往往能奠定最后的胜利。
如果总结陈词只是在机械复述己方观点,则会给评委很不好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四辩本身的自由辩论发言机会就不太多,只有把总结陈词做得灵活,才能充分表现个人能力,不会给人造成团队能力不均的印象。
二、总结陈词的目的。
前面说了总结陈词的意义了,目的自然是针对这个意义而言的。
首先,总结陈词的时间是在辩论赛的尾声,所以必须概括,不需要套话、废话连篇,这样只会让人想睡觉。
总结陈词应该直入主题,将自己方的观点概括阐述,最好再加上幽默的方式。
同时,总结比赛中敌我双方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概括来说,目的就是要为自己方打圆场,然后让对方下不了台。
三、总结陈词的结构。
根据我个人理解,将总结陈词分作三个部分1-阐述观点。
(事先定稿)这个部分,主要是重申己方观点与定义。
注意的是,总结时不用太深入,但要求尽量全面。
要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的理由一一列出,但是语气上最好采用与前面的发言部分不同的方式,这里给简单举例一下,切记不要生搬硬套,应该根据自己方的论点灵活运用。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许多失学的儿童等待着人们的救助,有些人在今天还不识字。
能够坐在教室里的人是幸福的,但是这等同于读书是唯一出路吗?显然不是的(这一部分为了吸引对方注意力,欲抑先扬),根据我方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知识的积累有三个方式——实践、创新与学习。
很明显,读书只是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因为客观因素或者主观因素有些人不能或不愿读书,也不代表他们没有了出路。
毕竟汲取知识的方法是无限的,读书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辩论四辩总结范文

大家好!在此,我作为辩论赛的四辩,非常荣幸能代表我方进行总结陈词。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和观众,是你们的关注和参与,使得这场辩论赛得以圆满落幕。
在本次辩论赛中,我们围绕“(论题)”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始终坚定地秉持着以下观点:首先,我方认为(论点一)是正确的。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我们列举了(事例一)和(事例二)等大量事实,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论点一)的合理性。
其次,针对对方辩友提出的(对方观点一)和(对方观点二),我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我们认为,对方辩友的观点存在以下问题:(1)对方辩友在论证过程中存在逻辑漏洞,无法自圆其说;(2)对方辩友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观点;(3)对方辩友的论证方法存在片面性。
此外,在辩论过程中,我方还针对对方辩友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力求消除对方对我方观点的误解。
以下是部分解答内容:(解答一):关于(对方问题一),我方认为,在(情境一)中,(论点一)是适用的;而在(情境二)中,(论点一)则不适用。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问题。
(解答二):关于(对方问题二),我方认为,(论点一)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
在某些情况下,(论点一)可能不适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论点一)是错误的。
在总结陈词阶段,我方再次强调以下观点:1. 我们坚信(论点一)的正确性,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2. 我们对对方辩友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质疑。
3. 我们对对方辩友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力求消除误解。
最后,我想说,辩论赛是一个展示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能力的平台。
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
尽管我们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我们都为这次辩论赛付出了努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观众和对方辩友,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再创佳绩!谢谢大家!。
四辩结辩稿

四辩结辩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我是这次辩论赛的第四位辩手,现在我将就本次辩论的主题“X是否Y”进行结辩。
首先,对于问题“X是否Y”,我们认为X确实不是Y。
我们的观点有以下几点支持。
首先,我们可以从定义上来看。
X和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本质特点是不同的。
就像是苹果和橙子一样,它们都是水果,但它们的形状、颜色、口感等都是不同的。
同理,X和Y也
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X不是Y。
其次,我们可以从实际例子来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X不是Y。
比如,我们可以拿“X”来举例,它具备A、B、C的特点,而“Y”则具备D、E、F的特点。
通过对比不同
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X和Y的区别和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X不是Y。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X和Y有着不同的
属性和特点,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从逻辑上讲,如果我们假设X是Y,那么就会产生矛盾。
因为X和Y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认为X不是Y。
最后,我们可以从现实应用中得出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X和Y的应用领域和用途是不同的。
比如,X主要
用于解决A类问题,而Y主要用于解决B类问题。
这表明X
和Y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再次证明了X不是Y。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X确实不是Y。
我们通过定义、实际例子、逻辑推理和现实应用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
感谢评委和观众的聆听。
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模板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模板
在今天的辩论赛中,我作为正方四辩,我将就我们正方团队的观点和论据进行
总结陈词。
首先,我们正方团队坚信……(此处自行填写正方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可以列举2-3个观点进行总结)。
其次,针对反方团队提出的质疑和反驳,我们正方团队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回应。
我们详细解释了……(此处自行填写正方团队对反方质疑的回应,可以列举2-3个
反驳点进行总结)。
最后,在这场辩论中,我们正方团队的立场是清晰和坚定的。
我们不仅提出了
有力的论据支持我们的立场,还对反方的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我们相信,我们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是值得信任和支持的。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我们正方团队始终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我们的
论据充分、观点明确,我们的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我们对辩论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我们的发言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我们的立场坚定而不偏激。
在今天的辩论中,我们正方四辩将我们的观点和论据进行了充分的总结陈词。
我们相信,我们的立场是正确的,我们的观点是有力的,我们的辩论是成功的。
感谢各位评委和观众的聆听,谢谢!。
辩论赛四辩及陈词和经典技巧

辩论赛四辩及陈词和经典技巧辩论赛四辩及陈词和经典技巧辩论赛四辩及陈词辩论中,总结陈词一向是不被注重的环节,因为赛果往往在前一阶段自由辩论就定型了,所以总结陈词往往是背稿子,这种总结陈词的水平很低,听起来有如鸡肋,一份好的总结陈词,需要有结构和层次,将预先准备好的论点与赛场上的赛况总结综合起来。
一、总结陈词的意义。
一场辩论赛,特别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一份出色的总结陈词往往能奠定最后的胜利。
如果总结陈词只是在机械复述己方观点,则会给评委很不好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四辩本身的自由辩论发言机会就不太多,只有把总结陈词做得灵活,才能充分表现个人能力,不会给人造成团队能力不均的印象。
二、总结陈词的目的。
前面说了总结陈词的意义了,目的自然是针对这个意义而言的。
首先,总结陈词的时间是在辩论赛的尾声,所以必须概括,不需要套话、废话连篇,这样只会让人想睡觉。
总结陈词应该直入主题,将自己方的观点概括阐述,最好再加上幽默的方式。
同时,总结比赛中敌我双方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概括来说,目的就是要为自己方打圆场,然后让对方下不了台。
三、总结陈词的结构。
根据我个人理解,将总结陈词分作三个部分1-阐述观点。
(事先定稿)这个部分,主要是重申己方观点与定义。
注意的是,总结时不用太深入,但要求尽量全面。
要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的理由一一列出,但是语气上最好采用与前面的发言部分不同的方式,这里给简单举例一下,切记不要生搬硬套,应该根据自己方的论点灵活运用。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许多失学的儿童等待着人们的救助,有些人在今天还不识字。
能够坐在教室里的人是幸福的,但是这等同于读书是唯一出路吗?显然不是的(这一部分为了吸引对方注意力,欲抑先扬),根据我方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知识的积累有三个方式实践、创新与学习。
很明显,读书只是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因为客观因素或者主观因素有些人不能或不愿读书,也不代表他们没有了出路。
毕竟汲取知识的方法是无限的,读书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辩论2四辩总结

辩论2四辩总结
在本次辩论中,我们就“是否应该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展
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四位辩手的角逐中,双方都展现出了自己的观
点和论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首先,支持强制性义务教育的一方认为,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
权利,而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们还指出,强制性义务教育可以帮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
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教育对于个
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认为强制性义务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有效途径。
而反对强制性义务教育的一方则认为,教育应该是自愿的,而
不应该被强制。
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是否接受教育,而
不是被迫上学。
他们还指出,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会剥夺家长和学
生的自由选择权,对个人权利构成侵犯。
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教育
质量的问题,认为强制性义务教育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
育质量的下降。
经过激烈的辩论,观众们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
们认识到,强制性义务教育在确保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可能对个人自由造成一定的限制。
他们也认识到,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是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次辩论虽然未能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双方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一问题。
希望通过这样的辩论,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辩论赛中四辨应该怎么做

四辩应该怎么做(一)首先抨击对方定义及标准,论述其不合理不规范。
其次用己方立论中设立的标准去检验对方的论据,一一驳斥。
再次总结对方为何犯错,如何犯错,是哪里考虑的不对。
最后就是价值的升华了。
至于如何有立有破,又立又破,以及比例把握,就要看辩手自己对形势的把握了。
如何说的井井有条,那是辩手的技巧了。
如何说的有理有据,就是辩手的逻辑基本功了。
如何说的天花乱坠,引经据典,那是辩手的积累和素养了。
我觉得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已经超过了合格四辩的要求。
这样子总结一下吧,四辩把对方的体系拆完是你的目标。
拆了以后他无论如何也盖不起来了,你就是优秀的四辩。
予对方立论最后击、给予己方体系最后阐述以及基于辩题的最后升华。
话虽如此,但是结辩时间有限,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3大任务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许多优秀的结辩在“破”、“立”和“升华”中,都个人觉得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四辨首先要锻炼自己对辩题的领悟力和问题的敏锐嗅觉。
就用胡建彪的解读:补刀要补在尚有知觉的对手身上,对着尸体一阵狂捅,只会留给对手重振旗鼓的机会--要找出对方观点存在漏洞而又没有完全点破的地方,要找到对方观点的主要支撑点有效的组织攻击;救援要从伤势最轻的队友开始,在已经阵亡的烈士身上消耗过多的内力不如前去救援奄奄一息而尚且一息犹存的伤员--自己的论点的主要支撑点是什么,哪些被对方击歪了,哪些次要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有条理的梳理自己的观点。
所以总的来说在平时,四辨要多积累一点知识,辩论的或非辩论的扩展思路;在辩论中要学会分析问题,注意内在逻辑,注意条理性,慢慢的或许哪一天你就成了一个优秀的四辨四辩应该怎么做(二)【巧招】1有的四辩一站起来先停顿几秒,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见过一个结辩手,每次站起来先似乎很随意地理一理西服领口,不着痕迹地清一清嗓子,加之其比较压得住场面的体型和成熟到略显沧桑的脸庞,给人感觉像是小孩子们讲完了,领导要做最后批判了~2我校有一个结辩,已经学了十来年专业的相声了,他结辩一结束,大家笑成一片……这个时侯另一方的结辩手站起来说了句——“刚刚对方的结辩让我想到了黄执中……”于是很成功地把大家笑岔了的精神集中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中结辩(四辩)的风格
胡建彪曾经说,四辩就是打扫战场的。
具体而言,主要是三个任务:对方有哪些
伤员,赶紧扑上去补两刀捅死;自己有哪些兄弟受伤了,赶紧抬回来救好;把战利品啊啥的都抢到手,把旗子竖起来。
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中四辩的风格,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辩(四辩)的风格
小编在导语的那一句引用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四辩的3个职能:给予对方立论最后击、给予己方体系最后阐述以及基于辩题的最后升华。
但是结辩时间有限,要在短短
几分钟内把3大任务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许多优秀的结辩在“破”、“立”和“升华”中,都有不同的取舍。
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结辩在华语辩坛出现。
小编认为,结辩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种:
1、反驳为主,蕴立于驳:
这种风格的典型是01国辩马来亚大学的胡渐彪,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对方的立论从定义到标准到底线到分论点一层层的剥离,或是将对手的逻辑证伪,或是证明对手
逻辑偏题。
待到把对方的立论驳的惨不忍睹了,最后再收一下,将自己没有说清楚的
立论进一步阐述。
这种打法的优点有三:
一、通过最猛烈的进攻,能够最有效杀伤对方立论,让对手辛苦一场辛勤构建起
来的逻辑体系从形式上被推倒。
二、现场效果极强,即使是准备好的反驳也能给人以很强的临场感。
并且,相对
另外两种风格,这种结辩给予了突发事件(对手新奇立论)充足的应对时间,不至于因
为准备过多而束手束脚。
三、对于逻辑性强的辩手,即使语言组织和知识底蕴稍差,也可以不惧任何对手。
所以理工科学校和国外辩手比较喜欢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打法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辩论的终极意义在意说服而不是反驳。
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式的总结的
手段方式却主要在反驳,其与辩论精神略有相悖。
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明对方的论证
全是错的,也不代表己方辩题成立啊。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在着重于反驳的同时,也牺牲了进一步申论的机会,也挤
占了价值升华的空间。
这使得,在之前己方立论没有说清楚的情况下,一旦反驳不能
得手,将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反驳在实战中是非常有效的,胜率也高,执行也相对容易些。
关于反驳为主的结辩,胡渐彪在01年的3场比赛给出了近乎是教科书式的3个模板。
有兴趣的辩手可以仔细的观看、研究、摸索,然后吸收为属于自己的总结风格。
2、升华为主,蕴驳于立:
很多第一次看黄执中比赛的辩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哇,原来辩论还可以这么
打!”但是也有很多辩手会产生疑惑:“他的稿子是不是事先准备然后背一下啊?”
其实这就是很多初学者的误区,认为反驳才是临场的,而陈述则一定是准备的。
其实,反驳也可以随意准备的,而申论和价值升华也可以是基于现场做的。
典型的比赛,可以参看95国辩的林正疆、03国辩的黄执中以及05湖北省赛的邓哲。
这种结辩风格的特点可以做如下的归纳:在结辩的时候,以之前环节所没有的新
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今天的辩题,先把己方的之前没说完的逻辑说清,然后更进一步
说出新的价值理念。
因此,这种打法的优点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维度说清楚自己的立论,不至于让评委和观众在听完
一场比赛之后仍旧不知所云。
有些时候,立论在自由辩论没有讲穿,但在总结一下子
点破,听众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次,能带给评委和观众全新的思考。
由于引入了新的视角和价值的升华,使得
听众在聆听总结的时候不仅仅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一场斗嘴,而是真正的获得
了属于自己的思维进化。
然而,这种打法执行却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辩手要想驾驭这种打法,必须有极深
的知识厚度和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一旦底蕴不足却试图强练升华,不但没什么好效果,还会给人“有背而来”或者滥煽情的感觉。
而“新手学黄执中必死”,
似乎也成为了辩论圈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天山童姥刻在石壁上的武功,不允许她的弟子在40岁前去练,并不是因为她小气,而是因为内力修为不到家,强练有害无益。
3、平行驳立: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总结套路,先归纳总结对方的几处错误,然后再进一步陈述
己方的观点。
比较典型的模型可以参看99国辩路一鸣的总结陈词。
不看模型也可以,因为大部分的结辩用的都是这种风格。
这种风格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稳”字:它既包含了反驳,不至于现场感缺失,
也有一定的区间来化解对方的奇兵;它又包含了申论和升华,所以不像反驳为主的结辩
那样只破不立。
然而,这种看似破与立结合的风格却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
到底反驳多少,反驳
什么?到底重申立论还是价值升华?当破和立都要追求的时候,却会发现也许会陷入没
有一个能够讲透的窘境。
并且,稳妥也常常意味着牺牲掉属于自己的特色。
从初学者使用的效果来看,又
很容易受到准备的束缚。
小编以为,以上三大种风格本身都是中性的,无所谓谁优谁劣,到底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辩手自己的风格体系,要根据具体的比赛情况而定。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
结辩方式,反驳和申论如何进行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结辩的反驳该如何进行呢?小编将按照优先级进行分析。
最优先:立论的前提,通常表现为定义或标准。
在场上往往会发现
这种情况,双方的定义或者标准完全不一样,却各自能开展一整套的形式逻辑体系。
此时必须先攻破对手的前提,才能开展交锋。
比如CDA复活赛,“人类因勤奋/懒惰而进步”中,正方的“因”定义为“凭借”,而反
方的“因”定义为“原因”。
此时比赛双方如果不攻破对方的定义,就根本无从反驳对手的
分论点。
而标准的不同也会导致相同的影响,比如08名校杯“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交通效率的提高,反方的标准则是是否有利于环保,差之千里,场上根本打不到一起去。
如果把立论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定义、标准就好比大树树根,而树干、树枝都是
从树根衍生而来的。
如果不把对方从根上刨掉,那么对方的枝叶即使都被砍光,却总
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而根一旦被刨掉了,就再没活下去的希望了。
有的时候,立论的前提还可能是一两组数据。
比如在“应该/不应该炸毁长江大桥”中,长江吃水深度就成为辩论讨论的基础。
第二优先:对手的防御底线。
所谓底线,就是对手退无可退的那条立论以及防守的根基。
在有些时候,底线与前提是重合的。
举例子的话,在“网络加强/促进人际交流”,正方的底线就是“网络交流只是现实交流的一种补充,而没有替代性的效果”。
如果一方守不住自己的底线,那么自己的立论大厦将可能立刻崩塌。
相对应的,如果能把对方的防御底线给击破,也能够摧毁对方的立论。
第三优先:对方的主要火力点或者主要事例,这个很好理解。
在抗日电影中,中国士兵首先要干掉的一般都是对方的机枪手,辩论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将对手的机枪或者机枪手干掉,就离胜利不远了。
第四优先:对方的次要火力点和次要事例、数据。
这一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做纠缠。
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握不清楚辩论的脉络,大局观不强,总是把对方立论中一些很浅的逻辑错误抓住狠打,浪费时间不说,还放掉了大鱼。
忌讳:花大量力气反驳对手的口误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