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练习卷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分层练习及答案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分层练习及答案

. . . .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分层练习2.1图形的轴对称达标题1.在以下回收、绿色食品、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 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4. 如图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轴对称图形,量得∠B= 30°,则∠E 的大小为()A.30°B.35°C.40°D.45°5.长方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条对称轴;角的对称轴是这个角的_; 线段的对称轴是_____.6. △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若△ABC 的周长为20cm, △A ’B ’C ’的面积为8cm 2,则△A ’B ’C ’的周长为cm ,△ABC 的面积为cm 2.7. 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轴对称图形,CF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 =150°,则∠AFE +∠BCD 的大小是.8. 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A. B. C. D.方法一方法二第4题第7题第8题9.如图,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出△ABC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第9题10.如图,点P在∠AOB内,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M,N连线与OA,OB交于点E,F,若△PEF的周长为20 cm,求线段MN的长.第10题拓展题(A层)11.如图表示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进行折叠后的情况,图中有没有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如有,请作出对称轴,请写出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第11题(A层)12.小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对折两次,并在如图位置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应是()第12题(B层)13.如图,点E,F是△ABC边AC,AB上的点,在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PF?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在图上画出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13题2.2等腰三角形达标题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A .过顶点的直线B .底边上的高C .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 .腰上的高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3.周长为l3,且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共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边长是6,另一边长是8,那么它的周长是;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8,那么它的周长是.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 ,则底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6.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022cb ca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 ,b ,且a ,b 满足2235(2313)0a bab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x-1,5x-3,4-2x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9.如图,已知AC 平分∠BAD ,CD ⊥AD 于点D ,CB ⊥AB 于点B .请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0.在如图的网格中,请找出所有格点C ,使每一个格点与A ,B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拓展题第9题(A层)11.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BCE的周长为14,BC=6,则AB 的长为()A.6 B.7 C.8 D.9第11题(A层)12.如图,在△ABC中,DC与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第12题(B层)1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40°,则顶角的度数是.(B层)14.如图所示,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 AB为等腰三角形,请问这样的P点有几个?在图上标出来.BlA第14题(B层)1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0cm和36cm两个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达标题1.在△ABC 中,AB=BC ,∠A=80°,则∠B=()A .100°B .80°C .20°D .80°或20°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40°,则底角为()A .40°B .40°或70°C .70°D .40°或100°3.如图,在△ABC 中,AC=AD =BD ,∠DAC =80°,则∠B 的度数是()A .40°B .35°C .25°D .20°4.如图,等边△ABC 内一点D ,DB=DA ,BP=AB ,∠DBP=∠DBC ,则∠P 等于()A .60°B .30°C .45°D .15°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30°,则底角的度数是.6.如图,在△ABC 内有一点D ,且DA =DB =DC ,若∠DAB = 20°,∠DAC= 30°,则∠BDC=.7.如图,在△ABC 中,AB=AC ,若BE 和CD 都是△ABC 的中线,则BE=CD 吗?说明理由.8.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上一点,且AD =BD ,AC=CD .求∠BAC 的度数.9.如图,在△ABC 中,AB=AC ,DB=CF ,BE=CD ,∠FDE = 58°,求∠A 的度数.10.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B 上,且ABCDACBDABCDABCED第3题第4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BD =AE ,AD ,CE 交于点F .(1)求证:AD=CE . (2)求∠DFC 的度数.拓展题(A 层)11.如图,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F 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B. 12或15 C. 15 D. 93.在中,,,则BC边上的高为()A. 12B. 10C. 9D. 84.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00 ,则它的顶角度数为()A. 20°B. 80°C. 20°或80° D. 50°或80°5.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 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和AC的和④BF=CF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6.如图,将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若点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的大小为()A. 70°B. 80°C. 84°D. 86°(第5题)(第6题)(第7题)(第9题)7.如图,正方形A,B,C的边长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若正方形A,B的边长分别为3和5,则正方形C的面积为( )A. 4B. 15C. 16D. 188.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5,12, 13B.C. ,3,4 D. 2,3,49.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处折断,折断后树干上部分与地面成30度的夹角,折断前长度是()A. B. C.D. .10.如图,AC=BC,AE=CD,AE⊥CE于点E,BD⊥CD于点D,AE=7,BD=2,则DE 的长是()A. 7B. 5C. 3D. 2(第10题)(第11题)11.“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年新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单元检测(浙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中国瓷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上的图案设计精美,极富变化.下面瓷器上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3,4,6C .6,8,15D .5,12,133.在中,,,若,则边的长为( )A .1B .2C .4D .64.在中,斜边的长为,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 )A .3B .4C .5D .65.如图,已知直线,点,在直线上,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于,两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 .6.如图,学校有一块直角三角形菜地,,.为方便劳作,准备在菜地中间修建一条小路.测量发现,,,,则的长为( )A .3mB .4mC .5mD .6m7.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其中一边长为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B .C .或D .8.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以的各边为直径的三个半圆所组成的两个新月形,面积分ABC 90C ∠=︒30BAC ∠=︒2BC =AB Rt ABC △AB 12cm CD cm 12l l ∥A D 1l A 1l 2l C B AB BC 106BCD ︒∠=1∠30︒32︒36︒42︒90ABC ∠=︒12m BC =ADE AED ∠=∠1m BD EF ==8m CF =AE 32cm 8cm 8cm 12cm 8cm 16cm 16cmRt ABC △别记作和.若,,则的周长是( )A .12B .13C .14D .159.如图,,点B 、C 分别在上运动(不与点A 重合),连接,将沿折叠,点落在点的位置,则下列结论:①当点落在的一边上时,为直角三角形;②当点落在AN 边上时,;③当点落在内部时,;④当点落在外部时,.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③④10.矩形纸片两邻边的长分别为a ,b (),连接它的一条对角线,用四张这样的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成正方形,其边长为.图中正方形,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写出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13.如图,在中,,,将沿着直线折叠,点B 恰好与点A 重合,折痕为,则的周长为 .1S 2S 127S S +=6AB =ABC ()090MAN αα∠=︒<<︒AM AN 、BC ABC BC A A 'A 'MAN ∠ABC A '2NA B A '∠=∠A 'MAN ∠2MBA NCA A ''∠+∠=∠A 'MAN ∠2MBA NCA A ∠∠'-='∠a b <ABCD a b +ABCD EFGH MNPQ 2222a b +2223a b +2233a b +2244a b +40︒ABC 8BC =6AC =ABC MN DF ACF △14.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再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则的长为 .15.如图,在中,,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放置,顶点P 在边AC 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始终经过点B ,斜边交于点D ,若点P 在滑动中恰能使与均为等腰三角形,则∠C 的度数为 .16.(1)如图1,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为小正方形),由此可得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2)把长为2,宽为1的两个小长方形进行裁剪,拼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为小正方形),则小长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52分,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如图,点为平分线上一点,交于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Rt ABC △90C ∠=︒5AB =3BC =B BC AB D A AD AC E CE ABC 30A ∠=︒PMN 90M ∠=︒30MPN ∠=︒PM PN AB PAD PBC C AOB ∠CD OB ∥OA D DOC △18.(6分)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交于点E .(1)求证:;(2)若,求的度数.19.(6分)已知:如图,线段是和的公共斜边,点,分别是和的中点.求证:(1);(2).20.(7分) 如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在 上,点 在 的延长线上,且.ABC AB AC =CD ACB ∠DE BC ∥AC DCE CDE ∠=∠32CDE ∠=︒A ∠AB Rt ABC △Rt △ABD E F AB CD CE DE =EF CD ⊥ABC 90BCA ∠=︒D CA E BC BD AE =(1)求证:;(2)若,求的度数.21.(8分)如图,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经过县城C ,村庄A 位于高速公路西侧,村庄A 和县城C 之间有一大型水库无法直达,A 村村民需要乘车经公路和高速路段才能到达县城C .为方便A 村村民出行,县政府计划新修一条公路.测得,,,.(1)请通过计算说明新公路是村庄A 到高速公路的最短路线;(2)求村庄A 到县城C 的距离的长.22.(8分)如图,某社区有一块四边形空地,,,.从点A 修了一条垂直的小路(垂足为E ),E 恰好是的中点,且.(1)求边的长;(2)连接,判断的形状;(3)求这块空地的面积.BCD ACE ≌67BAE ∠=︒DBA ∠AB BC AD AC BC =30km AB =18km BD =24km AD =AD BC AC ABCD 15m AB =8=CD m 17m AD =BC AE BC 12m AE =BC AC ADC △23.(12分)已知,如图,为等边三角形,,、相交于点.(1)求证:;(2)求的度数;(3)若于,,,求的长.ABC AE CD =AD BE P AEB CDA ≌BPQ ∠BQ AD ⊥Q 4PQ =2PE =BE参考答案:1.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详解】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A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在中,,,,∴.故选:C4.D222313+= 2416=222234∴+≠∴224325+= 2636=222436∴+≠∴681415+=< ∴22125169+= 213169=22212513∴+=∴ABC 90C ∠=︒30BAC ∠=︒2BC =24AB 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相关性质,即可推出的长度.【详解】解:在中,∵斜边的长为,∴斜边上的中线.故选:D5.B【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尺规作图可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作图可知,,,,直线,,故选:B .6.B【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由得,设,则可得,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得结果.【详解】解:,;设,则,,在中,由勾股定理有:,即,解得;即.故选:B .7.A【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理解分长的边是腰和底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分两种情况讨论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当长是的边是底边时,腰长是:,此时三边为、、,该等腰三角形存在;当长是的边是腰时,底边长是:,而,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CD Rt ABC △AB 12cm 11126cm 22CD AB ==⨯=AC AB =68ACB ABC ∠=∠=︒18032BAC ACB ABC ∠=︒-∠-∠=︒106BCD ∠=︒ 18074ACB BCD ∴∠=︒-∠=︒AC AB =74ACB ABC ∴∠=∠=︒18032BAC ACB ABC ∴∠=︒-∠-∠=︒ 12l l ∥132BAC ∴∠=∠=︒ADE AED ∠=∠AD AE =m AE x =AB AC 、ADE AED ∠=∠ AD AE ∴=m AE x =m AD x =(1)m (9)m AB AD BD x AC AE EF CF x ∴=+=+=++=+、Rt ABC △222AB BC AC +=222(1)12(9)x x ++=+4x =4m AE =8cm 8cm ()()328212cm -÷=8cm 12cm 12cm 8cm ()328816cm --=8816+=则以、、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故选:A .8.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半圆的面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根据半圆面积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负值舍去),的周长,故选:C .9.D【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几何中角度的计算,根据题意利用折叠的性质构造平行线,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如图,当点落在的边上时,,,,是直角三角形,当点落在的边上时,同理,,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当点落在的边上时,,,,,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当点落在内部时,过点作,点作,8cm 8cm 16cm 8cm 222AC BC AB +=222AC BC AB +=127S S += ∴222111172222222AC BC AB AC BC πππ⎛⎫⎛⎫⎛⎫⨯⨯+⨯⨯+⨯⨯-⨯⨯= ⎪ ⎪ ⎪⎝⎭⎝⎭⎝⎭14AC BC ∴⨯=2222()2621464AC BC AC BC AC BC ∴+=++⋅=+⨯=8AC BC ∴+=ABC ∴ 8614AB AC BC =++=+=A 'MAN ∠AN ACB A CB '∠=∠ 180ACB A CB '∠+∠=︒∴90ACB A CB '∠=∠=︒ABC ∴ A 'MAN ∠AM 90ABC A BC '∠=∠=︒ABC ∴ A 'MAN ∠AN A CA B '∠=∠ 180NA B CA B ''∠+∠=︒∴180NA B A '∠+∠=︒∴2NA B A '∠=∠A 'MAN ∠A 'A E AN '∥B BF AN ∥则,,,,,,故③正确;当点落在的边下方时,过点作,点作,则,,,,,,;当点落在的边上方时,过点作,点作,则,,,,,,,BF A E '∥,NCA CA E FBA EA B ''''∴∠=∠∠=∠NCA FBA EA B CA E CA B A '''''∴∠+∠=∠+∠=∠=∠MBF A ∠=∠ 2MBF FBA NCA A ''∴∠+∠+∠=∠∴2MBA NCA A ''∠+∠=∠A 'MAN ∠AN A 'A E AN '∥B BF AN ∥BF A E '∥,NCA CA E FBA EA B ''''∴∠=∠∠=∠EA B CA E CA B FBA ''''∴∠=∠+=∠MBF A ∠=∠A CA B '∠=∠ MBA A CA B EA C A NCA ''''∴∠-∠=∠+∠=∠+∠2MBA NCA A ''∴∠-∠=∠A 'MAN ∠AM A 'A E AN '∥B BF AN ∥BF A E '∥∴180,180FBA EA B NCA EA C ''''∠+∠=︒∠+∠=︒A MBF ∠=∠A CA B '∠=∠ FBA MBA EA B EA C ''''∴∠-∠=∠-∠()()180180FBA MBA FBA NCA ∴∠-∠=︒-∠-︒-∠''''2FBA MBA NCA '''∴∠-∠=∠,,即;,故④正确;故选:D .10.C【分析】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然后利用正方形,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代入求解即可.【详解】∵∴∴正方形,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故选:C .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考查了命题与与逆命题,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交换原命题的特设与结论即可写出逆命题.【详解】解: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10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它的顶角度数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它的顶角度数为:,故答案为:100.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周长.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由此求解即可.【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的周长,∵,,∴的周长故答案为:.14.【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用尺规画线段,正确认识尺规作图和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先通过尺规作图确定,,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即可求解.【详解】解:∵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再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FBA MBA MBF MBA A '''∠=∠+∠=∠+∠ ()2MBA A MBA NCA ∴∠+∠-∠=∠'''2NCA MBA A ''∠-∠=∠∴2MBA NCA A ∠∠'-='∠22222EF BE BF a b =+=+ABCD EFGH MNPQ 222AB EF MN ++90B Ð=°22222EF BE BF a b =+=+ABCD EFGH MNPQ 222AB EF MN ++()()2222a b a b b a =++++-22222222a ab b a b a ab b =+++++-+2233a b =+40︒180240100︒-⨯︒=︒14AF BF =AF BF =ACF △AC CF AF AC CF BF AC BC =++=++=+8BC =6AC =ACF △8614AC BC =+=+=142BC BD =AD AE =AC B BC AB D A AD AC E 5AB =3BC =3BC BD ==2AD AE AB BD ==-=在中,,∴,故答案为:.15.或或【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等知识,根据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④当,时,四种情况讨论即可作答.【详解】①当,时,如图,∵,,∴,∵,∴,∵,∴,∴;②当,时,如图,同①可得:,∵,∴,③当,时,如图,Rt ABC△4AC ===422EC AC AE =-=-=230︒75︒52.5︒AD AP =BC PC=AD AP =BC BP =AD AP =PC BP =AD DP =PC BP =AD AP =BC PC =AD AP =30A ∠=︒()1180752APD ADP A ∠=∠=︒-∠=︒30MPN ∠=︒18075CPB MPN APD ∠=︒-∠-∠=︒BC PC =75CPB CBP ∠=∠=︒()18030C CPB CBP ∠=︒-∠=∠=︒AD AP =BC BP =75CPB ∠=︒BC BP =75CPB C ∠=∠=︒AD AP =PC BP =同①可得:,∵,∴;④当,时,如图,∵,,∴,∵,∴,综上:∠C 的度数为或或故答案为:或或.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解:(1)∵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2)∵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17.见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75CPB ∠=︒PC BP =()118052.53CBP C CPB ∠=∠=︒-∠=︒AD DP =PC BP =30MPN ∠=︒30A ∠=︒180120BPC APD MPN ∠=︒-∠-∠=︒PC BP =()1180302C PBC BPC ∠=∠=︒-∠=︒30︒75︒52.5︒30︒75︒52.5︒==AOC DCO ∠=∠【详解】证明:平分,.,,,,是等腰三角形.18.(1)见解析(2).【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由可得出,进而可得出,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出,从而得证;(2)由(1)可得出,进而可得出,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1)证明:∵是的平分线,∴,∵,∴,∴,(2)解:∵,∴,∵是的平分线,∴,∵,∴,∴.19.(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即可得证;(2)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可得证.掌握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线段是和的公共斜边,点是的中点,,,;(2),点是的中点,.20.(1)见解析(2)的度数为【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的角和相等的边,再运用判定直角三OC AOB ∠AOC BOC ∴∠=∠CD OB ∥DCO BOC ∴∠=∠AOC DCO ∴∠=∠OD CD ∴=DOC ∴△52A ∠=︒BCD ECD ∠=∠DE BC ∥EDC BCD ∠=∠EDC ECD ∠=∠DE CE =32ECD EDC ∠=∠=︒264ACB ECD ∠=∠=︒A ∠CD ACB ∠ACD DCB ∠=∠DE BC ∥EDC DCB ∠=∠DCE CDE ∠=∠32CDE ∠=︒32CDE DCB ∠=∠=︒CD ACB ∠264ACB DCB ∠=∠=︒AB AC =64B ACB ∠=∠=︒18052A B ACB ∠=︒-∠-∠=︒ AB Rt ABC △Rt △ABD E AB 12CE AB ∴=12DE AB =CE DE ∴=CE DE = F CD EF CD ∴⊥DBA ∠23︒90︒HL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则,再结合 以及()中所证明得全等三角形可得,进而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和中,,,∴.(2)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的度数为.21.(1)见解析(2)【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即可;(1)判断是否成立即可;(2)根据即可求解.【详解】(1)解:∵,,∴.∴是直角三角形,且.∴.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新公路是村庄A 到高速公路的最短路线.(2)解:设,则.由(1)知,即.在中,,∴,解得.答:村庄A 到县城C 的距离是.22.(1)(2)是直角三角形(3)这块空地的面积为【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掌握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中点的性质即可.(2)通过计算三条边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ABC 90BCA ∠=︒45CAB CBA ∠=∠=︒67BAE ∠=︒122EAC DBC ∠=∠=︒ABC 90BCA ∠=︒AC BC =Rt ACE Rt BCD AC BC =AE BD =()Rt ACE Rt BCD HL ≌ABC 90BCA ∠=︒45CAB CBA ∠=∠=︒67BAE ∠=︒674522EAC BAE CAB ∠=∠-∠=︒-︒=︒ACE BCD ≌22EAC DBC ∠=∠=︒452223 DBA CAB DBC ∠=∠∠=︒︒=︒--DBA ∠23︒25kmAD BC ⊥222AC AD DC =+22222418900AD BD +=+=2230900AB ==222AD BD AB +=ABD △90ADB ∠=︒AD BC ⊥AD BC AC BC x ==18DC x =-AD BC ⊥90ADC ∠=︒Rt ADC 222AC AD DC =+()2222418x x =+-25x =AC 25km 18mADC △2168m(3)把四边形的面积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详解】(1)解:,.在中,,,.是的中点,.(2)解:如图,,是的中点,.,,,,是直角三角形.(3)解:由(2)可知,是直角三角形,,,由(1)可知,,这块空地得面积为:.23.(1)见解析(2)(3)【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性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利用即可证明;(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合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性质即可得出答案;(3)由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由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AE BC ⊥∴90AEB ∠=︒Rt ABE 15m AB =12m AE =∴9m BE === E BC ∴218m BC BE == AE BC ⊥E BC ∴15m AC AB == 17m AD =8=CD m ∴222CD AC AD +=∴=90ACD ∠︒∴ADC △ADC △15m AC =∴21115860m 22ACD S AC CD =⋅=⨯⨯= 18m BC =∴2111812108m 22ABC S BC AE =⋅=⨯⨯= ∴210860168m ABC ADC S S +=+=△△60BPQ ∠=︒10BE =30︒60BAE ACD ∠=∠=︒BA AC =SAS AEB CDA ≌ABE CAD ∠=∠30︒28BP PQ ==BE BP PE =+ABC∴,,在和中,,∴;(2)解:∵,∴,∴,即;(3)解:∵,∴,∴,∴,∴.60BAE ACD ∠=∠=︒BA AC =AEB △CDA 60BA AC BAE ACD AE CD =⎧⎪∠=∠=︒⎨⎪=⎩()SAS AEB CDA ≌AEB CDA ≌ABE CAD ∠=∠ABE BAP CAD BAP ∠+∠=∠+∠60∠=∠=︒BPQ BAC BQ AD ⊥90BPQ ∠=︒9030PBQ BPQ ∠=︒-∠=︒28BP PQ ==8210BE BP PE =+=+=。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已知,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2,2)C、(3,2)D、(4,2)3、如图,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DE⊥AB于E,若BC=9,CD=3,则△ADB的面积是()A、27B、18C、18D、94、如图所示,∠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A、AC=ADB、AB=ABC、∠ABC=∠ABDD、∠BAC=∠BAD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75°B、60°C、45°D、30°6、对于命题“如果a>b>0,那么a2>b2.”用反证法证明,应假设()A、a2>b2B、a2<b2C、a2≥b2D、a2≤b27、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中的距离是()A、0B、1C、D、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A、假定CD∥EFB、已知AB∥EFC、假定CD不平行于EFD、假定AB不平行于EF9、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 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10、在△ABC中,∠B=90°,若BC=a,AC=b,AB=c,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A、a2+b2=c2B、b2+c2=a2C、a2+c2=b2D、c2﹣a2=b2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1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应假设 ________12、在△ABC和△MNP中,已知AB=MN,∠A=∠M=90°,要使△ABC≌△MNP,应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__ .(只添加一个)13、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茶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acm(茶杯装满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________ 米.15、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3米,斜边AC是5米,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________米.16、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C=90°,AD=12m,CD=9m,AB=25m,BC=20m,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_ m2.17、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 cm2.1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8,则△EDF的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40分)19、已知直线m、n是相交线,且直线l1⊥m,直线l2⊥n.求证:直线l1与l2必相交.20、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为30度,且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为18cm,求斜边的长.21、如图,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30°的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60°的方向以每小时6海里速度前进,两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N岛,求M岛到N岛的距离.22、如图,Rt△ABC中,∠B=90°,AB=3cm,AC=5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多少cm?23、如图所示,△ABC中,D为BC边上一点,若AB=13cm,BD=5cm,AD=12cm,BC=14cm,求AC的长.四、综合题(共1题;共6分)24、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AB=16,BC=12.(1)△ABD与△CBD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2)若△ABC的面积为70,求DE的长.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32,24.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综合测试(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综合测试(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页 共6页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30o,那么顶角是( )(A )60o. (B )150o. (C )120o. (D )75o.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以一腰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其周长为45cm,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B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C )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D )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 4、若△ABC 的三边a、b、c满足那么△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5、等腰△ABC 中,AC =AB ,两腰中线交于一点O ,则AO 与BC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相垂直 C 、AO 垂直平分BC D 、AO 、BC 互相垂直 6.在等腰三角形中,AB 的长是BC 的2倍,周长为40,则AB 的长为( ) (A )20. (B )16. (C )16或20. (D )以上都不对. 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则顶角的度数为( ) (A )60o. (B )120o. (C )60o或150o. (D )60o或120o.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45o,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9.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5cm 和7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长的取值情况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0.已知△ABC 中,AB =AC ,且∠B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45o. (B )0o<<90o.(C )=90o. (D )90o<<180o.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 .(C ) 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一半. 12、如图∠BCA=90,CD ⊥AB ,则图中与∠A 互余的角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0a b b c c a ---=ααααααDCBA第2页 共6页FE DC BAABC二、填空13.(1)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2)△ABC 中,∠A=∠B=2∠C ,那么∠C= 。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原卷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原卷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通关训练卷【检测范围: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应先假设()A.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B.至多有一个内角大于60°C.每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D.至多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3.对于条件: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④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以上能断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A.32.5°B.57.5°C.32.5°或57.5°D.65°或57.5°5.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D.36.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落在CD边上的点A′处,点B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A.115°B.120°C.130°D.140°7.如图,△ABC中,AB=6,AC=4,AD平分∠BAC,DE⊥AB于点E,BF⊥AC于点F,DE=2,则BF 的长为()A.3B.4C.5D.68.如图,若AB=AC,下列三角形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1)(2)(3)B.(1)(3)(4)C.(2)(3)(4)D.(1)(2)(4)9.如图,在△ABD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AB交AB于N,交AC于N,若BM+CN=8,则线段MN的长为()A.5B.6C.7D.810.如图,在第一个△ABA1中∠B=20°,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得到第二个△A1A2C;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则以点A4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A.175°B.170°C.10°D.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在△ABC中,AB=AC,∠A=100°,则∠B=°.1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1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14.如图,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15.如图,以直角△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4,S2=8,则S3=.16.在△ABC中,CA=CB,∠ACB=120°,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M=90°、∠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AB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始终经过点C,并且与CB的夹角∠PCB =α,斜边PN交AC于点D.在点P的滑动过程中,若△PCD是等腰三角形,则夹角α的大小是.三、解答题(共46分)17.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分别在下列图中画一个位置不同、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使其与△ABC成轴对称图形.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19.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20.如图,在△ABC中,∠BAC=90°,AD⊥BC,BE平分∠ABC,G为EF的中点,求证:AG⊥EF.21.如图,AB=BC,AB⊥BC于B,FC⊥BC于C,E为BC上一点,BE=FC,请探求AE与B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2.如图,点P,M,N分别在等边△ABC的各边上,且MP⊥AB于点P,MN⊥BC于点M,PN⊥AC于点N.(1)求证:△PMN是等边三角形;(2)若AB=12cm,求CM的长.23.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1)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DN分别交AB、AC于M、N,求证:DM=DN;(2)若DM⊥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2章特殊三角形一、选择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0° B.50° C.60° D.70°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A.35° B.45° C.55° D.60°3.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35° B.40° C.45° D.50°4.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 B.17.5°C.20° D.22.5°5.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为()A.12 B.9 C.12或9 D.9或76.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7或9 D.9或127.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或10 B.8 C.10 D.6或128.如图,C,D分别是线段AB,AC的中点,分别以点C,D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测量∠AMB的度数,结果为()A.80° B.90° C.100°D.105°9.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10.已知等腰△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则等腰△ABC的周长为()A.7 B.8 C.6或8 D.7或8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 B.15 C.13 D.13或1712.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 B.40° C.45° D.60°1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1 B.20 C.19 D.1814.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A.30° B.45° C.60° D.90°1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 B.45° C.60° D.70°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 B.16 C.17 D.16或1717.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则∠ABD=()A.36° B.54° C.18° D.64°1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 B.60° C.72° D.108°19.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DCB=()A.150°B.160°C.130°D.60°20.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D,则BD的长为()A .B .C .D .二、填空题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22.如图,△ABC 中,D 是BC 上一点,AC=AD=DB ,∠BAC=102°,则∠ADC=______度.23.如图,a ∥b ,∠ABC=50°,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α=______°(填一个即可)2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5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cm .2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 和14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cm .2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______.27.如图,∠BOC=9°,点A 在OB 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 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A 1,得第1条线段AA 1;再以A 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 于点A 2,得第2条线段A 1A 2;再以A 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A 3,得第3条线段A 2A 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 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____.第2章特殊三角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A;5.A;6.B;7.C;8.B;9.B;10.D;11.A;12.B;13.A;14.B;15.A;16.D;17.B;18.C;19.A;20.A;二、填空题21.120°;22.52;23.130;24.12;25.35;26.110°或70°;27.9;。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45°B.55°C.65°D.70°3.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则图中与CD相等的线段有( )A.AD与BD B.BD与BCC.AD与BC D.AD,BD与BC4.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对应的数是( )A.1 B. 2 C. 3 D.25.若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1,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5 B.7 C.5或7 D.66.如图所示,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A.CB=CDB.∠BAC=∠DACC.∠BCA=∠DCAD.∠B=∠D=90°7.如图所示,OD⊥AB于点D,OP⊥AC于点P,且OD=OP,则△AOD与△AOP全等的理由是( )A.SSS B.ASA C.SSA D.HL8.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 )A.44°B.60°C.67°D.77°9.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3,∠B=45°,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A.3.5 B.3.7 C.4 D.4.510.如图所示,已知O是△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点D,OE∥AC交BC于点E.若BC=10 cm,则△ODE的周长为( )A.10 cm B.8 cmC.12 cm D.20 cm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40°,BD⊥AC于点D,则∠DBC=________°.1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判定△ABD≌△ACD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1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4,则它另一边的长为________.15.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的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已知左边滑梯与地面的夹角∠ABC=27°,则右边滑梯与地面的夹角∠DFE=________°.16.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BC=2,则DE+DF=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66分)17.(6分)如图所示,已知AB=AC,D是AB上的一点,DE⊥BC于点E,ED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试说明:△ADF是等腰三角形.18.(6分)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19.(6分)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为直角,AB=16,BC=25,CD=15,A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0.(8分)如图所示,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连结DE,EF,FD,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1)△AEF≌△CDE;(2)△ABC为等边三角形.21.(8分)如图所示,请将下列两个三角形分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要求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度数)22.(10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和b,斜边长度为c,则a2+b2=c2,即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此结论称为勾股定理.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ABC和A′B′C′,并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点C和A′重合,且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互相垂直).请利用拼得的图形证明勾股定理.23.(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C=2∠B,D是BC边上的一点,且AD⊥AB,E是BD 的中点,连结AE.求证:(1)∠AEC=∠C;(2)BD=2AC.24.(12分)如图所示,O是直线l上一点,在点O的正上方有一点A,满足OA=3,点A,B位于直线l的同侧,且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5,线段AB=40,一动点C在直线l上移动.(1)当点C位于点O左侧时,且OC=4,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O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连结BC,在点C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AC+B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A2.B3.A4.B5.B6.C7.D 8.C 9.D 10.A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20 13.HL 14.5或7 15.63 16. 317.解:∵AB =AC ,∴∠B =∠C (等边对等角). ∵DE ⊥BC 于点E ,∴∠DEB =∠FEC =90°, ∴∠B +∠EDB =∠C +∠F =90°, ∴∠EDB =∠F (等角的余角相等). 又∵∠EDB =∠ADF (对顶角相等), ∴∠F =∠ADF ,∴AD =AF , ∴△ADF 是等腰三角形. 18.证明:如图,连结AD .∵AB =AC ,D 是BC 的中点, ∴∠EAD =∠FAD .在△AED 和△AFD 中,∵⎩⎨⎧AE =AF ,∠EAD =∠FAD ,AD =AD ,∴△AED ≌△AFD (SAS ), ∴DE =DF .19.解:∵∠A 为直角,∴在Rt △ABD 中, 由勾股定理,得BD 2=AD 2+AB 2. ∵AD =12,AB =16,∴BD =20.∵BD 2+CD 2=202+152=252,且BC 2=252, ∴BD 2+CD 2=BC 2, ∴∠CDB 为直角,∴△ABD 的面积为12×16×12=96,△BDC 的面积为12×20×15=150,∴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96+150=246. 20.证明:(1)∵BF =AC ,AB =AE , ∴BF +AB =AC +AE ,即FA =EC . ∵△DEF 是等边三角形,∴EF =DE . 又∵AE =CD ,∴△AEF ≌△CDE . (2)由△AEF ≌△CDE ,得∠FEA =∠EDC . ∵△DEF 是等边三角形,∴∠DEF =60°.∵∠BCA =∠EDC +∠DEC =∠FEA +∠DEC =∠DEF , ∴∠BCA =60°.同理可得∠BAC =60°, ∴∠AB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21.解:如图所示.22.证明: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1+∠2=90°,∠1=∠3,∴∠2+∠3=90°. 又∵∠ACC ′=90°,∴∠2+∠3+∠ACC ′=180°, ∴B ,C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 又∵∠B =90°,∠B ′=90°, ∴∠B +∠B ′=180°,∴AB ∥C ′B ′.由面积相等得12(a +b )(a +b )=12ab +12ab +12c 2,即a2+b2=c2.23.证明:(1)∵AD⊥AB,∴△ABD为直角三角形.∵E是BD的中点,∴AE=BE=DE,∴∠B=∠BAE.∵∠AEC=∠B+∠BAE,∴∠AEC=2∠B. 又∵∠C=2∠B,∴∠AEC=∠C.(2)由(1)的结论可得AE=AC.∵AE=12BD,∴AC=12BD,即BD=2AC.24.解:(1)存在.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C=5.当点P使得△ACP为等腰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OP1=4,OP2=5-4=1,OP3=CP3+OC=AC+OC=5+4=9.在Rt△AP4O中,AP42=OP42+OA2,设OP4=x,则(4-x)2=x2+32,解得x=78,∴OP4=78.综上所述,OP的长为4或1或9或78 .(2)存在.如图②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A′B为AC+BC的最小值.过点A′作A′E∥l,过点B作BE⊥A′E于点E,过点A作AD⊥BE于点D.在Rt△ABD中,AB=40,BD=5-3=2,∴AD=AB2-BD2=6.在Rt△A′BE中,A′E=AD=6,BE=5+3=8,∴A′B=BE2+A′E2=82+62=10,∴AC+BC的最小值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练习卷一、选择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A)17 (B)22 (C)17或22 (D)132、 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 ) A 1 条 B 2条 C 3条 D 4条3、 以下列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1, 1 ,2 B 5, 8 10 C 6 ,7 ,8 D 3 ,4 ,54、 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必在三角形的 ( )A 中线上B 角平分线上C 高线上D 不能确定5、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B 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40º,则它的底角为( ) (A)100º (B)40º (C)70º (D)70º或40º7、下列能断定△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30º、∠B=60º (B)∠A=50º、∠B=80º(C)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3 8、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60º,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9、如上图∠B C A =90,C D ⊥A B ,则图中与∠A 互余的角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0、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P 点有( )(A)1个 (B)4个 (C)7个 (D)10个11.已知∠A=37°,∠B=53°,则△ABC 为(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 1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角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1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 ,且其中两边长都等于第三边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短边为( )(A)1cm (B)2cm (C)3cm (D)4cm14.具有下列条件的2个三角形,可以证明它们全等的是( ) (A)2个角分别相等,且有一边相等; (B)3个角对应相等;(C)2边分别相等,且第三边上的中线也相等;(D)一边相等,且这边上的高也相等15.在△ABC 中,∠A:∠B:∠C=1:2:3,CD ⊥AB 于D ,AB=a ,则DB 等于( )(A)2a (B)3a (C)4a(D)以上结果都不对16.如图4所示,△ABC 中,AB=AC ,过AC 上一点作DE ⊥AC ,EF ⊥BC ,若∠BDE=140°,则∠DEF=( )(A)55° (B)60° (C)65° (D)70°BADC EB 'B ACA 'BAD C(4) (5) (6) 17.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角是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D)以上说法都不对18.如图5所示,在△ABC 中,∠A:∠B:∠C=3:5:10,又△A ′B ′C•′≌△ABC ,• 则∠BCA ′:∠BCB ′等于( )(A)1:2 (B)1:3 (C)2:3 (D)1:419.如图6所示,△ABC 中,∠BAC=90°,AD ⊥BC 于D ,若AB=3,BC=5,则DC 的长度是( •)(A)85 (B)45 (C)165 (D)22520.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6,AC=9,AD ⊥BC 于D ,M 为AD 上任一点,则MC 2-MB 2•等于( )(A)9 (B)35 (C)45 (D)无法计算 21. 一架2.5m 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0.7m ,那么梯子的顶端距墙脚的距离是 ( ) A. 0.7m B. 0.9m C. 2.4m D. 2.5m22.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90°,且c 2=2b 2,则这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为 ( ) A. 15° B. 30° C. 45° D. 75°DCBAB A DC MD BCA FE 23. 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 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 (2) 三个内角之比为3∶4∶5; (3) 三边之比为5∶12∶13; (4) 三边长分别为7、24、25.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4、下列数组中,是勾股数的是 ( ) (A) 1,1,3 (B)5,3,2 (C) 5.0,3.0,2.0 (D)31,41,51 25、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A.1倍B. 2倍C. 3倍D. 4倍26、在△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 2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2 B 。

1 C 。

4 D 。

228.△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2ab=c+2bc ,则△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29.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B)角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30.已知等腰△ABC 的底边BC=8cm ,且│AC-BC │=2cm ,那么腰AC 的长为( ) (A)10cm 或6cm (B)10cm (C)6cm (D)8cm 或6cm 31.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是( ) (A)一锐角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B)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C)一边相等,且这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D)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32.在△ABC 中,∠A:∠B:∠C=1:2:3,CD ⊥AB 于D ,AB=a ,则DB 等于( )(A)2a (B)3a (C)4a(D)以上结果都不对 3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其顶角为( )(A)50° (B)130° (C)50°或130° (D)55°或130°34.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是这条边上中线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上的高、________和顶角的________互相重合。

2、在Rt △ABC 中,∠C=90度,∠B=25度,则∠A=______度.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4、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_______cm5、Rt △ABC 的斜边AB 的长为10cm ,则AB 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6、在Rt △ABC 中,∠C=90º,∠A=30º,BC=2cm ,则AB=_____cm 。

7、等边三角形两条高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________度8、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差为24度,则较大的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

9、如图,在△ABC 中,AB=AC ,∠BAC 与∠ACB 的平分线AF 、CE 相交于点D ,且∠B=70º,则∠ADE 的度数为_________10、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若AC=4, BC=3 ,则CD=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DCBA14.如图,在中,平分,则D点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4 5 615.如图,在中,平分,若,则.16.如图,,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 ,则17.如图,中,DE 垂直平分的周长为13,那么的周长为__________.18.如图,如果点M 在的平分线上且厘米,则,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已知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的周长为__________.20.在△ABC中,到AB、AC距离相等的点在_______上.21.在Rt△ABC中,∠C=Rt∠,∠A=3∠B+10°,则∠B=_______.2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F分别为AB、BC、AC边上的中点,则图1中共有_____个等腰直角三角形.BADCFE BA DCE BADC(1) (2) (3)23.现用火柴棒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用了7根、24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则斜边需要用______根.24.△ABC中,∠ACB=90°,CD⊥AB,垂足是D,E是AB的中点,如果AB=10,BC=5,•那么CE=_______,∠A=_____,∠B=______,∠DCE=______,DE=_______.25.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中线,CE是高.已知AB=10cm ,DE=2.5cm,则∠BDC=________度,S△BCD=_______cm2.26.如图3所示,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_______.27.E、F分别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两点,AF=AC,BE=BC,则∠ECF=______.28.在△ABC中,∠B=2∠C,AD⊥AC,交BC于D,若AB=a,则CD=________.29、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 .则腰长为30、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6°,则底角等于_________度;如果底角等于36°,那么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31、有一个角等于50°,另一个角等于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2、有一个底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33、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34、有一个内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35、有一个内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3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那么它的三边长为______.37、在Rt△ABC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b=3∶4,c=10则S Rt△ABC=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