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关系分析…

绿色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关系分析…

绿色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2、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关系分析3、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模式4、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5、建筑工程中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全文总字数:20820 字篇一: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摘要]现阶段,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建设项目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作为与民众、与社会有着紧密关联的一项工程,其环保性能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注重。

电气设计是建设项目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其设计品质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影响到绿色建设物的建造成效,因此,这也成为了相关企业极为注重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就以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为出发点,首先简要叙述绿色建筑的特性,其次探讨绿色电气设计的准则以及现状,最后提出几点实际的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准则;措施引言在国内经济进步的历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一部分环保工作,而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环保的关键性,并且也制订出了一系列的防治举措。

建设行业作为主要产业,也应该起到表率效用,主动寻求行之有效的手段,来促使绿色化项目的建。

电气设计是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其也是建设物中各项基本性能的保障,因此在这个环节,也应当加强绿色化设计,确保电气设计的节能性。

可见,对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予以探究,是极为必要的工作,下文将作出简要论述。

1绿色建设项目的主要特性1.1环保特性绿色建设物可以在全部使用周期中,尽可能地提升资源运用率,同时能够显著的缩减各类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是着重应用一些清洁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这一层面上,就展现出了其中的环保特性。

1.2宜居特性对于建设物而言,其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人类,因此务必要做到以人为出发点,而绿色建设项目就是将此作为目标的工程。

例如,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环保材料,同时在设计活动中,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入,继而使得其更适宜于民众居住。

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电气专业的相关技术要求讲课稿

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电气专业的相关技术要求讲课稿

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电气专业的相关技术要求5月14号,无锡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在宜兴召开。

会上,为贯彻江苏省住建厅《关于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建函科[2011]257号)、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锡委发[2010]60号)及无锡市建设局《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锡建总[2011]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相关要求。

我中心戴胜荣副主任为到会的无锡地区(含江阴市、宜兴市)电气设计及审图人员作了《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电气专业相关技术要求》的报告,并与广大电气设计及审图人员进行了互动。

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电气专业的相关技术要求戴胜荣(无锡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中心)一、公共建筑1、标准及规定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定以外,还必须严格执行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江苏省住建厅《关于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建函科[2011]257号)、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锡委发[2010]60号)及无锡市建设局《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锡建总[2011]47号)等文件的要求。

2、着重强调的几点要求1)、甲类公共建筑及≥2万㎡的乙类公共建筑必须设置能耗动态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必须同时满足分类计量和分项计量的要求,且用能计量装置远传数据要与无锡市建筑能耗数据中心对接。

详按《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1年版),《江苏省新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011年版)规定进行设计和审查。

⑴、分类计量主要是指6项能耗的计量,包括:电量(Kwh),水耗量(t),燃气量(m3 ),集中供热耗热量(KJ),集中供冷耗冷量(KJ),其他能源应用量。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摘要:随着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超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电气设备节能设计、安装施工难度不断增加。

在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下,施工人员通过科学应用电气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电气节能目标,降低建筑的电能消耗。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阐述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类型以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价值、应用要点等,以期为设计人员建造绿色节能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电气技术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1.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1.1.1从建筑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筑电气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在电气节能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工艺,保证建筑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另外,设计人员还要在满足建筑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

1.1.2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建筑节能设计要保证建筑的经济效益。

虽然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施工人员必须考虑到设计成本与实际需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的要求来合理地选择节能技术和设备,从而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减少资金浪费。

1.1.3注重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非常重要。

设计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设计人员要在保证建筑电气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优化,进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因此,设计人员应采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选择低能耗、对环境影响不大的电气设备,以实现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环保目标。

1.2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具体类型1.2.1照明节能设计对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设计人员要注意选择易于清洁、时间易于控制的灯具。

有条件时,设计人员可选用新能源灯具(如太阳能灯具等)、智能控制灯具来达到省电的目的。

对于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停车库等场所,设计人员应根据照明需求采用就地感应控制系统以及装有红外、雷达、声波等探测器的自动控制装置,以此来实现节能控制。

论绿色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

论绿色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
了软性开关及时 , 确保各类照 明回
的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 才 能确保 电气设计更有意义 。
2 绿 色建 筑节 能设计 的途 径和 方法
2 . 1 选配节能光源
光源 的节 能控制 是电气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之 一, 这其 中就要 注重光源 的节能化选择 , 要确保达到预期的节 能照 明效果 。对此 应注意 单位面积内灯 具功率的控制 , 光效高、 显色性优 、 且安全 、 稳定 、 使 用周期
2 . 2 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
智能化照 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以下单元: 输入 单元、 输出单元、 系统
1 . 2 实用性
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最根本也是要满足人们 的使 用需求, 无论采取
怎样 的节能设计方 式, 选择何种节 能技术 , 都要 以电气系统能发挥 其实
单元 , 同时该系统切 实参照 了正规通讯协 议中的相关规 程与规定 , 各类
能设计 。
关键词 : 绿色建筑 ; 电气 ; 节能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6 ) 1 9 — 0 1 5 9 — 0 2
新时期 , 环境 问题 日益严重 , 低碳节 能环保 成为时代主题 , 为 了达到
表 1 照明设备参数节 能标准
参数项 目 节能标准
节能环保 的 目 标, 建筑工程施工 建设 中也在 逐渐深入地采用绿色节 能技 术, 打造 出绿色建筑工程 , 其 中电气节能设计成为一大重 点。 电气节 能设 计 的关键是要掌握科学、 合理 的设计方案 , 采用 先进的技术 , 以此来提高
绿色建筑工程最主要的特征体现为 : 低碳 、 节 能、 经济, 然而 , 电气节 能设计 的前提则是 要满足人们 的生产 、 生活需要 , 这样的节 能设 计才更 有意义 。绿色建筑 电气节能设计则要遵循 以下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电能作为能源主要消耗品已成为关系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绿色建筑理念成为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时的基本理念,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电气节能设计方案及绿色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必须考虑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增加其利用率。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维持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传统建筑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现代建筑行业提倡电气节能以及绿色建筑,此理念有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建筑电气行业应该认真做好电气节能设计以及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工作,以便促进我国建筑电气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一、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一)实际需求性。

所谓实际需求性就是要发挥好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要满足住宅小区中居民的要求,如要保证小区的电灯、电视等电力设施的用电量;保证小区中路灯的照明度、色温以及显色的指数;同时要满足舒适卫生、美观大方等一些工艺要求。

电气节能设计要在满足这些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建筑并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大大增加能源利用率,避免能源消耗。

(二)经济适用性。

所谓的经济适用性,即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是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工程投资中,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经济效益,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居民的实际需求。

(三)节约性。

节约性,顾名思义,也就是说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对于那些无关建筑物功能的能量,尽量避免消耗,同时通过高科技的控制手段,将照明、变压器功率功能的损耗降到最低。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具体类型(一)照明电气节能设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照明电气节能设计应放在首位,不仅提供舒适的光环境,也做到使用简单方便,同时减少能耗源。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引言:绿色建筑概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已成为潮流。

建筑电气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采用,将有助于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应用,旨在总结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原理与措施,分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理与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建筑电气设计和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1.1节能优先原则在进行电气节能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节能优先,即节能措施优先满足建筑功能需要。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使用能量转换效率高的设备来进行项目布施,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1.2系统优化原则系统优化原则是指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当全面考虑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优化设计。

如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提高电气的科学使用效率,使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3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原则是指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利用天然绿色能源,还可以将散发的动能进行回收,达到循环利用能源节约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

1.4环保生态原则是指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和谐。

通过采用环保型电气设备、推广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等手段,以达到绿色用电,保护环境的目的。

1.5技术经济合理性原则技术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建筑电气节能时,应通盘考虑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二者缺一不可,既不能相互影响,又不能相互影响。

建筑电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电气设备,以满足节能效果为前提。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2.1优化建筑规划与设计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优化建筑规划和设计,是实现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摘要:建筑业中能源消耗的份额在不断增加。

并且其能源消耗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增加其利用率,这是进一步发展建筑业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引言: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能源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建筑业中建筑电气设计业逐渐向绿色节能方面。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想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兼顾经济效益,需建筑设计师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电气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电气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能够更好的实现所达要达到的效果,创造更高的价值。

一绿色建筑电气技术阐述绿色建筑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建筑工程的建设相结合,以实现建设项目的节能环保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绿色建筑电气工程是指通过改进电气工程来实现建筑业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在应用电气技术时,环境节能保护是重要的参考基础,这样绿色建筑电气技术才是实至名归。

并且必须将人类的发展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设计,构造,使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必须与环保相结合,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使用环保的建筑电子产品,这样对能耗和环境的影响都较小。

绿色电气节能设计和绿色电气工程的使用,可以为实现绿色建筑和维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性我国现在各种能源十分短缺,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就容易让一个国家落后,所以我国想要进步就必须节约资源和能源。

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直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一直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而且据相关报道,我国在建筑行业上电能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在建筑行业上电能的消耗占全国总电能消耗的35%以上,所以我国要想持久发展,必须解决能源消耗的问题。

而在建筑行业上想要节约能源主要的方式就是电气节能的设计,只要把电气节能设计好,那么在这一方面我国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

三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3.1经济性原则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要基于节能效果,并且要适当的对成本进行一定的优化。

浙江省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浙江省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浙江省杭州市民⽤建筑绿⾊(节能)施⼯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建筑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民⽤建筑项⽬节能评估技术导则》;2、《杭州市民⽤建筑节能条例》3、《绿⾊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4、浙江省《民⽤建筑绿⾊设计标准》DB/1092-();5、《民⽤建筑热⼯设计规范》GB5017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8、《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 );9、《建筑外门窗⽓密、⽔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法》GB/T 7106-();10、《建筑幕墙》GB/T 21086-();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应⽤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和限制使⽤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12、项⽬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3、现⾏国家、⾏业、地⽅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件⼆、建筑绿⾊节能设计主要内容:1 ⼯程基本情况项⽬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地⾯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类型□新建;□改扩建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类建筑总建筑⾯积m2地下建筑⾯积m2地上建筑⾯积m2建筑⾼度m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设计使⽤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基准建筑规模倍空调形式主楼:;裙房:项⽬投资(万元)可达绿⾊建筑设计标识等级(参照GB/T 50378-2014)□⽆;□⼀星级;□⼆星级;□三星级可再⽣能源应⽤形式□太阳能;□风能;□⽔能;□空⽓能;□⽣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指标单位填报数据(⼩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地⾯积万m2建筑总⾯积万m2地下建筑⾯积m2地下⾯积⽐R P1(地下总建筑⾯积与总⽤地⾯积之⽐)%地下⾯积⽐R P2(地下⼀层建筑⾯积与总⽤地⾯积之⽐)%绿地率%透⽔地⾯⾯积⽐%建筑总能耗tce/a单位⾯积能耗kWh/㎡a ;tce/㎡a节能率%可再⽣能源及(余热或废热)回收总量可再⽣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设计项⽬设置总量kWh/a其中可再⽣能源kWh/a余热或废热kWh/a可再⽣能源产⽣的热⽔量M3/a可再⽣能源发电量万kWh/a建筑总⽤电量万kWh/a可再⽣能源产⽣发电⽐例%建筑总⽤⽔量M3/a⾮传统⽔量M3/a⾮传统⽔源利⽤率%主要能耗品种及耗能量年能耗设计总量(tce)其中电⼒万kWh/a其他耗能种类::□燃⽓;□燃油;□燃煤;□其他热⼒;万kWh/a单位⾯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建筑分项能耗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暖通空调系统照明、插座⽣活热⽔系统新⽔厨房炊事系统(燃⽓)电梯运输系统杭州市民⽤建筑绿⾊(节能)施⼯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1建筑节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2.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0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7. 《福建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T13-158-2012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9.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10. 《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13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设计原则:2.1. 满足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一般项的要求。

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4.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5.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三、节能设计措施: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

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kV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 %、 %,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

另设台 kW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

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1.4 本工程容量较大的对季节性负荷容量或专用设备(如空调冷冻机、容量较大的X光机等负荷),集中设在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3.1.5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

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3.1.5.1 安装无源滤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无源滤波器)3.1.5.2 安装有源滤波器装置(□并联有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串并联复合型有源滤波器)3.1.5.3 安装无源有源复合滤波装置3.1.5.4 安装静止无功发生器(SVG)3.2 电气照明的节能:3.2.1 照明光源的选择:3.2.1.1 当选择光源时,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3.2.1.2 照明设计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 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2 商店营业厅的一般照明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重点照明宜采用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灯;3 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4 旅馆建筑的客房宜采用发光二极管灯或紧凑型荧光灯;5 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3.2.1.3 应急照明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3.2.1.4 照明设计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

3.2.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本工程选择的照明灯具、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灯具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表3.2.2.1~3.2.2.6的要求。

3.2.2.1 直管形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1 的规定。

3.2.2.2 紧凑型荧光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2 的规定。

3.2.2.3 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3 的规定。

3.2.2.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4 的规定。

表3.2.2.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3.2.2.5 发光二极管筒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5 的规定。

表3.2.2.5 发光二级管筒灯灯具的效能(lm/W)3.2.2.6 发光二极管平面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6的规定。

3.2.2.7 镇流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2 对频闪效应有限制的场合,应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3 镇流器的谐波、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17625.1和《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743 的有关规定;4 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3.2.2.8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

3.2.3 照明节能指标:3.2.3.1 选用的照明光源、镇流器的能效应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3.2.3.2 照明场所以户为单位计量和考核照明用电量。

3.2.3.3 一般场所不应选用卤钨灯,对商场、博物馆显色要求高的重点照明可采用卤钨灯。

3.2.3.4 一般照明不应采用荧光高压汞灯。

3.2.3.5 本工程照明设计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采用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

3.2.3.6 当公共建筑或工业建筑选用单灯功率小于或等于25W 的气体放电灯时,除自镇流荧光灯外,其镇流器宜选用谐波含量低的产品。

3.2.3.7 下列场所宜选用配用感应式自动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灯:1 旅馆建筑及其他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场所;2 地下车库的行车道、停车位;3 无人长时间逗留,只进行检查、巡视和短时间操作等的工作的场所。

3.2.3.8 本工程照明设计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规定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简称LPD)、能效指标等相关要求。

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设计照度及选用光源、附件等详见表3.2.3.8:表3.2.3.8 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设计照明系统的照度标准值及选用光源、附件注:1、电光源、附件(代号):①白炽灯,②卤钨灯,③荧光灯(T12),④荧光灯(T8),⑤荧光灯(T5),⑥三基色荧光灯,⑦紧凑型荧光灯,⑧高压钠灯,⑨金卤灯,⑩发光二极管;○a传统电感型镇流器;○b节能型电感镇流器;○c电子式镇流器。

2、当采用时在□打“√”。

3、表中黑体字为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内容。

3.2.3.9 当商店营业厅、高档商店营业厅、专卖店营业厅需装设重点照明时,该营业厅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5W//㎡。

3.2.3.10 当房间或场所的室形指数值等于或小于1 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但增加值不应超过限值的20% 。

3.2.3.11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提高或降低一级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3.2.3.12 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的装饰性灯具总功率的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

3.2.3.13 天然光利用:房间的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有关规定。

当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人室内进行照明。

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3.2.4 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建筑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

3.2.4.1 建筑物照明的控制:1 体育场馆比赛场地按比赛要求分级控制,大型场馆做到单灯控制。

2 候机厅、候车厅、港口等大空间场所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天然采光状态及具体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3 影剧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厅及展示厅等采用调光控制4 博物馆、美术馆等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智能照明集中控制,使照明与环境要求相协调。

5 宾馆、酒店的每间(套)客房设置节能控制开关。

对多个房间的旅馆套房,在每个房间的入口设置开关。

6 大开间办公室、图书馆等功能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有自然采光区域宜采用恒照度控制,靠近外窗的灯具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自动点燃或关闭该区域内的灯具,保证室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

7 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并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应急照明灯具有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8 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旅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疏散照明外,宜采用自动调节照度等节能措施。

9 医院病房走道夜间采取能关掉部分灯具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10 除设置单个灯具的房间外,每个房间照明控制开关不宜少于2 个。

11 当房间或场所装设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下列方式分组控制:□生产场所宜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在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宜按每个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分组;□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宜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除上述场所外,所控灯列可与侧窗平行。

12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可利用天然采光的场所,宜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照度;□办公室的工作区域,公共建筑的楼梯间、走道等场所,可按使用需求自动开关灯或调光,应急照明灯具具有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地下车库宜按使用需求自动调节照度;□门厅、大堂、电梯厅等场所,宜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设计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仅作为BA系统的子系统,与BA系统预留通信接口。

□公共区域的照明纳入BA系统控制范围。

□设计应急照明与消防系统联动,保安照明与安防系统联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