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合集下载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本医院致力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明确任务、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质量与安全意识,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我们还将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依从性,加强耐药菌管理,减少耐用性细菌的产生。

此外,我们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输血管理,以确保用药及输血安全。

我们也将严格执行“三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强化伦理评价与审查,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和收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以下是本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90%;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5分钟;5.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合格病历率≥90%;8.平均住院日≤12天;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0.病床使用率85—93%;1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12.基础护理合格率≥90%;13.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1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5.手术安全核查率100%;16.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17.临床路径入组率≥50%,入组后完成率≥70%;1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19.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20.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21.CT检查阳性率≥70%;22.MRI检查阳性率≥70%;23.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2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25.治愈好转率≥90%;26.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2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28.麻醉死亡率≤0.02%;29.处方合格率≥95%;30.医院感染现患率≤10%;31.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一、医院感染管理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二、医院感染管理目标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

三、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四、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漏报率≤20%,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治疗室空气≤500cfu/m,物表≤10cfu/cm2,医务人员手≤10cfu/cm2,使用中的消毒剂≤10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剂必须无菌。

五、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措施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则、规划等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2、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3、落实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报告制度。

4、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5、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这工作制度。

6、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加强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严格外来器械管理。

7、加强手卫生制度的落实。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等。

8、落实院感知识、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培训9、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管工作。

10、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管理组织业务院长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护理部兼职负责全面实施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指导、监管、检查、考核和评价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与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配合,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相关问题。

七、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方法1、科室感控小组不定期自查,并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院感科不定期查与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并落实处罚制度。

3、每月进行院感质量讲评并通报,院感科每月按质量考核结果进行评分。

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021年度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

2021年度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

某县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结合各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经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特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与计划。

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1、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质量保障体系。

2、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加大临床路径实施力度,规范诊疗行为。

4、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依从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

5、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6、严格落实核心制度。

7、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8、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二、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1、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率100%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3、不良事件上报率100%,及时率100%4、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6、非计划再次住院(手术)率同比下降11、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12、各种申请检查单书写合格率100%13、医嘱、处方合格率≥95%1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普通会诊到位时间≤24小时15、临床路径入组率≥50%,入组完成率≥70%16、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17、出院病历在3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达≥90%,患者出院后7日归档率100%18、床位使用率≤93%19、平均住院日≤10天20、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4%2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2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2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24、住院产妇死亡率≤0.02%,剖宫产率<40%,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5%,纯母乳喂养率≥80%(妇产科)25、麻醉死亡率≤0.02%(二)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1、查对流程执行错误发生例数为02、护理不良事件漏报例数为03、护理投诉发生例数为04、在岗护理人员年度考核覆盖率为100%5、在岗护理人员年度考核合格率为100%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7、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8、非难免压疮发生率09、住院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0.14‰10、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11‰11、用药错误发生率≤0.11‰12、新生儿产伤发生率01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三)医院感染质量与安全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8%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10%3、医院感染漏报病例04、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5、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非限制级≥30%,限制级≥50%,特殊使用级≥80%6、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正确率≥95%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5‰8、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20‰9、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10‰(四)药事质量与安全指标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7%2、基药、常药使用率≥80%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20%4、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20%,急诊患者≤40%,住院患者≤6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以下6、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 ,品种选择合理率100%,给药时机合理率100%,使用疗程合理率100%(五)输血质量与安全指标1、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2、申请单审核率100%3、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大于90%4、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5、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反馈率100%(六)门诊质量管理指标1、门诊及时开诊比例≥80%2、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3、申请单书写合格率100%4、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5、CT、MRI检查阳性率≥60%(七)行管、后勤管理指标1、监控设备设施完好率100%2、特种设备完好率100%3、计量器具100%有计量检测合格标志,100%在有效期内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5、水、电、气等指标同比下降三、2017年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1、各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讨本部门区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发挥各委员会作用,推动与督导全院质量与安全工作。

医院感染防治质量目标

医院感染防治质量目标

医院感染防治质量目标目标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医院感染防治的质量目标,以确保医院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风险。

目标一:降低感染率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使医院的感染率得到显著降低。

具体目标为:- 减少手术和操作室感染率至少30%- 减少血液感染率至少25%- 减少呼吸道感染率至少20%- 减少尿路感染率至少15%目标二: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确保医院内的感染传播最小化。

具体目标为:- 提高医务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遵守手卫生的比例,达到95%- 提高医务人员执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程序的比例,达到90% - 提高感染控制相关计划和政策的遵守程度,达到95%目标三: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响应感染风险,以有效控制和应对医院感染。

具体目标为:- 将所有感染病例及时准确地纳入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做到100%报告率- 加强感染病例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确保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向社会公众提供透明的信息目标四: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能力,促进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改进。

具体目标为:- 每年组织不少于5次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活动,覆盖所有医务人员- 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政策、指南和标准的理解和遵守程度,达到90%-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感染防控的认知和合作度目标五:持续改进和评估建立持续改进和评估机制,推动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优化。

具体目标为:- 每年开展至少两次医院感染防治的内部评估,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整改感染防治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借鉴国内外的最佳实践和经验,不断优化医院感染防治工作以上目标旨在确保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持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服务的水平。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0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0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0篇)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0篇)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1、对全院各类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每季度至少一次。

2、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关职责,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督导。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1、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

2、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每半年分析一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积极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发生生率 7%。

3、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每季度调查一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漏报率应 20%。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6、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产品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8、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9、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10、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重点部门供应室、产房、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制定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并认真落实、督导。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手消毒规范并强制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五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五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五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篇1为了积极配合我院总体工作计划,更好的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

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履行职责。

1、根据人员变动情况随时调整医院感染监控组织,以便更好的履行各自的职责,把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2、贯彻落实《消毒技术规范》,配合各部门质量检查验收,做好各项院感监控工作。

3、进一步发挥各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能,对各项指标进行认真系统的监测,并将监测资料按时上报,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进一步加强各项监测工作。

在院长的领导、检验科的协助及医院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继续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⑴对住院病人采取前瞻性调查方法,进行环节质量控制。

并通过对各监控小组填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计算感染率,发现医院感染的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率应控制在8%以下,一类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控制在1.5%以下。

⑵每月对出院病历进行抽查,对医院感染的报告情况与漏报情况作回顾性调查,计算漏报率,医院感染漏报率必须控制在20%以下。

⑶每月对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用以指导临床感染控制工作。

2、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行改进。

3、环境卫生学监测。

⑴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监测。

监测不合格时要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改进,直至达标。

(物表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学今年有望检验科能做)⑵院感办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抽查,每月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部门进行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目标(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目标(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目标(篇)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安全目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安全目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安全目标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特制定了以下质量安全目标和实施计划。

质量安全目标: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

2.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

3.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监测医院感染环节及病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院感发病率和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不超过10%。

5.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

6.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

7.按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出现不合格结果时应有原因分析、追踪监测记录。

8.严格执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及时、正确处理并报告。

实施计划:
1.落实院科两级管理,院感办不定期对各病区进行质量督查、考核,科内充分发挥质控小组职能。

2.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
加强监管,落实相关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3.加强手卫生执行力,每月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依从性调查,纳入质控考核,督促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

4.加强各项监测工作的落实: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发现医院感染的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等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科室每月监测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遇特殊情况随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踪监测,直至合格。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物品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如有异
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一)提高手卫生知晓率和洗手正确率。

1.对全院医、技、护、工勤、陪护人员开展全员手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将课件发给临床感控医生、护士,由他们对本科室的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培训与考核,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2.制作“七步法”洗手流程图下发到临床科室各洗手池张贴,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3.提供充足、便捷洗手设施,如快速洗手消毒液、一次性擦手纸、感应式手龙头等。

4.设计、制作手卫生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海报派发给各个临床科室张贴,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

5.给全院员工下发《手卫生倡议书》,并组织全院员工签名承诺。

(二)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1.加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科室配备充足便利的手卫生设施,方便护理人员执行手卫生。

3.护理人力配备充足,保证护理人员有时间执行手卫生。

4.患者参与手卫生活动,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张贴手卫生图片和提示,普及手卫生知识,鼓励患者监督医护人员执行情况。

5.不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和原因分析。

(三)正确使用皮肤消毒剂。

1.制定常用皮肤消毒剂使用的标准操作规范,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张帖于显眼处。

2.开展常用皮肤消毒剂培训与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加强对皮肤消毒剂相关证件的审核工作,确保皮肤消毒剂的质量。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皮肤消毒剂使用科室定期开展皮肤消毒剂微生物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整改。

(四)缩短手术备皮时间。

1.加强对外科医生开展《SSI防控核心策略》知识培训,转变不“剃”不干净观念。

2.外科病区护理工作实施弹性排班,力求做到术前备皮在手术前2小时进行。

3.在临床中引进先进的电动去毛刀,简化备皮操作流程。

4.有条件的医院手术室备术前准备间,以有效缩短去毛时间与手术时间。

(五)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1.按照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2.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3.合理使用泌尿道插管:⑴只有合适指征时才进行泌尿道插管,并且留置时间要合理,做到及时拔除。

⑵在管理尿失禁患者和疗养院人员时避免常规使用导尿管。

⑶对有留置导尿管适应症的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后尽快移除导尿管,除非有继续使用的必要,最好在24小时内移除。

4.无菌泌尿道插管技术:⑴确保只有掌握正确进行无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技术并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操作。

⑵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设备进行导尿管插管操作。

5.正确维护留置导尿管:⑴无菌泌尿道插管后,保持密闭的引流系统。

⑵保持通畅引流。

⑶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⑷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⑸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
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⑺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⑻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六)提高血管内置管最大无菌屏障执行率。

1.加强医护人员血管内置管和维护知识和操作的教育和培训,确保置管人员具备血管内置管的资质。

2.科室配备实用的无菌衣和无菌铺巾方便操作者取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操作者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衣,患者覆盖全身的无菌铺巾。

3.授权护士终止未执行血管内置管最大无菌屏障的操作。

4.不定期监测血管内置管最大无菌屏障执行率,分析原因并反馈信息给临床医护人员。

(七)提高病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

1.加强保洁人员洁污的概念以及清洁的标准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制定清晰明确的卫生指引和标准,方便保洁人员执行。

3.护士参与管理病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指导保洁人员工作。

4.不定期督查病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分析原因并反馈信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八)提高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的执行力。

1.制定病区MDRO防控措施培训计划与考核标准。

2.参考卫生部下发的法规、指南制定实操性强的SOP,报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表决通过执行。

3.协调感染内科病区的病种收治转型工作,由原来的专门收治传染性疾病转为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病,解决普通病区无单间隔离条件的MDRO感染患者的隔离问题。

4.将MDRO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医疗质量考核指标。

5.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中增设细菌耐药监管功能,临床微生物室一旦发出MDRO报告,信息系统自动警示报告。

6.每月监测MDRO分离率,并在MDRO高发科室开展MRSA、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筛查。

(九)降低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

1.加强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正确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科室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用品的使用时机和方法的指引。

3.医院提供安全的护理用品,预防针刺伤的发生,落实护理人员针刺伤以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制度。

4.医疗废物正确分类和处理,减少医疗废物对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危害。

5.加强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格检查。

(十)提高病房用物清洁消毒质量。

1.加强护理人员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和教育,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和平时督查。

2.制定病房用物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人员清楚每种用物适宜的消毒方法,并正确执行。

3.加强病房用物清洁消毒质量的监测,分析原因并反馈信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