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绘”在提问——小班绘本教学《我要拉巴巴》案例分析

绘声绘色,“绘”在提问——小班绘本教学《我要拉巴巴》案例分析
绘声绘色,“绘”在提问——小班绘本教学《我要拉巴巴》案例分析

绘声绘色,“绘”在提问

小班绘本教学《我要拉巴巴》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绘本阅读让儿童快乐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自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但在绘本教学特别是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为幼儿在阅读中创设一个真正能“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 的环境,成了我们众多教师进行绘本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帮助教师对绘本教学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掌握,切实提高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课堂驾驭能力,我结合亲身实践小班绘本《嘟嘟叭叭,我要拉巴巴》教学案例,开展了绘本教学有效提问研究。旨在通过绘本教学中提问策略,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有效性反思,优化提问行为,使提问更具艺术魅力和有效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推进绘本教学的有效开展。

【案例描述与分析】

绘本《嘟嘟叭叭,我要拉巴巴》是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佐佐木洋子专门为学前儿童编绘的图画书。“嘟嘟叭叭” 真的就像它名字一样,把孩子的世界嘟嘟叭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明亮、温馨、快乐,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要笑。“使劲,嗯——” “唔——拉出来了!”“拉完巴巴,要擦屁股,还要用水冲……”所有的故事都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在我们成人眼里,已经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可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新的尝试,一切都是那么有趣。整个感觉特别到位,文字亲切,画面也非常温馨可人(都是一些动物,动物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将许多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告诉了孩子和家长。颇得杜甫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奥妙。难能可贵的是,佐佐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热热闹闹的快乐世界,在她的画里,所有孩子们的日常活动,都显得那么的兴高采烈,完全没有被逼迫的不得已。我想,书的情节足以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喜欢。在设计活动时,我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

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学习。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思维和说话的兴趣都处于非常积极的状态,不仅顺利地完成了目标的设定,更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认为活动中的有效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必要对活动中有效的提问作一下分析和探讨:

【案例成效与反思】

通过以上绘本《我要拉巴巴》的有效提问剖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提问是否

有效、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巧妙的设问则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教师的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激活幼儿经验;注重提问开放性和挑战性,激发幼儿思维;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激发

幼儿兴趣。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在绘本教学中的

师幼互动作用

一、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激活幼儿经验

每一个活动的目标都是一个活动的灵魂,每一个流程的安排都要紧紧围绕着目标而设

计,而同样在每个流程中的提问也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其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教师要保证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有至少一个或一组关键性的问题加以剖析和解决。

如《我要拉巴巴》中,我制定了三个目标:1在看看、听听、说说绘本的过程中,

体验绘本情景的有趣。2、利用大图书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掌握正确拉巴巴的基本步骤。3、培养宝宝喜欢自己拉巴巴的良好生活习惯。围绕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提问:

拉完巴巴了,还要干什么?

小老鼠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

你觉得谁的方法是对的?

如果你找到了厕所,你先会怎么做?

河马这样做对吗?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绘本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二、提问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激发幼儿思维

教学活动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制,善于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幼儿发散思维的发散点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

平的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这对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做到有启发问。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问题的答案是放射性的,多方位的,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的;女口:河马这样做对吗?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提下去,积极引导幼儿思维和想象,整合

幼儿的经验积极思考。其次:教师要善于让幼儿在感知中观察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这里涉及到提问的技巧问题,即提出的问题是能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如:我们先来看看书的封底,再来看看故事的封面。看了这两页之后,你觉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的提问引起幼儿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有一种迫切想去看故

事的兴趣

当然,在注重问题的开放性的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适宜性,问题的提出既是开放的,又是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对于挑战性的问题是幼儿跳一跳能够回答或探索后能解决的,过高过难的问题,不利用幼儿思维的发展,还打击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问要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设计提问时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点,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不明确、幼儿不理解;或者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度,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幼儿的基本水平,挑战性太大,问题的覆盖面很小;或者是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幼儿现阶段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进行追问,教师语言精练,追问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不懂得追问或时机不当,非但不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反而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抑制幼儿回答的欲望,起到相反的效果。如在刚开始提问:我们先来看看书的封底,再来看看故事的封面。看了这两页之后,你觉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紧接着一个追问:小动物的内裤为什么会被鳄鱼捡到呢?这样追问,能让幼儿拓展想象空间,积极应答,同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形成师幼积极的互动。

综上所述,“有效”提问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什么问题是“有效的”却没有固定答案和标准,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用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对提问的兴趣,从整体上去把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对话。

【参考文献】

2010年8 月幼儿教育研究第43页《早期阅读——架起幼儿语言发展的桥梁》。

2010年9 月学前教育研究第44页《不同阅读方式对5—6岁幼儿阅读效果的影响比较》。

2008年12 月温州市第一幼儿园林艳老师编著《亲子领航幸福成长—亲子阅读征文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