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设计.doc

合集下载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了解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疫情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危害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传染病的经验。

4.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相关例题。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学习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及其预防》2. 内容:(1)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2)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

(2)列举三种常见传染病,并说明其预防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通用(1)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通用(1)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传染病及其预防”,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意义与常见疫苗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传播途径,提高识别传染病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重点: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传染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传染病。

2. 讲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传播途径(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传播途径。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3. 识别常见传染病(1)教师展示常见传染病的图片,让学生识别。

4.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5. 疫苗接种的意义与常见疫苗介绍(1)教师讲解疫苗接种的意义和常见疫苗的作用。

(2)学生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及其预防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疫苗接种的意义与常见疫苗介绍2. 常见传染病识别方法3. 预防传染病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传播途径。

(2)列举三种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3)解释疫苗接种的意义,并列举三种常见疫苗。

2. 答案:(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三种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传染病及其预防》.doc(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doc(教案)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进行资料分析,能够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等资料;PPT 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健康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
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

传染病及其预防主题班会教案(6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主题班会教案(6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主题班会教案(6篇)传染病及其预防主题班会教案1一、设计思路“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常识”是“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及其防治”局部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对传染病并不生疏,但对传染病的理论熟悉还很欠缺,本课时的教学可以帮忙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传染病的理性熟悉。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联系学生熟识的流感病例进展争论与分析,采纳沟通的形式,帮忙学生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2.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更好地进展传染病的预防。

3.具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初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预备查找有关禽流感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介绍传染病的历史瘟疫、战斗和饥饿,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他们不仅带给人类苦痛和恐慌,有的时候也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甚至于国家的消亡。

传染病带来的死亡和创伤,远远地超过战斗的总和。

十四世纪,欧洲发生鼠疫,两千万人死亡,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大流行,1.5亿人口死亡。

1918年流感大流行,2500万人死亡。

由于对病原体的熟悉、抗生素的使用和疫苗的应用,我们在与传染病的比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老的传染病将长期存在,而且新的传染病也不断消失,如疯牛病、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加,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早发觉、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二)介绍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很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最常见的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脑、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doc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doc

传染病预防教案一、指导思想: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六、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八、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

)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二个环节:导学点拨,探究新知)(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教案: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健康与疾病”的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知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传染病实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健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传染病实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传染病吗?传染病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并完成课堂练习。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图片和健康卡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传染病及其预防1.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3.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4. 预防措施:a.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消灭病媒生物等。

b.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卫生、戴口罩、勤洗手等。

c.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2)列举三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根据传染病预防措施,提出预防甲型流感的方法。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篇1课题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把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材分析重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难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具粉笔、黑板和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全部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美好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常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改变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

比方——生:近视眼、贫血、骨折……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

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我们如今就以同学们比较熟识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学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索70页的商量题并作出回答。

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漫步于空气中。

假如四周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反抗传染病的力量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开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开顾客传染上疾病。

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doc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doc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doc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甲流疫情。

感受疾病侵袭的危害。

学生回答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传染病知识的热情。

疾病的类型1、提问:你知道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些什么常见病吗?2、提问:在我们刚才举的这么多疾病中,它们会传染吗?3、展示表格:疾病名称、发病原因、是否是传染病4、问题:传染病和非传说说你知道的疾病名称。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讨论回答学生比较分析近视眼——患者自身眼部结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本节课的状态利用两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进行比较,学生很染病有什么区别?举例:比较近视眼和结膜炎发病的原因: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可以传染。

结膜炎——由外来的致病细菌引起的,具传染性。

容易判断什么是传染病1、引导学生看书2、问题:病原体是什么?包括哪些种类?3、PPT展示一些病原体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学生回答找出传染病的概念: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看书回答: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仔细观察图教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找到重点内容片,认真听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举例:流感1、播放短片:《病毒——无声的战斗》问题:从短片中可以看出流感是怎样传播的?2、展示漫画:提出问题:以流感为例,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哪些环节?分别解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①传染源:师生共同总结②传播途径:举例,流感的传播途径事飞沫和空气问题:其他你知道的传染病都是靠什么传播的呢?教师最后总结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师生共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过程学生讨论学生查找自己所查阅的资料,找出几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在组内分享讨论短片和漫画能让学生很容易很直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课外已经查找过资料,而且根据生活中一些常见传染病比较容易总结出结论总结3、问题: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和家人分开?为什么打针用的都是一次性的针头?学生思考回答如何预防传染病1、问题:传染病对人类有什么危害?既然传染病对人类危害很大,那么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生物 3,课时:1 4,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①根据课本,完成预习案。 ② 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学案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 三、 教材分析 《预防传染病》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因为传染病与学生 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 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 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预防传染病”是在学生对健康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之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常见病及其预防措施。通过分析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让 学生了解保持健康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 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难点: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 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 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 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学生咨询家长完成下列表格: 疾病 是否患过此病 腮腺炎 水痘 流感 龋齿
是否接种过疫苗
患病的原因
近视 甲肝 心脏病 急性结膜炎 麻疹 贫血 蛔虫病 „„ 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在上课前播放歌曲《预防非典听我说》和《我们众志成城 2002 年 抗击非典主题歌》。
课件展示图片,这张图片(来自网络)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导入:非典是一种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多少人 的健康,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传染病的预防刻不容缓!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传染病及预防。(板书)第一节 传 染病及其预防 【学生活动】学生自读学习目标,掌握本节应掌握的知识。 (二)自主修习、查找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并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了解学情,督促学生 认真自学 1,向父母咨询自己曾得过哪些疾病 ,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2,. 传 染 病 是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等 病 原 体 引 起 的 , 能 在 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__________期传染性最强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传染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____到达____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空气传播,____传播,____传播. 6、举例说明传染病分为哪四类 7、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就是__________ 8、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让学生同桌交流,并快速记忆,准备抽查自学结果。总结讲解病 原体 【学生活动】同桌互对答案,快速记忆 【教师活动】教师每组抽查一人,检查自学结果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并出示图片,总结讲解病原体的定义。
1985 年以来,一直担任初中生物教学,撰写的论文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一、 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也多次获一等奖。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雪村《预防非典听我说》的视频和艾滋病的宣传短片, 展示下些列问题,引导学生一组为单位认真讨论探究问题,同组同学互相帮助,仍 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展示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资料和图片,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 究,疑难问题做好标记,不会的或有异议的问题同组(或同桌)相互合作,再不会 的组间交流,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帮助 1、教师播放雪村《预防非典听我说》的视频: “非典这病别大意,飞沫来传播, 人多的地方您甭去,传染机会多,饭前便后要洗手,别嫌太麻烦,进城赶集戴口罩, 别嫌太罗嗦,非典症状很明显发烧带干咳,浑身疼痛,呼吸困难心里没着落,如果 家人有症状,赶快找医生,防止传染要隔离,千万别耽搁,农村里的空气好,门窗 常开着,猪圈鸡窝常打扫,消毒别嫌多,庄稼地里常转转,不误干农活,望一望地 里的庄稼,心里也快活,兄弟姐妹大妈大婶,别嫌我罗嗦,你们的健康很金贵” 结 合所学内容,分根据《预防非典听我说》这首歌的歌词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A 哪些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哪些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有哪些措施是控制传 染源? B 你在今年预防 H1N1 是怎么做的? 2、教师播放”艾滋病的宣传短片或者展示拓展部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认

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找出不足。 【学生活动】学生自我检测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 2、爱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 )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 3、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 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 4、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 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5、细菌性痢疾属于( ) A.呼吸道传染病 B.体表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消化道传染病 6,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7、"处死患病动物"这项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8、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 和 C 课后提升: 调查常见的传染病,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编写一期宣传报。 五、 教学反思 本节按照“345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 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 六、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潍坊市 学校:昌乐城关中学 姓名:薛芹 职称: 中教一级 电话: 电子邮件:clxueqin@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城关中学 请提供 10类健康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完成下列 问题: A 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B 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 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 C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那一天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完成以 上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交流展示、争辩,激起思维共鸣,自主完善结论,进行 知识整合。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源,播放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教师对学生们的展示,给 予肯定性评价,并进行小结:“同学们展示的非常棒,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必 备条件,缺少其中一个,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缺一不可)。一旦患了传染病, 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学习,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是很大的,我们一定要积极 预防它的发生”。 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 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歧视他,躲避他。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 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 (四)精讲点拨、跟踪训练: 【教师活动】切断传播途径与控制传染源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进一步讲解, 明确二者的区别。同时用课件展示下列问题,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甲型 H1N1 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02009 年 3 月, 墨西 哥和美国等国先后发生甲型 H1N1 流感后,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 内流行。 (1)从结构上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 结构的生物。 (2)甲型 H1N1 流感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属 于其中的 。 (3)日常生活中预防甲型 H1N1 流感,应该勤洗手,并彻底洗净;与病人密切 接触者应戴医用口罩。同时,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 物、多锻炼身体等。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和 。 2、2003 春季,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流行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是 SARS 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专家建议,在“非典”防治工作中 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讲究个人卫生和 环境卫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分析,SARS 病毒属于 。 (2)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 于 。 (3)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 病预防措施中属于 。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完成以上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组内合作 完成。然后一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五)反思总结、应用达标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哪些收获呢?组织、指导学生有秩序的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