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伊犁河和巴尔喀什湖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3 水体运动规律 (3)

(2023·湖南九校联盟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下游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 化,该河流发源于高山,中下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一直以来,该流 域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956年至2016年,该河下游地区降水量(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3·湖南师大附中阶段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是封闭 的内陆湖泊。两湖曾经连在一起,谷地水源丰沛,河湖发育,自第四纪以来 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湖泊,仅北侧 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分化开以后,两湖出现巨大差异,拉昂错为微咸水 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玛旁雍错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周边野 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 少,气温升高,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小趋势,盐度略有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3·湖南邵阳二模)下图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 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B )
A.①
B.②
C.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④
8.若该海域温跃层深度达一年中最深的季节,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D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9.温跃层会导致( A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2019-2020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题中亚五国(共24张PPT)

中亚
地理位置
中亚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经纬度位置:40°N-50°N,50°E-80°E
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
1.中亚的地形
a地a 势地势西低东高 b具b体丘有陵哪平些原地为形主单元,说出名字.
哈萨克丘陵
图兰平原
里海沿岸 平原
帕米尔高原
卡拉库姆 沙漠
2.中亚的河湖 地表径流贫乏
县 国 土 资 源 局党支 部典型 材料
XX县 国 土 资 源 局党 支部成 立于1988年 10月 6日 ,现有党 员33名 ,其中女 党员5名 。支 部 成 员 由 5名 同志组 成,其 中局长 1名、支 部书记 1名、 纪检书 记1名、 副局长 2名。 近 年 来 ,XX县 国 土资 源局党 支部在 县委的 正确领 导下,以 党的 十七大 精神为 指导,紧 紧 围绕国 土资源 管理工 作和改 革发展 稳定的 大局 ,按 照“务 实、高 效、扎 实、争 优” 的 原 则 ,较 好 地实现 了在县 委中心 工作中 发挥国 土资源 工作优 势,在维护权益、服务
社 会 ,促 进 县 域经济 发展等 方面取 得了显 著成绩 。主要 表现在 以下五 个方面 : 一 、 加 强 沟 通协调 ,增强党 支部的 凝聚力 和向心 力
局 党 支 部 把 建设一 支“钢 班子、 铁队伍 ”作为 开展工 作的第 一要务 ,充分地 沟通协 调 、 交 流 经 验,并以 “廉洁 勤政、 务实高 效、身 先士卒 、勇于 开拓” 为标准,严格要 求 每 位 支 部 成员,达 到了进 一步统 一思想 ,增进团 结,促 进自律 ,树立形 象的目 的。局 党 支 部 对 干 部坚持 在政治 上关心 ,生活上 照顾,工 作上放 手使用 ,使一 大批年 轻干部 茁 壮 成 长 ,一 部分优 秀干部 脱颖而 出,得到 了市局 党委的 提拔重 用。积极开展创先争 优 活 动 ,激 发 党员干 部干事 创业的 积极性 ,党支部 定期或 不定期 地召开 专题会 议,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伊犁河和巴尔喀什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一、知识讲解1.伊犁河简介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跨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
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东流经中国新疆的昭苏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与右岸支流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西流至霍尔果斯河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
从河源至入湖口,全长1236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河长442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
2.巴尔喀什湖简介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内陆湖,湖面海拔342米,东西长605千米、宽9-74千米、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位于亚洲中部,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湖北岸建有巴尔喀什城,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主要湖港有布鲁尔拜塔尔和布尔柳托别。
巴尔喀什湖为汉代以来古代中国西北边境的天然分割线,中国古称夷播海,历朝历代中国西北民族活动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中国与俄国的界湖,1864年中国和俄罗斯帝国签订不平等的《勘分西北界约》以后,巴尔喀什湖正式脱离中国,苏联解体以后巴尔喀什湖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二、考题试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
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
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如图)。
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2019-2020年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4湖泊与环境讲义

-4-
伊犁河流域示意图
-5-
(1)成因:冰川堰塞湖。 (2)一湖两水,东咸西淡:受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注入湖泊西 部的伊犁河径流丰富,对湖水的稀释作用明显;东部流入河流少,蒸 发量大,盐度大;中部狭窄,阻碍了东西部的水体交换。 (3)河口三角洲。 与其他河流相比,伊犁河三角洲更明显的原因:伊犁河流经荒漠 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受地形影响,伊犁河流速较慢,泥沙容易沉积;伊 犁河有多条支流入湖,泥沙沉积量大。其他河流流程短、流量小, 携带泥沙能力弱。 (4)环境效益:通过湖水蒸发,活跃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对该区域 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延缓该区域的荒漠 化进程。
-7-
(2018·全国Ⅲ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 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 成第1~3题。
-8-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C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D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6-
(5)综合治理。 ①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 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 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 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 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③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 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问题式阅读35】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阅读材料】巴尔喀什湖,又名巴勒喀什池,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
在世界众多的湖泊中,它因湖水一半为咸水湖一半是淡水湖而独具特色。
1864年清朝和沙俄签到不平等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后,巴尔喀什湖正式脱离中国。
苏联解体以后巴尔喀什湖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地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南部。
在世界众多的湖泊中,它因湖水一半为咸水湖一半是淡水湖而独具特色。
1.气候状况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2.水文环境以湖中部的萨雷姆瑟克半岛以北的乌泽纳拉尔湖峡(宽约3.5公里)为界,把湖水分为东西两半:西半部广而浅,为淡水,东半部窄且深,为咸水。
东西两部分通过乌泽纳拉尔湖峡相连。
西湖宽27~74千米,水深不超过11米,湖水清澈,颜色浅淡,伊犁河自南岸注入湖中。
东湖宽10~20 千米,湖水蔚蓝清澈,入湖河流有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列普萨河等河。
11月底到4 月初湖面冻结。
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提供了该湖75%~80%的入水量,加之其它较大河流的注入,使得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仅为1.48‰。
而湖泊的东半部却没有大河注入,仅有数条小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平均含盐量高达10.4‰。
3.物产类别巴尔喀什湖区地层多碳酸盐沉积,动物繁多,特别在芦苇丛中有大量鸥、野鸭和鸬鹚,此外多天鹅、鹈鹕、雉和鹧鸪。
野兽有野猪、狼、狐狸和野兔等。
湖中有20种鱼类,有6种是这里的特产,其余是人工养殖的,包括鲤、鲈、鳊、鲟、狗鱼、弓鱼等。
30年代起在湖中养鱼,发展渔业。
湖上有货轮来往。
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市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南岸伊犁河下游农牧业(种植水稻、养牛)发达。
1970年伊犁河上建成卡普恰盖水电站,水库蓄水后,巴尔喀什湖的水文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亚洲河流湖泊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亚洲河流湖泊巴尔喀什湖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中部。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
据此完成下列题。
1.巴尔喀什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使东、西两部分湖水盐度存在巨大差异,其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东咸西淡西部淡水注入多B.东淡西咸东部淡水注入多C.东咸西淡东部湖水蒸发更旺盛D.东淡西咸西部湖水蒸发更旺盛2.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旺盛B.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C.过度引河水灌溉D.城市建设导致下渗水量减少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即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读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部是高原山地,西北部是平原丘陵B.地势东南及北部较高,中间低C.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和缓4.图示能准确表示该区域特征的是()A.该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年较差大B.巴尔喀什湖盐度分布为东低西高C.甲河主汛期在春季,补给类型是积雪融水D.与乙河相比,伊犁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读俄罗斯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5.叶尼塞河含沙量较鄂毕河大,主要是因为()A.叶尼塞河及支流流经地区落差大,水流急B.叶尼塞河流经地区植被稀疏C.叶尼塞河流经地区多沼泽D.鄂毕河流经地区植被茂密6.该地区内河航运价值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流无法联运B.河流结冰期长C.沿岸资源匮乏D.河流流速较快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下图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南安六中高三年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

2020年下学期南安六中高三年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一、知识构建二、湖泊的类型1.湖泊按其成因: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北美五大湖、芬兰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海成(迹)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
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
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盐湖:盐湖的演化过程与构造运动、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山脉和裂谷,在这些山脉和裂谷中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形成盆地,随着进一步构造运动,盆地相对下降,水流汇聚到地势低洼的区域,就形成湖泊。
湖泊形成初期,受区域温湿气候影响,湖泊水源充沛,水域宽阔,水体注入量超过蒸发量,湖水含盐度较低,这一时期湖内生物繁盛,湖泊周围植被茂密。
随着区域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降雨量减少,光照充足,蒸发作用增强。
在这种干旱气候影响下,湖盆水域开始收缩,此时湖盆仍能接收外缘山系水源的补给,所以湖水含盐度依然较低。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三)地球上的水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三):地球上的水1、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东流经中国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虽然每年夏季均有汛期,但整体来说年内流量相对平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伊犁河年内流量相对平稳的主要原因( )A.有大量湖泊调节径流B.西风带来稳定的降水C.冰川融水补给稳定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稳定2.使伊犁河形成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大气降水D.地下水3. 哈萨克斯坦在伊犁河中游修建了卡普恰盖水库,其主要的目的是( )①防洪②发电③灌溉④航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读图,完成下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C.光照强D.气温高3、下图是“人工鱼礁海流效应示意图”,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
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2.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3. 营造人工鱼礁的积极意义有( )①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②改善水质,改变洋流流向③带动休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④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⑤改变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⑤4、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
一、知识讲解
1.伊犁河简介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跨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
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东流经中国新疆的昭苏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与右岸支流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西流至霍尔果斯河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
从河源至入湖口,全长1236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河长442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
2.巴尔喀什湖简介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内陆湖,湖面海拔342米,东西长605千米、宽9-74千米、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位于亚洲中部,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湖北岸建有巴尔喀什城,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主要湖港有布鲁尔拜塔尔和布尔柳托别。
巴尔喀什湖为汉代以来古代中国西北边境的天然分割线,中国古称夷播海,历朝历代中国西北民族活动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中国与俄国的界湖,1864年中国和俄罗斯帝国签订不平等的《勘分西北界约》以后,巴尔喀什湖正式脱离中国,苏联解体以后巴尔喀什湖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二、考题试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
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
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如图)。
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答案】(1)水文特征:年径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较长;含沙量不大。
主要因素:流域内的降水量、河流流域面积、冬夏季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断积等。
(2)巴尔喀什湖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部分水分随西风输送至在东部山地形成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人伊犁河,再经伊犁河流人巴尔喀什湖。
(3)伊犁河下游地处内陆,距海洋遥远,到达的海洋水汽量少,导致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较小;河流径流量小,河床发育浅:由于降水少,流域内植被稀疏;地表腐殖质少,土壤贫瘠,土质疏松;由于植被少,能够提供的食物有限,生物种类少。
【解析】
(1)河流水文特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流域面积、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等。
(2)该地受西风影响明显,故水汽由巴尔喀什湖输送到东部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径流由东部山地流向巴尔喀什湖。
(3)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植被、动物,整体性就是说明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
1.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 )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流域面积小
2.在内格罗河M处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水量巨大,风大浪高
B.人口稀少,劳动力少
C.沼泽广布,河面宽阔
D.雨林地区,环境恶劣
3.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
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
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D.该河流水量丰沛,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
【答案】1.A 2.C 3.D
【解析】
1.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且流经沼泽地带,因而流速较慢,但是含沙量较小,两地汛期相差不大,但是内格罗河庚城、积水区域更大,流域面积更大。
2.由图可知,内格罗河M处位于河流主流流经沼泽的部位,因此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沼泽广布,河面宽阔。
3.河流的“健康”是指河流的水质好、水量大,河流能够按着自然规律变化。
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是因为该河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沛,河流流经沼泽湿地,受到净化流速相对较慢,水质好,河流的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人均GDP 436美元(2011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铁矿砂储量估计为18亿吨,另有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铅、锰、锌等矿藏。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工业不发达,仅有少数企业生产日用消费品。
主要出口木材、天然橡胶、可可豆、咖啡、铁矿砂等。
海运业在世界上占有特殊地位。
2003年新政府上台后,努力恢复经济、稳定物价,同时分阶段整顿市场秩序、完善税收体制、出台新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
材料二利比里亚略图。
(1)简述甲地附近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蒙罗维亚是利比里亚首都,素有“非洲雨都”之称。
分析蒙罗维亚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对利比里亚的投资力度较大。
简析利比里亚吸引我国投资的主要条件。
【答案】(1)径流量大,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夏汛较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2)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距海近,且沿岸有暖流流经。
(3)森林、铁矿砂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海运便利;本地市场潜力较大等。
【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描述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
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特征来看,甲地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夏汛较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2)从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看出该地是位于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终年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加上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以及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使其成为降水量极为丰富的首都城市。
(3)利比里亚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劳动力、政策、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分析:森林、铁矿砂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海运便利;本地市场潜力较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