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杨丽萍舞蹈《两棵树》

合集下载

浅论杨丽萍舞蹈作品《两棵树》的艺术表现特点

浅论杨丽萍舞蹈作品《两棵树》的艺术表现特点
动作对物像进行表达和 对 心灵进 行 刻画 是该舞 蹈最 主要 的特 点 。特别 是她 用 手来表 达 婆娑 的树 叶和人 物 内心 的激动 以及情 侣 间的关爱 , 以手指 关 节 的灵 活 运 动 表 现 树 叶在 静 止 与 运动 中 的万千姿 态 , 在顿 挫 的节 奏 中不失 连 贯 的
《 音乐探索》2 0 1 4 年第3 期
E X P L O R AT I O N S I N MU S I C
浅论杨丽萍舞蹈作 品《 两棵 树 》 的 艺 术 表现 特 点
白 渝
( 四川音 乐学院音 乐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2 1 )
摘 要 :文章 对杨 丽萍的经典舞蹈作品《 两棵树》 从 舞蹈动作特 点、 舞蹈编 创特 点, 以及 舞蹈作 品 中对原生 态和 仿
( 二) 编创 特 点

《 两棵树》 的艺术特 点
( 一) 舞蹈动 作特 点
杨丽 萍 出生 于 云南 , 善 于编 创 傣 族 舞蹈 。但 是
艺 术总 是源 于生 活而 又 高于 生 活 , 《 两棵 树 》 这 部 作 品之所 以 能打 动人 心 , 重要 的是 在 整 个叙 事 过
程 中, 杨丽萍将对 自 然物像 的塑造作为出发点 , 采用 了云南少数 民族傣族 的舞蹈语汇来对 “ 树” 的形 象 加 以刻画 , 但 又没有刻意追寻双人舞的编排规律 , 而 把 重点 放在 对 “ 两棵树 ” 的形象 刻 画上 。 《 两棵树 》 是 杨丽 萍早 期 创 作 的作 品 , 在 创 作 中 超 出了传统民间舞蹈动作的编创框架 , 将傣族舞蹈 的 固定动律 与 舞姿 加 以变换 , 舞 蹈特 点 在 保 留原 有 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 将动作造型和舞姿连接路径 进 行 夸 张地 “ 抽象 变形 ” 。在 动作 的设 计 中 , 从 局 部 出 发, 以手臂动作开始 到身体 的大幅度快速扭动和动 式 的延伸 , 表 现“ 恋人 树 ” 的生 长 过程 。其 中男 性 动

舞蹈鉴赏观后感

舞蹈鉴赏观后感

舞蹈鉴赏观后感舞蹈鉴赏观后感(精选11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鉴赏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舞蹈鉴赏观后感篇1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进行为期六周的舞蹈鉴赏,了解到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也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别看它只是动作的变化,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看着舞者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

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黄豆豆,并欣赏了作品《醉鼓》。

《醉鼓》以醉借鼓表现一位民间艺术家执著追求事业,视艺术为生命的优秀作品。

舞者并不是单一的靠舞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来表达所有的感情的。

一段段,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都给予了无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给观众众多的想象,是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是他不顾一切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执着精神鼓励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寓示着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奋进,追求美好未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杨丽萍的《孔雀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孔雀舞”这支舞蹈使人观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得好,杨丽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

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的颤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

观舞记

观舞记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今天我们欣赏了舞蹈美,对于 “美”这个概念你有什么看法?
美,无处不在
拓展练习:
一.欣赏艾青的小诗,比较它与本文在语言上的异 同之处.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作业:
一积累本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 句子,写出你知道的有关歌舞 的古诗词并利用各种资料搜集 各国的民族舞蹈。 二勾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读一读 想一想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 几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 ‚飞动的‘美’‛的呢?
形体
服饰
神态
飞动之美
完整严谨的结构
• 一(1-10)总写赞美之 情。 • 二(11-17)再现精彩的 表演。
• 三(18-22)观舞后的
感受。
找一找问一问
请找出你不懂的问题, 大家探究学习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
我们学过她的一首怀念家乡 母亲的诗是______
生字:
抖薮sǒu 供gōng养 浑身解xiè 数 褶zhě裙 颦 pí n蹙 粲 cà n然 叱chì 咤zhà 风云 尽态极妍yá n 惊鸿hó ng 静穆mù 嗔chēn视 咿yī哑yā 柔韧rè n 绚xuà n丽
读一读划一划
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卡拉玛姐妹舞 蹈特点的语句。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 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 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 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 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 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 是技巧之舞。

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

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

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艺术门类,对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愉悦人们身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舞蹈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精神和情感的自然表达,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舞蹈,都让人们感受到舞蹈的美和艺术魅力。

例如,宗教祭祀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芭蕾舞蹈、现代舞蹈等等,都能让人们身心愉悦,让人们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总结,20 世纪初,现代舞蹈诞生,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经波折,目前出现一些现代舞蹈团体,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但在欣赏过程中,普通观众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现代舞的特点了解不全面,习惯于用传统舞欣赏方法欣赏现代舞,难以有效把握现代舞的中心主题等。

下面将结合舞剧《孔雀》,对现代舞蹈的欣赏进行探讨,并从多个角度对现代舞蹈进行分析,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舞蹈的认识。

一、现代舞蹈概述现代舞蹈又称为自由舞蹈,追求的是抽象或半抽象的意境美,它通过舞蹈的形式,主要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现代舞蹈诞生于20 世纪初,由著名舞蹈家邓肯创立。

之后现代舞蹈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并在很多国家开始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反过来也推动现代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上个世纪90 年代,大陆地区开始出现一些比较知名的现代舞团,例如,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上海金星现代舞团等;之后在厦门、四川、海南等地也相继出现一些现代舞团。

这些舞团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舞蹈的创新,扩大了现代舞蹈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现代舞蹈的发展。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具有一些现代舞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舞团的数量较少,只能在少数特大城市观看到现代舞蹈的演出活动。

二、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的特点现代舞蹈是对传统舞蹈欣赏模式的一种冲击。

中国人习惯具体形象思维,喜欢具有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但现代舞蹈不大采用这种方式。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现代舞蹈,需要对现代舞蹈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帮助更多舞蹈爱好者学习、欣赏现代舞蹈,加深对现代舞蹈的理解。

人物·杨丽萍

人物·杨丽萍

杨丽萍自然生长的舞者发表时间:2011-07-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杨丽萍去中甸采风途中(摄于二○○一年左右)“云南映象”歌舞团代表着杨丽萍的舞蹈观:民族舞蹈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

一个人的舞蹈团杨丽萍要求演员上台一定要跳出汗,大汗淋漓最好。

罗罗拔四他们偶尔也去看民族村里招徕游客的舞蹈,一概嘲笑:不出汗算什么跳舞?边笑边学着软绵绵地动动手脚。

这是杨丽萍最基本的舞蹈观:出力,每个动作要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杨丽萍告诉我:“我们云南,向日葵叶子都会跳舞。

他们和我一样,都从自然里学跳舞。

”40岁的罗罗拔四家在大理南涧县的大山里,2001年,在家种地放牛的他从老家送侄子来选拔,结果伴唱的他被选中了。

10年中,这批最早团员唯一一次离开杨丽萍,就是《云南映象》2003年3月8日首演后的第二天。

那是非典时期,允许上演一次,下面只有1名观众、3台摄像机。

演出完,全体放假几个月,前途不明,可能就此别离了。

演出结束,全体吃庆祝饭,其实是散伙饭,当场就有几个重要合作伙伴宣布不做了。

杨丽萍拿着话筒,话还没讲就哭出声来,全团哭声一片。

合作者殷晓健说:“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

歌舞团最困难的时候,她排练完了走很远的路回郊区宿舍。

我骑摩托车要带她,路边的她满脸无所谓。

这么大名鼎鼎的明星,这么能吃苦,真干净。

”“我们的舞蹈,从开始准备到上演,用了3年,最艰苦的日子,投资伙伴不出钱,杨丽萍把全部队员都养起来了。

我帮她联系几个浙江的老板来拍广告,浙江人在酒吧嫌灯黑,说看不清楚她漂亮不漂亮。

我当时就怒了,想把这几个人赶走,可是她不让,60多个人等着吃饭呢。

”殷晓健说。

拍广告之外还“走穴”,杨丽萍说:“那时候拿起孔雀裙就出门,上午飞去晚上飞回来,10万元到手,当时一个月全团伙食费才4万元,演员们可以吃三菜一汤,高兴得很。

”杨丽萍的朋友、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编导张苛说,他不明白这些农民是如何爆发生命力的。

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作者:王静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12期摘要: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被称赞为“中国第二代孔雀王”。

她在多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两棵树》《雀之灵》等很多著名的舞蹈作品。

本文结合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原生态特征和我国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分析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启发,进一步探讨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原生态舞蹈艺术文化。

关键词:杨丽萍;舞蹈作品;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影响不管是《雀之灵》,《两棵树》,《雀之恋》,还是《云南映象》、《藏迷》、《云南的响声》,杨丽萍的这些精美舞蹈作品都源自我国各民族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其内容也多反映大自然和现实中的真实生活。

每一个看过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置身她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被她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美所感动。

因为在杨丽萍的艺术作品中,大自然最美丽、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被生动、鲜活的进行了诠释。

杨丽萍舞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把原生态的生活艺术转化为动态的精品化的舞台艺术。

一、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原生态可以定义为没有经过特殊的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一种自然或生活形态。

原生态舞蹈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在民俗活动中传承的舞蹈艺术表演形态。

通俗来讲,原生态既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也是一种逐渐被人们慢慢遗弃的民俗文化。

一般人们会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具有表演性质的。

在现代舞蹈广泛流行的今天,比如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等等,已经很少有《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这种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的歌舞,在大家看来,《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就是它表现出来的原生态的本质,而这种原生态本质就是中华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的精华和浓缩,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就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舞蹈赏析:杨丽萍舞蹈《两棵树》

舞蹈赏析:杨丽萍舞蹈《两棵树》

摘抄:舞蹈《两棵树》赏析文章出处:网路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

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

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通过查找资料,我得知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

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多才多艺的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佩服杨丽萍的,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舞蹈家。

她对跳舞的热爱和对此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让人敬佩的,而且据说她为了可以跳舞而不生孩子。

我也很喜欢跳舞,但是绝对做不出那样的牺牲。

《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这个舞蹈将自然物象的塑造作为作品的出发点,采用傣族舞蹈语汇,进行作品“树”的形象刻画,例如傣族传统舞蹈中的基本体态,与特有的动态语汇,都成了塑造树的形象的动态媒介。

手臂动作的夸张、变形、抽象、引申,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小见大,同时体现另一个世界,是杨丽萍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她最为常用的手法,无论在作品《雨丝》还是在作品《雀之灵》中,手臂动作对物象的刻画、对心象的表述都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

人们常说杨丽萍的舞蹈比较新也比较奇,这种新奇特征,不是对西方现代舞蹈的直接模仿,而是用一种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民间舞蹈的改造与变革,其中没有刻意强调技术的炫耀,也没有情感上的无病呻吟,更不需要庞大的舞美陪衬,全然用简洁明了的个性化动态语汇,塑造清新典雅高艺术品味的舞蹈形式,有传统民间舞的根脉而又不是传统题材概念上的民间舞,所以她的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也具有不同民族共同认同的特征。

相亲相爱的《两棵树》(杨丽萍 陆亚双人舞蹈鉴赏)

相亲相爱的《两棵树》(杨丽萍 陆亚双人舞蹈鉴赏)

相亲相爱的《两棵树》(杨丽萍陆亚双人舞蹈鉴赏)《两棵树》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

两个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让我联想到,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感情。

也让人联想到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

借树喻人,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与爱情的伟大。

《两棵树》的舞蹈编剧是杨丽萍,演员是杨丽萍和陆亚,是双人舞。

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一棵树的凝视,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安静的放在某一处的没好东西,凝视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的时候,生命和艺术才能被我们所略知。

《两棵树》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

两个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让我联想到,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感情。

也让人联想到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

借树喻人,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与爱情的伟大。

俗尘烦嚣,忙忙碌碌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凝视,忘了凝视自己的心,忘记了凝视周围的一切凝视一棵树,凝视一颗心灵,我们会感受到生命对生命的敬畏,爱对爱的慰藉,在凝视中交付出生命的希望与憧憬。

两棵树,不同根系,彼此延伸依靠,爱在灿烂中定格,来时原味连理枝,彼此缠绕,不分不离,迎风沐雪。

让我想到了一部典型的韩国爱情电影,崔智友和赵汉善干净纯粹的笑容,全片基调总能保持一种有节制的温情浪漫中,淡淡的笑,票浮云的天空,一串火花燃起的钟情。

彼此之间令人温馨又伤感,虽然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但却并不感觉到爱的伤痛决绝,反而,有一种甜蜜的淡淡的温暖讯息传达至心底。

海边迎风而立的树是不能理解什么是爱情,因为中在一起,所以,彼此依靠,延续扶持生长,而树下牵手的凉热只是为了憧憬中的美好爱情而不惜爱的那么辛苦,两棵树并为连理枝生长起来更为执着坚韧,两个人握住彼此的手却无法生生世世与之偕老。

而作品《两棵树》,却通过枝干的互相缠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相亲相爱,共度风雨的美好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抄:舞蹈《两棵树》赏析
文章出处:网路
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

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

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通过查找资料,我得知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

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多才多艺的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佩服杨丽萍的,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舞蹈家。

她对跳舞的热爱和对此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让人敬佩的,而且据说她为了可以跳舞而不生孩子。

我也很喜欢跳舞,但是绝对做不出那样的牺牲。

《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这个舞蹈将自然物象的塑造作为作品的出发点,采用傣族舞蹈语汇,进行作品“树”的形象刻画,例如傣族传统舞蹈中的基本体态,与特有的动态语汇,都成了塑造树的形象的动态媒介。

手臂动作的夸张、变形、抽象、引申,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小见大,同时
体现另一个世界,是杨丽萍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她最为常用的手法,无论在作品《雨丝》还是在作品《雀之灵》中,手臂动作对物象的刻画、对心象的表述都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

人们常说杨丽萍的舞蹈比较新也比较奇,这种新奇特征,不是对西方现代舞蹈的直接模仿,而是用一种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民间舞蹈的改造与变革,其中没有刻意强调技术的炫耀,也没有情感上的无病呻吟,更不需要庞大的舞美陪衬,全然用简洁明了的个性化动态语汇,塑造清新典雅高艺术品味的舞蹈形式,有传统民间舞的根脉而又不是传统题材概念上的民间舞,所以她的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也具有不同民族共同认同的特征。

总之,这是一个既具有观赏性,又极富艺术性的舞蹈,很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