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中学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案(有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中学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案(有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中学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案(有解析)一、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3.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探究的差不多过程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引起的。

2.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______ __、制定打算、实施打算、________、表达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______。

3、在探究实验中,往往只选择___个变量进行研究,同时需要设计____ ____实验。

在探究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________外,其他条件应该完全相同。

二、探究常用的方法3.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纳的方法有专门多,如________、实验法、______ __、测量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观看法是在_____ ___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打算,用自己的________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觉或验证科学结论。

三、练习1.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观看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方法能够利用的是()。

A.观看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以上均可3、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照,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看法C文献法D分类法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看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5.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与外界空气相通
杀死其中可能存在 的微生物
与外界空气相通
三天后 变质
不变质 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
么?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什么?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爱因斯坦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微生物会使肉汤 变质。
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 气中进入的呢?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自然发生说
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 生说”。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 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肮脏的垃圾 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 蛆。总之,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元 素中自然发生,而没有上代。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 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 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 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 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 酒和葡萄酒。
自然发生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生物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推 翻
巴 斯 德 微生物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微生物产生的。 微生物来自空气。
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巴 斯 德 在 展 示 他 的 实 验 巴斯德怎样证明微生物存在于空气中?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假设: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密封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密封
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
不能证明微生物来自空气。 因为加热后的空气与自然的空气不同。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1.1.3 生物学探究的方法》课件 (新版)济南版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1.1.3 生物学探究的方法》课件 (新版)济南版

勤于动脑 善于动手 对照实验 其乐无穷

2.这几组实.在这个实验中巴斯德最大的创意是设计了非常有特
色的瓶子。其中曲颈瓶妙在何处?

4.在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

5.如果实验成功了,巴斯德据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6.如果实验失败了,你觉得该怎么去做?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
出符前合提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
的_________。
2 制定出关恰键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
探究成功的_________ 。
变量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1、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2、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 实验。 3、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7.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
达交肉流汤,在直可颈分瓶为中加几热个步骤?探究成功的肉前汤提在曲和颈关瓶键中加是热什、么冷却?后
、冷却后放置,许多
放置,没有微生物繁殖。
微生物繁殖。

提出问题
前提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 1、观察法 • 2、实验法 • 3、测量法 • 4、调查法
常用的探究方法
多种方法并用
你来试试!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蚯蚓 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D )
A.低温和干燥
C.高温和干燥
B.低温和潮湿
D.低温和室温
4.探究过程中需要(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5.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D )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 量。 1、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 究。 2、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 计对照实验。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外,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应用与实践
17世纪,雷迪对腐肉蛆的古老看法发生了疑问,他提 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 自生 假设 C: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产生苍蝇。请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 腐肉能不能自然生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得出的结论与作出的
假设不相符,应重新假
设,再次进行科学探究。 重复做实验:避免偶然 现象发生
探究的常用方法
甲 观察法
乙 实验法
丙 测量法
丁 调查法
生 物 学 的 探 究 方 法
1.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 调查法等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第一章:观察法教学目标:1. 理解观察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观察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观察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观察法的种类和特点。

3. 观察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观察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种类的观察法,如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二章:实验法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实验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3. 实验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实验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三章:调查法教学目标:1. 理解调查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调查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调查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调查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调查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调查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样本选择、数据收集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法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

第四章:比较法教学目标:1. 理解比较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教学内容:1. 比较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比较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比较法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比较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第三节 Microsoft Word 文档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第三节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第二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导学案设计王春玲2013-09-02【预习检测】1、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有()()()()等。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目标】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3、学习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一、自主学习探究的基本过程1.学生阅读课本p10——11页,分析并讨论课本上四个问题。

并简要记录。

2.归纳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的主要步骤。

【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肉汤自身产生的微生物引起的,还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其内引起的?【作出假设】: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

【制定、实施计划】:肉汤装瓶、煮、→直颈中变质、曲颈瓶中不变质→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质【得出结论】: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明确:(1)提出问题是一个疑问句,作出的假设一般是陈述句。

得出的结论一般和假设一致。

(2)不是每种方法都必须可以追求六大步骤,以实际内容的需要为准。

(3)探究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

需要重复实验。

3.教师解释并强调三个名词: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重复实验。

对照试验是想借着它来显示出实验的结果。

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时,将一个馒头放在低温下,将另一个馒头放在正常室温下,因为低温和室温就能形成一组对照,比较这组对照下的实验结果就能反映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种实验方法叫做“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第一章第三节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导学案杜振发【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重点)2.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重点、难点)3. 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探索的习惯。

4.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方法】巴斯德实验是一个经典的探究实验,它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此为载体,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在学习中要改变小学阶段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充分利用探究的思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在于仔细的观察中。

”因此,学好本节课仍然离不开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导学问题一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自主互助、探究新知(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10页图解,认真阅读巴斯德实验步骤,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3. 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 瓶的作用是什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还应注意什么问题?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1页正文内容,然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哪些环节?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想一想,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3.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____ _______变量进行研究。

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____________实验。

在这样的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省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省一等奖】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能自主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像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像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创设问题情境:全身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呢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高见:可能是吃鱼的原因,可能是吃蟹子的缘故……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追问:试着回忆一下其中有哪些十分重要的环节4.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教师要多鼓励。

科学探究的方法能使我们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生物学上的疑难问题;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过程显现(一)发现并提出问题1.实物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小碗肉汤,请学生用各种感官来辨认肉汤或者观察肉汤后,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2.问题筛选:提倡学生就肉汤的特征提出问题,并确认其中较有研究价值的。

说出筛选问题的理由。

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问题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以后对生活的关注。

假设的确定(二)作出假设让学生分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做出大胆的猜测,并且可以在多种设想的结果中,选择一种设计。

如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物质落在肉汤上形成的等。

(三)制定计划1.方案设计的优劣往往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能否解决,因此实验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方面:(1)实验中用到了什么原理(2)试验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写出试验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重温“巴斯德实验”,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程式化;讲解比较浅显,却是后面深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学情分析
巴斯德实验体现了生物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着固定的模式要遵循;分别是就生活中的某些值得探究的现象提出问题,在提出可检验性的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可行的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

整个过程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记住不难,但能做到理解运用却有相当的难度。

如果这部分学不好将对后续探究性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将“巴斯德实验”讲透,对于学生而言则应努力理解“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进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创新支点
以重温“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分析“巴斯德实验”时,尤其要让学生明白“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

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不是每个探究活动都刻意追求六个环节,而是要把握总体原则,遵循探究的基本过程,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突出侧重,避免程式化。

教学目标
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
1、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敏的经历。

创设问题情境: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高见:可能是花粉过敏,可能是吃鱼的原因,可能是吃蟹子的缘故……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追问:试着回忆一下其中有哪些十分重要的环节?
4、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教师要多鼓励。

科学探究的方法能使我们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生物学上的疑难问题;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老师提问:夏天,家里吃剩的饭菜,第二天就不能吃了;肉汤放到第二天就坏了,为什么呢?学生谈论之后,出示巴斯德实验的课件,告知学生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带领学生学习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1)根据巴斯德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巴斯德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说出理由。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假设与科学巨匠相比,若问题相近,可以让学生触摸到科学的真实,为以后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若有不同,更能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猜测,进而培养尊重事实、敢于怀疑、勇于反思的科学素质。

三、总结巴斯德实验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冷却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分析结果】【设计实验】(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四、由“巴斯的实验”——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五、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根据巴斯德实验结合ppt所展示的几种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探究时,往往需要多种方式共同使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科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与发展都是一代代科学家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其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最直观生动的素材。

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探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课堂的推进过程偶尔感觉有些发涩,我想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要想让学生系统而条理的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动各种思维形式,使探究成为一种学习中的习惯。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分析结果】【设计实验】(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