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汇编
2020-2021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1).doc

2020-2021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 )(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 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 B(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
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
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分析】( 1) B 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4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3(上海卷)(四)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傍晚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标题问题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并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四)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表情。
颔联则直接抒爆发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表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川卷)12.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别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示手法的作用。
解答这个字,要安身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逼真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示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A)(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A)(含解析)一、(xx·大连市xx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闲居司马光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
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二、(xx·江苏省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卷·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顾非熊①(唐)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②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元好问(金)翠叶轻笼豆颗勾,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注】①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
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
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
②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
(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
(4分)(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
(3分)(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三、(xx·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黄庭坚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①失枕:失眠。
②凭:凭定,断定。
③早晏:早晚。
④占: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
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
⑤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
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1)这首诗题为“早行”,诗中是如何体现“早行”的?(5分)(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21至2021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天,阴天的时候,阳光渐渐转暗,变成一片荒凉寒冷的庭院。
听那冰冷的声音②,云层很深,没有野鹅的影子③. 更深的人会沉默。
但这堵墙被一盏孤灯照亮了。
酒醒了,如何度过永远的夜晚![注]① 周邦彦(1056~1121):名字叫梅城,号码是清真僧人,来自钱塘(今浙江杭州)。
② 秋叶、昆虫等的声音。
③ 野鹅:古人认为野鹅可以传播书籍。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析这首诗中作者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这个词以时间的变迁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在深秋凄凉寒冷的时候,由于人们去空屋而造成的悲伤孤独。
(2)作者打算写关于精神和情感的状态,但主要的笔墨是写关于环境的。
白昼凄凉的环境,充斥着主人公的凄凉感,午夜的寂静荒凉的环境更是充斥着主人公的孤独感。
[感谢]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黄昏时分的担忧。
在句子的开头,“当秋天多云时,它逐渐变暗”指出了在外面徘徊的季节——秋天、时间——傍晚、天气特征——有时晴朗,有时阴天。
萧沙的《秋》常常是古代学者表达衰落、伤痛、怀旧和思乡之情的触感媒介。
或者“秋风萧瑟,天气凉爽,草木摇曳,露珠化霜……你不敢忘记想起你,也不会觉得衣服上沾满了泪水。
”(曹丕《严歌星》),或“玉露摧残枫树,巫山武侠凄凉,丛菊泪流,孤舟为故乡之心”(杜甫《秋八歌》),或“秋月色水,老客志独”(孟郊《秋怀》),所以刘玉玺说:“自古以来,秋天就是凄凉寂寞的”(秋词)。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古诗词鉴赏一、【2021·全国乙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项,“听觉”是错误的。
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全国甲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30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30题)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30题〕?【1】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效果。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忧伤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2)这首诗包括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明剖析。
〔2分〕13.【参考答案】(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风景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静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呼之欲出。
〔对比,静态描写〕〔4分〕〔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慨叹春光易逝,人生急促之愁情;或许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结合详细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2】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效果。
〔6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明剖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安静清凉的风景。
2021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解析

【2021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较,本诗描述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如何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述,如“忽如一晚上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那么是间接描述,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述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九、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情感。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固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埋怨,但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却难以操纵。
【2021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那个地址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前人以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利用尽管出人意料,但又显得超级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安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说明他内心孤寂愁苦;幸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说明他不肯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B)(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B)(含解析)一、(xx·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卷·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答:(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
(6分)答:二、(xx·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10)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池阳道中李纲归去客,迂骑过江乡。
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
一望楚天长。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
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
杳杳下残阳。
(1)结合词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词人的两种主要情感。
(4分)答:(2)上片中“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两句,化用了唐朝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你认为是诗句好,还是词句好?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分)答:三、(xx·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
(3分)(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5分)四、(xx·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汇编2021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9.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人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敢,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1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答案】8.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颈联又做‘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
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北京卷)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
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参考答案15.A 16.B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8.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无边落不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
(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试题分析:这是考核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的分析注意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分析,此题是王维的诗歌,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是借景抒情,因此从景物的特征分析为“闲景”,进而分析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4(浙江卷)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名师点睛】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于这两首诗来说,从表达方式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视角上看,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修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
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小令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
“朔风吹老梅花片”,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