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之专题物系的平衡、桁架实例及分析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I)-02-1 结构静力分析篇4(桁架)@@9

结构力学(I)-02-1 结构静力分析篇4(桁架)@@9

4m
15kN 4m
15kN 4m
15kN
F
FNGF
15kN
ME = 0 MF = 0
FNGF = -20 kN FNGE = 25 kN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6 / 53
第二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有些杆件利用其特殊位置可方便计算
L形结点 结点平面汇交力系中,
除某一杆件外,其它所
结点 单杆
有待求内力的杆件均共 线时,则此杆件称为该 结点的结点单杆。
FN1
FN2 FN
Fy=0 f(FN2 , FN )=0 Fx=0 g(FN2 , FN )=0
38 / 53
FAy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第二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FP
FP
E b
3
FP
1 2 4
FP D
FP
FP
FP
C
弦杆 斜杆
F F
M
y
x
C
0
0
0
f ( FN 2 , FN ) 0
FN1
FN 2
y
FN 2 FN 0
竖杆
利用对称性取结点D 先求斜杆b,再利用结点E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F F
0 0
FN 4
FN 3
39 / 53
y
第二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练习求FN1、 FN2 、 FN3
FP
1
FP
2h
对称轴?
3
2
4a
为了使计算简捷应注意: 1)选择一个合适的出发点; 2)选择一个合适的隔离体; 3)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方程。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静力学专题-桁架·重心

工程力学-静力学专题-桁架·重心

三、组合图形的静矩和形心
静矩
S x S xi Ai yi S y S yi Ai xi
形心
x S y Ai xi
A
Ai
y Sx Ai yi
A
Ai
c x
四、半圆形截面的形心:
y
R
o
x
x0
y Sx 4R A 3
五、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
y
I x
y 2dA
A
材料确定时,提高梁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提高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
☻降低梁的最大弯矩。
1、选择合理截面
2、合理布置载荷及支座
十四、组合变形的概念
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如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 本形式的变形,且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和变形) 属于同一数量级,则构件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线弹性小变形范围内,采用叠加原理
1、横向力与轴向力共同作用
F2
z
x F1
强度条件
l
y
t max
FN A
M z max Wz
t
c max
FN A
- M z max Wz
c
2、偏心拉伸(压缩)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于杆轴。
F Mez
z
F e (yF,zF)
y Mey
强度条件
t max
FN A
My Wy
这些物体的重心是已知的,那么整个物体的重心可
由下式求出。
xC
Pi xi Pi
,
yC
Pi yi Pi
,
zC
Pi zi Pi
2、负面积法
若在物体或薄板内切去一部分(例如有空穴或孔的物

第2章2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

第2章2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

2. 3
桁架受力分析
F G H 4m 40kN FAx =0 A 60kN C FAy =80kN 40kN 60kN D 60kN 3m×4=12m (a) E 80kN
图2-10 例题2-1图
-100kN
B FBy =100kN
FNFC C 60kN FNCD
40kN (c)
所示, 结点C:隔离体如图2-10(c) 所示,列 ∑ Fx = 0 FN CD − 60 kN = 0, 得FN CD = 60 kN 再列
-100kN
80kN (h)
所示, 结点E:隔离体如图2-10(h)所示,列
FN EB − 75 kN = 0, 得FN EB = 75 kN
∑F
x
=0
校核
∑F
y
= 80 kN − 80 kN = 0
平衡条件满足,计算正确。 平衡条件满足,计算正确。
2. 3
桁架受力分析
F -90kN 50kN 40kN FAx =0 A 60kN C FAy =80kN 40kN 60kN D 60kN 3m×4=12m 75kN E 80kN G -90kN H 0 25kN -125kN 4m 80kN 75kN B FBy =100kN -100kN
∑F
y
=0
FN FC − 40 kN = 0,
得FN FC = 40 kN
2. 3
桁架受力分析
F -90kN 50kN 40kN FAx =0 A 60kN C FAy =80kN 40kN 60kN D 60kN 3m×4=12m
FNFG (a)
G
H 4m
-100kN
E 80kN
B FBy =100kN

结构力学——静定桁架

结构力学——静定桁架

静定桁架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静定桁架的稳定性分析原理
静定桁架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等
静定桁架的定义和分类
静定桁架的稳定性提高静定桁架稳定性的措施
增加桁架的刚度:通过增加桁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方法提高桁架的刚度,从而提高桁架的 稳定性。
静定桁架的杆 件受力可以分 为轴向力、剪 力和弯矩三种, 其中轴向力和 剪力是主要的
受力形式。
静定桁架的受 力特性还与桁 架的支座条件 有关,不同的 支座条件会影 响桁架的受力 分布和变形情
况。
03
静定桁架的组成与分类
静定桁架的基本组成
桁架:由杆件组成的结构,用于 承受荷载
荷载:施加在桁架上的力,包括 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优化桁架制造工艺:通过优化桁架的制造工艺,提高桁架 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化桁架安装工艺:通过优化桁架的安装工艺,提高桁架 的安装质量和效率
THNK YOU
汇报人:XX
静定桁架的应力计算方法: 截面法、图乘法、矩阵位移 法等
矩阵位移法:利用矩阵位移 法计算桁架的位移和内力,
适用于复杂桁架结构
静定桁架的变形计算
变形计算的基本原理:利用静定桁架的平衡条件求解 变形计算的方法:图乘法、解析法、有限元法等 变形计算的应用:预测桁架的变形情况,优化桁架设计 变形计算的注意事项:考虑桁架的材质、截面尺寸、载荷等因素的影响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布规律
桁架的内力主要由轴力和剪力组成
轴力沿桁架的轴线方向分布,剪力沿桁架的横截面方向分布
桁架的内力分布与桁架的杆件布置、荷载分布等因素有关
通过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可以确定桁架各杆件的内力大小和方向,为桁架的设计和优 化提供依据
内力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工程力学平面桁架问题课件PPT

工程力学平面桁架问题课件PPT

本节只讨论平面简单桁架内力的计算。
15
注意
工 1、一般要求所有杆件的内力时,采用节点法;只需要 程 求桁架中某一根或某几根杆件的内力时,采用截面法。 力 学 2、两种方法一般都是先要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
面力系平衡 方程求出支座约束反力。 下面通过例子说明两种方法的应用。
16
例一
工 程 力 学
FBy
C
31
例三 已知P1,P2,P3, 尺寸如图。求1,2,3杆所受力。

程 力
若再求4,5杆受力
FAy
FBy
学 取节点D考虑
Fx 0 F5 Fy 0 F4
32
零杆:
工 程 力 学
所谓“零杆”,即是内力为零的杆。 当荷载改变后,“零杆”可以变为非零杆。因此,为 了保证结构的几何形状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会改变, 零杆不能从桁架中除去。
工 程 力 学
A
B
如果两支承点是简支的,很容易证明此桁架是静定的。
13
关于平面理想桁架的基本假设
组成桁架的杆件的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桁架称为平面桁架。 只需要求桁架中某一根或某几根杆件的内力时,采用截面法。
关 所于谓平“零面杆理”,想即桁是架内的(力1基为本)零假各的设杆杆。 在端点用光滑铰链相连接,连接点称为节点
已知:静止的桁架如图所示,AD=DE=EH=HB=a。
已请知指P出1图,中P2桁,架P内3,力(尺2为寸零)如的图杆杆。件的? 自重相对载荷可以忽略不计
一节点上有三根杆件,如果节点上无外力的作用,其中两根共线,则另一杆为零杆.
工 (2) 杆的自重相对载荷可以忽略不计
(3) 载荷及支座反力均作用在节点上。 否则,称之为空间桁架。

力法计算桁架例题

力法计算桁架例题

用力法计算桁架例题在工程力学中,桁架是一种由杆件组成的结构,常用于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

力法是一种经典的计算桁架结构的方法,通过平衡力和力矩来求解杆件上的应力。

本文将会通过一个例题来演示如何使用力法计算桁架结构的应力。

问题描述:假设有一个由杆件组成的桁架结构,如下图所示:A||5kN|----C----|| | |2m 2m 2m| | |B----D----|||E已知杆件AB和BC上有力F1,杆件CD和DE上有力F2,杆件BE上有力F3,且F1 = 10kN,F2 = 20kN,F3 = 15kN。

通过力法计算:1.杆件上的内力大小和方向。

2.结构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首先,我们需要给结构中的每个节点编号,并为每个杆件标记力的初始方向。

我们为每个节点选取坐标系,如下图所示:A||5kN↓----C----↑| | |↓ ↓ ↑B----D----↑||E接下来,我们根据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在每个节点上建立力的平衡方程。

对节点A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F_x = 0: -F_BC + F_BE = 0∑F_y = 0: -5kN + F_AB + F_AC = 0对节点B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F_x = 0: -F_AB - F_BE = 0∑F_y = 0: F_BC - F_BD = 0对节点C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F_x = 0: F_BC - F_CD = 0∑F_y = 0: -F_AC + F_CD = 0对节点D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F_x = 0: F_CD - F_DE = 0∑F_y = 0: F_BD - F_DC = 0对节点E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F_x = 0: -F_BE = 0∑F_y = 0: F_DE = 0然后,我们根据杆件上的受力情况,可以列出每个杆件上的应力方程。

根据杆件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受力方向写出杆件的应力为正或者负。

第4章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理论力学课件】

第4章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理论力学课件】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基 础 部 分 —— 静 力 学
第4章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2015年10月9日
1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主要内容:
§4-1 §4-2 §4-3
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本章讨论与小结
2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4-1 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
D
30kN
2m
2m
y
FCE
FCA C
B FB
x
FCD
FDF = 20 kN , FDB = 20 kN , FED = 28.28kN
(3)校核计算结果
20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E 20
F
-14.14
0
14.14 20 -28.28
A 10
10
20 B
C
D
单位:kN
注意:z 对杆件内力的性质(拉力或压力)须十分重视; z 每次取节点时,其内力未知的杆数不多于2; z 桁架中内力等于零的杆——零力杆或零杆。
FAC = 10 kN (拉力) 19
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问题
取节点A: FAE = −14.14kN (压力)
E
F
2m
FAC = 10 kN (拉力)
取节点C:
∑Fx = 0, FCD − FCA = 0
A C
FAy
2m
∑Fy = 0
FCD = 10 kN (拉力) FCE = 0
同理得: FED =14.14kN, FEF = −20 kN
C
E
G
A
H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力学第二章(力系的平衡)

工程力学第二章(力系的平衡)

{
平衡方程其他形式: 平衡方程其他形式:
Σ Fx = 0 Σ MA(F)= 0 Σ MB(F)= 0 Σ MA(F)= 0 Σ MB(F)= 0 Σ MC(F)= 0
A
B
x
A、B 连线不垂直于x 轴 连线不垂直于x
(两矩式) 两矩式)
{
C B A C
(三矩式) 三矩式)
A、B、C三点不 在同一条直线上
l FC C B F
∑F x
y
∑M ( F) = 0,
A
F cos 45 ⋅l − F ⋅ 2l = 0 C
y FAy AF
Ax
l C FC
l x
45
B F
3、解平衡方程,可得 解平衡方程,
FC = 2 F cos 45 = 28.28 kN
FAx = − FC ⋅ cos 45 = −2 F = −20 kN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讨论: 平面任意系平衡方程讨论:
{
x
Σ Fx = 0 Σ Fy = 0 Σ MO= 0
请思考:x , y 的选择是否有一定任意性? 请思考: 的选择是否有一定任意性?
x y y x
y
例4 支架的横梁AB与斜杆DC彼此以铰链C连 支架的横梁AB与斜杆 彼此以铰链 与斜杆DC彼此以铰链C
FBC cos 60 − G − Fcos 30 = 0
FBC = 74.5 kN
联立求解得 FAB = −5.45 kN
约束力F 为负值, 约束力FAB为负值,说明该力实际指向与 图上假定指向相反,即杆AB实际上受 实际上受拉 图上假定指向相反,即杆AB实际上受拉力。
解析法的符号法则: 解析法的符号法则: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首先取杆DEF为研究对象。因 为杆DEF在E处受光滑接触面约束, 所以杆DEF在E处所受约束反力方 向可以确定下来。杆DEF的受力情 况如右边二图所示。
RD
XD YD
F NE
F NE
其后,可以分别以ADB和AEC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关 于二者构建平面一般力系,联合起来,得到6个相互独 立的平衡方程;8个未知量(实际只有6个未知量)。
解:①研究起重机 由mF 0
YG 2 Q 1 P 5 0
YG
50510 2
50(kN)
② 再研究梁CD 由mC 0
YD 6 YG' 1 0
YD
50 6
8.33(
kN)






mA 0,YB 3 YD 12 P10 Q6 0 YB 100(kN) Y 0,YA YB YD Q P 0 YA 48.33(kN)
例2:求图示结构中A、D、 E三处的约束反力
XD YD
XE YE
杆DEF的受力图。因为无法预 先确定D、E处的受力方向,
M
所以不能利用“力偶只能被 力偶平衡”的结论。所以不 宜先取DEF为研究对象
首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利 用“力偶只能被力偶”平衡 可以确定固定铰支座B处的 约束反力的方向。
YA YA
例4:图中物体重 1200N,杆件自重及滑 轮摩擦不计,求支座A、 B处的约束反力及杆BC 的内力
例5:各杆自重不计,F =40kN,求ABC在A、B、 C三处所受的力。
提示:先分析杆DEF,此时,杆CD和BE均可以视 为二力杆。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应用(三) -------桁架
建筑用塔吊
吊臂的杆与节点
YD XB
B
YB
以ADB为研究对象
由MAF 0
X D a X B 2a 0
1 XB 2 XD F
由 X 0
XD XA XB 0
X A XB XD F
由Y 0
YD YA YB 0
YA YB YD F
[例4] 已知:连续梁上,P=10kN, Q=50kN, CE 铅垂, 不计梁重 求:A ,B和D点的反力(看出未知数多余三个,不能先整 体求出,要拆开)
X 0 S5 S2' 0 代入S2' S2后 解得 S5 7.66 kN
节点D的另一个方程可用来校核计算结果
Y 0 , P S3' 0
解得S '3 10 kN, 恰与S3相等,计算准确无误。
X 0 S4 cos300 S1'cos300 0 Y 0 S3 S1'sin300 S4sin300 0
mA F 2 NB 4 0
YXAA10000 (N ) NB 1000 (N )
S1
A
30°
S2
YA
S3
S2
B
S4
F
再,取铰A为研究对象,进 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力, 得平衡方程:
X S1 cos 30 S2 0
Y S1 sin 30 YA 0
最后,取铰B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 力,得平衡方程:
XB 0 4YB 2P 0 2P 4NA 0
X B 0, NA YB 5 kN
取A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力,得
平衡方程:
X 0 S2 S1 cos 300 0
Y 0
N A S1 sin 300 0
解得
S1 S2
10kN 8.66kN
(" " 表示杆1受压) (" "表示杆2受拉)
代入S1' S1 解得: S3 10 kN, S4 10 kN
X 0 S5 S2' 0 代入S2' S2后 解得 S5 7.66 kN
节点D的另一个方程可用来校核计算结果
Y 0 , P S3' 0
解得S '3 10 kN, 恰与S3相等,计算准确无误。
二、截面法 I
I
[例] 已知:如图,h,a,P 求:4,5,6杆的内力。 解:①研究整体求支反力
③外力作用在节点上。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 ( 基本三角形)
三角形有稳定性
(b) (a)
工程力学中常见的桁架简化计算模型
方法一:节点法
例:已知桁架结构及尺寸如图所示, P=10kN,求各杆内力? 解:首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假 设受力,得平衡方程:
X 0, mA(F) 0, mB(F) 0,
❖ 平面的情况
❖ 如果取二力杆为研究对象,最多能够得到1个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 关于这个对象,能够求解1个未知量。
❖ 如果关于研究对象构建的是平面汇交力系,最多能够得到2个相互独 立的平衡方程;关于这个对象,能够求解2个未知量。
❖ 如果关于研究对象构建的是平面力偶系,最多能够得到1个相互独立 的平衡方程;关于这个对象,能够求解1个未知量。
例2:a=12m,h=10m,F=50kN,求杆8、9、10的内力。
例3:已知平面悬臂桁架如图,求1、2、3的内力。
三、特殊杆件的内力判断 ① 两杆节点无载荷、且两杆不在 一条直线上时,该两杆是零杆。
② 三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杆在 一条直线上,另一杆必为零杆
S1 S2 0
③ 四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两在
aa
A
D
F
E
F
XB B YB a
XC aYC C
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YB 2a 0 YB 0
YC YB F 0 YC F XC X B 0 (求不出XB)
aa
A
D
F
E
F
XB B YB a
XC aYC C
(四个未知数)
XA A
YA XD D
YD XB B
YB
(五个未知数)
X’A A Y’A
X 0 XA 0
MB 0
Y 3a P 2a P a 0
YA P
② 选截面 I-I ,取左半部研究
A'
由mA 0 S 4h YA a 0
Y 0 YA S5sin P0
S5 0
X 0
S6 S5 cos S4 X A 0
S6
Pa h
S4
Pa h
说明 : 节点法:用于设计,计算全部杆内力 截面法:用于校核,计算部分杆内力
取C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力,得 平衡方程:
X 0 S4 cos 300 S1 'cos 300 0
Y 0 S3 S1 'sin 300 S4 sin 300 0
代入S1' S1 解得: S3 10 kN, S4 10 kN
取D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力,得 平衡方程:
一条直线上,同一直线上两杆
内力等值、同性。
S1 S2
S3 S4
且S1 S2
例4:已知平面桁架如图, 求1、2、3的内力。
例5:已知平面桁架尺寸及荷载如图, 求BH、CD、GD的内力。
例6:已知平面桁架尺寸及荷载如图, 求1、2、3的内力。
A
YD D
B YB
M YE
YE
YD
SC
次取杆ADB为对象,因为铰B处约束反力只有铅垂分量,所 以铰A、D处约束反力也只有铅垂分量。 杆ADB、DEF、AEC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例3:求图示结构中杆 AB在A、B、D三处所受 的力
直接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构造的是平 面一般力系,但却有四个未知量。这 是整体的受力图。
E
N’E
XC
C YC
(四个未知数)
X’DD Y’D
F
E
NE
F (三个未知数)
以DEF为研究对象
X’DD
E
Y’D
NE
B
F 由 mE F 0 YD a F a 0
F
由 M B F 0 X D a F 2a 0
aa
A
D
F
E
F
XB B
C
YB a XC aYC
A XA
YDA XD
先把杆都设为拉力,计算结果为负时,说明是压力, 与所设方向相反。
1
A
30° 2
2m
D
3 B
5
4
2m
例1:F=200N,求各杆的
C 内力。
F
1
XA
A
30° 2
D
5 3
B4
YA F
首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并假设受 C 力,得平衡方程:
NC
X XA 0 Y YA F NB 0
❖ 如果关于研究对象构建的是空间一般力系,最多能够得到6个相互独 立的平衡方程;关于这个对象,能够求解6个未知量。
F
q
例1:图中非连续多跨梁受均
布荷载q和集中力F作用,
C A
E F=2qa,求A、C、E三个支座
B
a
a
D
a
1.5a
处的约束反力。
A XA
YA
A XA
YA
F
C XD D B
NC
YD
在这个问题中,研究对 象可以取外伸梁AD、简 支梁DE以及整体。从受 力图中可以看到,关于 三个研究对象所构建的
均为平面一般力系,但
F
q
未知量的数目分别为5
C
B
D
NC
个、4个和3个。由此可 E 知,在这个问题中,不
宜首先研究外伸梁AD或 NE 者整体。
q
YD
D
E
XD
NE
可以考虑1)先研究DE,在此基础上再取 AD为研究对象或者取整体为研究对象;2) 取DE和AD为研究对象,或者取DE和整体 为研究对象,联立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