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阶段
所学的文言故事“___________”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

(2分)参考答案
17从(2)停止
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河中石兽
参考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
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答案【小题1】A【小题1】(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小题1】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刻舟求剑(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刻舟求剑(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精选文档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①,其②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⑤吾剑之所从坠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假设⑦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
①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其:他的,代词。

③遽:〔jù〕马上,匆忙。

④契:〔qì〕用刀雕刻,刻。

⑤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⑥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⑦假设:像。

【练习题】: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涉.江者〔渡〕〔2〕坠.于水〔落〕
〔3〕入水求.之〔寻觅〕〔4〕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2、楚人采纳什么方法寻觅失落的宝剑?
答: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靠岸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去寻觅宝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迅速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觅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觅剑,不是很糊涂吗?
.。

最新《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word文档

最新《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word文档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②是( )③遽( )④求(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阅读上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刻舟求剑》选自《­­­­­­­­­&shy ;­­­­­ 》,作者______ ,战国末秦国人。

(2分)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2分)《刻舟求剑》阅读答案(一)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4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二)15、《吕氏春秋》、吕不韦 ;16、C;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3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

【课文提示】1.题解。

刻舟求剑:“刻舟”在船上刻记号;“求剑”寻找剑。

2.《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我国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

【补充词释】其:他,楚人。

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自我测试】写出“和”的各个读音,并且分别组成词语:我和你一起去( hé )他附和大家( hè )和面做馒头( huó )和药( huò )这副牌我和了( hú )【理解课文】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朗读课文】【课文分析】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剑,而是在船帮上刻个记号,等船停后才去寻找。

剑却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驶,这怎么能寻着剑的踪影?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刻舟求剑”。

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

这就叫“因地制宜”。

【思考问题】6.《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7.《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课文分两个层次: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①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吕氏春秋》【注释】①涉江:渡江。

②坠:掉下去。

③遽(jù):急忙,立即。

④契(qiè):通“锲”,刻。

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④求剑若.此: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这儿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指掉下去的剑④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余、予、愚。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适合于变化的需要,不能死守教条、不懂变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好词:滔滔自言自语得意佳句: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正确答案:A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 B.江心 C.剑鞘正确答案:B3.“剑鞘”的“鞘”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音序。

A.Q B.B C.q正确答案:A4.短文有(
)个自然段? A.3 B.4 C.5正确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