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早梅·迎春故早发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雪花和梅花的诗句

雪花和梅花的诗句

雪花和梅花的诗句1.有关梅花与雪的诗句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一》[ 宋] 卢梅坡译文: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宋] 王安石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 宋] 杜耒译文: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

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译文: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雪梅·其二》[ 宋] 卢梅坡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香菱咏月·其二》[ 清] 曹雪芹译文: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 唐] 齐己译文: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8、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雪里梅花诗》[ 南北朝] 阴铿译文:春天临近,天气虽然转暖,梅花开放,雪花却还飘着。

9、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生查子·重叶梅》[ 宋] 辛弃疾译文: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

1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 吕本中译文:这雪像梅花一样洁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

无论是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

2.描写雪花和梅花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写雪的==================================================历代梅花诗赠范晔陆凯南朝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谢燮的经典诗词《早梅》赏析

谢燮的经典诗词《早梅》赏析

谢燮的经典诗词《早梅》赏析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赏析】
这首以“早梅”为题的诗,不写早梅的姿色,只写梅早开的心理。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早开是为了迎春,为此,它不怕严寒的侵袭。

诗人在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一丝感叹与赞美之情。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这两句揭示梅花早开的“心理”原因。

它只怕开得晚了,落于百花之后,就不会引人注目了,所以它争先恐后地早开了。

一个“畏”字,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思,巧妙地刻画出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

作者借以表达自己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

同时,正因为“无人别意看”,遇不上赏识自己的人,作者才害怕落于人后,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感叹。

扩展阅读:谢燮的代表作品
陇头水
南北朝:谢燮
陇坂望咸阳,征人惨思肠。

咽流喧断岸,游沫聚飞梁。

凫分敛冰彩,虹饮照旗光。

试听铙歌曲,唯吟君马黄。

雨雪曲
南北朝:谢燮
朔边昔离别,寒风复凄切。

峨峨六尺冰,飘飘千里雪。

未塞袁安户,行封苏武节。

应随陇水流,几过空呜咽。

明月子
南北朝:谢燮
杪秋之遥夜,明月照高楼。

登楼一回望,望见东陌头。

故人眇千里,言别历九秋。

相思不相见,望望空离忧。

方诸曲
南北朝:谢燮
望仙室。

仰云光。

绳河里。

扇月傍。

井公能六著。

玉女善投壶。

琼醴和金液。

还将天地俱。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1原文: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词赏析: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2原文:云暗天低。

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

记月榭、当年见伊。

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诗词赏析: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

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

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

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

“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早梅》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早梅》原文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原文翻译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早梅》注释⑴孤根:单独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第63页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早梅》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张谓《早梅》译文《早梅》鉴赏及赏析

张谓《早梅》译文《早梅》鉴赏及赏析

张谓《早梅》译文《早梅》鉴赏及赏析《早梅》唐代: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早梅》注释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早梅》鉴赏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赏析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

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巧妙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早梅》唐诗赏析

《早梅》唐诗赏析

《早梅》唐诗赏析《早梅》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早梅》是唐代诗人张谓(一说戎昱)创作的一首七绝。

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

全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原文】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⑴,迥临村路傍溪桥⑵。

不知近水花先发⑶,疑是经冬雪未销⑷。

【注释】⑴寒梅:梅花。

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宋柳永《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

乍惊繁杏腊前开。

”⑵迥(jiǒng):远。

村路:乡间小路。

唐李群玉《寄友》诗:“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村路更相思。

”傍:靠近。

⑶不知:一作“应缘”。

应缘,犹言大概是。

发(fā):开放。

⑷经冬:经过冬天。

一作“经春”。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白话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赏析】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

“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

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谿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

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

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

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

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

“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张谓《早梅》译文  《早梅》鉴赏及赏析

张谓《早梅》译文   《早梅》鉴赏及赏析

张谓《早梅》译文《早梅》鉴赏及赏析《早梅》是由张谓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

虽然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奇异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德。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早梅》,希望能关怀到大家!《早梅》唐代: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接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接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照旧未消融。

《早梅》解释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早梅》鉴赏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接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进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缘由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终定睛望去,才觉察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怀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究查找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外表,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1篇)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翻译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迥:远。

傍:靠近。

发: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鉴赏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赏析二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

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巧妙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早梅·迎春故早发翻译赏析
《早梅·迎春故早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燮。

其古诗全文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前言】
《早梅》是南朝诗人谢燮的作品,和其他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独出心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注释】
⑴发:开花。

⑵疑:畏惧,害怕。

⑶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

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赏析】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

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

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

“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

“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

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

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承上联orG,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

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

“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

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

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

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